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大半天的功夫,七架水车全部安装完,景曜终于松了一口气,幸好没有出现什么太大的问题。这次是阿恒和他两个人一起过来的,他负责指挥,阿恒就负责水车出问题的时候当场修正。他们两个人忙的午饭都是李家村的里正家中送到河边来吃的。不过,看到这一架架的水车咯吱咯吱的开始运转,河水哗哗的流进田地里。景曜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接下来的几日,景曜和阿恒两人就一直是这样早出晚归,将附近几个村子都快要跑遍了,总算将年前赶制出来的二十多架水车全部安装完成。
晚上,一家人吃过晚饭之后,景曜将这些天所赚来的钱全部倒在了桌子上,哗啦一堆,把很少见到这么多钱的几个小娃给乐坏了。
一家人这几天几乎是没个停息的忙碌,外出的人累,留在家里的人也不轻松,所以景曜就想出了一个可以调动全家人积极性的方法,也是为了奖励大家的辛苦付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辛苦了这么久,也得让大家乐一乐不是。
“这些天以来,大家都辛苦了。今天我们终于将之前所有订造的水车全部交货,现在开始分赃!”景曜乐呵呵的宣布。
“哦!”“好啊!”“分赃!”
非常给面子的三个小娃,立刻高声叫了起来。
“好!我们就最小的景明算起!”景曜拿了一张纸出来,上面密密麻麻的写了一堆在其他人看来鬼画符一般的东西,景曜却照着念了起来,“景明早晚每天帮忙割草喂牛,把大牛喂的饱饱的,直接方便了我们每天出行。每天两文,总共十二文。每天早上不需要人照顾,自己穿衣起床,奖励三文。所以,总共是十五文。”
景曜认认真真的数了十五文出来,然后拿了根细绳串好,递给笑的眯起了眼睛的景明。
“接下来是景翳,景翳…………”
景翳下来是小风,虎子不在,但也有四百文,景曜让阿恒帮忙收着,明天白天再给他。然后是小云,小风和小云原先都不肯收,特别是小云,景曜算下来居然给了他两贯钱,这可真不是一个小数目。
景曜说这是大家的钱,每人都有份。而且他已经请杨大伯去把阿恒他们名字加到了他们家里,跟他们姓杨,以后就是一家人了。听了这话,阿恒他们就更加感激景曜,庆幸他们遇上了一户好人家。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景曜对他们的信任也是他们自己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龙少廷,到你了!”景曜直接跳过了自己,说到了龙少廷。
龙少廷挑眉,想不到自己居然也能被景曜放在家人这一类,看来自己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好现象,要继续保持。
“每天早上自己练功的时候,顺便带上景翳和小风,每天十文,共六十文,偶尔搭一把手帮忙装水车,一次两文,共二十四文。”这个数字是怎么出来的,估计只有景曜自己清楚,“帮忙紧急送过一次木工用具,二十文。共计一百零四文。但是。”
这个“但是”一出,立刻让龙少廷正襟危坐,景曜这次是准备算总账吗?
景曜似笑非笑的看了他一眼:“介于,你一个成年人,居然只有这么一点贡献,我们家每天的伙食费都不止这么一点,严格说来,你还要倒贴。不过,你重伤刚好,也就算了,所以钱就不给你了,直接充公!”
景曜拿了一百文的一小串,又数出四文,一起放进了个小木桶。
龙少廷看着那即将到手的钱又飞走了,叹气。转念一想,哎?他是不是真的有病啊,这么一点钱,还不够他以前随手打赏的,现在居然会觉得可惜。果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也变得这么市侩了!
