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风月女明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上海滩风月女明星-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时上海一家刊物发起评选影后的活动,邵醉翁为讨陈玉梅的欢心,不惜花费金钱,购买选票,然后填上陈玉梅的名字,使陈玉梅继张织云之后顺利登上了“电影皇后”的宝座,尽管她的演技并不十分出众。邵醉翁的心思全都用到了陈玉梅的身上。

    第二件事是“天一”与南洋青年影片公司的合作宣告结束。1928年初,“天一影片公司”的牌子又重新挂在公司的大门旁。而此时胡蝶是和“天一青年”签约的,既然公司改组,原有的合约就自动失效。

    胡蝶因这两件事顺利地退出“天一”公司,老板邵醉翁虽有心挽留,但他自知此庙已容不下人,因此很爽快地答应了。

    1928年春,胡蝶告别“天一”步入“明星”的大门,从此成为“明星”的正式成员,这一年,胡蝶刚满二十岁。

    此时,“明星”正准备拍摄陈冷血的小说《白云塔》。小说讲的是三个矿主因利害关系,积怨颇深,而他们的儿女之间却产生了错综复杂的爱情关系,演出了一场悲欢离合的香艳故事。

    不久,张石川、郑正秋正式通知胡蝶,将启用她领衔主演《白云塔》上下集,影片将由张、郑联合执导。

    听到这一消息,对刚入“明星”的胡蝶来说,感到特别意外,她进明星已做好了演配角的准备。自己虽然也在“天一”演过十几部片子,但毕竟初来乍到,没想到一来就能当上主演,兴奋之余,未免心中惴惴。

    当她得知阮玲玉也和自己同演《白云塔》的正反面主角时,心中异常兴奋。早在胡蝶举行订婚仪式上,胡蝶便认识了阮玲玉。

    开拍的这天,胡蝶早早地就来到摄影场,不一会儿,阮玲玉也走了进来,两人互致问候后,便说起了笑话。这时,张石川走了进来,阮玲玉便耳语道:“准备拜佛吧。”

    “拜佛?”胡蝶不知其意。

    张石川看看人都来齐了,就率众人来到摄影棚一角布置的神龛前,对着所供着的佛像恭恭敬敬地作揖上香,然后跪下拜了几拜,口中还念念有词,满脸虔诚。

    公司的成员都立在张石川的身旁,气氛非常肃穆。胡蝶屏声敛气,都不敢太重地呼吸,但又总觉得被压抑得喘不过气来。她不明白,以新派著称的明星公司怎么还烧香拜佛。后来她才知道,张石川其实非常迷信,每开拍一部电影,都要供奉神佛,其用意当然是要求神保佑,大大发财。

    拜完佛,放完鞭炮,张石川又郑重向大家介绍了胡蝶。接着他向大家宣布了角色的分配。正派女角凤子由胡蝶饰演,反派女角绿姬由阮玲玉饰演,男主角是朱飞,另外,郑少春、龚劳伯、王吉献等人也都在片中担任角色。

    《白云塔》终于拍摄完毕,然而投放市场,却反应平平,很快就成过眼烟云被人遗忘了。明星公司着力推出的《白云塔》并未给公司带来很好的效益,而此时各家小公司粗制滥造的古装片却强烈地冲击着“明星”的市场,张石川等人决心重振公司。

    张石川看中了地方戏剧《洛阳桥》。故事说的是古代一个乐善好施的状元与才貌出众的大家闺秀喜结良缘。张石川认为凭他的精湛的拍摄技巧和故事的曲折动人必定能赚取观众的一把眼泪。

    但事与愿违,《洛阳桥》一经推出,便如石沉大海,未泛起一点涟漪。而且主演此片的阮玲玉被恶习不改的朱飞牵连,阮玲玉含泪离开“明星”,朱飞也被张石川愤愤地逐出“明星”。

    “明星”一度士气低落。

    但不久,张石川对《江湖奇快传》兴趣颇浓。其作者是平江不肖生,湖南人,曾东渡日本留洋。他对中国武术历史掌故知之甚多,此书情节离奇,其中对武艺的描绘令人匪夷所思。张石川一下子相中此书,正是看到了这让人想入非非的描写。

