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的秘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斯大林的秘闻-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粹派的一个主要思想家。早在 17 岁那年,他还是彼得堡大学法律系学生时,就参加了革命运动,后 被捕,关进彼得保罗要塞??过了一段时间,他逃到国外,成了俄国雅各宾党人的公认领袖。在流亡期间,特卡乔夫出版反政府刊物《警钟》。他 始终未能回到俄国,在流亡生活中得了精神病,死在精神病人收容所,年仅41 岁。
特卡乔夫发表了一种新的主张。他认为,为了革命成功,根本用不着搞 全国的人民起义。革命是少数人的事,一群革命领袖搞一次成功的密谋活动, 就能使革命胜利。他们应当夺取国家政权,然后才去改造已习惯于奴隶般服 从的俄国社会,让俄国人民全速奔向社会主义光辉未来。但是,为了光辉的
未来,要消灭大多数居民,因为他们不够开明,会妨碍奔向社会主义天堂。

新使徒诫训录
革命民粹主义有一批中坚分子,其中之一就是米哈伊尔·巴枯宁——俄 国无政府主义之父。巴枯宁的思想就成了秘密社团“人民的镇压”之缔造人 涅恰耶夫写的名著《革命者教义问答》的基础。《教义问答》要求: 抛弃文明世界的法律,“我们的事业是恐怖的,四处破坏”??要冷酷无情,但不要期待宽恕,要准备赴死。为了破坏现制度,要深入社会各界, 包括警察??驱使富人和有影响的人服从自己。想尽办法加重人民的苦难与 不幸,使之忍无可忍,促其起义。最后,同犯罪分子结成同盟:“同俄国唯 一的革命者们——野蛮的匪盗世界联合。”
“每个有觉悟的革命家手下应有若干个二三流的革命者,即不大有觉悟 的革命者。他应当把他们看作归他全权支配的总资本的一部分。
许多被禁止在首都居住的俄国革命家,选择了富饶的第比利斯作为居住 点。教会中学有头脑的学生经常同他们见面,索索也同他们相识了。他就是 从他们那儿得到了《教义问答》。
熄灯后,他借着烟头的火光看新的诫训录。
离开了特卡乔夫,离开了《革命者教义问答》,那就既无法理解本书的 主人公,又无法理解 20 世纪俄国的整个历史。但是,对教会学校学生来说,最有吸引力,使他们既惊恐又心醉的,还是革命恐怖的思想。 革命者担心资本主义在俄国会破坏未来社会主义的支柱——村社,决定加速现制度的崩溃,对知名国务活动家不断地搞恐怖,以推翻沙皇制度,还要暗杀沙皇本人。他们得手了,杀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可是,不仅没有 唤起人民,反而招致了亚历山大三世统治的黑暗时期。正是在这个时候,马 克思主义者从民粹主义者中脱颖而出。

革命的救世主
他们的头几位领袖是象征性的,格奥尔基·普列汉诺夫———个俄国地 主的儿子,穷犹太人帕维尔·阿克雪里罗德。他们以俄国的方式接受了马克 思主义,视之为能预言未来的圣经。根据这一伟大学说,马克思的俄国信徒 开始等待资本主义在俄国发展而生成的果实。因为,根据这位德国哲学家的 教导,资本主义会产生自己的掘墓人——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必然会产生社 会主义革命。诚然,令人难堪的是,不得不等很长时间,因为资本主义无情 的掘墓人同资本主义本身一样,在俄国尚处于萌芽状态。不过,俄国的马克 思主义者决定从襁褓时代就把无产阶级引向革命,并为此建立无产阶级政 党。
马克思主义迅速赢得了第比利斯教会中学,那儿出了许多革命家。这个 学校的学生很容易领悟马克思主义思想。献身穷人和被压迫者。反对不义之 财,建立由新的救世主——世界无产阶级领导的正义王国,这一切同宗教教 育不谋而合。只取消了一个上帝。但这样一来,他们获得了和睦生活的机会, 得到了安慰。还取消了他们这种年龄的人不易理解的“以德报怨”,但这样 一来,这个好战民族的子孙,这帮南蛮子们获得了无情地对付新救世主的敌
人的权利。“耶稣干吗不拔刀呢?”索索的这个问题解决了。主要的是,使 他们中的大多数处于社会阶梯最下层的那种受屈辱状态,已被宣布为不公。 他们获得了自己改变这种状态的权利。现在,索索是各种马克思主义辩论会的经常听众了。 转变渐渐成熟。对这个高傲的穷孩子来说,伟大的革命诺言“莫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 后来他写道:“从 15 岁就投身革命运动。”

