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充满自怜自伤的小情绪:“小姐呵,你不合临去也头望。待扬下教人怎扬?赤紧的情沾了肺腑,意惹了肝肠。若今生难得有情人,是前世烧了断头香。”
在红娘面前,张生难有昂首挺胸的时候,从第一次交手起,一直维持着女强男弱的情况。红娘看着他垂头丧气地离去,没在意。
“花痴书呆子。”她好笑地想,转身入内给崔母回话去了。
◎《牡丹亭》
《牡丹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爱情,是往返的幻觉。我馈赠于你,你回馈于我。
放不开,那命运鉴定的爱情,躲不开,这注定凄艳的荣幸。
所以——就让我以死来殉你,请葬我于此,等来年春动,你以生来赎我。
经书苦口婆心: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世间男女置若罔闻。
——题记
(一)
游园那天早晨,春光分外殷勤。杜丽娘醒来后一如往常神情慵散。据丫鬟春香回忆,那天早晨,她似乎没有什么不妥,只是显得有些忧闷。这一切,也许和窗外熏和的天气有关。
“那样的天气,看上去就是懒洋洋的。”春香说。她经过走廊时,还特意住脚,伸手向外探了探,空中漂浮着一些游丝一样的东西。她抓了一把,发现手里什么也没有。“连太阳闻起来,都有香气。”
她满足地深了一口气,朝小姐的房间走去。
“小姐。”——她看见小姐杜丽娘,默默地坐在那里,花样绣线被抛在了一边。春香机敏地收拾起已快要熄灭的香,没有多问。
杜丽娘走了出去,倚在栏杆上。春香好像听见她自言自语:“一切都只是个梦而已。”
窗外春色,耳边莺啼更添了心上莫名感伤,她叹息着:“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她的处境和心境竟和书页间的美人不谋而合:“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对于生活,她早有不满却又习以为常。思想的空间再大,现实的空间却依然很小。能做的努力,就更少。
内心单纯明净的杜丽娘,在惊梦之前。麻木安心的做着顺民,她吐出一丝丝的苦闷,渐渐郁结成了一个茧——那迫使她反抗的动力,还在途中,没有抵达。
独立小院的杜丽娘叹息着,只觉得春色恼人,不知打哪来的忧闷。她刚做了一个梦,那该是一个让人心存眷恋,甚至有些不足为外人道的梦,也许是个面目模糊的男人,像一阵春风拂过桃花,她未及欢欣,他已遽然无踪。
梦短的几乎无痕,才叫她不禁暗自埋怨起窗前的莺啼将她惊醒。醒过来后,她只记得隐约的情节和清晰的感觉。心里像有一尾鱼在游来游去,但她怎么也捉不住。这让她很惆然,很烦闷。这又何尝不是一个危险的暗示,来日她一样会被惊起,独立深院。
只是下次。下一次的幽怀就没有这么好排遣了。
她一径发闷,眼前庭院深深,春意沉沉。她只觉得心事层层,却还没有开出来,只管饱饱地紧紧地压在心头。
生活如此单调乏味呵。无非刺绣,纺织,缝纫等女红,再来是读几卷诗书,和春香闲话几句,两个不出二门的小丫头能有什么时鲜的话题,能架得住天天腻在一起?春香又不喜读书,她纵有满腹诗情也无知音倾谈。
父母用心择选了一位饱学的老秀才做她的老师,期望把她教导的更知书达理,循规蹈矩。事与愿违。殊不知,杜丽娘的觉醒恰是从父母决定为她延师开塾开始的。
老先生才情枯涩,为人迂腐。刚开始讲《关雎》,可以讲到让人昏昏欲睡,然而就像一个微小的机会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际遇。一个平庸的男子,照样可以触发一个才女的情思。杜丽娘恰是从陈最良身上照见自己是个才貌双全的女孩子。她读了很多书,写的一手好字,有不错的诗文功底,不俗的品味,而她的老师只知照本宣科。终身在贫寒中挣扎的男子,读书只为谋生,连砚台有眼为佳也不懂。
当人开始意识到自己很出色,和别人很不一样时,她的孤独感就出现了!她开始有她的苦闷——怀才不遇。这,竟然和远方她未来的恋人惊人的一致。
此时她倚栏远望,所望之处恰是来日柳梦梅自岭南来时要经过的梅关。这又是一个神秘地暗示,然而此时,人不能知。
与自觉长大,开始多愁善感的杜丽娘比,春香只是个爱玩的小丫头,她念念于游园的约定。不失时机地提醒她,我们该去游园了。
经过提示,杜丽娘终于想起来前几天说起的游园一事。她自然要回房精心打扮一番才肯出门。
有了寄托,她心情转好。“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看见外面响晴的天,空中漂浮着小虫辛勤吐出的游丝,夹杂在飞花乱絮,飘来这小院中,她突然觉得没那么寂寞。那游丝般,握不住的春天,虽然姗姗来迟,毕竟是悠悠地来到眼前了。
丽娘愈发用心地打扮起来。吩咐春香“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得彩云偏。”看见镜中的自己,陌生的自己娇艳可人。她忽然间害羞起来,好像被镜子窥出了端倪。
为了掩饰自己情丝荡漾,她假意嗔怪这该死的镜子,害得我把头发都弄歪了呢!