    出于拯救公司经济滑坡的燃眉之急,郑正秋承担下了改编的任务,他很快就根据原小说的部分章节改写出剧本,并定名为《火烧红莲寺》。

    张石川看完剧本后,极为满意,决定立即开拍,亲自执导。但剧中女主角昆仑侠甘联珠由谁扮演,张石川颇为踌躇。此时,张织云退出影坛,阮玲玉也离开,胡蝶的名气虽大,但张石川总觉得她只具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宜演才子佳人戏,不擅演舞枪弄棍戏。最后,一位新人被张石川相中,她就是夏燕燕。

    张石川孤注一掷,决心使这部影片以最析颖的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他要求影片表现出那些匪夷所思的武功,诸如飞檐走壁,御风而行等。

    这样的特技,电影界没有先例,摄影师董克毅绞尽脑汁,苦思冥想,查阅了能见到的中外各种资料,终干将剑光斗法,腾云驾雾等令观众膛目结舌的神奇场面第一次逼真地呈现于银幕上。

    果然,《火烧红莲寺》一经放映,便引起了整个上海滩的轰动,拷贝卖到南京、北平等地,同样是观者如潮。满大街贴的都是骑在马上的英姿飒爽的由夏燕燕扮演的女侠。

    张石川大喜过望,准备立即着手开拍续集,这次,他没有麻烦郑正秋,索性自己一人连编带导,一集一集地拍下去。

    这天,“明星”的演员都到齐了,张石川满面春风的说道:“非常感谢大家的努力,我们的《火烧红莲寺》烧得很火,现在我们就借着这把火往下烧。在这一集中,我们决定增加一位侠女红姑,这个角色由胡蝶扮演。”

    张石川接着向大家叙说故事情节。

    张石川天生就会讲故事,他平时涉猎甚广,五湖四海三教九流无一不通,所以,编写续集故事虽脱离现实生活但却引人入胜,再加上已有“匪夷所思”的《江湖奇侠传》为蓝本,《火烧红莲寺》续集的故事仍称得上出乎意料之外,但细想一想,倒也在情理之中。

    为什么张石川在续集中增加一位侠女红姑让胡蝶饰演呢,《火烧红莲寺》第一集的成功使他意识到影坛新潮流将因之而起,一时不会有其他类型的影片能盖过武侠片,必须起用胡蝶。于是,胡蝶披上战袍,加盟到侠客的行列中来了。

    从《火烧红莲寺》第二集开始,故事情节已远离村民械斗,而在诸派武术头领之间展开,着意描写他们之间的比武斗法。各派高手把银幕搅得腥风血雨天翻地覆,各人所显的武功更是脱俗超凡,难以置信,直令观众惊心动魄如醉如痴。

    胡蝶初入《火烧红莲寺》剧组,先是感到新奇好玩,对摄影师董克毅的才能佩服不已。但胡蝶进入角色没多久,新奇感就被恐惧感取而代之。

    影片中,红姑轻功卓绝,能够御风徐徐而行。摄影棚里,胡蝶是飞不起来的,红姑之所以能飞行靠的是特技。这特技说来也简单实用,而且电影界一用至今,就是用一根铁丝拴在演员腰上,棚顶装只滑轮,铁丝穿轮而过,下面人用力一拉,演员就升空了。

    胡蝶就是这样身着戏装、腰挂铁丝悬在空中,在巨型电扇吹出的大风吹拂下,衣袂飘飘,摄影机关再加层薄纱,朦朦胧胧,尽管心中怕得要命,脸上却作微笑状,衬之以名山大川的背景,真是如神似仙,向观众飞来,观众哪有不为之拍手叫好的。

    一日,拍摄红姑的一场戏。胡蝶和饰演总督保镖柳迟的郑超凡一同被悬至半空,猛听得“喀”的一声,铁丝断了,顿时,胡蝶吓得魂飞魄散,一把揪住郑超凡,郑也死命揪住胡蝶。导演一看,急得对操作滑车的工人大声喊道:“快往下放!快往下放!”

    两人徐徐落地。胡蝶惊魂未定,脸色苍白,费力地对郑超凡说:

    “今天多亏你救了我一命。”

    郑超凡喘息甫定,忙对胡蝶抱拳作揖:

    “是你救了我!”

