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的,其实他心里比谁都更渴望同情。不过小溪对杜仲并没有太多的同情,她对杜仲的好,是纯粹的喜欢,和原来对他的好没有什么区别。杜仲会给他讲许多她从来没听说过的事情,她喜欢杜仲,多少是有钦佩的因素在里头。虽然杜仲的家里倒霉了,但杜仲还是那个杜仲,跟他在一起,小溪总是觉得自己的眼睛会一次次发亮。一直到小溪去了北大荒之后,有一次杜仲在给她的信里说了一句话,让小溪明白了杜仲对她好的原因。杜仲说:在我最困难的日子,你从不让我感到你的友爱是一种施舍。小溪感动过后,又觉得这句话是过奖了,其实女孩儿天生是热衷于安慰别人的。那时小溪常常从家里“偷”来几个橘子,或是粽子和荸荠给杜仲吃,他像一只饿狼一样大嚼的时候,小溪就搜肠刮肚地给他讲笑话,想让杜仲高兴起来。
楚小溪至今还记得那个“笑话”,忽然引得杜仲大发雷霆。
9.上山下乡
小溪说:嗳嗳,你听说化工厂发生爆炸的事情了么?他们说有特务破坏,就把历史反革命沈阿三给揪出来了。许多人轮流打他,说他有定时炸弹,他被打得受不了,只好承认了。开批斗会的时候,革命群众都跳到台上,审问他究竟是怎么引爆炸弹的。哪里晓得,这些具体的问题,造反派事先忘记教他了,他回答不出,大家就打他。群众逼着他问:那个定时炸弹到底有多大?沈阿三连炸弹都没见过,想了想,臂膀朝两边一伸,说:这么大。差不多像自行车那么长了。群众不满意,横眉竖眼说:不对!沈阿三把双手缩回来说:这么大。这次像西瓜那么大。群众又说:不对。沈阿三想来想去,伸出食指和拇指比划说:这么大。就是像柿饼那么大吧,群众才算满意。又有人问他:炸弹是方的还是圆的?他又答不出,忽然想起【国庆十点钟】那个电影中的马蹄表,赶紧回答说:是圆的,圆的。革命群众大吼一声说:又错了!沈阿三连忙改口说:是方的,方的……
够了!杜仲两眼血红地大叫一声。你真觉得很好笑吗?这么荒唐的事情,我一点都笑不出来。那些人到我家搜查时,还问我电台在哪里,我父母是不是每天晚上给柯西金发报……
楚小溪被吓了一跳,泪水哗地涌了上来。杜仲手足无措地围着小溪转了好几个圈圈,掏出一块脏兮兮的眼镜布,要给小溪擦眼泪,倒惹得小溪又笑起来。
匆忙的约会中,他们的手里不再有书,谈论书本是需要心情的。书本里的故事很精彩,但现实却很严峻。杜仲说他们没有今天,因为今天充满了危险;他们也没有明天,明天像一条断流在沙漠的内陆河。从杜仲嘴里越来越多地蹦出来一些不合时宜的话语,让楚小溪心惊胆战。几年以后,当杜仲从她的生活中彻底消失以后,她想起16岁的杜仲当年只有一个听众的那些讲演,蓦然明白杜仲后来的结局,其实在那时就已经彰显。
很快,就连这样约会也不能再继续了。小溪的父母知道她依然和杜仲来往的情形后,迅速地把小溪送往了外县的奶奶家。15岁的楚小溪还不懂得怎样拒绝和逃避,再说,她开始发现杜仲这个人变得神经兮兮的,越来越难相处。楚小溪有些害怕和杜仲在一起了,跟杜仲谈天,他总是会把人的心扰乱,让对方觉得自己的头脑不如他的头脑。在小溪那个年纪,既然什么人跟她说什么她都会相信,她为什么偏偏要相信杜仲跟她说的那些话呢?
