“小叔,你也是有身份的大老板了,怎么还在惦记这点小钱。”梁远放下手中的飞行器年鉴,扁着嘴巴说道。
“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才受穷,刚刚那几个学生说,晚上过了二连浩特餐车可就换成蒙古的车皮了,到时候想吃中餐你都吃不到了。”梁海平笑呵呵的说道。(未完待续。。)
第217章 国际列车(二)
想着后世俄罗斯那足以砸死人的大列巴面包和土豆、番茄、土豆泥为三餐主菜的菜谱,梁远还是跟着梁海平去了餐车大吃了几顿,花光了身上所有的多余现金。
t3次国际列车抵达二连浩特时早已夜深,此时的二连浩特还是一座人口不满六万的边陲小城,透过车窗梁远看着城区里稀稀落落的点点灯火想了半天,也没弄明白前几年的共和国领导人到底在二连浩特看到了什么,才能挥笔写下“南有深圳、北有二连”的豪迈题词。
虽然梁远在前世听说过蒙古国的海军实力在这个星球上屈一指,但还真没听说过蒙古有哪座城市可以和香港比肩的。
轻轻响起的敲门声把神游天外的梁远拉回了现实,梁海平从沙上站起身打开了包厢的房门。
“梁同志,国际列车要在二连浩特换轨,需要停留四个小时以上,换轨期间旅客不能在车厢内停留以免生意外。”负责梁远这节车厢的女列车员笑容满面的说道。
“好的,好的,我们一会就下去。”梁海平说道。
走出车厢,呼啸的北风卷着细碎的雪尘扑面而来,处于蒙古草原二连浩特的气温明显要比北平低上七、八度,梁远紧了紧脖子上的围巾,也不知道是哪个小丫头身上的香气随之窜入鼻腔。
站在月台上抬头北望,隔着老远就能看到一幢由数吨水泥砌成的方形框架伫立在中蒙的边境线上,据t3次国际列车的乘务员介绍。那个就是共和国的北大门,门的北侧就是蒙古国的国土。
“二连浩特除了以北疆大门闻名全国之外,还有一样东西也是非常的稀罕。”女列车员热情的同梁海平聊着二连浩特的风土人情。
对于列车员来说,能住进这个包厢的出国人员就算不是体制内呼风唤雨的大神,也是体制外先富起来的猛人,因此服务就额外的周到。
“王姐,那是什么?”梁远好奇的问道。
不久前梁远才得知,负责梁远这节车厢的列车员叫王梅。
“恐龙听说过没有?”王梅笑眯眯的问道。
这回梁远可真的被镇住了,打死梁远也想不到,二连浩特的特产居然是这种逆天的玩意。
“……。最大的一个恐龙化石高6米。长21米,据说是整个亚洲最大、最完整的恐龙化石,……。”
这个消息要是被两个小丫头知道了,一定会吵着来看的。梁远想着双胞胎非常喜欢大白鲨这种奇特的爱好。
本来国内的旅客就集中在相邻的四个车厢里。随着王梅的讲解不少留学生都兴致盎然的凑了过来。津津有味的听着。
看着身边已经围了一大群的旅客,王梅爽朗的一笑,拍了拍手说道:“二连浩特的美丽将来大家有机会亲身体验一下就知道了。下边我说几点国外旅行的常识和注意事项。”
清了清嗓子,王梅继续说道:“列车换轨之后就将离开祖国的国土,在以后四天的旅程中有件事我特别强调一下,大家务必牢记,否则你会面临无比困难的局面。”
“通过一天的旅行和交流大家都认识了不少朋友,我要说的是不管你是单独出国还是结伴出国,列车离开国境之后,在沿途车站停靠时一定不要走得太远,国外许多车站和城市之间都是没有围栏的,走得远很容易迷路的,还有一定要随时观察列车的情况,你们手中的那份t3次列车时刻表在出国后完全可以丢掉了,无论是在蒙古还是苏联,火车都是没有准点的,根本说不好什么开车。”
“因此,在列车有了启动迹象之后,一定要清点身边的伙伴,万一有没回来人员也不用来找我,不要犹豫,直接拉下车门附近的紧急制动闸,否则你的同伴将被丢在人烟稀少、语言不通的西伯利亚荒原上,对个人来说这会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听着王梅介绍着国际列车出国后的种种注意事项,完全颠覆了梁远对铁路“安全、正点”的良好认知,这还是正常的旅行么,应该是西伯利亚大冒险才对。
“王姐,这种情况要不要通知一下外国友人。”一位具有国际**精神的留学生指着不远处三三两两的白人旅客问道。
“不必了,他们基本都是游客,就算被意外的丢在哪个城市也只是一段旅行中的小插曲罢了,而且国际列车停靠的都是蒙苏两国的大城市,市内都有相关国家的代办处或外交使馆,他们完全可以到那里求助的。”
“王姐,我们万一被落在半路,可以去找我们国家的使馆求助么?”一位留学生模样的女孩开口问道。
“不要指望了。”王梅脸上抹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有些无奈的说道。
“自由世界的人民生活真幸福。”一个带着眼镜的青年男子有些羡慕的说道。
此时国内的青年们还不习惯将大洋对岸叫做民主的灯塔、希望的光芒、人类的良心,统统以自由世界一言概之。
“王姐,我们国家的使馆为什么不管啊?”众人七嘴八舌的问道。
