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除阿修罗,便成为五道,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五种存在的境域)为一的意思。观想金刚上师诸佛额际放“唵”字白光,射入修炼者额际。再将手印置喉际,观想金刚上师及诸佛喉际放“阿”字红光,射入修炼者喉际。再将手印置心际,观想金刚上师及诸佛心际放“吽”字蓝光,射入修炼者心际。然后俯身散印,即分开两手,以手着地,双手平伸、向前推出,表示推开六道(注:六道,中五道加阿修罗为六道),直趋菩提境界,全身卧于拜垫之上,五体均以着地为准,又再合掌于顶,然后起身立正(注:五体,指人的四肢加头为五体)。如此循环,多多益善。另外,还可以半卧式,即双膝点地,双手掌贴地,然后额头触地即可起身立正。
藏密要求作此礼拜时,随礼拜念诵咒语,咒语有礼佛咒、莲师赞、回向文等。
礼佛咒为:
唵,南摩曼祖师利耶,南摩苏师利耶,南摩乌达嘛师利耶梭哈。
莲师赞为:
三世请佛法界性,无量寿智我莲师。
身语意业求加持,永离生死证性真。
回向文为:
上师三宝加持力,愿我疾成无上觉。
度尽六道诸有情,皆共成就大菩提。
在合掌做手印时,显宗密宗也有不同,显宗通常情况下一般以两手十指尖各相拄,手掌内空如塔形,这种合掌式手印称为普通合掌。而密宗的合掌式则称为特殊合掌,其具体作法有三种:
1)两手十指尖各相拄,掌心内空。两大拇指上节弯曲,如佛龛形,两手拇指指尖,压于无名指下节,这是顶礼佛部请尊手印,因此称为菩提合掌。
2)两手虚心合掌,两手大指和小指各相并。其余三指微开,如八叶莲花形,这是顶礼莲花部诸尊的手印,因此称为莲花合掌。
3)两手相并,十指交叉,有指压左指,掌心内空,如五金刚杵交叉的形状。这是顶礼金刚部诸尊的手印,因此称为金刚合掌。
礼拜时的观想也有许多种类,下面列举几种,可供选择:
1)观想右手五指从大拇指数起,表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即五波罗蜜,与左手的智慧波罗蜜相合,是为六度,依此直趋十地五道。观想右手方便与左手智慧,合而为一,即自身可从这方便与智慧之门中,成就色、法二身。
2)观想左手是智慧,右手是方便,两手伏地时,用力前推,即以智慧的利剑,将八万四千烦恼,统统斩断后,用方便之舟船,将一切众生,渡到彼岸。
3)观想有害于我的是四魔,即天魔、阴魔、欲魔、死魔,我今伏地用力一推,即将四魔驱逐,不再为害。
4)观想本人化身万千,同时向虚空中的无数佛菩萨顶礼。
以上四种观想法,可以选择其中较适合于自己的一二种,依照观想。此外还有密法上的观想,即右手为起分,左手为正分,两手相合,成就度脱之道。又有右手主脉五气息,与左手支脉五气息,二者相合,两脉气息,聚于心间,成就双入之道。这些观想的含义较深,最好向自己的金刚上师求援口诀。
礼拜有着克服怠慢的作用,这种三门(注:三门,远离菩提障的三种门,即智慧门、慈悲门和方便门)全磕五体投地,加上多种存想有利于气功的修炼。现在许多人因缺少运动,往往有胃病、失眠等诸多慢性疾病,若依此法修行,则全身血脉畅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功能锻炼,比其他运动效果更好。这种一礼一赞,能使人心境特别平静,迅速进入虚静状态。藏密认为,人的两手掌、两膝间贯通全身督脉,每天礼拜时两手掌和两膝盖用力着地,使督脉松动,这样会使全身血脉流通。对于所有由气、胆、痰所引起的三方面的疾病有极好的防治作用,并且没有中风的疾患,一般人在临终时,都有全身抽筋的痛苦,如果平时修炼过这种磕十万遍大头的礼拜功夫,临终时就不会有风动抽筋的痛苦,而且死后会身软如绵。