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学习之道-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都来源于我作为一名艺术家的疏离感。我缺少的是对自己内心深处的了解。

回想我的国际象棋生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我一直困惑于不能协调好作为一名赛手和一个表演者的关系。说起来十分简单,导致我离开国际象棋的决定性因素或许只有一到两个。我只能说电影《王者之旅》让我肩上的重负变得更加不堪承受了。也可以这么来说,一位糟糕的老师残忍地剥夺了我对国际象棋的那份纯粹的热爱之情。也可以认为是我在别处找到了快乐的感觉。然而这样一来,所有发生过的一切就会显得太简单了。

在我的意识中,这块学习和表演之间的领域就是一个灰色的探索地带。有一种平衡的力量在不屈不挠地驱使着你,却又不会太猛烈以致于把你融化了。肌肉和思想一样都需要通过不断拓展自己才能够发展,然而如果抻得太长就会有断掉的危险。一个竞赛者必须要以过程为指向,总得去寻找更加强大的对手来刺激自己成长,但是通过赢得胜利来维持自信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放弃现有的一些观点来吸收更多新的知识,却绝对不能放弃太多我们独一无二的内在天赋。必须用实际的战术意识来改造朝气蓬勃的、有创造力的理想主义。

通向卓越的路上充满了各种陷阱。在狭窄的海峡两边总有浅滩,而在我的国际象棋生涯里,我不止一次掉进了海峡的深渊。作为一名棋手,背离了我本质的反应所产生的影响是致命的。然而从时间的角度看,我这才明白实际上我所收获的是一个珍贵的成长机会。时至今日,我的大多数信念都离不开我在国际象棋界的最后那几年里收获到的惨痛教训。

第二部分 第二领域

第九章 初学者

我第一次接触《在路上》是在1994年夏天,当时我刚结束了将在匈牙利塞格德举行的世界18岁以下国际象棋锦标赛的准备工作。杰克·凯鲁亚克的这本书让人振奋不已。他那种从最世俗的经历中提取纯粹快乐的本领为我展开了一个新的世界。之前沉重的工作压力让我感到沮丧万分,但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却变得会去欣赏落叶飘零或是雨水拍打哈德逊河的情景,我还会为那种毫不掩饰的美丽而感到欣喜若狂。当我来到匈牙利的时候,我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

在为期两周的比赛中,我的状态一直不错。进入决赛后,我的对手是俄罗斯冠军皮特·斯维德勒。他曾是一位实力超凡的选手,现在是世界顶尖的大师之一。但对于这场比赛我却是自信满满。他一定也感觉到了我的这种自信,因为比赛进行了才一个小时,斯维德勒就主动求和了。我要做的就是跟他握握手,然后共享这个世界第一的头衔——在四对四的比赛中谁赢谁输并不会很明朗。握握手!我那种在战场上分出输赢的风格使得我在比赛中时输时赢,但我还是拒绝了他的求和,向胜利冲击,结果我输了这场比赛,伤心不已。

那天晚上我搭飞机穿越东欧去斯洛文尼亚的一个度假小村看望我的女友。她是她们国家的女子象棋冠军,正准备参加一个很重要的锦标赛。背上一个帆布包,腿上一本《在路上》,就这样,我坐火车,转大巴,还时不时地搭辆便车,就像有一种神奇的能量在支撑着我。最后我来到一个叫做Ptuj的小镇。我看着凯蒂从一条脏兮兮的路上朝我走来,这情景我永生难忘。她身穿一件红色的太阳裙,在微风中慢慢走来,那么柔软,感觉都不是她自己了。她侧着头走到我面前;在她的美丽之中有那么一丝严肃感,距离感,我不禁感到一阵寒颤。