景曜可没时间管龙少廷那碎了一地的玻璃心,接着算下去阿恒,最后到杨老太爷。全家人结束之后,才是景曜自己的帐。
自己给自己算账是最麻烦的,算多了不公平,算少了又太明显,于是景曜大方的让全家人都来帮他算,他负责最后统计,最终得多少就是多少。这也是景曜自己没给自己算的原因,也当来一次全家民主。
“水车的图纸是小曜想出来的,价值至少二十两!”第一个是杨老太爷说的。这个价不算低,也是参照上次独轮车的价值来的,那独轮车已经是成品了,才值那么多。但大家都表示同意。
第一笔就能拿二十两,已经超过之前最多的阿恒十一两。景曜彻底完胜。
“景曜每日出去指挥安装水车非常辛苦,每日二百文!”这是阿恒讲的,他们这次出门安装水车一共花了六天,之前景曜帮他算也是每日这么多,倒也算是正常。
“景曜大哥每天回来还要帮忙洗衣做饭,每天十五文!”这是小云说的。
“大哥每天给我们讲故事,每天两文!”
“大哥每天帮我检查课业,每天两文!”
“大哥,陪我玩,两文!”
除了景明说的那条,其他几人说的全部给记上了。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说的就剩下龙少廷了。大家全部把目光转向这位,等着看这位要怎么说。
龙少廷现在则是额头上开始冒汗,他还真没有好好注意过景曜每天到底在做什么事情。他现在基本上保持着一日早晚两次告白,也就是每天被景曜拒绝两次。除了告白的时间,他都忙着自己的事情,根本都没有见着景曜。
龙少廷恍然大悟,这原来就是自己每次告白失败的原因啊。景曜肯定以为自己只是好玩才每天告白。但其实他是真的很喜欢景曜,尤其希望能够和他一辈子生活在一起,绝对不是一时兴起。烈女怕缠郎,原来是另一个意思啊,看来自己真的是理解错误,要改变策略重新出发。
现在最重要的还是眼前的事情啊,龙少廷心中焦急,面上却依旧镇定,看着景曜手中的纸张,立刻眼睛一亮:“景曜每天晚上帮着大家计算功劳,每日五文!”
龙少廷的话立刻让大家纷纷点头赞同。龙少廷呼了一口气,还好他比较机灵,成功蒙混过去了!
景曜拿出自己该得的那份,其他剩下的都被当成了公份,扔进了之前的小木桶中。那小木桶中,至少也有三四十两银子,绝对够他们一家舒舒服服的过上好久。
第61章 新鲜出炉的犁耙
景曜他们家忙完水车的事情之后,没过两天;村子里又发生了一件大事,不过这次却是一件大好事。
原来,自打景曜爹爹过世之后;杨家村就没有了夫子;杨大伯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接替,这事情就一直耽搁了下来。杨大伯他们想了很多办法,甚至想从外面请一位回来;只是外面请回来的夫子,束脩都要的很高;也不是他们杨家村的人能够负担的起的;这事情就一直拖到了今年。
不过;今年花灯节一过完,举办花灯节的王家村里正大人就来和杨大伯商议了。原来那天晚上猜灯谜的时候,杨家村两个青年的表现,彻底让王家村的夫子起了爱才之心,觉得杨家村还真是人才辈出。然后一听说杨家村还没有夫子;就和他们里正大人说,可以让杨家村适龄的孩子到他那里的学堂启蒙,只是需要杨家村派人每天早晚接送。
杨大伯一得到消息,哪里还有不应的道理,这可是王家村的夫子给了大大的面子。送走了王家村的里正大人之后,杨大伯就把家中有适龄孩子的村里人全部召集起来,商议了一番。
景曜家中景翳和小风也都是刚好能够入学,景明或许也能凑个数去。原本他们三人都是跟着杨老太爷启蒙,但景曜总觉得杨老太爷的年纪这么大,一直看着三个孩子也不是事。所以,他是第一个应了下来。村子里还有六七个差不多年纪的孩子,也都应了下来。接下来就是商量接送的问题,每家负责一天早上送晚上接,就用景曜的家牛车,这样既省时又不会让孩子累着刚好。至于午饭,就每天从家里带上一些饭菜过去,中午在夫子家热一热就可以。
