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购买力;同样,对货币的需求增加本身也不会产生这种效果。
凯恩斯在货币问题上正确与否,这一点重要么?“假设凯恩斯开始……就简简单单地提出,他认为有事实依据作出如下假设: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货币工资存在粘性并抗拒向下的移动,”伟大的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在1964年提出,“他的大多数洞见仍然一样的正确。”96这才是今天大部分凯恩斯主义分析的逻辑基础,而非凯恩斯关于货币特殊威胁的理论阐释(凯恩斯对此非常执著和坚持)。“大多数仰慕凯恩斯的人,”约瑟夫·熊彼特挖苦地评论道,“只是从他那里挑选他们认可的东西,其他的一概不要。”97
就吕夫而言,他提出凯恩斯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药方基础根本不牢固。相反,使用这些药方一段时间之后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通货膨胀,以及导致私人生产机构供应能力不足,无法满足人们对货物与服务的实际需要。98休伯特·亨德森和其他一些人赞同这一观点,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出现滞胀之后,这一观点才得到广泛认同,反凯恩斯主义的思潮也随之反弹。到了那时,《通论》中提出的政府总是可以、并且是意料之中地改进自由放任体系的结论,显得不再是那么站得住脚了。2008年经济危机后,《通论》再度复活,主要是因为人们相信这是一本关于萧条经济学的可靠著述,而非一个事实上“通行的理论”,如凯恩斯所认为的那样也可以用于繁荣时期。
然而,在1937年初,《通论》还远谈不上对指导当时的政策有什么功效。英国经济自1932年以来一直保持增长,预算平衡、利率较低,私人投资非常稳定,特别是在建筑业上。1936年增长率为4。9%,1937年为3。5%;失业率虽然仍处在8。5%的高位,但是自1932年以来逐年稳步下降。99正统的经济学似乎又重新活了过来,而且活得很好。但是,随着貌似已经复苏的美国经济于当年夏天急转直下,英国经济也再度陷入衰退。
凯恩斯自己的健康状况也在那一年明显恶化,胸口的阵阵剧痛以及极度虚弱压垮了他。诊断结果是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以及由此导致的心脏损伤。如果在今天,医生会开出抗生素的处方,但是当时抗生素还没有发明出来。凯恩斯的匈牙利医生雅诺什·普拉什给他注射了一种当时最新发明的抗菌素药物,使情况有所好转,但是没能完全治愈他。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他虽然会断断续续地显示出一些恢复的迹象,但实际上他已经在一条长期下行的轨道上了。
如果不是因为战争的乌云再度笼罩,凯恩斯有可能会活得更久一些,他的去世也不会那么令人瞩目。虽然他和爱因斯坦一样,是一个持有自由主义倾向的世界主义者,但是凯恩斯并没有被他的国家抛弃,这使他对参与政治抱有完全不同的态度。凯恩斯是一个彻底的英国人,正是那个时代英国面临的问题驱使他不断形成自己的理论——通货紧缩与萧条的问题、支付战争以及艰难度过危险的和平过渡期的问题。而当战争再一次降临到英国人的头上时,尽管凯恩斯身体虚弱、健康状况逐渐恶化,他仍然甘愿驻守最关键的金融前线。
