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农大魔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贫农大魔师- 第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队长真不容易,为了增产,大冬天,陪着咱们在山上喝冷风。”姚致远摇着头唏嘘道。
    “你当这大队长白当的。”姚长海摇头轻笑道,“这全村这么多人,责任重大,能不操心吗?”
    说话当中跨过了门槛进了院子,“直接挑屋里去,连夜把花生择下来。”
    “小叔,我们留下来帮忙,人多力量大。”姚致远搬了个凳子坐下道。
    姚长海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花生不多,干快点儿。
    “咦!花生都刨回来了。”刘姥爷搬了张小凳子,坐在凳子上,开始择花生。
    “咦!咱家的女人们呢!”姚长海抬眼问道。
    “都去妮儿她奶奶了。”刘姥爷择着花生道,“这花生种的不错,完全可以当种子。”
    “呵呵……”
    “你们笑什么?”刘姥爷抬眼问道。
    “大队长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大晚上的陪着我们在山上刨花生。”姚长海笑道。
    众人接下来边择花生,边聊天,直到把花生全部摘完。花生晒满了小院,晒干后,瘪的很少,最后亩产如大队长所想,二分多地产了近300斤的花生。
    所以还没等着姚长海拉到大队,姚满耕就拉着花生来交换了,都不带姚长海亲自动手的。
    &*&
    秋收后的秋地在秋天再不复种庄稼,冬天把秋地耕完,疲惫的土地休息一冬后,来年春天种上包谷。
    耕秋地是农人一冬重要的活儿,如果把秋地耕不好,或错过时节,春天不管种什么,都成问题。于是,农人们在“交九”前,都要把秋地耕完,利于土地保墒。“交九”后天寒地冻,地就耕不成了。
    人力耕地地里土疙瘩大,大人耕地后,女人、娃娃在地里用鐝头把大土疙瘩一个个砸细。
    一年的柴禾备好了,秋地也耕完了,农人在冬天还有最后一项重要的农活,那就是沤粪往地里送粪。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土粪保墒、养地,地里上一茬粪,要长两茬庄稼。故农人视土地为命根子,视土粪为金蛋蛋。
    先要把个个小队里沤粪池的粪弄出来,人担畜驮,一担担的也要把粪全部弄到地里去,冻上一冬天。
    这沤粪池清理干净了,那么就要重新填满,在场面上地里的庄稼全部收获并贮存之后天已经开始变冷,地开始逐日封冬,所谓“春寒日日消,冬暖时时冻”确实不假。初冬一到,队里抢着干的农活还有一项,挖圈肥。即把每家每户鸡舍,厕所,猪圈沤的粪铲出院外,赶在上冻前送到沤粪池里。
    所以这些天姚湾村上空就臭烘烘的,姚长海的家由于粪坑挖在墙外面,又用青石板,杂草覆盖着,所以没有臭味。
    挖的时候又不走院子是,所以味道还可以忍受。
    而且猪圈和鸡舍钟小猫和姚致远他们都及时的清理了,所以味道稍好一些。直接把粪运到队里的特别沤肥池。
    村里人见了,有样学样,又多一项,把粪坑弄在院子外面,不过这些都是晚上干的,白天还有事。
    秋收结束了,战天斗地的冬季农田基本建设就开始了。有一句话叫“冬闲变冬忙,来年多打粮”。

  ☆、第294章 冬闲忙碌

进入冬季后妮儿多是待在温暖入春的屋里,减少了外出,外出时裹得如熊一样,穿的厚厚的。
    大队长姚满耕在战天斗地的冬季农田基本建设开始时,就在打麦场做了极具煽动性的演讲,那就是争取在未来五年把粮食亩产达到1000斤。
    哗……此话一出,如冷水掉进了热油锅里,炸锅了。这不是天方夜谭,这也不是吹牛、冒进。
    公布了一系列的数据,这些数据如刻在脑子里一般,是张口就来,尤其是粮食的亩产量,用事实说话。
    告诉大家努力,努力再努力,我们付出多少,就收获多少,庄稼是不会骗人的。未来是可期的。
    真应了那句话,我的未来不是梦。
    以当时的化肥、农药、水利、机械化水平,亩产1000斤是很不简单的了。为了这个要付出的汗水可想而知。
