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的。那是洪伟真正觉得无比幸福的时刻,蔡老师不再是在对全班同学讲课,而只是给他一个人讲,对着他一个人,生气地皱眉、撇嘴、瞪眼,或是微笑……蔡老师无论说什么,洪伟都一个劲地点头,每一次他都作出信誓旦旦的保证,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去。他觉得有幸倾听蔡老师的训斥,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他像上了瘾似的,隔几个星期就到蔡老师的办公室自动“报到”一次,一直到蔡老师在某一日似乎终于识破了他的诡计,从此无论他干什么样的坏事也不再理睬他,洪伟才算就此“改邪归正”。后来蔡老师就开始给他们排练文艺节目,那是一个二人转调调的集体“坐唱”,每个人手里一手拿一块呱哒板,一边唱一边打板,听上去热热闹闹的。洪伟直到现在还记得那个节目叫做“处处有亲人”,讲一个到部队去看望儿子的赵大娘,下了火车迷了路,最后如何被热心人送到了儿子身边……蔡老师就扮演那个赵大娘,用黑墨笔在眼角上画上几道皱纹,把洪伟笑得肚子疼……
接近中年的洪伟,记忆中充满了少年时代如此鲜活的故事,它们至今清晰如初,不会轻易褪色。行走在农场场部宽阔的大路上的技术员洪伟,每当想起往事,总是会情不自禁地扑哧一乐——“赵大娘不吃也不喝,两行热泪流下了眼窝……”洪伟顺嘴儿哼哼着当年的曲调,奇怪的是时隔三十年,那歌词竟然是一句不带忘的。他觉得自己才是一个有“知青情结”的人,他在人生之初学到的所有知识、他身上那些经常受到老婆表扬的良好生活习惯、他的理想他的勤奋,统统都来自他的知青老师。这一辈子,如果他不主动地到哈尔滨或是上海看望他们一次,他也许会留下终生遗憾。是的,许多知青都回来看望农场了,但惟独蔡老师没来,始终没来,一次也没来。每一年他听说老知青回来了,都会怀着热切的期望在第一时间奔向场部招待所。一年一年,他见过了许多人,所有那些明显地变老了发胖了的知青中,却没有他的蔡老师。
羽毛球、乒乓球和排球都能被大风吹走,只有铅球,沉沉地坠在心底。
蔡老师回城那一年,他已在场部中学上了初中。他不知道蔡老师走的消息,蔡老师当然是不会专程到场部中学去同他告别的。她走得一点儿动静都没有,就好像草甸子上空的一片云彩,无声无息地消失在天边。洪伟是在学校放了寒假,回到连队之后,才听爸说起蔡老师走的事儿。爸说蔡老师的对象是个天津知青,他们回不了上海也回不了天津,只好一起回了她父亲老家辽宁的一个小城。那天,洪伟把用绳子拴在连部办公室窗台钩子上,那几个用萝卜和肥皂刻成的破破烂烂的公章,一把拽下来,恨恨地使劲用脚去跺。萝卜早已冻得刚硬,一脚猛地下去,倒把他的脚脖子崴疼了。
4.有一种鸟是例外
鸟善走还是善飞呢?善飞?不,有一种鸟是个例外。
什么鸟?鸵鸟。
中年农业技术员洪伟,每当想起他幼时的知青老师,心里会隐隐地觉得有一点儿痛。
洪伟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他想也许是他的蔡老师过于重视体育而放松了文化课的缘故。但他一点儿都不怪蔡老师。虽然他的体育成绩并不好,但他毕竟是从心里喜欢体育的,是蔡老师教给了他最初的体育常识。知青们一个连队一个连队地走空了以后,农场场部机关的篮球、排球比赛,倒是仍然继续进行,只是观众稀稀拉拉的,不像一场比赛倒像是体育训练似的。那段时间他在场部电影队放电影,这份工作是他给宣传科长家劈NFDA1子、搬煤拉柴火,使劲儿溜须才整上的。放电影的工作挺轻松,白天呆在办公室,有很多时间听收音机或是半导体。他发现那些大型的运动会,每一场比赛时,都有个男人的声音,在旁边不停地说话,告诉那些“听”比赛的人,比赛进行到什么程度了,这一个进球是怎么回事,那一个球没进,又是怎么回事。几号球员身高体重是多少,几号球员有什么什么绝招。他听得入迷,眼前出现一个活生生的赛场,那些解说词就像穆铁柱手里的篮球,一个不漏地灌进了他的脑子里。再后来他知道了一个名叫宋世雄的体育播音员,那个人的嘴就像一台半导体,一打开就不带歇的。北方长长的冬天,下午没过完就黑天了。晚上放完了电影,他呆在值班室里,一夜一夜地捧着半导体听宋世雄“白话”。他至今记得那个大雪纷飞的夜晚,炉子里的煤火轰隆轰隆地燃烧,像一列从雪原上驶过的火车。半导体在他怀里发出嘶哑的声音,那声音的每一个音节都是急急忙忙往前赶的,一秒钟也不敢耽误。那个声音越来越快越来越重,在空中旋转飞翔,那已不是声音而是一种速度,是一种其大无比的力量,就像一个冒着蒸气的火车头,拼命地拽着他往前走——