“每年这条线上被意外丢下的国内旅客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前几年不论我们还是使馆都尽心尽力帮助过,借钱借物,不过国家对这种意外情况没有拨款,使馆人员和我们都是花费的自己的工资来帮助生了意外的旅客,可惜许多人留的联系地址都是假的……。”
转眼间,周围的气氛一滞,再无半点说话的声音。
“自由世界的人民素质真高尚。”带着眼镜的青年男子又感叹了一句,在一片寂静中分外的清晰。
“大哥,你去国外学习什么专业啊?”一个少年的声音紧接着响起。
“我去联邦德国的海森堡大学学习文学。”带着眼镜的青年男子有些自豪的说道。
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可是真真正正的天之骄子,基本相当于后世的各种学霸,同各种普通大学毕业的种种“学渣”完全没有相似性。
梁远看着眼前这张洋溢着自豪和飞扬笑容脸庞轻轻一笑,点头说道:“呵呵,文学真好,呵呵……。”(未完待续。。)
第218章 国际列车(三)
那个列车员口中庄严肃穆的北疆国门明显不是一个吸引人的景点,月台上的众人看了几眼后纷纷走进二连浩特火车站的候车室躲避草原上刺骨的冷风。
跟随着人流走进候车室的梁远同梁海平和一大群留学生天南海北的胡扯着,梁远甚至通过那位去联邦德国学习文学的男青年,认识了三个居住在其他车厢做穿越欧亚大6旅行的瑞士老外,倒是梁远一口流利的外语让众人惊奇不已。
在没有psp,没有智能手机,没有平板电脑的2o世纪,等待是一件非常消耗耐心的事情,国际列车的换轨足足花费了四个半小时,当二连浩特候车大厅的时钟指针指向零点时,候车室的大喇叭才传来登车提示。
而此时的文学眼镜男青年已经从文化、历史、科学、人种、制度、社会、艺术等数个方面表达了对自由世界的向往,文学青年口中的自由世界公平、正义、没有贪腐,特别没有让目前国人痛恨的倒爷,太子党之类的权势裙带,没有城市户口农村户口之别,每个人都得到尊重,都会享受到无比充分的人身自由。
“你们知道吗,美国的贫苦线标准是年收入334o美元,个人收入少于这个数字的政府就会放大笔的救济,假如换算成国内的收入按北平民间汇率计算,相当于你月收入在22oo块以下,政府就必须救济你。”文学男青年一脸向往的总结着。
对于梁远来说,这种思想、话题或是这种人在共和国迈入新世纪之后比大白菜还要常见,早已习以为常,到是还怀着朴素爱国主义情操的梁海平忍不住反驳了几句,可惜文化程度不高的梁海平哪里会是这种文艺哲学青年的对手。
文学青年只是随便拎出了几句林肯、孟德斯鸠之类人士的格言。结合着达国家的事实就说得梁海平哑口无言,毕竟从外表上看,此时的共和国扔在这颗星球上比那些惨不忍睹的国家强不到哪去,而时常出国的梁海平对这种国力上的落差更是深有体会。
t3次国际列车再启动时已是下半夜的一点,梁远跑到包厢的沐浴间里冲了个热水澡。然后打开卧铺自带阅读灯翻出《简氏飞行器年鉴》打算看一会在睡觉。
“小远也不帮着小叔说几句,我总感觉那个留学生说得有些不对劲。”梁海平看梁远没有睡觉的打算,提起了刚刚的话题。
“那位大哥说得很对啊,现在国外本来就比我们强很多么,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之常情嘛。”梁远懒洋洋的随口说道。
“你这个小混蛋还以为小叔听不懂英语是不是,你和你身边的那个老外可不是这么说的。”梁海平大笑着说道
“老外问你,中国人对国外的看法都是这个样子么,你说不,他这种情况只是少数特例,类似于什么。有可能导致什么和什么功能受损,那几个词组小叔都没听明白,快和小叔说说,那几个词组是什么意思。”梁海平好奇的问道。
看着梁海平一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架势,梁远轻轻叹了口气,插上书签把手中的《简氏飞行器年鉴》放在卧铺旁的小桌上,然后笑着说道:“什么什么叫什么。那叫系统展的慢性妄想症,有可能导致判断和社会功能受损。”
“系统展的慢性妄想症?”梁海平重复了一遍梁远的言语。
“这是什么病?”梁海平疑惑的问道。
“系统展的慢性妄想症在医学上被称为偏执狂,最常见的就是夸大、被害或对某种事物有着异常的妄想,而且不伴有精神病常见的幻觉或者分裂症样的思维紊乱,这类人基本和正常人无异,因此医学界对这种现象到底是不是病症的争论很厉害,短时期内还看不到结论。”梁远详细的解释了一遍。
梁海平无语的看着梁远,张了张嘴还是啥也可没说出来,自己这个侄子果然和常人不同,看待事物的观点实在是独特。不过梁海平对梁远这个解释到是满意的很,是不是病先丢在一边,最起码梁海平自己亲身接触的国外,和刚刚文学青年所描述的自由世界的差距就十分巨大,用偏执来解释还真是恰如其分。