很多年以后,楚小溪才知道,香樟树活着的时候,是闻不到樟木的香味的,只有把香樟木做成箱子之后,木材的香气才会一年一年经久不衰地散发出来。
她在外县的一个小镇上呆了大半年,连猜带懵地看完了厚厚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还学会了踩缝纫机和裁剪衣服。偶尔的,她会想念起杜仲,但她没有给杜仲写过信,写了信他也是收不到的。小溪不知道杜仲后来的那些日子是怎么过来的,当她回到H城的时候,已是68年年底,一批一批赴黑龙江反修前线的知识青年正在准备出发。当她想方设法终于打听到杜仲的消息,已是杜仲即将上火车的前一夜了。
她是在杜仲的学校教室里找到他的。一堆乱七八糟的行李,摊开在拼起来的一排课桌上,杜仲正弯腰往一只木箱里装书。她的突然到来并没有使杜仲感到惊讶,杜仲拍着手上的灰尘笑眯眯地说:
嗳,你怎么才来啊?跟我们一块儿走吧!
你是真的要走啊?
当然是真的。我对H城已经烦透了。
那干嘛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呀?
要走,就去远的地方。他说。走得越远越好。
楚小溪坐在空荡荡的教室的凳子上,不知道为什么就哭了起来。她哭得很伤心,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那一刻她才发现自己其实是在乎杜仲的。杜仲就像一本借来的书,看完了要去还掉的时候,才发现还有好多页没来得及细看。杜仲一走,这座城市好像塌了一角;往后没有杜仲的日子,这座城市就空了。
她哭了很久,杜仲在一边把行李和书本弄得哗哗响。楚小溪心里也许是在期待着杜仲的安慰,比如走过来拉拉她的小辫子、摸摸她的头顶、或是……把她揽在怀里,拍拍她的后背。但杜仲一刻不停地忙碌着,一言不发地走来走去,就是不走到楚小溪的面前来。小溪有些失望了,她抬起头,扯下了手臂上两只劳动布的蓝色新套袖,忿忿地递给他。
我没有什么东西送给你,这副套袖是我自己做的,你带着吧,也许用得着。
杜仲在接过套袖的那一刻,他的手掌碰到了楚小溪的指尖。小溪的手指冰凉,而他的手掌却冒着热汗。他的手掌在小溪的手指上停留了一小会儿,似乎迟疑了一下,立即就缩回去了。他粗声粗气地说了声谢谢,把套袖分别戴在两条手臂上,然后在箱子里翻了一阵,说那我只好把这本书送给你了,说实话我真有点舍不得呢,不过你一定要保管好啊。
那本薄薄的《金蔷薇》,小溪有一次想跟他要,他推三阻四的找了好多借口拖着不给。
小溪捧着书的手掌忽然有些发胀,浑身都热起来了。她说杜仲你到了那里,一定要给我来信啊。你就把信寄到我学校好了,我每天都会到传达室去看信的。她说完就匆匆走出了教室。在昏暗的走廊里,她听见杜仲在身后大声喊:你要给我回信噢——
连楚小溪自己也没有想到,第二年春天,她也报名去了北大荒的万山农场。那时候整个H城都已是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她是被那些迎风飘扬的红旗裹挟而去的,是被那些惊天动地的锣鼓驱赶着去的。楚小溪欢欣鼓舞心情激荡,知青专列开动的那一刻,胸前戴着大红花的楚小溪,觉得自己忽然间好像变成了另一个楚小溪,一个崭新的楚小溪,英姿飒爽的女战士楚小溪。车厢里震耳欲聋的歌声中,她忽然想起杜仲说过的话,他说要走就走得越远越好。现在她真的是走向远方了,但不知为什么,杜仲的面孔却变得模糊起来;那个远方离杜仲近了,但杜仲却好像离她越来越远了……
10.往事不堪回首