我们之间的关系摇摇欲坠,我们整整吵了两天的架,直到我离开。我伤心欲绝,准备绕道战乱不堪的克罗地亚前往匈牙利然后飞回我的家乡。在奥地利的那天午夜,我看完了《在路上》。一辆破旧的火车吱嘎吱嘎地驶入黑暗之中,雨水重重地拍打着车厢。一个醉汉打着呼噜,掺杂着隔壁小房间里吉普赛小孩的欢声笑语。我当时的情绪状态很奇特。我刚刚输了比赛,输了爱情,而且我已经六天没睡觉了,但我却比任何时候都要有精神。

三个星期之后,我站在了巴西的一个街角上,第二天我就将代表美国去参加世界21岁以下组锦标赛,忽然凯蒂走到了我的面前,微笑地盯着我的眼睛。我们开怀大笑,和好如初。这就是我的生活。

看完《在路上》后,我开始看凯鲁亚克的《达摩流浪者》,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主要讲垮掉的一代和禅宗之间的关系。我想这应该是我和某种佛教思想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我喜欢这种快乐主义的内心旅行以及加里·斯奈德的超然智慧。我曾渴望隐居山林,与鸟为伴,但最后我却去了曼哈顿的香巴拉中心学习冥想。我试着让自己冷静下来,在地板上盘腿静坐,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我曾拥有片刻的安宁,但大部分时间里还是十分渴望将各种事情抛在脑后。

这时候我乘飞机到斯洛文尼亚居住,在欧洲闲逛时我接触到了《道德经》——这是一本关于自然主义冥想的中国古代著作,是由神秘睿智的老子于公元前6世纪撰写。我之前也说了在过去的这些年里,我和象棋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内敛,没有什么好竞争了。之所以有这种转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和道家哲学之间的关系变得逐渐亲厚。

通过学习《道德经》,我感觉到自己就像在对所有那些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物进行挖掘。我渴望“挫挫我的锋芒”,来缓和我的野心,让自己从物欲横流中转移开去。老子注重的是内修,是内在的本质而不是外在的表现。《道德经》就在于为我们的自然洞察力解除障碍,让我们能看到并甩开错误思想。从美学观点上来说,这对我很有意义,因为我早就开始学习用数字摆脱数字。我对学习的理解就是,学习是寻求处于技术中心或是超越技术的那股气流。对我来说,这些思想之间的共鸣是如此的激动人心,并且在我日后的生活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对于一个18岁的男生来说,《道德经》最重要的还是给我提供了一个架构,来帮助我梳理和物质欲望之间的复杂关系。

离开欧洲回到美国之后,我就想更多地了解关于古代中国的各种思想。1998年10月,通过朋友的推荐,我走进了陈威廉的太极拳馆。太极拳是道家哲学在思想和武术上的双重展现,而陈威廉则是目前世界上最伟大的太极拳师之一。这种结合让人无法抗拒。

* * *

那个秋天的晚上,当我参加第一节太极拳课时,我惊讶于太极拳的目标并不在于赢,而只在于简单地存在。道场上的十二个人似乎都在聆听某种安静的内在思想。大家像跳舞那样缓缓滑动,作为老师的陈威廉则站在学生前面,带领大家进行冥想。他当时64岁,但在那一刻他的年龄可以停留在40岁到80岁之间的任何一个年纪,就像是一个长生不老的人。他梦幻般地移动着,就像身在云中一样。看着他,我感觉到他身体的每根纤维都涌动着电波。他的手在空空如也的空气中推进,就像是在感知和拉拽空气中最细微的波纹,如此深奥,如此精确,却没有丝毫特殊之处。他的高雅就在于简单本身,我着了迷似的坐在那里。我得多多学习了。