半晌过后。梁海平才继续说道:“既然青年没有得病,小远也不认同那种观点,刚刚怎么不帮着小叔说说。”
“小叔,不是我不帮你说,而是根本没有办法沟通,对于那位文学大哥来说,他所有的观点都是自洽的,你要驳倒他就得帮他重新树立世界观和人生观,这种事情太艰巨了。”梁远苦着脸说道。
“哦?有这么困难?”梁海平兴致盎然的问道。
“好吧,好吧,都被小叔弄精神了。”梁远翻出两个小丫头从北平准备好的零食,咔咔的吃了几片薯片才继续说道:“就拿那位大哥口中的自由世界人民素质高尚来举例子说明吧。”
“小叔搞过243型电力机头,也知道我妈她们正打算把燃气轮机弄到机头上去,我想小叔应该体会到就算243型机头的设计度是16o公里每小时,但我们真正想把度提升到16o公里每小时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了吧,钢铁的强度,刹车的性能,各部件温差的位移,而我妈那个燃气轮机头更麻烦,单单一个中冷回热的设计看起来就像幻想一样。”
“我想这两个项目无论那个将来出现了突破,小叔都会由衷的欢喜,同时也会感叹科研的不易吧。”梁远看着梁海平问道。
梁海平点了点头说道:“小叔虽然念的书不多,但科技和知识的伟大还是能体会到的,不过这个和自由世界人民素质有关系么?”
“虽然看起来没有但其实关系很大,刚刚那位文学大哥虽然也读了大学,看起来一副高素质人才的模样,不过他的知识是残缺的,他对整个世界的认知也是残缺的。”梁远无奈的叹了口气。
“哦?小远这是什么意思?”梁海平兴趣大起,自己这个侄子的思维常常异于常人,不知道这是要冒出什么有趣的言语。
“回到自由世界人民素质高这问题,小叔在国外呆过,应该知道国外达国家的个人信用记录早已普及联网,通过护照的号码你可以在计算机中查询护照持有人的信用记录,而且信用记录不好的人士在国外根本寸步难行,而我们连最简单身份证都是从去年开始普及,至于完善的信用记录更不知道要等到哪年去了。”
“残酷点说自由世界人民素质高,还不如说是自由世界违法违规的成本太高,而完善的信用记录是搭建在高度达的计算机网路上的,可是科技园搞芯片有多么费事小叔应该知道吧,十来个亿的资金砸进去,除了无叶电风扇和空气净化器的控制系统,小叔还看到啥了,从目前看短时间内构建国外达国家那种计算机网络根本就是天文数字的投资。”
“现在问题出来了,在我看来从来都是科学技术引领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作出足够大的改变时,相应的规则制度就会产生,书上把这个叫做生产关系会随着生产力的展而改变。换句话说就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展,文化、制度等等自然而然的会做出改变。”
“可是由于专业上的原因,那位文学大哥极可能理解不了科学技术进步的艰辛和不易,在他看来火车越跑越快,飞机越飞越高是件天经地义的正常事情,正是缺少这种对科技自内心的敬畏,他就很难理解国外自由世界人民高素质的背后,到底需要怎么样的物质和科技来支撑,他掌握的知识告诉他,自由世界人民素质高都是文化,历史,制度等等方面的原因而不是其他。”
“从人类的有文字以来的历史来看,人文学科从来都是从过去的历史中总结经验,根本没有引领未来的时候,从原始社会起人类社会的所有变革都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来推动的,可惜的是无数学习人文学科的人士都认为,科学只能给人类力量,只有人文才能指引人类前进的方向。”
“小叔,你说我俩一个是唯物的,一个是唯心的,有可能通过三言两语的沟通达成共识么。”梁远扁着嘴巴说道。
梁远一番长篇大论下来还真把梁海平唬住了,思索了半天梁海平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有些紧张的说道:“小远,集团不是决定资助陈树柏教授兴办中国实验大学了么,我看资料里实验大学也要开办人文学科的,小远可得和陈教授说好,千万不要把学生培养成那个文学青年的样子。”
梁远哈哈一笑说道:“小叔看到的文科指的是新闻系吧,我和老苏他们强调过了,除了专业知识实验大学不分文理,基本的物理、化学、生物、高等数学都是必修的。”
梁海平哪知道,某人对后世某些媒体从业人员的无知已经看不惯很久了,如今话语权在手哪能不由着自己的心意大改特改。(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219章 国际列车(四)
“听小远这么说,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