    “我救了你?”胡蝶纳闷道,“不是我的钢丝断了吗?”

    “不是。”郑超凡指指自己腰间的断钢丝说:“是我腰间的钢丝断了。”

    胡蝶忙看看自己的钢丝,完好无损,这才明白是郑超凡的钢丝断了,同时又惊讶自己在紧急关头,竟有如此大的力气,犹如侠客一般救了郑超凡一命。

    1928年下半年,明星公司接连推出了《火烧红莲寺》的二、三两集,观众仍是如潮水般地涌向电影院。胡蝶所饰演的红姑,数月之间红遍大江南北、海外南洋,胡蝶成了观众深深喜爱的女明星。

    胡蝶对工作的投入,便张石川颇为感慨:“如果演员人人都像胡蝶一样,有着狂热的敬业精神,那么我们明星公司就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明星公司《火烧红莲寺》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上海各电影公司,他们纷纷抛弃古装片,大拍起武侠神怪片来。一时间,电影界到处起火,有寺必烧,如《火烧红莲寺》、《火烧白雀寺》、《火烧白莲庵》、《火烧灵隐寺》、《火烧九龙心》……不一而足。

    除了“火烧片”外,其他的武侠神怪片如《荒江女侠》、《儿女英雄》、《关东大侠》、《乱世英雄》、《江湖二十四侠》、《唐皇游地府》等等不胜枚举。

    武侠神怪片是继古装片之后又一个电影题材的大热门,据估计,1928年—1931年间,上海共约有50家电影公司,共出品影片近400部,其中竟有250部左右是武侠神怪片。这在电影业尚被当作投机者一显身手的好场所的20年代后期出现,是不足为怪的,艺术家的良心终于被滚滚而来的银元吞没了。

    1928年,“明星”亏损的局面已不复再现,是年盈余达47393.59元。1929年,利润仍达25505.94元。1930年盈余与上年持平,1931年,《火烧红莲寺》也拍到了尾声,共拍了18集,公司仍盈余19986.83元。

    “明星”在拍摄武侠片时,制作还是比较认真的,但到了后来,为了赶时间,编剧越来越马虎。《火烧红莲寺》拍到后边,完全由张石川凭着自己的胡思乱想,随心所欲地做下去。有时拍了上半集,下半集是什么连张石川自己也不知道。“明星”尚且如何,那其他小公司就可以想象了。

    在武侠片热潮的初始阶段,胡蝶是欣喜和自豪的,随着热潮的泛滥乃至成灾,潮流中的胡蝶感到迷惘了。

    如果说胡蝶是迷惘的,那么郑正秋先生是清醒的,在编剧第一集时,他是为拯公司的燃眉之急,但到第二集编剧时,他坚决不干,因为他觉得与自己的艺术主张背道而驰。

    1928年,上海出了一件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阔家小姐黄慧如与包车工陆根荣日久生情,黄兄视为家丑,遂纠集流氓将陆殴打致死。这是一出现成的涉及爱情、家庭、社会平等问题的现实悲剧。郑正秋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电影素材,遂着手改编,并起名为《黄陆之爱》。

    故事到了郑正秋的手里,当然戏剧化了,除了男女主人公的真实姓名未改,其他方面,郑正秋均经过了艺术再创造。最后此故事的结果是陆根荣被黄兄诬陷下狱,而黄慧如则削发为尼,与青灯古佛长伴,了却一生。

    剧本编好后,由于张石川还在“火”片中不亦乐乎,不能分身,郑正秋请程步高做他的导演伙伴,龚稼龙饰演车夫陆根荣,而女主角黄慧如则非胡蝶莫属。

    郑正秋认为这黄小姐简直就是专门为胡蝶准备的,这种端庄漂亮、沉静娴淑、识书知礼的大家闺秀才正对胡蝶的戏路。

    胡蝶看完剧本后,早已是泪流满面,她已经喜欢上了这位为了真正的爱情而不顾忌世俗偏见的黄小姐。胡蝶向来钦佩郑正秋的学识和为艺术献身的精神,她从内心深处觉得郑正秋先生的电影才是有意义的艺术片。