这还真有送孩子上学校的感觉啊!景曜很感叹。
杨家村这边一商议好,杨大伯第二天就带着他们,提上束脩往王家村过去。
王家村的夫子是一个老秀才,平时不苟言笑,看上去是一个有些严厉的人,杨家村过去的几个的孩子没一个不害怕的。王家村的里正大人却是笑着告诉大家,夫子只是不善表达而已,对孩子绝对不坏,也不会出现打骂的事情,让他们尽管放心。有了里正大人的保证,大家也都放下了心。
夫子简单的和孩子们都聊了几句,然后又询问几个问题,最后决定连最小的景明一起都收了下来。
因为每天中午要帮几个孩子热饭菜,所以他们的束脩就要比王家村本村的人要高一些。景曜他们自然不会有意见,当场都将半年的束脩教上了。
白天没了三个小娃在家,景曜觉得家中一下子就冷清了下来。特别是杨老太爷,一连几日都没有完全适应过来。不过,随着天气渐渐暖和,地面解冻,春耕也近了。景曜终于捣鼓着将犁和耙的图纸给捣鼓了出来。这个时代的铁是管制品,景曜托了杨大伯才好不容易将犁耙需要的用的铁具给打造出来。
于是,家里所有人的目光又被景曜创造的这个新鲜玩意给吸引了过去。杨老太爷也时常往木工房跑,看看那些新奇玩意。
乘着村子里还没有完全进入春耕时期,景曜又让杨大伯出面,寻了村子里的十几个男人再次进山砍树,每日的价钱也涨到了八十文。景曜是打算在春耕之前将家中的木料储备好,他已经做好准备,在他的水车、犁耙一旦投入使用之后,后面订造的数量肯定不会少。
犁耙造好了之后,大家都表示出极大的好奇,根本不知道这两人合力才能搬动的东西到底要怎么用。
景曜知道如果不给他们演示一回,他就别想清静,所以干脆表示,正好把隔壁的一块空地开垦出来,种些蔬菜自己家里吃吧!
说做就做,乘着天气正好,景曜把大牛赶了出来,然后一个人跟个猴子似的上窜下跳,好不容易将那深耕用的犁给套上了。
景曜家门前自打过完年之后,就没有怎么缺过人,虽然现在杨家村的主玩乐场已经转到了大杨树那里,但是他们家门口,总还是有人过来。景曜这次又搬出一个新奇的东西,这个事情瞬间就传遍了杨家村。
村里子的人上次见识过水车的事情,对景曜那是好奇的要命。这边一听说他又搬出新东西来了,不用其他人招呼很快就全部拥了过来。
等景曜套好之后,一转头瞬间被那一张张好奇的脸吓着了。这次,连前里正大人都颤颤巍巍的出来看热闹,可见有多轰动。
景曜干笑了一声,转过头,扶着犁,甩了一个响鞭,赶着自家的大牛开始耕地。
随着大牛一步一步的往前移动,地面快速的翻开,整整齐齐的一片。因为是要种菜,所以景曜也没准备深耕,也就翻了一个十公分左右,这翻起来的速度就非常的快了。一开始景曜拿不稳力道还会深一下,浅一下,等到上手之后,可就平整了很多。
哦!村子里的人全部目瞪口呆。特别是养牛的杨大伯和另一户人家,他们平时也就让牛帮忙赶车搬搬东西,根本还不知道还能够让牛来帮忙耕种的。这回是彻底长了见识,不用说,这工具他们要了,等会儿就找景曜帮忙也做一套。
景曜家这一块菜地不算大,但要是全部翻一遍,人工的话起码要花上大半天,就现在大家只是一个惊诧的时间,这地已经被翻了大半!这可实在是太厉害了!
不过,现在景曜也顾不上别人的感慨什么的,他这边出问题了,他家大牛不肯走了,任景曜怎么赶都不肯再走一步。景曜只得停了下来,跑到前面看看大牛,这是病了还是咋啦,咋不走了呢?
“小曜啊,怎么啦?”杨大伯走了过来,询问情况,“还有一点了怎么不全部弄完。”
“牛不肯走了!”景曜表示自己也无能无力。
杨大伯有几十年的养牛经验,可比景曜这才养了一个月左右的新手强多了。杨大伯围着大牛前前后后转了几圈:“小曜,你不觉得你家的牛好像比刚开始的时候胖了?”