所以,藏密功法中将此作为初入法门中的重要功夫来加以修炼。而这种作为大礼拜功法的磕长头的具体情形,在西藏拉萨的转经路上常有机会亲眼目睹。那些磕长头的男女信徒,腿上套上用牛皮制成的护膝,两手则套着以硬木做成的护手板,严格按着磕长头的基本原则,在一种坦然自如的神态中完成着磕长头的每一个具有节奏性的动作。这一情形在非信教者看来,简直是一种折磨人的苦行。据考察,这些磕长头的信徒大都是从外地前来圣城拉萨朝拜的人,他们有机会能在拉萨转经路上磕长头,是一种福份、一种功德无量的行为。
4、无量光明、遍照十方之妙音真言法
此功法在藏密中称金刚心菩萨法,或称金刚萨埵真言法。这是藏密四加行法之一,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法,被称为密教必修之法。
金刚心菩萨,即金刚萨捶,这位神佛(菩萨)在藏密功法中被认为是诸部密法的主尊,可谓主管者。
修炼金刚心菩萨法,以念诵咒语为主,但念诵咒语时还要观想金刚心菩萨身放五色无量光明,遍照十方,消除自己以及众生的诸多烦恼。具体修法如下。
首先念诵四皈依咒(三遍):
南摩格日贝,
南摩布达雅。
南摩达磨难,
南摩僧伽雅。
其次念诵发菩提心真言(三遍):
唵·波地支达,别炸,洒麻雅阿吽。
然后结手印;
右手握拳,朝内,拇指压食指;左手握拳,朝外,食指压拇指置于胸前。
以上预备工作完备后,观想空中现出金刚萨埵身体为白色,戴五佛冠,天衣重裙,种种宝物严饰其身,以跏趺坐于莲花月轮座上,右手忿怒印持金刚杵于心际,左手忿怒印持金刚铃于左腿际。其心际周围有百字咒轮围绕,此咒轮放白色光明,飞腾空中,成一个弧度,从修练者的顶门灌入全身。因此,修炼者的全身也现出大光明,全身的恶业恶念化为黑气,从周身毛孔中排了出去,于是修炼者遍体空明,得大禅乐。
念诵金刚萨埵百字明咒二十一遍,念诵咒语时不结手印。百字明咒为:
唵。巴泽萨埵洒麻雅。玛努巴拉雅。巴泽萨埵迭努巴,帝查杰多美巴娃,苏多卡约美巴娃。苏播查尤美巴娃。阿努拉多美巴娃。洒瓦希弟,美抓亚叉。洒瓦噶玛苏札美,吉觉些里雅格日,吽,哈哈哈哈火!巴噶文,沙瓦达他噶达,巴扎玛美孟札,巴札巴娃。玛哈洒玛亚,萨埵啊。
以上主咒百字明咒念诵完毕后,再念诵短咒:唵·别札萨埵吽。短咒可随意多诵。
咒语都念诵完后观想金刚萨埵化为一点白光,从修炼者的顶门进入心际,此时,金刚萨埵菩萨的身、语、意,也就是修炼者的身、语、意,二者合一,完全融合,于是修炼者变身为金刚萨埵菩萨。这是宇宙至上意识与修炼者自己心光完全合一,是很微妙的大相应。
之后,出定回向,也就是说,结束修炼,发愿与众生共同成就佛道。
修炼“四加行”功法有了一定基础后,可以进入本尊大法的修炼。
5、修炼清净琉璃光法
萨迦派拥有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不动明王、度母、药师佛等多种本尊法。下面择其中药师佛本尊法作为萨迦派的代表性本尊大法来介绍。
根据《密宗秘法》一书,药师佛本尊法主要观想释迦药师琉璃光七佛,配以念诵药师佛心咒。其具体修炼方法是,修炼者观想在自己面前虚空中,出现药师佛,全身蓝色,胸前现一蓝色种子字“吽”,放光射入自己身中。
继观想自己正金刚跏趺坐,头顶上则坐有蓝色的药师佛。在蓝色药师佛顶上复有两尊白色药师佛重叠而坐。
在第三尊药师佛顶上复有两尊粉红色药师佛重叠而坐。
在第五尊药师佛顶上复有两尊黄色药师佛重叠而坐。
这样在修炼者顶上坐有蓝、白、白、粉红、粉红、黄、黄等药师七佛。
观想自己分身为无数人,在七佛坛前以供品作虔诚供养。
继而,观想顶上药师佛第七尊化入第六尊,第六尊化入第五尊,第五尊化入第四尊,第四尊化入第三尊,第三尊化入第二尊,第二尊再化入蓝色药师佛身中。
