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各地组织抗日义勇军。十二月,中苏两国恢复邦交。
九月,林语堂等十人创刊《论语》半月刊,提倡幽默文学。)
〈茅盾著《子夜》出版,废名著《莫须有先生传》,丁玲著《母亲》。周作人讲
演《中国新文学之源流》。〉
附
蒋光慈病逝
鲁
九三三年(民国二十二年,癸酉)
五十三岁。他们仍住在上海。
月,蔡元培、宋庆龄、杨诠〔杏佛)等发起〃民权保障同盟〃。鲁迅参加这同盟,并被推为执行委员
年讲
①②《鲁迅全集》第4卷,第455—456、462页
同月,他们所译的《竖琴》出版(这一短篇小说集,其中七篇,鲁迅从曰译本重译,柔石译了两篇,曹靖华译了一篇)。
黎烈文主编上海《申报,自由谈》,郁达夫代约鲁迅替《自由谈》写稿。鲁迅在《伪自由书》前记中说:〃我到上海以后,日报是看的,都从来没有投过稿,也没有想到过,并且也没有注意过日报的文艺栏,所以也不知道《申报》在什么时候幵始有了《自由谈》,《自由谈》里是怎样的文字。大约是去年的年底罢,偶然遇见郁达夫先生,他告诉我说,《自由谈》的编
辑新换了黎烈文先生了,但他才从法国回来,人地生疏,怕一时集不起稿子,要我去投几回稿。我就漫应之曰:那是可以的。……但从此我就看看《自由谈》,不过仍然没有投稿。不久,听到了一个传闻,说《自由谈》的编辑者为了忙于事务,连他夫人的临蓐,也不暇照管,送在医院里,她独自死掉了。几天之后,我偶然在《自由谈》里看见一篇文章,其中说的是每日使婴儿看看遗照,给他知道曾有这样一个孕育了他的母亲。我立刻省悟了这就是黎烈文先生的作品,拿起笔,想做一篇反对的文章,因为我向来的意见,是以为倘有慈母,或是幸福,然若生而失母,却也并非完全的不幸,他也许倒成为更加勇猛,更无挂碍的男儿的。但是也没有竟做, 改为给《自由谈》的投稿了,这就是本书里的第一篇《崇实》;又因为我旧
日的笔名有时不能通用,便改题了'何家千',有时也用'干,或'丁萌'。这些短评,有的由于个人的感触,有的则出于时事的刺戟,但意思却极平常,说话也往往很晦涩,我知道《自由谈》并非同人杂志,4自由'更当然不过是一句反话,我决不想在这上面去驰骋的。我之所以投稿,一是为了朋友的交情,一则在给寂寞者以呐喊,也还由于自己的老脾气。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
合。……我的投稿,平均每月八九篇,但到五月初,竟接连的不能发表了,我想,这是因为其时讳言时事而我的文字常不免涉及时事的缘故。〃① 《自由谈》,上海《申报》的副刊,始于一九^年,和上海《新闻报》的《快活
林》,同为综合性副刊。初由陈寿同(号栩园,笔名天虛我生)所主编,民初流行鸳鸯蝴蝶派文字,这两副刊便是他们的阵地。五四运动以后,《觉悟》、《学灯》副刊领导新文学运动,《申报》、《新闻报》也逐渐跟着时代前进。周瘦鹃继
天虚我生之后主编《自由谈》,风格略与严独鹤主编之《新园林》相近。一九三二年冬,黎烈文接编《自由谈》,这才成为新文艺的园地。
鲁迅在《伪自由书》的结尾,有一篇很长的《后记》,其中保留了许多史实。当时,由官方作背景的一种内幕刊物,叫作《社会新闻》,其中先后刊载了许多捕风捉影的谣传。他们谈及《自由谈》的内幕,说这一回改革,乃是新旧文人之争,即礼拜六派与新文学之争。他们说胡愈之主编《东方》杂志,黎烈文主编《自由谈》,乃是左翼文化运动的抬头。他们说鲁迅与沈雁冰成了《自由谈》的两大台柱(其实,沈雁冰当时很少替《自由谈》写稿,笔者当时写得最多,也牵涉到谣言去。说笔者和黎烈文一同加入左翼作家同盟中去了〉。到了五月初,当局对于《自由谈》的压迫,逐渐严紧起来了。五月二十五日,编者刊出启事:〃吁请海内文豪,从兹多谈风月,少发牢骚,庶作者编者,两蒙其休〃云。其后,六月十八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副会长杨杏佛被暗杀,黑色恐怖的疑云笼罩东南,该刊又传〃左翼作家纷纷离沪〃的消息。总之,那一时期的《自由谈》,
在领导思想文化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鲁迅对于革命文学家的蔑视,在那一时期,尤为深恶痛绝。他在《后记》