    不愧是大队长,演讲的内容是话粗理直,说的大家伙这心里热乎着呢!甩开了膀子大干特干。
    封冻之后社员们在冬季干过最多的农活是修村里的小水库,只见他们一个个要么推着独轮车运土、装土、刨土;要么挑着担子挑土、运土。
    社员们疏通排水渠,新修山平塘,改造蓄水池。这些修整的水利工程又苦又累,又不能直接看到效果,但是为农民来年的农作物丰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
    原先有些荒废的梯田一下子又修整了一下,没有水不怕,咱种地瓜,种花生等等旱地植物。
    此外村里的沟沟湾湾也给垫起来,主要是压盐碱。由于南北两面都有小河湾,最终水汇到了盘龙湖。河的两侧有一些下湿地。盐碱程度很厉害,但这些地是全村人种菜、种萝卜、种麻的首选地,因此。每年都要抽出劳力垫一些崖头土,一来压盐碱。二来想再扩一些地。这是愚公移山式的工程,肩挑人担,大家不紧不慢地干着,说说笑笑看日头而来,看日头而回。
    相对于垫地,整地就辛苦多了,整地主要在村东的大块地。因为村东能抽水浇灌,队里想打造连片的高产田。就组织青年男女劳力用铁钎钁头打开冻土层,推高垫低。数九寒天,北风凛冽,特别是风雪交加的天气,尽管戴着雷锋帽、穿着木鞋、里面塞着新花,带着棉手套,但也冻得直打颤。刨冻土、推小平车都是重体力活,一干一身汗,一站就全身冰冷,特别是呼出的气使眉毛、帽檐下都成了雪帘。真让人难以忍受。?
    “这鬼天气,可真是冷啊!”歇了一会儿的浑身冰凉的姚满仓哆嗦道,“哎……在粉条坊上工就好了。那里热乎。”
    “去过你宁愿来这里,这做粉条也不容易。”姚长海停下手的铁钎道。
    看了制作粉条的整个过程,就不会这么想了,做粉条只有等到冬天数九寒天才能加工,粉条只有冻实了才能做成。
    天寒地冻,村里的粉条作坊也悄然开张了。
    粉条到了冬季可是离不开,粉条分红薯粉条、马铃薯粉条和豆类粉条,有园粉条、细粉条和宽粉条之分,特别是北方的人最爱吃。东北人爱吃的白菜猪肉炖粉条就是一道不错的菜,西北人爱吃白菜排骨炖粉条。纯红薯粉条下锅久煮不化、久煮不断,柔润嫩滑。爽口宜人。
    粉条好吃,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尤其是纯手工的。别看简简单单的粉条,光从晒粉到做成粉条就得十七八道工序呢!
    在粉条作坊上工的都是壮劳力,棒小伙子,都有着把力气。没有电力的时代,只能指着人力了。
    力气小伙子们有的是,在刘淑英的指导下先把新鲜的红薯捣碎,打浆制作成淀粉、制芡糊、合粉揣揉、就该大师傅刘淑英亲自上场了。
    刘淑英拿着特制的漏勺道,“小伙子们,在漏丝前得先试一下,看粉团是否合适,如漏下的粉丝不粗、不细、不断即为合适。如下条太快,发生断条现象,表示粉浆太稀,应掺干淀粉再揉,使面韧性适中;如下条困难或速度太慢,粗细又不匀,表明粉浆太干,应再加些湿淀粉。漏丝前调粉以一次调好为宜。粉团温度在30~42摄氏度为好。你们拿手摸摸,感受一下这个温度。”
    然后刘淑英又让他们备好2口锅,冷水缸2只,漏瓢要中型48孔的。再检查一次粉团,当淀粉团离手时,抓起一团(把),少许自然垂落,如不断落,即可漏丝。在漏丝时,要预备一锅开水,当锅内水沸腾时才漏丝。
    只见刘淑英左手端着漏瓢,丑的负责往漏瓢里添粉团,动作要轻快,不能让漏瓢里缺粉团,但也不能过早添入,不然漏瓢过重刘淑英受不了。刘淑英右手背不停地打击瓢里的粉团,不快不慢地让丝条沉入锅底再浮出水面,另一人方可引粉条出锅,动作要娴熟,不能让浮起的粉条去碰着刚漏下的丝条,不然就会弄断或弄乱。经过一次冷水缸降温,切成一定长度,用手理成束穿到专用竹棍上,经过另一次冷水缸降温,不断摆动,直至粉丝松散为止。然后放在室内,冷透后拿出室外晒丝。
    看着简单,粉条作坊里的人,在开坊的前,可是让刘淑英训练了好几天,才让他们上岗。就这头几天还是手忙脚乱频频出错,磨合了几天才熟练了起来。
    姚满仓回想自己的看的粉条加工过程,“咦!”他果断地摇摇头,“每天要在冷水里捞粉条没有坚强的意志不行啊!干什么都不容易。”手都抻不开,还要放在冷水里,想想就头皮发麻!