梳妆完毕,她又开始踌躇:“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到底去不去?这是个问题。顾影自怜时,她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有自得,更有失落,爹娘老把我关在屋里,什么时候才有人能发现我的美呢?可是当她真正要踏出门时,她又开始犹豫不决。
面对春香撺掇型的赞美,杜丽娘道出了深藏的傲然:
“你道翠生生出落得裙衬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你赞我穿着绛红色的裙衫多么艳丽光彩,戴着宝石鋃嵌的花簪多么光彩夺目,你可知道我不止是喜欢这些漂亮的饰物,爱美是我天性使然。我的容颜如这春光一样曼妙姣好,又谁懂得欣赏呢?
恭谨温良的女孩自呈心迹:“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一句话道破天机。她原不只是温吞水似的大家闺秀,她天生长一颗妖娆的心,是喜欢和爱情较劲的小妖精。
◎《长生殿》(1)
《长生殿》:“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那论生和死。”
游吟的诗人李暮。在落花的江南,遇见了李龟年老人。春深的江南,乍一曲李龟年的旧歌 依稀盛时管弦。
听他唱着:
开元的盛世孵出了一只凶年。
长生殿的恩爱孕育着马嵬坡的凄凉。
自私在紧要关口反噬一口。虚构的地久天长顷刻崩猝。
苦雨里,腐烂的草化成萤,带着她的怨念闪烁。
一夜老去的上皇在剑阁听雨,凄不胜凄。
他爱她,甚至认为他们的爱会天长地久。可天长地久的爱情,会随死亡而结束,还是会随着死亡延续下去呢?
——题记
(一)
很久以前,在没有看过《长生殿》的文本之前,我对它还存有一种难言的景仰和向往。那是隔山隔水的遥思,仅从只言片语的华丽,评论者的推崇和赞誉里自行拼凑,得出的印象。
可是,当我有一天读完《长生殿》和《梧桐雨》时,我出离愤怒了!懊恼地几乎想焚书坑儒,把这两个人一起拉出去枪毙五分钟。
不管是白朴还是洪升,都是没见过世面,仅凭自己的清寒品味就去意淫天家富贵的穷酸,就算像妖怪对唐僧那样,把他净饿三四天,清了肚肠,切片涮肉,端上桌来你依然得感慨那股酸臭味的顽固,简直噬魂附骨,至死不渝。
白朴且不提,洪升像谁呢?他让我想起高鹗,明明前人已跨鹤高飞,留一片青空自在,惹人怀想。他偏要做那个梦想鸡犬升天的人,站在地上絮絮叨叨,故意炫耀,烦的你想飞起一脚踢开他,偏偏,他拿着免死金牌,穿着黄马褂。
关于李杨的爱情,白居易表现地多好啊!精准节制——我只是引领你到此,让你对着残阳下的残垣自思自想。我不做导游,我不解说,解说势必要附会,我不评论,评论就有个人的观念掺杂。我所做的只是讲述,讲述的同时也是留白,要让你有自行想象的余地。
白居易也是一个热衷于表达自我的人,但在《长恨歌》里,他节制了自己的表达。他写《长恨歌》时,所逝不远,怀念总是有凭的,那消逝的大唐盛世啊,我来祭你,说什么呢?我对你的追思,涌到了唇边,又遽然退回到我心深处。最深的怀念叫千言万语都化做虚无。
对前朝最深的哀思,最浓烈的感情流露在笔端,一曲艳歌里见着日新月异,时代更迭,洪升与此早隔了万水千山。清朝人写唐朝事,连遗迹也没有了,只能拾起唐人诗词里的那些琼屑,缝缝补补。在别人的唇舌之间打转,哪还能激起火花,激起的也是口水。