第二天我回到学校开始我的第一堂课。我记得踏上道场地板的那一刻,我兴奋不已。每个人都在做热身运动,左右摇摆身体,同时用拳头拍打后背的下半部分。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气功练习。我也尝试着这样做,但感觉肩膀总是很僵硬。这时,陈走到地板上来,整个屋子就变得很安静。他很绅士地微笑着站到学生队伍的前面。然后,他慢慢地闭上眼睛,开始深呼吸,他的思维渐渐转移到身体内部,万物皆静,整个身体感觉都融化了,富有生命力。我全神贯注地看着。静止之后,他的手掌渐渐抬起来,就连这么一个最简单的动作只要由他做来都让人感到深奥无比。他开始带领我们做太极拳的起始势。我竭尽全力跟着他做。陈的太极拳中的深奥之处让我感到震惊,同时也感到非常迷惑。他的优雅感觉恍若隔世,而我自己的动作却十分僵硬笨拙。

十分钟后,陈把整个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我的搭档是一个高级学员。他很耐心地跟我描绘太极身体力学的基本准则。我们不停地重复最开始的几个动作,他告诉我把膝关节放松,把气吸入下腹,肩膀和背部要放松。放松,放松,放松。我之前真的不知道自己居然是如此的紧张。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是驼着背俯视棋盘,真得好好注意一下坐姿了。他还解释说我的头部应该要飘浮起来就好像是被王冠上的丝带轻拂一样。这种感觉很好。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学习了冥想法中的六十个基本动作。我是一个初学者,就像一个小孩学习爬行那样,整个世界开始从我肩膀上挪开。象棋和这里的木质地板没有丝毫关联。这里没有电视摄像机,没有粉丝,也没有令人窒息的压力。我每天都练习好几个小时,虽然很慢,但我能确定,这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开始变得自然起来,就像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我之前对冥想的尝试很混乱——神经扭成一团,思维也随之冻结。但现在我的内心接收到了信息,思维欢快地穿梭于空间之中。每次我都有意识地释放自己身体某个部位的紧张感,我都能感受到一种奇特的身体意识。我的手指微微发痒,我随着这种感觉继续下去。我意识到当自己轻度放松时,我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身体的任意一个部位并深刻体会到它被忽视的存在。这真的是非常有趣。

从我到这个学校来的头几天开始,我和陈威廉之间的互动就很活跃。他的教学风格就是少言寡语,因为他的身体本身就能传递出大量信息。他似乎存在于另一波长之上,轻拍入宏大现实之中,而通过同化作用他共享着这个现实。他轻声说话,稳步移动,教授那些想要学习的人。他教学的珍贵之处在于事后的想法,藏在呼吸之下,你可以选择挖掘或不挖掘——他似乎对此并不介意。我惊讶于他的这些微妙的教导有多少是被人忽略了的。

初级班一般从三到二十名学员不等,依时间或天气而定。我最喜欢在下雨或是下雪的周末晚上去上课,因为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呆在家里。这样一来就成了一节私人课程,只有一两人会来。但大部分时候一个屋子里大概都会有十个左右的初学者,专心于各自的问题,试图让自己的招式变得更加流畅。陈老师会站在一面大镜子前,这样他在带领整个班的学生时就能看到他们的表现。他会微笑着拿他儿女之间的口角开开玩笑。他很平易近人,没有什么华丽的言语,也没有什么崇高的宣言。“我能做到的你们也能做到,”他谦逊地说。

陈让我想起了宥利·拉祖瓦耶夫,一位俄罗斯象棋老师。他鼓励我培养我的本性。陈也有着相同的洞察学生的能力,虽然他的这种智慧十分身体化。我在教室里练着招式,感觉做得不太对,他会在教室那头看着我,斜着脑袋走过来。然后很准确地模仿我刚才的动作,指出我的脚上或是后背下半部分的某个部位绷得太紧,同时通过自身演示来讲解如何缓和这种紧绷感。他往往都是正确的。他那种通过模仿身体结构并化解为最小细节的能力实在让人惊讶不已。他看身体就像象棋大师看棋盘一样。太极最主要的就是释放障碍,从而让身体和思想能够慢慢地融合到一起。如果某个部位紧绷,思想就会停在这个地方,这样一来流动性随之被打断。陈总是可以看到我思想的所在之处。