    &*&
    “要说这冬天最好的活就是清理牛圈的粪便了。”姚满仓嘿嘿一笑道。
    “你就别做白日梦了。”姚长海拍了下他的肩头道。
    他说的不错,清理牛圈可以到饲养员的房子坐一坐,大牲畜圈也挺暖和,确实寒冷就感到满足。不过那些活儿是姚致远他们三个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在干。
    也不轻松,切干草也是一项不轻省的活儿,狗剩往铡刀上添草,而姚致远则用铡刀切,每天切半天必须保证小队的牲口够两天吃,这是队里的基本定额。
    半天切下来,感觉这手臂都不是自己的了,幸好姚致远他们三个还能轮着歇歇。
    “狗剩,听说明年咱们的队伍又要增加。”姚晟睿整理着干草问道。
    “嗯!听我爹的意思,打算在买些小牛犊回来,壮大牛群。”狗剩把姚致远切好的干草,铲进柳条筐里。
    “哇……那咱增加人不,牛群壮大,咱侍候的过来吗?”姚晟睿担心地问道。
    “这一只牛是放,一群牛不还是放,这三十多头牛咱今年不是养的挺好的吗?谁见了不夸咱养的牛,膘肥体壮的。”狗剩朝自己竖起大拇指自吹自擂道。
    话锋一转他又道,“放牛问题不大,不过这喂食还有清理牛圈肯定活计要加倍。”
    “这么说要增加一倍了。”姚致远挑眉问道。
    “听我爹他们商量的,是这个意思,要赶在春节前了。”狗剩点头道,“兄弟们看来今年这个年,咱们得与牛儿们为伍了。”
    “咱们与牛儿们为伍,父辈们可与黄土地为伍了,革命化的春节,你以为能轻省了。”姚致远笑道,“你就别自怨自艾了。”
    “嗯!这倒也是。”狗剩想了想笑道,“哎!致远,我听说过两天要去放炮崩石头,你小叔带队,咱们一块儿去呗。”
    “这个我可做不了主。”姚致远果断的摇摇头道。
    看着他们三个谈笑风生的样子,妮儿闻听紧紧抓着刘姥爷的胳膊,放炮打石头,很危险的活计。
    刘姥爷安抚地揉了揉妮儿的脑袋,“没事,你爹以前干过。”
    “善骑者坠于马、善水者溺于水、善饮者醉于酒,善战者殁于杀。能人总是死在能耐上。”妮儿蹦出来一句道。
    “哟!不得了啊!致远,你家妮儿说的话,出自《庄子人世间》。”姚晟睿咋呼道。
    “看来你小子书没白读。”刘姥爷笑道,“老人们的心思没白费。”
    “那是,我要是不好好看书,五叔公的拐杖可等着我的屁股呢!”姚晟睿揉揉自己的屁股道。
    “呵呵……”
    冬天最危险的活是放炮打石头,村里水库要做溢洪道需要到离村十来里地的一处有青石的沟内炸石头,队里派姚长海另外两个年轻人一起去。雷管是从公社领来的,炸药是圆柱状的牛皮纸包装的现成炸药,也是公社发来的。如果用量大,有时还要自己制造。
    所以前去炸石头的头一天,他们在祠堂前加起大锅自己制作炸药。
    用硝铵、木锯沫、柴油在大铁锅内按比例炒出来,而当时大家会围在大队部架起的铁锅前说笑着干此活,看的妮儿是瞠目结舌,简直是不可能想象的事情。
    就这么堂而皇之在人群中制造炸药,都不感觉危险,就这么习以为常。
    炒好后用麻袋装着,背上去工地用。
    “没事,你爹可是你爷爷手把手教出来的,玩儿炸药,经年的老手都比不过!”刘姥爷抱着妮儿笑道,“我算过卦的。”
    这点妮儿有天眼看过也没事,可这么没有安全意识实在太不可理解了,难道真是穷人的生命确实不金贵!