凯恩斯强烈地相信,《凡尔赛和约》种下了未来欧洲冲突的种子,而希特勒在德国的崛起证明了这一判断。内维尔·张伯伦在1937年5月接替了辞职的斯坦利·鲍德温成为英国首相。与张伯伦不同,凯恩斯不相信寻求与希特勒达成协议的政策能够成功。但他并不反对英国回避德国对欧洲大陆现状的挑衅行为。在1938年3月《新政治家》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中,凯恩斯敦促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就苏台德地区问题与德国达成和解,即使这要求“修正波西米亚的边界”。1009月30日,张伯伦从慕尼黑返回并宣称“争取到了我们时代的和平”,凯恩斯则称之为“令人感到极大的安慰”。实际上,此时德国的军队正在准备进军捷克斯洛伐克的边境据点,这令这个国家猝不及防。凯恩斯对张伯伦在慕尼黑的表现提出批评是基于一个异想天开的观点,他认为既然“希特勒完全反对战争”,如果首相在刚开始时言辞能够强硬一些,应当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为捷克斯洛伐克人争取到更好的待遇。101
凯恩斯在他的私人书信中对张伯伦大肆批评,但是这两个人对未来的看法有很多相似之处,尽管凯恩斯自己永远不会承认这一点。张伯伦认为与德国开战将威胁到大英帝国的存亡;凯恩斯对帝国没有这么深的感情,但是他比任何人都明白,鉴于再进行一场欧洲战争的代价巨大,大英帝国日渐衰减的经济联系构成了英国抵御在经济上对美国彻底依赖的唯一屏障。
当然,希特勒并没有认真遵守他关于尊重修改后的捷克斯洛伐克边境的承诺。1939年3月,德国军队占领了布拉格,希特勒也迅速宣布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是德国的保护国。张伯伦突然转变了政策立场,承诺在波兰周围建立一道缓冲区来保证其边境和独立。这种承诺甚至比为捷克斯洛伐克建立缓冲区的想法还不可靠,而张伯伦于前一年刚刚拒绝了这个想法。
英国阻止纳粹继续推进的行动姗姗来迟。对于苏联红军在此方面能够作出多少贡献,首相存在严重怀疑,但英国仍然与苏联展开了谈判。然而,8月23日,苏联与德国这两个意识形态上相互敌对的国家令人震惊地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也就是所谓的《莫洛托夫…里宾特洛普条约》,希望也随之灰飞烟灭。9月1日,希特勒入侵波兰。两天后,英国对德国宣战。9月17日,苏联从东部入侵波兰。此后,世界大战(the Great War)就被称作一战;二战从此开始了。
英国的国防开支此前从未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7%;1939年达到了18%,1940年飙升至46%。102这就是凯恩斯回到财政部的背景。
战争开始后,凯恩斯便集中精力制定正确的经济战略以赢得战争,这与他在一战时一样。凯恩斯时年56岁,身体状况欠佳,加之他个性上无法管控、难以融入白厅,因此最初并不在被征调为政府服务的经济学家之列。但这并没有阻止他通过在报纸上刊登文章或者亲自现身说法的方式,向政府中能够推动政策制定的人士强有力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议题涉及各个方面,从价格控制(他强烈反对这么做)到扰乱罗马尼亚的石油提炼。
他还继续在公开场合力推自己的观点。在伦敦的《泰晤士报》上,他解释了为何在战争时期控制需求过剩而非克服需求不足是当前国内关键的问题,展示出了《通论》分析框架的灵活性。103他对为何以及如何预防通货膨胀的强调(暂时地)使他与哈耶克的关系更亲密,但却激怒了工党的大臣们,特别是工党领袖克莱门特·艾德礼。这篇文章给他带来的关注度促使凯恩斯写了一本题为《如何支付战争费用》的小册子。小册子于1940年2月发表,内容上吸纳了工人阶级的支持观点来抵御左翼的抨击,但仍然忠于凯恩斯古典自由主义的信念,提出应当允许价格体系尽可能正常地运行——甚至即使是在政府通过诸如强制储蓄等方式限制私人购买力的情况下,以确保在满足战争需求的同时不引发后续的通货膨胀。