康熙喜欢听昆曲。他喜欢《长生殿》,经常看连本大戏而不厌倦。皇帝的意志影响着潮流的演进,主流文化如此,当时的大众追捧不迭,哪有人敢质疑皇帝的品味?当大家都众口一词,方向一致时,提出与之相悖的观点,必然遭致冷落,讨伐,甚至严惩。被大众舍弃或舍弃大众,都会背负孤独,成为其他人眼中的异类。
一个人能够坚持内心的不顺服比顺服更艰难。
就算今日,大众仍难摆脱这种望尘下拜的媚俗心态,随便哪个名人冒出来忽悠几句尚且有广告效应,何况康熙这么有品味有修养的历史名人?他早已不是有名而是权威了。我当初可不是受了影响?心想康熙说好的话,应该不会差吧,那我也要看看。
公平地说,《长生殿》的传概写的真不错,是个好开头,看得我振奋不已:“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那论生和死。笑人间儿女怅缘慳,无情耳。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臣忠子孝,总由情至。先圣不曾删郑、卫,吾侪取义翻宫、徵。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
◎《长生殿》(2)
这段话真是清洁有力,我能够感觉到,洪升提笔写下这段话时,他胸中激荡着不平气,不吐不快。好像一个人行走江湖,意气激扬,剑做龙吟。绝不能掉头走开,置之不理。
他说:今古情场,有谁能够真心到底?如果真有精诚不散的,最终必定结成连理。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那论生和死。笑人间儿女怅缘慳,无情耳。
“笑人间儿女怅缘慳,无情耳。”说的多么透彻!我们别忙着感慨情深缘浅不得已,别支支吾吾给自己找一大堆理由,以期减轻自己道德上的负罪感,人先要学习对自己诚实,再来学习感情。我不够爱你,就是不够爱你,这没什么好推搪的。感情本不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事情。我不爱你,也无需内疚,忙着用镪水给自己消毒。
缘慳并非天作弄。说到底还是无情。有情的话,真的应了那句:“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那论生和死。”不说远的,就说《牡丹亭》里的杜柳二人,还没见面,杜丽娘就为他害相思死了,两人不单隔了千山万水,隔还了生死,凭着坚定的信念依然走到了一起。
柳梦梅选择相信杜丽娘,为一个死人开馆,单凭这份胆气就是人中龙凤了。说实话,就算她死而复生,与活人无异,午夜梦回,想起身边睡着的人曾是死过的,在土里埋了三年,谁能没有一点心理阴影?柳梦梅就能没有这样的顾虑。也只有这样赤诚的情种,才当得起杜丽娘无怨无悔。
可惜接下来的梗概就让洪升泄了真气:“天宝明皇,玉环妃子,宿缘正当。自华清赐浴,初承恩泽。长生乞巧,永订盟香。妙舞新成,清歌未了,鼙鼓喧阗起范阳。马嵬驿、六军不发,断送红妆。西川巡幸堪伤,奈地下人间两渺茫。幸游魂悔罪,已登仙籍。回銮改葬,只剩香囊。证合天孙,情传羽客,钿盒、金钗重寄将。月宫会、霓裳遗事,流播词场。”