楚小溪到达万山农场后不久,就给杜仲写了信。杜仲很快回了信。他的信都写得很长,厚厚一大叠,常常把信封都挤破了。他的信字迹很潦草,好像不那么飞快地写,那些话就会卡在他喉咙里。起初他在信里说着呼玛那儿的历史和风俗什么的,就是不谈怎样保卫边疆的事情。过了些日子,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开始谈论法国大革命,然后是英国的工业革命,还有日本的明治维新什么的。楚小溪一看到杜仲的来信就喘不过气来,阅读他的来信变成了小溪生活中一件十分艰难和辛苦的工作。楚小溪有时候恍惚觉得那些信不知道从哪里寄来,杜仲好像不是在硝烟弥漫的反修前线,而是在一间与世隔绝的书斋里。小溪的忍耐终于到了头,她委婉地回信告诉杜仲,她所在的农场纪律很严,劳动很艰苦,晚上还得天天读,实在没有那么多时间看信和回信,能不能把信写得简短一些。那以后杜仲忽然给小溪寄来了一首【知青之歌】,说是一个南京的知青自己写词谱曲,唱起来苍凉悲壮,把他的心情都表达出来了。小溪把那歌词给同去的知青看了,有人悄悄告诉小溪说外头正批判这首歌呢,让她赶紧把歌词撕掉。小溪浑身一凉,此后便多留了心眼儿,给杜仲的回信总是拖了又拖,回信也越来越短。那段时间的楚小溪正在蒸蒸日上,评上了五好战士和场劳模,又提为科研排的排长,连部已经让她填写了入党志愿书。她所在的连队那样火热的朝气蓬勃的生活,同杜仲的来信中那种越来越灰暗、悲观、消沉的情绪相比,简直是牛头不对马嘴。小溪觉得自己和杜仲之间,像是朝着相反方向跑去的马车,扬起的尘土在马车擦身而过的那一刻相会,尔后就各自飘散了。
每次给杜仲回信,都会使楚小溪烦恼而又痛苦,因为她实在想不出有什么话可对杜仲说。有一次杜仲来信,说她的信上一大半都是废话,还说若是把1966年的楚小溪与1970年的楚小溪相比,后者的脑髓正在萎缩。这句话深深地刺伤了楚小溪,她好几个月没有给杜仲回信,直到那个寒冷的日子,杜仲突然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她的宿舍门口……
往事不堪回首。这么多年来,楚小溪做成了许多事,然而,她惟独难以做到的,就是忘却。
楚小溪这次回H城,只能停留两天时间,就得转道去B城办事。回到家里,见过父母,她正在犹豫着要不要给孟迪打电话,电话铃猛地响起来,一接,却是孟迪的声音。楚小溪多少有些意外,因为孟迪从来是不主动给她打电话的。
她说孟迪你真是神了,我刚进门,你怎么会知道我回来了?
孟迪的声音听上去有些怪怪的:我不知道你回来,我只不过想试试……
楚小溪问孟迪找她有什么事情。孟迪沉吟了一会儿说,如果她晚上有空,能不能出来坐坐?楚小溪立即就答应了,她不会拒绝孟迪的任何请求,因为孟迪从来没有任何请求。
孟迪的述说十分平静,他提到杜仲那个名字的时候,就好像在说着一个昨天刚刚分手的人。他那种与己无关的语气,明显地拒绝着楚小溪作出任何震惊、怀疑或是惊慌失措的反应。他转述了自己与杜仲见面的情形,还有杜仲最后请求他转告的那些话。他的语速很快,显然不希望被楚小溪的任何提问打断,好像一旦停顿下来,就会再也无法续接上去了。楚小溪渐渐发现,孟迪在叙述的过程中,并未对杜仲加以任何评论,显然他早就打定了主意,要让楚小溪自己来面对这一切。
楚小溪觉得脑子有些发晕,眼前一片混沌。
谈话快结束的时候,孟迪最后的一句话,令她怵然一惊。孟迪说:我给你打电话,其实心里希望你没回国,最好你不在H城,这样就等于你根本不知道。但是我又不能不打这个电话,因为我知道,这么多年,在你心里,你和杜仲的事情,并没有真的结束。
楚小溪的眼圈一下子就红了。
她很快说:不,还是算了吧,我不想同他联络。那么多年过去,许多话都不是一下子能讲清楚的,越讲反而越讲不清楚了。再说,也没必要讲清楚了。她拒绝得很干脆,如果她听出自己口气里有一丝迟疑,她觉得自己就会被这迟疑所动摇了。
……可是,我倒觉得,他的内疚和歉意,是真诚的。孟迪小心地补充了一句。
你不知道,我怕的就是这个。楚小溪轻轻地叹了口气。我不希望他给我道歉,因为他不是故意的。后来我经历过那么多的故意伤害,倒觉得杜仲是个一心想救我的人。