【文】一段时间之后,彼此逐渐熟悉,我们之间的互动也变得更加细微。他可以站在教室的另一头,就那么一瞥,就可以从我的招式中看到一个很小的猛推的动作,就像是深埋在我肩膀之下的一条心理上的皱痕。他会看到我的眼睛里,然后重复我的动作,稍加修改,就又回到原来的动作,继续带整个班级往下进行。我就跟着他做,马上就觉得得到了释放,感觉就像是有人摘掉了我背上的一个大肿瘤。他可能会瞥一下我看我是不是注意到了,也许干脆就不瞥。如果我已经做好准备,那我就潜心去学。有多少学生会错过如此宝贵的时刻,就因为他们一直盯着镜中的自己或是在不耐烦地看时间,这实在是令人惊讶。要上有价值的课关键在于你要集中注意力,所以很多时候太极课是在锻炼一个人的意识。虽然这种方法对我来说非常有效,但却使得那些不认真练习的学生选择了离开。虽然陈的课其实最激励人心,但我还是看到很多学生觉得无聊至极,因为他们想一步到位,而且他们并没有去接收陈老师那些细微的东西。

【人】在这个阶段,我的太极拳学习重点就是协调呼吸和思维。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太极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在这里做下解释。很多中国的武术大师都强迫他们的学生学习一些老套的呼吸方式。他们认为内家功夫都会有上乘的呼吸控制方法,因此就应该坚持使用这种方法。陈威廉对呼吸这个问题的看法很简单,就是呼吸一定要自然。更确切地说,呼吸就是回归自然。这么多年来,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们周旋于这个闹哄哄的世界,养成了各种坏习惯,压力重大,呼吸就是让我们回到这些事情之前的那种自然状态。

【书】在陈威廉的太极拳招式中,做伸展(向外或向上)招式时要吸气,所以身体和思维就被唤醒了,灌注能量,形成一个招式。他举了一个例子,当你小憩了一会后醒来,伸手和某个你喜欢的人握手时,或是你同意某人的观点时,一般来说,做这些正面动作时会伴随吸气——在太极拳的招式中,我们“把气一直吸收到指尖”。然后,通过呼气,身体能量得到释放,就像是入睡前最后一次呼气一样。

【屋】为了让你有亲身体会,现在请讲双手合十放在胸前,双手食指之间保持几寸距离,肩膀放松。现在开始呼吸,同时慢慢张开你的手指,把注意力集中到你的中指、食指和大拇指上。你的呼吸和思维都要柔和地集中到你的指尖。这种吸气就是慢慢地把氧气聚积到丹田,然后把这股能量从丹田转移到你的手指。完成吸气的整个过程后就开始慢慢呼气。放松你的手指,让自己的思维入睡,手指关节要放松,让所有的事物都进入一种柔和、安静的意识状态。一旦完成呼气后,再重新开始吸气。照这样做几分钟,看看有什么感觉。

以我的经验来说,当这种呼吸的规律和太极拳的招式结合到一起时,打太极拳就像是岸边的水涨水落。波浪拍打着沙土(吸气),然后又退回到海洋之中(慢慢地把气全部呼出)。人们往往只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来势汹汹的波浪上,却忽略了海水退潮时也充满了力量。

在陈老师看来,对我们现在这种宁静健康的状态构成最大威胁的就是对自然呼吸的持续干扰。一个想法或是一声电话铃响又或是一阵车喇叭声都会打断我们呼气,于是我们就停下来了,开始重新吸气。接着我们又会想到什么,于是在呼气前又停下来了。这样一来我们的呼吸就比较浅,而且身体中的二氧化碳排除得也不够彻底,因此我们的细胞就不可能获得足够多的氧气。太极冥想就是无干扰吸收氧气的天堂。

不管我的问题是在于不够完美的呼吸方式还是仅仅是普通的压力,在练习太极拳短短几个月后,我的生活质量就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如何发展反省自身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