他这个概括写的真不赖,一看就是出自《长恨歌》,剧情都不改。却也难怪,《长恨歌》和《长生殿》的关系,就像是原著和剧本的关系。原著一旦太经典,剧本就只在旁枝末节上做一些丰富渲染。仿佛只能为之着色上妆,实在难以有本质的超越突破。
洪升是聪明人,懂得借助昆曲美好讨巧的形式,将诗词敷衍成戏文,让潜在的七情六欲迸溅而出,化为奔流。形式的通俗,更利于故事的流传,可叹他本身文辞鄙陋,才华不逮,导致这个本子偶有闪光,最终却不免流于艳俗,经不起推敲。
他用了浓艳的笔墨来铺陈杨妃如何受宠。虚构了定情夜两人欢宴的场景,不幸是虚构地很拙劣,把明皇和杨妃的恩爱扭曲成暗藏心机的应酬,看上去像是两人无所事事坐在那里互相吹捧,肉麻足了,唯独不见真心。
(生)“寰区万里,遍征求窈窕,谁堪领袖嫔墙?佳丽今朝、天付与,端的绝世无双。思想,擅宠瑶宫,褒封玉册,三千粉黛总甘让。
(旦)“蒙奖。沉吟半晌,怕庸姿下体,不堪陪从椒房。受宠承恩,一霎里身判人间天上。须仿、冯当熊,班姬辞辇,永持彤管侍君傍。”
言辞媚俗寡淡且不说,关键在于,李隆基不会这么说话,杨玉环也不会。真正有身份的人内心敛默,绝不会这么表白,他们倾向于不表白。洪升将李隆基和杨玉环都写的乡气,把花好月圆的简静写得窘迫不洁。就像现在的古装言情剧,写古代人的生活,却只是让一个人穿了古装,思维是现代的,语言行事都是现代的,处处显着生硬、别扭、滑稽。
◎《桃花扇》(1)
《桃花扇》:“溅血点作桃花扇,比着枝头分外鲜。”
1699年。侯方域和李香君相逢于纸上。
一个叫孔尚任的人感于兴亡,博采遗闻,撰了一出戏。
南明凋零的桃花,盛开在清时素白的扇面。
明明是前朝的风景,却那样引人驻足。
对于前生人们总是充满好奇,难以忘怀。
一世人悲欢离合。一双人生离死别。
一个朝代如梦方终。废墟上,一个朝代如梦初醒。
斜阳流水悠悠,顷刻兴亡过手。
——题记
(一)
崇祯癸未二月。大明朝一息尚存。
李香君尚未被梳拢,侯方域还在南京城里秦淮河边游荡。
秦淮河是一条多情的河,多情渐至放荡。它无所谓贞洁,也没有是非观,不受道德的羁绊制约。而离它不远的徽南村落,女人谨守唯一的信念,就是为死去的丈夫守节,余生不再兴起爱欲之念。男人被摒弃在世界之外,她们必须忍受生活的磨难,男人有心或无意的挑逗,学会对抗夜里被寂寞怂恿的狂乱汹涌的性欲。然后,在某个黑夜或白天凄楚而解脱地死去,等待着被人发现,上报。如果运气好的话,不久之后在这个村落的显眼处会立起一座牌坊,这由官方颁发的关于贞节的认证证书,是对于一个女人人生价值的最高肯定。
世界如此奇妙,当徽南的女人为亡人咬紧牙关,锁紧大门时。秦淮河边的女人们,正为如何留住经过公子王孙而争奇斗艳,费尽心机。
她们的世界是开放的。视男欢女爱是生之大事,竭尽所能。
她们半掩翠阁,却是为了门庭若市。作为那个时代的时尚达人,她们穿着那个时代最摩登的服装,梳着最新潮的发型,当然还有最流行最新鲜的妆容。
每一座楼台,每一座长亭,短桥,每一树柳底,垂杨。每一天,都上演这样款款相送依依惜别的情景。
红尘如此妖娆,情意如此繁茂,如此潦草。
秦淮河水冷眼旁观,笙歌歇,画舫游。迎来送往,人情繁盛,凋零,破败都不与它相干。
直到某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它看见,侯方域遇见了李香君。
她那时正随苏昆生学《牡丹亭》,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