的末段说:〃所引的文字中,我以为很有些篇,倒是出于先前的'革命文学者,。但他们现在是另一个笔者,另一副嘴脸了。这也是必然的。革命文学者若不想以他的文学,助革命更加深化,展开,却借革命来推销他自己的'文学,,则革命高扬的时候,他正是狮子身中的害虫,革命一受难,就一定要发现以前的'良心,,或以'孝子7之名或以'人道,之名,或以'比正在受难的革命更加革命'之名,走出阵线之外,好则缄默,坏就成为叭儿的。这不是我的'毒瓦斯,,
这是彼此看见的事实!〃①
二月,他为了柔石,写《为了忘却的纪念》。结尾上说;前年的今日,我避在客桟里,他们却是走向刑场了;去年的今日,我在炮声中逃在英租界,他们则早已埋在不知那里的地下了;今年的今日,我才坐在旧寓里,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又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不料积习又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写下了以
鲁迅评传
上那些字。要写下去,在中国的现在,还是没有写处的。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窭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纪念,而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
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 再说他们的时候的。〃①这是鲁迅生平所写的最沉痛的文字。
二月十七日,英国文学家萧伯纳来上海。鲁迅曾受日本改造社之托去访问他。萧氏出席孙夫人(宋庆龄)家中的欢迎会,蔡元培、杨杏佛、林语堂均在座,鲁迅也在那儿和萧相见。他写了《看萧和看萧的人们记》,他说:〃在吃饭时候的萧,我毫不觉得他是讽刺家。谈话也平平常常。例如说:朋友最好,可以久远的往还,父母和兄弟都不是自己自由选择的,所以非离开不可之类。……两点光景,笔会(?^^乩)有欢迎。……萧也演说了几句:'诸君也
是文士,所以这玩艺儿是全都知道的。至于扮演者,则因为是实行的,所以比起自己似的只是写写的人来,还要更明白。此外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总之,
今天就如看看动物园里的动物一样,现在巳经看见了,这就可以了罢。,大家都哄笑了,大约又以为这是讽刺。〃〃第二天的新闻,却比萧的话还要出色得远远。在同一的时候,同一的地方,听着同一的话,写出来的记事,却是各不相同的。似乎英文的解释,也会由于听者的耳朵,而变换花样。例如,关于中的政府罢,英字新闻的萧,说的是中国人应该挑选自己所佩服的人,作为统治者;日本字新闻的萧,说的是中国政府有好几个;汉字新闻的萧,说的是凡是
好政府,总不会得人民的欢心的。从这一点看起来,萧就并不是讽刺家,而是一面镜。〃②是年八月间,鲁迅替《论语》一周年纪念刊上写纪念文,还提到这一件事,他说:〃《论语》提倡幽默,我是所常常反对的。……然而4萧的专号,
是好的。
二、三月,瞿秋白来上海,住在鲁迅家中。三月,鲁迅《自选集》出版(天马书店版〕。四月,他们转住上海大陆新村九号(且介亭),这是他在上海的最后住所。
①②《鲁迅全集》第4卷,第488、497页。
《两地书》出版。日本文学家小林多喜二病死狱中,鲁迅致电吊唁。
六月十八日,民权保障同盟副会长杨诠(杏佛〕被暗杀,外间传言,鲁迅亦将不
免。杨氏在万国殡仪馆殓葬之日,鲁迅对他的朋友许寿裳说:〃实在应诙去送殓
的。〃许氏想了一想,道:〃那么我们同去!〃是日大雨,鲁迅送殓回去,成诗一首: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许氏说:〃这首诗才气纵横,富于诗意,无异龚定庵。〃是〃,林语堂没有到,鲁迅事后对许氏说:〃语堂太小心了!