诗 人
“他的性格变了,不再爱说笑逗乐,”他的一位同龄人写道。“变得深 思熟虑,显得阴郁,圃于自我,手不离书。”说得确切点,是手不离新书。 在这个时期,他已经解开了谜团。他对同龄人说:“没有上帝,他们骗我们。” 他让这个惊慌失措的男生看达尔文的书。他就是在那时学会了隐瞒。他是个 隐藏的非教徒,但在宗教课上出色地回答教师的提问。一心二用成了他日常 生活的内容。
他同过去分手,他的孤独需要发泄,这对一个少年来说是很正常的,方 式便是写诗。他把诗寄到《伊韦里亚》杂志。《伊韦里亚》可不是一本平平 常常的杂志,它是由格鲁吉亚诗人之王——伊利亚·恰夫恰瓦泽公爵领导的。《伊韦里亚》刊登索索的诗,都是些少年多愁善感的幻想,风花雪月。1895—1896 年,《伊韦里亚》登了诗人索索的七首侍。第一首诗是兴高采烈, 欢天喜地的:愿伊韦里亚鲜花盛开,祝我的故乡狂欢畅怀,???? 最后一首诗却是悲伤的: 昨日他琴声叮咚, 人群欢呼赞美; 如今他备受迫害, 人群送上毒酒一杯: 喝吧,该死的! 你这是活该! 我们既不要你的真理, 也不要你的乐声如天籁。
他在做准备,准备走一条献身的路。他记住了《教义问答》中的话:“革 命者是命中注定要灭亡的人。”
据传,恰夫恰瓦泽本人曾相信这位诗人的前途,还为他祝福:“走这条 路吧,我的孩子。”
但这不仅仅是传闻:1907 年《格鲁吉亚优秀诗歌集》收进了索索写的诗。 但是,我们的诗人 1907 年已经在创作另一类诗篇了??“杀父恶人”给了他革命化名 诗歌成了索索的临别忏悔。 这时,他的新名字产生了。既然他是诗人,当然喜欢用文学作品中的人名。“科巴”是他少年时代喜爱的格鲁吉亚作家卡兹别吉作品主人公的名字。科巴是格鲁吉亚的罗宾汉,劫富济贫。还是像巴枯宁说的那样:“同俄国唯 一的革命者们——野蛮的匪盗世界联合。”
他喜欢的那部作品的名字也很有意思——《杀父恶人》。没错,因为他 奋起反抗父亲。恰恰是在这时候,他在内心深处杀了父亲。前教会中学的优秀生,如今成了革命者科巴。 “科巴”作为他主要的革命化名,将使用很长一段时间。