此时,蓝色药师佛放光,自我顶上往下溶入我身中,我也随之化成蓝色,而业障疾苦也随之往下排出体外,我即成为清净的琉璃色身。
自观顶上“唵”字放白光,喉上“阿”字放红色光,心上“吽”字放蓝色光。
念诵如下药师佛心咒(最少一百零八遍):
达雅塔,唵贝下泽,贝下泽,
玛哈贝下泽,热砸萨穆噶爹,梭哈。
最后,观想自己坐在莲花座上,座上有月轮,月轮上有蓝色药师佛,即与我无二无别,在胸前有“吽”字,放着蓝色的光,光照十方。
萨迦派主张最庄严的成果是觉。在此之前所获得的果是对身、语、意日益扩大的控制,自我之幻的逐渐消失和始终越来越高的识境的发展,所有这一切都伴随着智慧的增长过程。现观到的神佛在何种程度上纯粹是臆想的,或者相反是相当于真正的普遍之力,这是一种见的问题。对此,《土观宗派源流》记载:“密教之见,即亲证内心实相之见。”这也是萨迦派所追求的目的。至于如何修习此见,《土观宗派源流》又记载:“修习此见,则应以三要资助其坚固引生利益。三要者:成境为心,成心为幻,成幻为无自性。”萨迦派就以道位之见安立为至高而超胜之见,并要求修炼者既要获得道果位,又要守护该教派的清净教规。
四、噶当派及其“三士道”法  
A、噶当派简说
噶当派是藏传佛教宗派之一。藏语“噶”意为佛语,“当”,意为教授,合起来“噶当”意指“佛语教授”。对此,土观·却吉尼玛作过具体解释:“此派乃是将如来的言教,即三藏教义,一切无遗的都摄入在阿底峡尊者三士道次第的教授之中,作为修习,所以名为噶当巴(注:《土观宗派源流》第46页)。指出佛祖所讲的经律论三藏在内的一切教义,都包括在阿底峡建立的“三士道”的理论之中,故叫“噶当派”。正如仲敦巴曾对噶当派作的一段颂词“希有佛语即三藏,三士教授作庄严,佛语教诫宝金鬘,众生谁持皆受益”(注:《土观宗派源流》第46页)。
噶当派是阿底峡尊者首创,仲敦巴建立,及其后继者弘扬光大而发展起来的一个宗派,后来格鲁派兴起,将它并入其中,从此噶当派消失。
阿底峡尊者(982一1054年),原名叫“月藏”,法名则称“吉祥燃灯智”。他是由古格王拉喇嘛益西沃于公元1042年从印度超戒寺邀请到西藏西部的阿里地区,振兴西藏佛教。阿底峡尊者在阿里地区传法三年,赢得当地佛教徒的信任和拥戴,而且西藏中部的佛教信徒也闻声纷纷赶来迎请阿底峡尊者。这样尊者在西藏西部阿里驻锡三年后没能如愿回印度超戒寺,而应仲敦巴之邀从西藏西部启程,渐次东下,先后到过桑耶、塘布伽、闻、伦巴吉布、聂塘等许多寺院,所到之处,尊者都以广泛而卓有成效地传授和解难许多教法,还倾注极大的热情为众多的寺院、佛塔、佛像举行开光典礼,同时广收徒弟并耐心地为他们灌顶和传授各种法门,最后他没能回故乡,于公元1054年在距离拉萨西南方数里远的聂塘寺内示寂,终年七十三岁。总之,阿底峡尊者在藏族地区巡锡约达十三年之久,对西藏中、西部佛教的复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阿底峡尊者在西藏期间翻译和著述了许多显密两宗的经书,比如他翻译的经书有解脱军的《二万光明论》、世亲的《摄大乘论释》、清辩的《中观心论的解释》、无著的《大乘宝性论释》等;亲自撰写的著作有《密咒幻镜解说》、《中观优波提舍》、《中观优波提舍宝箧》、《菩提道炬论》等等。其中《菩提道炬论》是阿底峡尊者的代表作。也是奠定噶当派教义的经典著作,而且它还是一部融汇贯通显密之大乘学说的不朽力作,书内阐明了显密教义不相违背之理和修行应遵循次第的重要性。为宗喀巴大师著《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二部名著提供了理论基础。