这几年来,鲁迅因受当局禁锢,文章没有地方可以发表,虽则屡易笔名,
而仍被检查者抽去,或大遭删削。他说:〃别国的检查,不过是删去,这里却是给作者改文章,那些人物,原是做不成作家,这才改行做官的。现在他们却来改文章了,你想,被改者冤枉不冤枉;即使在删掉的时候,也是删而又删,有时
竟像讲昏话,使人看不懂。〃鲁迅有时也感到寂寞,对许氏详述独战的悲哀,一切人的靠不住。许氏默然寄了以同情。鲁迅自信力很强,肯硬着头皮苦干。
许氏说:〃这是无足怪的,你的诗,'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已经成为'两间余一卒,挺戟独冲锋'了。
七月,翟秋白编《鲁迅杂感选集》,校正出版。同月,《伪自由书》编成,十月出版。
八月,鲁迅作《小品文之危机》,这是针对着林语堂所提倡的〃幽默〃、〃闲适情调〃的小品文的批判。他说:明代小品文的生存,也只仗着挣扎和战斗的;直到乾隆年间,这才压制下去,以后呢,就来了^、摆设,。……小品文就这样的走到了危机。……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然而这并不是
小摆设、更不是抚慰和麻痹。它给人的愉快和休息是休养,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①
十月,举行版画展览会,连环画《一人之受难》出版。
四月,日军横行华北:长城诸险隘均陷落。囯民政府派何应钦与曰方议
和。五月,签订塘沽停战协定。囯军退出平津,宋哲元留守北平。〉
五月,上海文化界人士向上海德领事馆递抗议法西斯暴行书。〉
十月,蒋介石在江西发动第五次剃共军事。十一月,陈铭枢、蔡廷锴、蒋光鼐等率领第十九路军在福建成立人民政府。蒋派兵水陆进行,十九路军即
溃败,人民政府亦消灭。)
七月,《文学》创刊。鲁迅、叶绍钧、傅东华、郑振铎、朱自清、王统照、郁达夫、巴金、朱湘、俞平伯、顾颉刚、张天翼、丰子恺等为文学社同人。傅东华主编,生活书店出版。上海世界语协会成立。〕
〔老舍著《离婚》,郭沬若著《创造日》,叶绍钧著《古代英雄之石像》,冰心著《冬儿姑娘》,先后出版。〉
诗人朱湘自杀。)
〈丁玲等被捕,传巳遇害;鲁迅曾赋诗哀悼,题为悼丁君,刊于《涛声》
周刊。〉
美囯黑人作家休士 ,七月间也来华。)
一九三四年(民国二十三年,甲戍)
五十四岁,他们仍住在上海。
一月,他和郑振铎同编的《北平笺谱》出版,这是一部保留传统的木刻技术的艺术综集。鲁迅和郑氏,为了选刻《笺谱》,往返商量,详见《鲁迅书简》。他曾对郑氏说:〃去年冬季回北平,在琉璃厂得了一点笺纸,觉得画家与刻印之法,已比文美斋笺谱的时代更佳。譬如陈师曾、齐白石所作诸笺,其刻印
法,已在日本木刻专家之上,但此事恐不久也将销沉了。因思!倘有人自备佳纸,向各纸铺择优各印数十至一百幅,纸为书叶形,彩色亦须更加浓厚,上加序目;订成一书,或先约同人,或成后售之好事,实不独为文房清玩,亦中国木刻史上之一大纪念耳。〃①这便是他们进行这一工作的缘由。二月,编成《南腔北调集X杂文),三月出版。
他在《花边文学》序言;说到他这一年的写稿情况:〃我的常常写些短评,
鲁迅年谗