鸟善走还是善飞?善飞?不,有一种鸟是例外。
他看见一只黑色的大鸟,目光坚定,用两个脚趾的厚脚掌,一弹一跳疾步穿过北大荒无边无际的田野。它的羽毛轻盈、脚杆瘦长,一步跃出去就是3米,它不是在走,而是在飞;不是用翅膀飞,而是用脚掌飞。鸵鸟不会飞,但它能够在地面上达到飞行的速度。那么人呢?那个人没有翅膀,但他能用声音飞翔……
洪伟在寒气袭人的冷屋子里醒来,炉火已灭,阳光从窗玻璃上透进来,一片一片薄如蝉翼的冰凌,像风中奔跑的大鸟身上那雪花四溅蓬松飞扬的羽毛。洪伟清楚地记得,他就是从那一天开始同自己较劲儿,他要把自己的声音变成速度,成为一个农场的业余体育播音员。
那是一段比冬天更漫长的岁月,人们常常看见一个瘦长的年轻人,站在场部与公路连接处的十字路口,目光如炬,紧紧地盯住从那里开过的每一辆汽车,口中念念有词。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过目不忘地报出汽车的牌号,以此练习自己的记忆力反应能力以及嘴皮子功夫。那是他自己发明的一种强行训练的土办法,他对这种方法很满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他已经能够不打磕巴地说点儿什么了。他在机关的各个办公室,疯狂地搜集一切能够搜集到的报纸,然后把上面所有一切与体育有关的报道,统统地剪下来。可惜那些报纸实在太少了,他狠狠心省下自己的零花钱,在农忙以后短暂的假期里,坐火车到佳木斯的图书馆去查资料。早上9点钟开门进去,一直到下午6点钟关了门才出来,再急忙坐夜班火车往回赶。图书馆里头不让抽烟,真是要把人憋死了;中午吃了一个面包,饿得他快要昏过去。来佳木斯一趟容易吗,路费呢,时间呢,再悲壮也得忍了,谁让你迷上了这个体育解说呢。你不掌握大量的数据资料,到了赛场上一开口啥也说不明白,谁愿意听你瞎嘞嘞?那几个月里他鬼鬼祟祟地在家里出出进进,爸就没好脸给他了。肯定有人悄悄对他的爸妈说:你家洪伟怕是得了魔症呢,见天站在雪地上瞅啥呢,你看那帽檐儿下巴颏都上霜啦,得带他上医院瞧瞧才好。他爸在暗中将儿子观察了几天,从洪伟住的偏屋找到一大堆废旧的帐本儿,一页页贴满了豆腐干大的报纸,那个当年的知青连队指导员,看见了许多陌生的名字和面孔,动作和姿势都很威猛,发达的肌肉上有河流般的汗水从纸上溢出来。洪伟的爸终于找到儿子的时候,洪伟正在场部坑坑洼洼的篮球场上,进行他的第一次现场解说。汗水从他的头发根上一滴一滴落下来,他的脑袋像个拨浪鼓不停转动,眼睛像贼一样四处溜达,舌头像是打了结,声音变成了一片片柔软的柳絮,被风吹得不知去向。终场哨响起来的时候,许多人大声地叫着洪伟洪伟,那一刻洪伟觉得自己真的变成了一只鸵鸟,恨不得一头把脑袋扎进欢呼的掌声里……
5.令人惊讶的新鲜行当
洪伟就这样开始了他的业余体育解说生涯。从春到秋的短暂赛季,他被请到各个农场去进行解说。那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新奇行当,农垦人第一次发现,一场体育比赛如果没有解说员出场,就像看一场没有声音的电影一样乏味。那整个儿青春勃发的80年代,他像牛仔裤或是流行歌曲一样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他一日日名声远播,在辽阔的垦区,哪个农场凡是有像样的体育比赛,就会有人提议:让那个新华的洪伟来给咱解说呗!
