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堂口才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每天一堂口才课- 第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表示,我们国家大,搞一点富丽堂皇的东西,以表示我们的新气象,但是不应该搞得太多,在人多的地方多建些商店、戏院、电影院、学校等,“肉”的问题就解决了。
邓小平在这里生动而又有说服力的比拟,道出了经济工作中的辩证关系。“骨头”指工业、交通、高楼等大的建设项目,“肉”是指配合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多种设施建设,如科研、文教、卫生、商业服务网点、职工住宅和城市公共事业等。
2.形象通俗化的比喻
郭沫若演说就很喜欢大量运用比喻。1937年郭沫若从日本只身返回祖国参加抗日斗争,上海地下党组织各界人士集会,欢迎他与获释的“七君子”返沪。会上,有人喜欢鼓吹“一党专政”和抗日必须依于“政府”之下。郭沫若作了一个精彩的发言,说:“政府好像是个火车司机,人民好比火车上的乘客,司机、乘客是前往同一目的地的,乘客只有一致服从司机,才能达到共同的目的地。但是如果开车的司机是个喝了酒的醉汉,或者他已经睡着了,这个时候全车乘客都将有生命之危,怎能安全到达目的地?这样我们就不能再服从他了。我们不但不服从他,而且应该叫醒他了!”会场上掌声雷动,他接着说:“即使他没喝醉,这个司机也不是个好司机,他也是不会注意安全行车的。像前面轨道上,堆放着许多石块、障碍物,他还是硬向前开,全车乘客的生命安全危在旦夕,这时我们全体乘客,为了自己的生命,为了顺利到达目的地,就不能盲目地服从他,大家应该命令他停车,赶快下车,一齐动手把石块、障碍物搬掉。”
郭沫若的这个比喻,取自日常生活,明白易懂,又说理透彻、无可辩驳。他有力地问击了“一党专政”的鼓吹者,大快人心,赢得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
3.运用成语、名言、典故、诗词、神话等
一个好的演讲者,不仅要有雄辩的逻辑思维,还应有完美的形象思维。当二者结合在一起时,即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车有了轮子才能行驶,鸟有了翅膀才能飞翔。形象的引用比讲抽象的道理收效更大。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出席专为他举行的欢迎宴会。他在致祝酒词时就引用了毛泽东的一句诗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句话既表达了尼克松对中国的尊敬,又体现出中美两国要抓住历史的机遇,共同努力,改善两国关系。
第311天 演讲成功需要营造好的氛围
核心提示
只有“势”造得好,宣传的效果才会好,观众才会受到感染。
理论指导
现场演讲的氛围很重要。气氛热烈,听众热情高涨,演讲才算成功。倘若不能营造出较为热烈的气氛带动听众的情绪,场面冷冷清清的话,不管你的演讲内容有多么精彩,恐怕也称不上是成功的演讲,也起不到较好的宣传效果。那么,怎样才能营造出好的氛围呢?当场面比较冷清的时候,就需要演讲者能够随机应变、激情投入,给听众一个积极的刺激,激活气氛。
一位专家应邀在一个学术会议上做演讲。到了会场以后他才发现,来的人非常少,会场只稀稀拉拉地坐了十几个人。他觉得有点尴尬,可是又不能不讲,于是他灵机一动,说:“会议的成功不在于人数的多少,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党代会才到了12个人,可是意义非凡啊。今天也一样,来的都是精英,所以我更要把课讲好。”
这话一说,大家都被逗得开怀大笑。这一笑,立刻使现场的气氛活跃起来,再加上这位专家讲课充满激情,那一次的演讲在人数极少的情况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实,不仅演讲如此,生活中很多场合都需要有一定的氛围来烘托。比如每逢春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贴春联,人们看到这些春联就会有一种愉悦感,就会感受到过年的氛围。一个店铺开业时,总要挂满彩旗,摆满有关单位以及亲朋好友所赠的花篮,门口站着身披绶带的迎宾小姐;在允许放鞭炮的地方往往还会放鞭炮。商家其实就是通过一种热闹气氛的营造来吸引别人的注意,从而达到宣传的目的。事实上,很多事情,比如一场电影将要上映了或者某一场比赛将要开始了,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观看,都需要营造一定的气氛,也就是“造势”,只有“势”造得好,宣传的效果才会好,观众才会受到感染。
第312天 趣味性的语言和表演有机结合
核心提示
利用生动、新奇而又幽默的比喻,把开场白、正文、结尾贯穿起来,并配以恰当的态势语,使听众在笑声和思索中接受了一个普通而又严肃的话题。
理论指导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类85%以上的知识,是通过视觉印象被我们吸收的。为了增强视听效果,说话者要善于调动语言表达手段,让抽象的哲理物化为活动的景象,让空洞的说教转化为鲜明的画面。
我们来看看蔡顺华的题为《小狗也要大声叫》的演讲:“各位青年朋友,到这个讲坛演讲的,应该是曲啸、李燕杰、邵守义那样的大人物。我这个嘴上无毛的青年人站在这里,很不般配哟。不过,我很欣赏契诃夫的一句名言:‘世界上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应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慌乱不安,所有的狗都要叫!’小狗也要大声叫——就按上帝给的嗓门叫好了!今天,我这个自信的‘小狗’,就来大胆地叫几声。”
利用这种新颖滑稽的开场白吸引听众后,蔡顺华简单解释了契诃夫比喻的本意,又很快将“小狗叫”引入了主话题:试想,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倘若只充斥着极少数名家、权威和当权者的声音,虽不算“万马齐喑”,但群众,尤其是最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的智慧和声音被压抑了,哪里会有真正的“九州生气”?