“胖了?”景曜左右看看,好像还是这小山的模样啊,杨大伯到底是哪里看出来这牛胖了。难道是因为每天给大牛吃点红薯玉米豆子之类的,吃的太好了。
杨大伯突然想到什么,伸手往大牛的肚子上摸了摸,立刻大笑了起来:“哈哈,原来是怀了牛崽子。估计已经有三四个月了,难怪娇气!哈哈……”
有了牛崽子?不是吧!
景曜心里哀号,不带这样的啊,马上就春耕了,大牛歇下,他们家的田地要怎么办?他好不容易把这犁耙造好,还没来得及使用就要被束之高阁了吗?想到又要像去年夏天大旱之后那样补种的情况,景曜就觉得整个人不好了!
“杨老太爷,恭喜恭喜啊!”
“恭喜了!”
“十二家的小夫郎,恭喜啦!”
“恭喜恭喜!”
旁边看热闹的人一听说景曜家的牛怀了崽子,立刻纷纷给他们道喜。牛在农家人眼中就是家中的一个好帮手,家中的一口子,这又添了一口子,怎么能不道喜。
景曜脸色保持笑容回礼,心中叹气,算了,回头要不然去再买一头回来。或者把犁改改,用人力来拉,可惜这可比牛拉要吃力太多,速度也慢上很多。
杨大伯却是乐呵呵的笑着,村子里马上又多了一头牛,他怎么会不高兴:“小曜啊,把牛牵回去好好歇着,加点料,暂时以后能不用就不要用。我去把我家的牛赶过来,咱们今天把地继续翻完啊!”
景曜还能说什么,只能帮大牛解下了套,然后让小云帮忙给牵回后院去休息。等杨大伯家的牛过来之后,套上,继续耕。
杨大伯乘机要求自己试试。景曜也不客气,直接放手给了杨大伯帮忙,反正杨大伯刚刚在一边也看到他是怎么做的。杨大伯果然刚刚学习的非常认真,这走了一个来回之后就立马上手了!
这犁翻过的地还要用耙来再细耕一边。如果说那个犁大家还能大概看出个名堂,这耙简直就是个神奇的东西,大家根本不明白这个“口”子形的长木框框是干什么用的。
景曜自然也不会解释,直接操作,等大家看明白了就知道是什么。取下犁抬到一边,再把耙拿过来套上。耙的使用就没有那么轻松了,需要一人站在上面,然后牛拉动之后,利用人的重力来耕作。只是这耙使用起来的时候,能够耕作的面积非常大,景曜三个来回已经将菜地全部翻好了!
“好,完成了,结束!”景曜下了耙,就准备收拾。
什么?大伙儿根本还没看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怎么就结束了呢?
离菜地比较近的人蹲下来,仔细看了看这菜地,泥土已经翻的细细的,而且非常的平整,恐怕现在就能直接撒上菜籽种上。这速度服了!
“等会儿,等会儿!”杨大伯看景曜准备解套,立刻拦了下来,“小曜啊,你别急着把这东西拿回去,让我们大伙儿试试。还有那犁也留下来,回头我帮你洗干净之后再送回去!”
景曜看看四周村里人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怎么都跟一个个孩子一样啊!他要是坚持拿回家,会不会引起公愤啊!算了,还是随便他们折腾去吧,反正他们家的大牛怀了崽子,春耕是用不上这犁耙了!
景曜不知道的是,他一离开,杨家村的人便一拥而上,将杨大伯围了个严严实实。前里正大人颤抖着双手,抚摸着放在一边的犁,口中不停的念念叨叨:“好东西啊,这可是好东西啊!”
第62章 引起轰动的轮椅
杨家村今天的春耕在景曜拿出犁耙之后就提前到来了。现在村子里几乎每日都是全员出动,把这耕地当成了最新的活动。谁用的熟练,谁笨手笨脚,在用上犁耙之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