  ☆、第295章 销路

姚长海就这么背着炸药就扬长而去,真是潇洒的很。
    姚爷爷看着连幼梅担心地样子赶紧安抚道,“妮儿妈,放心吧!小幺,玩儿炸药,还是我教的。没事,想当年打鬼子时,弹药紧缺,没法子,就自己想办法制造炸药。”他接着又道,“想当年咱家盖房子所用的石头都是我上山崩的,又背回来的。”
    “是啊!弟妹放心吧!小幺没事的。”姚长山也出言附和道。
    还能怎么着,人都走了。连幼梅心嘀咕:回来再找你算账。
    却说姚长海带着另外两个小年轻,到了放炮的地儿。开始忙活了起来,放炮时一连要点五炮,炮捻按依次递短截好,以保证最先点的最后炸。
    姚长海作为主力让两个小年轻只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炸药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弄不好可是要出人命的。
    放好炸药后,姚长海又仔细的检查了一遍,让两个小的躲到安全的地方,点上一支劣质的香烟,嘬上一口,对准导火线,咝咝作响地点着后,飞快地跑向事先选好的小窑洞或崖头下,几声巨响后,碎石头漫天飞来,咚咚地掉在四周。
    姚长海做的炸药没有出现过哑炮的现象,所以没有出现事故,所以崩石头才回让他来。邻村时常有炸死、砸伤人的消息传来。现如今这年代,雷管管理不严格,剩下的炸药和雷管,姚长海就留下了,打算过年的时候给孩子们当炮仗放。
    可真是大胆。
    冬闲毕竟不是农忙,天亮的晚,又黑的早。比起农忙要轻省好多,起码干活的时间短了。
    &*&
    “婶子。今儿粉条宴了。”姚长青看着八仙桌上摆满的菜式笑道,“白菜猪肉炖粉条、红萝卜炒粉条、麻辣跳水鱼片、酸菜粉条、辣白菜豆腐粉条酱汤、就连这素包子,也是粉条做的馅儿。”
    “怎么样。不错吧!粉条作坊开张了一些日子,咱们还没有好好的吃上一顿。今儿趁着聚餐,大家过过瘾。”刘淑英坐在长条凳上道。
    粉条作坊开张,作为大师傅,刘淑英在里面待了好长时间,不但要教会他们,还要捋顺了。这才不必时刻‘盯’着他们,有了些空余的时间。
    今儿是在姚长海家聚餐,大家都齐聚在东里间。姚家的男人们都坐在炕上。而女人们则坐在八仙桌上,八仙桌是中堂搬过来的。
    刘淑英掌厨,食材又没得说,这味道自是不必说,好吃得能吞了舌头。
    说说笑笑,热热闹闹地眼见着吃的差不多了,姚长青问道,“小幺,这粉条买得怎么样?”
    提及这个姚长海这古铜色的脸上笑开了花,“姐。那还用说,这粉条作坊开张后,我们这口耳相传。来买的人络绎不绝,现在是一天二十四小时,三班倒。就这还供不应求,我们实在没想到会这么受欢迎。”
    “这是意料中的事,你也知道冬天的菜本来就少,以前没有粉条可买,现在有了,自然买的就多了。”姚爷爷笑道,“加上这粉条能放。又快过年了,自然在吃的方面就舍得花钱了。县城的人都专门步行来买。”
    “哎!咱们村的地瓜可够!”姚长青问道。
    “姐你可说到点子上了,本来储藏的地瓜还发愁的。这下子,下得那个快啊!以肉眼的速度迅速的就下去了。妮儿姥姥早就想到了,用地瓜换粉条,解决了一部分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