孟迪笑笑说:也许这就是你们之间的错位。你再好好考虑考虑,杜仲说他再过两天也就回F国了。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相遇的……
楚小溪打断他说:我后天一早头班飞机去B城,明天一整天,家里都有事,时间也排不开啊。
孟迪站起来说:那你自己决定吧,有事给我打电话好了。说完这话,他就告辞了。
楚小溪面对着桌上喝了一半的咖啡,怔怔独坐,一时还没有从孟迪带来的消息中回过味来。她觉得杜仲真是个奇怪的人,每次出现都像个空降兵一样,突如其来神出鬼没的,实在是可气可恨。他杳无音信地失踪了二十几年,却像个转世的灵魂一样重返人间。好像这才是杜仲的方式——突然消失、然后突然出现。
时隔那么多年,但一切都依然清晰得像昨天一样。
那年冬天傍晚的暮色中,杜仲如同一根木头桩子,一动不动地站立在楚小溪的连队宿舍门口,冲着她发出一声粗重的呼唤。当她看清面前这个人是杜仲的时候,楚小溪又惊又喜,心都快跳出来了。她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不是杜仲的家里出了什么事。但杜仲说什么事也没出,他刚从H城回来,顺便来看看她而已。近两年没见了,也许是应该见一见的,总是在信上见面,他连楚小溪长得什么样儿都快忘记了。听了这话小溪松了口气就咯咯笑起来。杜仲把她从头到脚细细打量了一番,皱着眉头说:小溪你怎么穿成这样啊?男的女的都分不清,我刚才差点不敢认你了。
11.接受再教育
小溪的眼睫毛上都是霜花,她揉揉眼睛低头看自己:一身黄不黄绿不绿的棉袄棉裤,臃肿得像一只大狗熊。黑色的棉胶鞋上全是刨粪时溅上的脏东西,一双厚厚的棉手套,像两只巨大的熊掌,指尖上却露着一个破洞,黑灰色的棉絮从洞里钻出来。她去摸自己的头发,小辫儿摸不到了,一顶狗皮帽子严严实实地包裹了整个脑袋,一条红得发黑的围巾缠在脖子上。小溪不高兴地哼了一声说:咋的啦?这有啥不好?男女都一样嘛。你看你,这么冷的天,帽耳朵也不放下来,耳朵冻得通红,臭美呐你。
杜仲被她噎得把话都咽了回去。他好像很饿的样子,问连队几点钟开饭。小溪这才觉得,杜仲的突然到来,是一件麻烦的事。连队刚收工,宿舍里的女生们都要洗洗涮涮,她不能把杜仲带到女生宿舍去,可这么冷的天,也不能让他留在外面挨冻。众目睽睽之下,把他带到连队食堂去吃饭,更是不合适,第二天就会有人问你和他是什么关系,如果被人认为楚小溪交了男朋友,肯定会影响自己进步。小溪有些犯难了,她在心里怪杜仲怎么事先也不打个招呼。想来想去,忽然想到了科研排的种子站,那里正在进行冬季育苗实验,封着炉火不会冷。自己有那屋的钥匙,不如把杜仲带到那里去,给他把饭打来,还可以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小溪让他等等,进宿舍去拿了钥匙,就把杜仲带到种子站去了。
小溪开门开灯,杜仲走进去,把手里那只鼓鼓的旅行包放在地上,然后摘下帽子,脱下军大衣,背着手环顾四周,就像检阅似地踱步点头,说你这儿还不错嘛。小溪注意到他身上穿的一件小棉袄,袖口上套着一副劳动布的套袖,已经洗得发白。那是他下乡前小溪送给他的东西,他居然一直戴到现在。小溪心里忽地一热,刚才的怨气也都消了。
杜仲的目光停在墙上,脸上露出了讥讽的神色:哦,什么呀?这些都是什么呀!
小溪正在捅炉子添煤,抬头看,见墙上贴着一张大红纸,上面是连队赛诗会上科研排女生写的诗:齐心协力迎春播,播下种子播下歌,秋来粮食上纲要,革命青年喜心窝。
杜仲严肃地说:这也叫诗吗?开玩笑!这是标语。
小溪有些扫兴,却没功夫跟他争辩,便说:你就先待在这儿休息会儿啊,我去食堂打饭,要是过了点,食堂就该关门了。
你去你去。他挥挥手,开始专心地琢磨起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