确是从投稿于《申报》的《自由谈》上开头的;……后来编辑者黎烈文先生,反被挤轧得苦,到第二年,终于被挤出了。我本也可以就此搁笔,但为了赌气,
却还是改些作法,换些笔名,托人抄写了去投稿,新任者不能细辨,依然常常
登了出来。一面又扩大了范围,给《中华日报》的副刊《动向》,小品文半月刊《太白》之类,也间或写几篇同样的文字。〃〃我曾经和几个朋友闲谈。一个朋友说:现在的文章,是不会有骨气的了。譬如向一种日报上的副刊去投稿罢, 副刊编辑先抽去几根骨头,总编辑又抽去几根骨头,检查完,又抽去几根骨头,剩下来还有什么呢?我说,我是自己先抽去了几根骨头的,否则,连'剩下来'的也不剩。所以,那些发表出来的文字,有被抽四次的可能。……因此除了官准的有骨气的文章之外,读者也只能看看没有骨气的文章了。〃当时的低气压的政治环境,便是如此的。
三月,他替日本《改造》杂志写《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1。关于中国的火;2,关于中国的王道;3,关丁'中国的监狱,都是对于中国传统的社
会文化的批判,也是对于当时若干论客的讽刺。他说:〃儒士和方士 ,是中国特产的名物。方士的最高理想是仙道,儒士的便是王道。但可惜的
是这两件在中国终于都没有。据长久的历史上的事实所证明,则倘说先前曾有真的王道者,是妄言,说现在还有者,是新药。孟子生于周季,所
以以谈霸道为羞,倘使生于今日,则跟着人类知识范围的展开,怕要羞谈
王道的罢。〃①
他答国际文学社问(原问1。苏联的存在与成功,对于你怎样(苏维埃建设的十月革命、对于你的思想的路径和创作的性质,有什么改变^?):〃先前,
旧社会的腐败,我是觉到了的,我希望着新的社会的起来,但不知这'新的,该是什么,而且也不知道'新的7起来以后,是否一定就好。待到十月革命后,我才知道'新的1 土会创造者是无产阶级,但因为资本主义各国的反宣传,对于十月
革命还有些冷淡,并且怀疑。现在苏联的存在和成功,使我确切的相信无产阶级社会一定要出现,不但完全扫除了怀疑,而且增加许多勇气了。但在创作上, 则因为我不在革命的漩涡中心,而且久不能到各处去考察,所以我大约仍然只
―、
一 二?
圍;'、:、―?^?
乂、、、;
、
、、
八;; …'。、―,。:
鲁迅评传
能暴露旧社会的坏处。〃①这是他对于社会主义革命最明白的表示。
五月,他先后写了论《旧形式的采用》、《连环图画琐说》、《看图识字》,对
于连环图画的通俗意义作正面支持,这和同时的大众语运动相互发挥。他又
出版了苏联木刻画集《引玉集》,写了序文。
六月,编次《准风月谈》(杂文、十月付印,十二月出版。
是月,我们(陈望道、叶圣陶、陈子展、徐懋庸、乐嗣炳、夏丐尊和笔者,共七人)在一处座谈;针对当时汪懋袓的读经运动与许梦云的提倡文言,展幵反击。我们认为白话文运动还不够彻底,因为我们所写的白话文,只是士大夫阶层所能接受,和一般大众无关,也不是大众所能接受。同时,我们所写的, 和大众口语也差了一大截。我们只是大众的代言人,并不是由大家自己来动
手写的,因此我们提出了大众语的口号,并决定了几个要点,先由我们七个人轮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