洪伟出场的时候,他在赛场上的个人形象,绝对是毫不含糊的。裤线笔直,锋利得可以削萝卜了。常常穿一件格儿衬衣,竟然有人问他说你咋穿个女人的衣服呢,真是无知得很。皮鞋必得在前一天晚上提前仔细打上鞋油,到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再一遍遍擦得锃亮,亮得都能照出人影了;这个擦皮鞋的方法,还是许多年以前,在知青宿舍跟那些上海小伙学的。他参加工作后,用第一个月的工资,托回上海探亲的知青,为自己买了一条直筒裤,就是裤脚翻起一条折边儿的那种。上海男知青都喜欢穿一种头儿尖尖的“火箭式”皮鞋,一直到现在,他脚上的新皮鞋换了一双又一双,但式样仍然是这种“火箭式”,二十年始终不变。刚开始那几年,宣传科的周小菲迎面过来,一看见他穿皮鞋,每次都会撇着嘴吐出两个字“臭美”!没过几年,小菲成了他的妻子,又把头发烫了,比他还臭美。洪伟知道自己后来常常被别人说成是“毛病”的那些生活方式,大多是知青在农场时,他偷着跟人一点点儿学,“落”下的“病根儿”。这些个习惯就那么一直保持下来,后来再想改也改不了了。
那一年,农场地里的庄稼收尽的时候,他收到了一封省城来信,信封上有省体委那几个大大的红字。光是信封就把他吓了一大跳。更加不可思议的是,省体委这份盖着公章的信函上,竟然邀请他去为即将举办的全省运动会现场比赛担任解说,来回路费和误工费人家全都包了。洪伟想:备不住是体委搞错了人呢;再一想,方圆几百里还有谁会体育解说呢?没有了。把信给小菲审阅了,小菲明确地指示:什么叫自学成材?你就当去省城溜达一回呗。
洪伟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一次的省城之行。他被安排在游泳池边上的一张桌子后面,他面前放满了麦克风、录音机还有许多他看不明白的东西。音乐响起来,还有观众的叫喊,但他眼前蓝色的池水和高高的跳台一片漆黑。比赛开始的那一刻,他的身子像狂风中的草叶不由自主地瑟瑟发抖,他听见自己颤栗的、不连贯的声音像一片片残破的羽毛,在体育馆巨大的屋顶下颠簸起伏。刺眼的灯光下,他渐渐看清了观众席上晃动的无数陌生的面孔,那个瞬间他忽然想起了蔡老师,他想也许蔡老师就在人群中悄悄坐着呢,等比赛结束的时候,蔡老师就会从台阶上跑下来,不,也许蔡老师正站在跳台上,像许多年前那个大水漫漶的清晨,如一条会飞的银鱼,闪电一般从空中飞跃下来……他有些走神了,他的嘴皮子突然变得利索起来,继而,他的舌头变成了一条奔腾的河流,从崇山峻岭中一泻千里飞流直下……
掌声嘎然而止,赛场的灯光暗下来,喇叭中广播的声音悄然停息。比赛结束了,人流鱼贯而出,游泳池忽而变得空空荡荡,一池碧波就像一块凝固的巨石。他木然往外走,没有欣喜也没有兴奋。体育馆大门外有个女人的身影孤单单地立在那里,他的心一阵狂跳,他的身子飘起来,迎她走过去,昏暗的路灯下,他看清那是一个年轻的女孩,手里拿着鲜花……
那不是蔡老师。他的蔡老师就像一只鸵鸟,消失在沙漠的深处。
就在那一刻,洪伟想起小时候在课堂上,蔡老师曾教他们大声地朗读“想念”那个词。他发现自己原来一时一刻都没有忘记蔡老师。可是蔡老师为什么不回农场来看看呢?走了二十多年了,她怎么就连信都没有来过一封?洪伟抬头看着省城大街上满天空晚霞似的霓虹灯,眼睛刺得发酸。他想,蔡老师到底藏在这城市哪一栋楼房的哪一扇窗子里呢?无论如何,回城以后的蔡老师,在他的想像中,肯定是在从事体育工作的。