导 师
这时,一个革命家正在西伯利亚流放。他只比科巴大 8 岁,他注定要在 科巴的一生起非凡的作用。这位革命家叫弗拉基米尔·乌里扬诺夫。20 世纪 记下了他的革命化名——列宁。这两个人是多么的迥然不同啊! 三等文官(在沙皇俄国,这个级别相当干将军)的儿子,出身贵族世家的列宁,是在一个非常有教养的俄国家庭中长大的。 他的双亲细心呵护自己的孩子。父亲毕身献给教育事业,是位督学官。列宁小时候曾在祖父领地的小径上散步。 另一个却是酒鬼鞋匠的儿子,从父亲那儿除了毒打,没得到过别的关怀,从人生那儿,除了贫困,没得到过其他东西。尽管这样,他俩又出奇地相像。 列宁在童年时代像科巴一样倔强,百折不回。 列宁同科巴一样,没有耐心,暴躁,同时,又可以出奇地有耐心、沉默、冷漠。
两人都有诗人气质。年轻的列宁在祖父领地的林间小道漫步,津津有味 地读屠格涅夫多愁善感的爱情小说《贵族之家》。年轻的科巴写感情缠绵的 诗。两人都是小个子,但都狂热地、近乎病态地争当第一,早在童年游戏中 就如此。两人都自幼丧父,两人都是母亲的偶像。
两人的本意都不是当革命者。列宁成为革命者是在哥哥被害之后。哥哥 由于参与谋刺亚历山大三世而被处以绞刑。列宁经受了空前的震惊:他的哥 哥,一个正直善良的青年被吊在绞索上荡来荡去。母亲的悲痛、社会地位的 突然改变,使他痛恨人生的不平。用列宁的话来说,哥哥喜爱的作品——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感染”了他。 同样,《杀父恶人》感染了科巴。
科巴读过的粗俗的、有浪漫主义情调的市井文学同那位著名的革命哲学 家的书很相似:呼吁暴力。
两人投身革命后都判定:真正的革命者应当是无情的,不伯流血。两人 都有一批忠诚的战友,都掌握了对人施加超自然影响、统治人的秘诀。

第三章 索索的结局

开 除 
他同地下革命工作者建立了联系。 诗是不写了,彻底封笔。他用课余时间领导工人的马克思主义小组。 他加入了社会民主主义组织“梅萨梅—达西”。
1898 年,他的名字列入了学生记过册:“学生朱加什维利读禁书”,“朱 加什维利出版手抄非法刊物”等等。他学会了用冷笑来回答教师的责备。他 看不起这些为并不存在的上帝供职的骗子。他不再好好读书,不想浪费时间。 但是,最有意思的是,他成了学校生活中的一位主角。全校已分成两部分:他的朋友和敌人。就连敌人也害怕他那阴郁的、好报复的性格,怕他的 刻薄挖苦和大发雷霆,怕他的朋友替他复仇。最强壮的学生像奴隶地般地听 命于他这个长着一双小眼睛的瘦小个儿,每逢他发怒时,小眼睛会闪出逼人 的黄色凶光。
格鲁吉亚很重哥们儿义气。他有很多朋友。说得确切点,是相信他的人, 这些人都是他的朋友。但事实上,不论当时,还是今后,他都是孤独的。只 不过有些青年以为他可信,够朋友罢了。他利用这些人同那些被他看作敌人 的青年斗。约瑟夫·伊列马什维利将在回忆录中大书特书同他的友谊,火爆 脾气的米哈伊尔·达维塔什维利曾同他形影不离??相信他的友谊的人当时 很多,此后还会有很多。记过册里关于他的记载连续不断:“读违禁书刊”,“对校方粗暴”,“约瑟夫·朱加什维利住处被搜查”——找“违禁书刊”。 他好像是故意招惹校方,让人把他开除出校。他为什么不自己退学呢?他还是怕母亲。在那个时期,他放假已经不回家了,不想跟母亲解释。1899 年,他终于被开除了。“因宣传马克思主义而被逐出教会中学”——这是后来他自己的解释,但事实不是这样。 事实上,科巴采用的摆脱教会中学的方法要安全得多。我面前有一份档案材料:《教会中学校务大会关于约瑟夫·朱加什维利因不参加考试而被开除的记录摘抄》。 他向来行动谨慎。在即将过去的 19 世纪的最后一年,他确定了自己的道路。
要成为下个世纪的一名主角。 母亲知道了:他拒绝为上帝供职。当初的牺牲白费了。誓愿未兑现。虔信宗教的凯凯承受了很可怕的打击。她担心上帝会抛弃索索,会来一个魔鬼。 圣诞节那天,科巴去工作了。在他一生中,这是第一件正常的工作,也是最后一件。保存着第比利斯总观象台记事摘录:“约瑟夫 朱加什维利于 1899 年 12 月 26 日上班。”