1940年4月,英国第一次军事介入欧洲大陆,然而试图将德国军队驱逐出挪威的行动以惨败告终。由此引发了压倒性的政治压力,要求张伯伦让位于更受保守党支持的哈利法克斯勋爵(爱德华·伍德)或者更能赢得跨党派支持的丘吉尔。张伯伦选择了丘吉尔。5月10日,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召见丘吉尔并要求他接任首相。在多达五人的跨党派战时内阁中,丘吉尔委任保守党同僚金斯利·伍德担任财政大臣,后者于6月邀请凯恩斯参加一个谘商委员会。凯恩斯认为这是一个“超级无用的委员会”,但是仍然甚合他的心意,因为委员会只涉及极少的正规义务,同时还能给他直接接触财政大臣的机会。104但是到了8月,他也回到了他真正渴望回到的地方:财政部。在那里,他作为不领取报酬的顾问开始加入各种委员会。但是给他的任命接踵而至:1941年1月他被任命为财政大臣的经济顾问,10月又被任命为英格兰银行的一名董事。这个言行肆无忌惮的经济学家,如今,令人惊讶地,牢固地进入了英国政治体制的主流。
《如何支付战争费用》对英国战时融资的具体问题产生的直接影响比凯恩斯期望的要小。例如,伍德1941年的预算更多依靠税收(特别是对富人的税收)、价格控制以及定量配给,而非凯恩斯关于递延支付的思想。但是,凯恩斯对他的母亲说,他已经引起了一场“公共财政的革命”,这显然也并非言过其实。105国民收入核算有史以来第一次被作为管理总需求的工具,这确实是革命性的。而且,虽然凯恩斯写小册子是特别针对英国的战争行动,但是它引发了大西洋对岸相当的兴趣。《新共和党人》7月发表了一篇题为《美国与凯恩斯方案》的文章,用凯恩斯的思路分析美国的情况。106
凯恩斯从战争一开始就坚信,美国的合作,即使不一定是在军队方面,对于英国的战争行动是至关重要的。1939年11月,他不甚明智地写了几篇《关于战争致总统的便笺》,其中特别建议罗斯福“与德国断绝外交关系并宣布互不往来”。他写道,德国的“背信弃义部分是我们的过错。20年来我们的所作所为就像个混蛋一样”。107凯恩斯进一步建议美国应当为同盟国提供用于战争行动的贷款,在战胜法西斯主义后贷款将偿还给一个重建基金,用于拯救欧洲。108前一年,凯恩斯曾经收到总统对他不请自来的第一封信件的冷淡答复,然而他的第二封信显然是石沉大海了,最后凯恩斯明智地决定不再继续发他的“便笺”。
在整个战争期间,凯恩斯持续过高地估计了美国对英国的同情,并低估了美国公众以及国会反对美国援助或介入战争的严重性。在美国人看来,邪恶的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只是腐朽的西欧硬币的一面,令人深恶痛绝的英国帝国主义则是另外一面。而且,英国还是美国经济上的竞争对手,通过操纵帝国来干预美国的出口,英国的银行家和政府曾经合谋来动摇货币的稳定性,而且在偿还一战债务方面,英国人还曾不光彩地一走了之。
到了1940年底,凯恩斯关注的重心已经从国内金融问题转向国际金融问题,并全身心投入到财政部战略制定的核心圈子的工作之中。他提出,罗斯福“必将提出要求获得一些政治让步、达成政治协议,还可能提出经济方面的要求,作为援助的回报”。因此他认为“最紧迫的问题就是我们能够保留足够多的资产,使我们可以拥有行动的自由”——避免成为美国的卫星国。109弗雷德里克·菲利普斯爵士与大卫·维利在英国财政部负责海外金融事务。在一份10月27日致菲利普斯爵士的备忘录中,凯恩斯详细阐述了他关于英国通过外贸与投资维持其获取美元的能力的方案,这一能力对于为英国购买海外物资提供资金至关重要。这份方案的关键就是美国为英国在美的军事采购提供资金,凯恩斯坚持美国应当采取拨款赠与的方式,而非贷款。英国不能再次被迫承担“违约的耻辱和责难”,却允许美国随随便便地向此前由英国供应的市场进行销售,并由此切断英国偿还借款的手段。政府必须提防“当前的紧急状况被当作趁火打劫之机,夺走大英帝国最宝贵的东西。”110