但是,噶当派的正式建立者应该是阿底峡尊者的大弟子仲敦巴·嘉威穷乃(1005—1064年)。仲敦巴是西藏堆垅地方一个富豪人家的儿子,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年长后拜师修习佛法,于1045年初,赴阿里邀请阿底峡尊者。从此仲敦巴一直没有离开阿底峡尊者,直至阿底峡在聂塘去世。因此,仲敦巴成为阿底峡尊者的诸多弟子中最资深的门徒。正如“当阿底峡尊者在桑耶寺时,曾把密咒行的多种方便和朵哈(密宗歌曲名)等教授完全传给仲敦巴;但仲敦巴认为一般人对密法如言取义的粗行过失的缘故,深加隐密,不轻易示人。”(注:《法尊法师佛学论文集》)第76页)。1055年仲敦巴在聂塘举行阿底峡圆寂一周年纪念活动,并在当地修建了一座寺院;1057年受当雄地方封建主的邀请和支持,仲敦巴在热振修建一座寺院,即著名的热振寺。噶当派就是以热振寺为根本道场而逐渐形成的。
仲敦巴去世后,热振寺的住持由南觉钦波O015—1078年)担任,他也是阿底峡尊者的一位弟子;南觉钦波去世后,又有阿底峡的另一位弟子公巴哇(1016—1082年)继任住持。之后,则有仲敦巴的弟子们相继担任热振寺的住持。仲敦巴的弟子中有三位著名人物,即博多哇·仁青赛(1031—1105年),京俄哇·次成拔(1038—1103年),普琼哇·旋努坚赞(1031—1106年)。博多哇修建一座寺院,称博多寺;博多哇的后继者中有一个名叫恰却喀巴(1105—1175年)的高僧在拉萨附近的墨竹建立却喀寺;赛·基布巴(1121—1189年)于公元1164年左右在却喀寺附近又建立了一座新寺,叫基布寺;敦瑞(1106—1166年)于公元1153年建立了纳塘寺;阿底峡的弟子俄·雷必喜饶(生卒年不详)于1073年建立一座寺院,最初叫乃托寺,后改称桑浦寺。另外,还有嘉域寺、洛寺、岗岗寺、仁钦岗寺等许多噶当派寺院。
在噶当派的诸多寺院中,除了热振寺外,尚有两座对后世影响很大的寺院,即桑浦寺和纳塘寺。桑浦寺位于拉萨以南,聂塘以东,它以提倡因明、辩论而著称,在藏传佛教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纳塘寺是最早编纂、修订藏文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的寺院,故此部大藏经叫纳塘版,纳塘寺也以此著称于世。
由于格鲁派主要建立在噶当派教义的基础上,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噶当派是格鲁派的前身。因此,十五世纪,格鲁派兴起后,噶当派的寺院都逐渐地并入格鲁派的寺院中,从此,噶当派作为一个独立的宗派也在藏族地区慢慢地消失了。
B、“三士道”的修炼次第及其深远意义 
“三士道”是噶当派的主要功法。
公元十一世纪,阿底峡大师针对当时藏传佛教在修习次第上出现的混乱状况,创作了《菩提道炬论》一书,推行修习经典,强调“先显后密”,调整了显宗与密宗的关系。“三士道”就是在《菩提道炬论》中提出来的,而且贯串于全书的始终,是该书的核心或中心思想。“三士道”主要在修习方法上作了系统的条理化,并把修习佛法的人分为三类:第一类人被称作“下士”,这类人只求今生后世的利乐为目的,不知“生死轮回”之苦,这在佛学中叫作“人天乘”;第二类人被称作“中士”,这类人只追求个人解脱“生死轮回”之苦,而没有普渡众生的思想境界,这仍然局限于自利之心,在佛学中叫作“小乘”;第三类人被称作“上士”,这类人不仅要求解脱自己,而且愿普渡众生,有利他之德,这在佛学中叫作“大乘”。人分三类,在修习次第上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