    于是,胡蝶奔波于两个摄影棚之间,往往是这边红姑尚未放下刀剑,那边的车夫陆根荣已等候多时了。

    《黄陆之爱》为求得真实效果,特在黄家门口实景开拍,但黄家执意不允,郑正秋于是派出布景师将黄家大宅画成图样,在摄影棚再造一个黄家宅院。

    《黄陆之爱》片成后,改名为《血泪黄花》,因其取材于真实的故事,歌颂了纯真的爱情,抨击了门第观念,因此颇受观众欢迎。接着,郑正秋又编导了《桃花湖》、《碎琴楼》、《红影泪》三部精雕细琢的文艺片。

    这些影片的题材虽局限在婚姻家庭等问题上,但制作精细认真,在情节结构、导演技巧等方面,较之郑正秋前期的创作都有明显的提高。而且这三部片子均由胡蝶主演,其艳丽丰姿,压倒群星,迷疯了万千影迷。

    与此同时,胡蝶还主演了程步高导演的《离婚》、《富人的生活》、《爱人的血》、《爸爸爱妈妈》等片,与其配戏的男主角主要是龚稼龙。

    纵观1928—1930年“明星”出品的影片中,胡蝶主演的影片占据了一半之多,张石川力捧胡蝶的计划获得了成功,上海各大报纸的电影消息及影院门口的巨幅广告上,胡蝶已成了出现频率最高的名字。

    胡蝶终于盖过了影坛所有的影星,其名声如日中天。至此,说胡蝶成了明星公司的半壁江山已丝毫不过份。随着胡蝶的名气一天大于一天,她在“明星”的待遇也越来越优厚。胡蝶的月薪涨至2000元,这一近乎天文数字的高额。

    当时,稍有名气的电影演员月薪尚不足百元,更不用说那些无名小辈了。公司还为胡蝶配备了专车。此时,在上海税务部门供职的胡蝶的父亲胡少贡的月薪也仅6O元,已无法与胡蝶相提并论了。胡蝶一家老小连同仆役共10余人其实已全靠胡蝶一人供养。

    胡蝶欣喜异常,她如同一只快乐的小鸟走在回家的路上。她觉得今天的阳光格外美好,远处的楼房都如同镀上了一层玫瑰色。胡蝶忽然停住了脚步,不知不觉地竟走到了林雪怀的“晨餐大王”门口。

    此时的“晨餐大王”已显出破败相,由于生意清淡,入不敷出,林雪怀已是债务缠身,胡蝶及父亲已好几次要林雪怀将店面盘掉,但林雪怀均置若罔闻,只在苟延残喘。所以,胡蝶马上决定,不进去,以免碰到的又是林雪怀那张疲惫的有些绝望的脸。

    回到家中,胡蝶把自己加薪的事告诉了父母,并劝说父亲胡少贡辞去公职,赋闲在家颐养天年。但胡少贡闲得无聊,静而思动,于是由胡蝶出资,以胡少贡的名义,在上海四川路上开了一家商贸公司,取名”胡蝶公司”,但胡蝶并不过问公司事务。

    林雪怀顿时感到无限的空虚,因为胡蝶把钱用于办公司,这就意味着他很难像以前那样很容易地从胡蝶手里借到钱。不久,“晨餐大王”因为资金问题即告倒闭。

    林雪怀站在寒风之中,紧紧地裹了裹大衣,神情默然地看着那块“晨餐大王”的招牌被工人拆下,林雪怀痛苦地闭上眼睛。他想:本来胡蝶是可以帮他留下那块牌子的,可是……

    林雪怀整日陷于患得患失的痛苦之中,神思恍惚。胡蝶则整日忙于拍片,常常是夜以继日,加之推不掉的应酬,与林雪怀虽说同居上海,但渐渐地已是聚少散多。

    胡蝶连自己也纳闷:即使常常见不到林雪怀,心中竟也没有初恋时的那种“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有时抽出时间和林雪怀约会,虽然林雪怀强颜欢笑,胡蝶却分明能感觉到他内心的烦闷和不满,但她无法感知林雪怀心中有如此的痛苦。

    胡蝶心里颇感内疚,觉得自己太忙,没有时间和林雪怀花前月下,细诉真情。因此她便常常在经济上给予帮助。虽然自己在生活上颇为节俭,但只要林雪怀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