这份备忘录背后的假设是,美国是战争中的一个盟友,但需加以训练以使其所作所为更像一个盟友。这一假设有两个缺陷:美国尚未与任何国家开战,以及美国也不会接受旁人的说教,按凯恩斯分配给她的角色做允许她做的事。这一点,他很快就将领教。1941年5月,凯恩斯自一战以来第一次正式访问华盛顿。
'7'根据《圣经》旧约《出埃及记》,摩西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当摩西在西奈山上接受《十诫》时,山脚下的以色列人熔铸了一尊巨大的金牛犊异教雕塑,并要作为王位的基座,招引异教诸神。——译者注
'8'埃德蒙·伯克,1729—1797,是现代保守主义的重要人物。——译者注
'9'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英文名称是The 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凯恩斯的《通论》英文名称是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译者注
第5章 “最圣洁的法案”
因为那些决心阻止美国参战的人所代表的观点差异很大,1939年的美国被孤立主义情绪所笼罩,确切地说是孤立主义的各种情绪。有和平主义者,有共产党的支持者,还有法西斯的支持者,有同情德国的人,也有认为法国和英国的抵抗毫无希望的人。只有不到3%的人支持美国立即参战并加入法国与英国一方,但却有30%的人甚至连与任何交战国进行贸易都不同意。1孤立主义的情绪反映在一系列中立法案之中,这些法案旨在阻止美国与任何一方的交战国纠缠不清。1935年的立法宣布对武器及其他战争物资实施贸易禁运。次年,国会进一步禁止对交战国提供贷款或信用,这反映了所谓的奈委员会的调查结果,这个委员会认为是银行家将各国推进了一战。
罗斯福感到忧心忡忡,他担心如果没有美国援助,英国和法国将无法抵御德国的入侵。9月21日,他向国会呼吁放松禁运。他坚信,一旦英国沦陷,掌控整个欧洲造船能力的德国将战火燃烧到西半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战争部长、海军部长、陆军参谋长和海军作战部长都认为英国所坚守的阵地对美国国防至关重要,而除了帮助英国加强防御之外,唯一可以接受的备选方案就是派美国军队去占领这些阵地。用罗斯福的传记作者罗伯特·舍伍德的话说,罗斯福“知道一旦英国和她的海军被消灭了,我们所有关于大西洋安全的传统概念——门罗主义、公海自由原则、西半球团结——都将成为回忆,而美国人民将长期生活在‘纳粹的枪口之下’”。2通过谈判达成的和平同样将是一场灾难,因为这将给希特勒争取宝贵的时间和资源来巩固他的地位并重新武装,同时也会扩大英国、法国以及特别是美国国内那些反对战争的人的影响。“依我看来,”罗斯福以政治上最圆滑的语言试探道,禁运“对美国的中立、美国的安全以及,最重要的是,美国的和平,构成了最致命的危险”。3
总统一点一点地铲除禁运法令的影响。在他的说服下,国会于11月4日修订了1935年的禁运法案。虽然法案仍然禁止美国船只将美国货物运送到交战国的港口,但是现在允许在“现钞自运”的基础上销售武器和军需物资——即,接收方以现金支付,并以自己的船只运送货物。通过这种方式对法案进行调整,使美国可以在维持中立表象的同时向英国提供物资援助,因为德国缺少资金,而且大西洋海运线也处于英国的控制之下,这实际上使德国无法在现钞自运体系下获得物资。
然而不幸的是,这种安排对德国的受害者而言是不够的。1940年4月,德国入侵挪威和丹麦,5月入侵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希特勒以令人恐怖的效率消灭了一个又一个民主国家。西北欧低地国家的平民在德军猛攻面前绝望地逃难,但却遭到了有组织的机枪扫射和飞机轰炸。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