换了世纪
圣诞节后,在即将过去的世纪的最后几天,他来到了观象台。当时跟他 一起工作的一个叫东布罗夫斯基的人描写过他的工作:“约瑟夫担任观象台 的观察记录员。那儿没有自动记录仪,所以只能由观察员昼夜不停地记录一 切气象变化,日班上到晚上 9 时,然后由夜班接替。”
他只好在观象台当夜班观察员,以此迎来新世纪的第一年。 帕夫连科写道:“他是在空荡荡的观象台迎来那一夜的,别人都去庆祝19 世纪结束??”
那一夜是世纪交替。陌生的 20 世纪来到,而那个注定要决定 20 世纪走 向的人,却眼望茫茫宇宙??
观象台的工作只不过是个幌子。他把非法出版物藏在观象台上自己的小 房间里。还藏了不久前建立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比利斯委员会的传单。

他的党建立了
在上世纪末,流亡国外的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由言论转为行动。普列汉诺 夫和阿克雪里罗德曾坚持要成立马克思主义工党,终于大功告成。参加新党 建立工作的有“立陶宛、波兰和俄罗斯犹太工人总同盟”,这是由两万多名 犹太人结成的群众运动。这些犹太社会民主主义者是反犹太复国主义者和马 克思主义者。他们相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铲除反犹太主义。
1898 年,在犹太工人总同盟的积极参与下,在明斯克秘密举行了俄国社 会民主工党的成立大会。大会选举了中央委员会,并宣布成立各个地方委员 会。会后,多数中央委员被捕。但地方委员会不断增多。在科巴的参与下, 其中的一个委员会在第比利斯出现了。

当时,列宁在流放中。流放结束后,就出国去了。在国外,列宁以一家 不寻常的报纸的思想吸引了普列汉诺夫、阿克雪里罗德和其他著名的流亡马 克思主义者。这家报纸在俄国各地应当有自己的代理人。代理人应当进入已成立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地方委员会,引导它们去战斗。代理人们应当筹备新的代表大会,建立一个真正的能战斗的党。“给我 们一个这样的革命者组织,我们就能使俄国翻个底朝天,”列宁曾这样写道。 这家报纸叫《火星报》。报纸的刊头词“星火燎原”是一个纲领。列宁及其 战友决心烧掉旧俄国。他们成功了。《火星报》的多数代理人都会见到革命胜利,不过,将在革命之后,死在斯大林的集中营里。
1900 年,列宁的《火星报》的代理人维克托·库尔纳托夫斯基出现在第 比利斯。他带来了列宁的主要思想:新党应建立在高度保密的原则上。党内 不许有广泛的辩论和任何言论自由。这是战斗组织,目的是革命。由此就产 生了绝对服从中央命令,严格的纪律。马克思主义是新党最神圣的东西,对 马克思主义的任何论点作任何修正,都会受到谴责,被看作与工人阶级为敌。 科巴立即看中了这种亚洲马克思主义的力量,立即成了列宁主义者。

第一次流血
对新思想的效力作了检验。开始筹备第比利斯工人游行。游行应当以流 血告终。科巴和库尔纳托夫斯基希望流血。
他在教会中学的一个熟人伊列马什维利回忆道:“科巴经常重复:流血 斗争会迅速解决问题。”他不知道,科巴只不过是重复库尔纳托夫斯基传达 的列宁的口号罢了。这时,母亲到观象台来了。她在观象台住了一段时间,看来是想让索索回到教会中学去。她还抱着一线希望。她不知道,她的索索已经死亡,出现 了科巴。现在,新的革命者兄弟只知道他叫这个名字。这个可怜的女人很快 就明白,自己是无能为力的。上帝已离开了索索的心灵,她面对的是一个陌 生人——怪吓人的科巴。母亲回哥里去了。
游行前的一个月,开始抓人。库尔纳托夫斯基被捕。但科巴溜掉了。游 行前夕,他递上了辞职书。3 月底被观象台解雇了。不过,小房间暂时还归 他用,变成了非法出版物仓库。
1901 年 5 月一个炎热的日子,市中心出现了一些穿厚大衣、戴羊皮帽的 人。这是工人,准备面对哥萨克的马鞭。
2000 名游行者在市中心集合。已经在喊“打倒专制政权”了,军警驱赶 怒气冲冲的人群。
这时流了血,有人受伤,有人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