回家后他对小菲说的第一句话是:蔡老师不来咱农场,我一定得想法儿去看看她。
你准备好了没?——洪伟问自己。
快了快了——洪伟回答自己。
你还需要准备什么呢?——洪伟再一次问自己。
车本儿已经拿下,车技也练得不大离儿了。好多年以前他离开电影队之后,就被场部送去八一农大学习农业技术,然后回到场部,在农业科当了一名农业技术员。他的工作不算出色但也过得去,只等二嘎子工作的税务所买下一辆切诺基,他就能开着借来的新车,去看望蔡老师了。开着车专程去一趟辽宁,那才够气派。汽车意味着速度,而“速度”这个词,几乎在三十年以前,他就从蔡老师那儿听说过了。如果开着车去,那就比鸵鸟在沙漠里行走的速度,更要快上好几倍。
好了,现在,终于问到了蔡老师的地址。万事俱备,那就上路吧。
6.鸟善走还是善飞呢?
洪伟为自己准备的行装,装满了整整一个后备箱。除了给蔡老师带的少量东北精选大米和优质黄豆、一小箱完达山乳业的新鲜盒装牛奶,还有几个死沉死沉的纸箱。那些纸箱里放入了他的全部宝贝,这二十多年来他的所有“家当”:十几个黑皮旧账本做的剪报簿、他在几十个农场运动会上的现场解说照片,足足有十几本儿(其中还有同穆铁柱的合影呢)。几十本儿红丝绒面儿的荣誉证书——场部和管理局、总局工会颁发给他的,小菲用红丝线给他扎成一大捆,壮观得很。至于这几年来发表的几百篇体育短评,光是报纸就好几百张,单用一只纸箱都装得满满的。洪伟差不多在过了36岁生日之后,就开始拒绝做比赛现场的解说了。他觉得继续在赛场上没完没了地唠叨,就像原地踏步一样,一点“速度”都没有了。他做了那么多年的垦区业余体育“记者”,国内国外但凡跟体育有关的人和事,还能有他不明白的么?他从五、六年之前就开始写体育短评,那才真正让人过瘾呢。那些文章从【农垦日报】、【鹤岗日报】一直走到了【中国体育报】、【当代体育】杂志,从豆腐干那么大一点儿,一直“长”到干豆腐那么大块儿,实打实的没一句蒙人的话。前几年还得过一次【体育天地报】的全国好新闻奖呢。
但真正让人激动的,也是他最想给蔡老师看的那件极其重要的东西,藏在最底下的一只纸箱里,那是一大厚本儿书稿,是他用手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真正的书稿呵,截至上个星期,小菲终于用电脑给他敲出来了,再打印后装订成的。这部书稿他写了足足三年,30万字都不止呢。连洪伟自己都不相信,他真的能写出那么厚的一本书。
光是听听那书名,都能让人吓一跳哩:【夏季奥林匹克百年风云——写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之前】。这本书搜集整理编辑了历届奥运史上的主要代表人物,描绘了百年夏季奥运会的竞技场面、历史背景以及奇闻轶事,是一部知识性趣味性理论性可靠性都很强的体育书籍,等将来有一天出版后,准保让人看得放不下手呢。说到底,这么多年来,他精心准备的就是这本书稿。他要把这部征求意见稿,送去给蔡老师。让蔡老师知道,自从她离开农场以后,他一天都没敢放松自己,就好像她仍然存在于他的生活中,始终用她温和的目光在注视着自己。他要带去那么多剪报和资料给她看,绝对不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