蔡顺华接着以青年工人石峰为例,说明了青年人应该关心国家改革大业的演讲主题。演讲的结尾仍然紧紧围绕着“小狗叫”做出了如下结论:那些满腹经纶但阴柔有余、阳刚不足的奶油小生是不敢“叫”的;那些虽“嘴上无毛”,但已深谙“出头椽子先烂”等世俗哲学的平庸之辈是不敢“叫”的。响亮而优美的“叫声”,往往发自那些有胆识的开拓者与弄潮儿。如果我国的每一位“小狗”都发出自己的叫声,那么地球也会颤抖!
利用生动、新奇而又幽默的比喻,把开场白、正文、结尾贯穿起来,并配以恰当的态势语,使听众在笑声和思索中接受了一个普通而又严肃的话题。
第313天 头脑中要想着听众感兴趣的事
核心提示
许多人无法成为一名谈话好手,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只会讲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却不是其他人感兴趣的。
理论指导
一般来说,你应当根据听众的兴趣来讲演,既可以有效地吸引听众,又可以使自己尽早进入演讲的角色。康威尔博士就很注意这一点。他经常在自己的讲演中插入许多当地人的论述和实例。听众感兴趣,是因为他的谈话内容与他们有关,与他们的兴趣有关,与他们的问题有关。这种与听众最感兴趣的事物相联系的方法,使演讲者能够把握听众的注意,并能保证沟通畅通无阻。
爱利克·仲思敦曾任美国商会会长和电影协会会长,几乎在他的每一场讲演中都使用这种技巧。他在俄克拉荷马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是多么机智地使自己很快就进入演讲角色,并使听众对演讲感兴趣。下面就是他的演讲。
“各位俄克拉荷马人,对于危言耸听的贩子们,再熟悉不过了。你们不必回想便会记起来。他们一向将俄克拉荷马州列于书本之外,以为它是永远绝望的冒险。在1930年,绝望的‘乌鸦’纷纷互相转告:‘最好避开俄克拉荷马,除非自己携带口粮。’他们把俄克拉荷马的将来归为永恒不变的新美洲沙漠的一部分,认为永远不会再有东西开花的;但是到1940年,俄克拉荷马却成了花园地带以及人们举杯祝颂的对象。因为,这个地方再一次地有小麦的波浪起伏,散放清香。再过短短的十年,这个长久干旱的地带,便会遍地长满很高的玉米,这是信仰的结果,也是有计划冒险的结果……因此,我们观望自己的时代时,总是憧憬着未来。当我准备来访时,我曾去寻找档案里的《俄克拉荷马日报》,看看1901年的春天是怎样的。我想尝尝五十年前在本地的生活滋味。你们猜猜结果我发现了什么?我发现了当地人全都很重视俄克拉荷马的未来,他们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如果说按照听众的兴趣来演讲,这便是个绝佳的例子。爱利克·仲思敦采用的有计划的冒险事例,实际来自于听众。他让听众觉得,他的讲演不是油印出来的拷贝,而是新鲜的,是特别为他们准备的。讲演者依着听众的关切和兴趣而讲,听众是不会不去注意的。这样,就必然能够很快地进入演讲的角色。
第314天 加入感情使演讲更精彩
核心提示
如果你想在演讲中化解敌意,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付出真情。
理论指导
“假如你握紧双拳来找我,我想我也会不甘示弱。”伍德罗·威尔逊说道,“但是,假如你对我说:‘让我们坐下来讨论讨论,看问题的症结在哪里?’那么,我是可以接受的。我们也许只在部分观点上不同,但大部分还是一致的。只要彼此有耐心,开诚布公,还是可以达到步调一致的。”
一时的愤怒只能使矛盾更加激化,对于问题的解决是没有一点帮助的。当你被人激怒,并且在说了一大堆气话之后,你消除了自己的愤怒情绪,让自己得到一些轻松,但是激怒你的人会分享你的一吐为快吗?你那充满愤怒的声调、敌对的态度,也不能够使他屈服于你。这样做的结果更多的是彼此失掉和气,甚至会反目成仇。你不妨用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化敌为友。
1915年,小约翰·洛克菲勒还是科罗拉多州一个不起眼的人。当时,发生了美国工业史上最激烈的罢工,并且持续达两年之久。愤怒的矿工要求科罗拉多燃料钢铁公司提高薪水,小洛克菲勒正负责管理这家公司。由于群情激愤,公司的财产遭受破坏,军队前来镇压,不少罢工工人被射杀。
那样的情况,可说是民怨沸腾。小洛克菲勒后来却赢得了罢工者的信服,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小洛克菲勒花了好几个星期结交朋友,并向罢工者代表发表演说。那次的演说可谓精彩绝伦,演说不但平息了众怒,还为他自己赢得了不少赞赏。演说的内容是这样的:“这是我一生当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有幸能和这家大公司的员工代表见面,还有公司行政人员和管理人员。我可以告诉你们,我很高兴站在这里,有生之年都不会忘记这次聚会。假如这次聚会提早两个星期举行,那么对你们来说,我只是个陌生人,我也只认得少数几张面孔。上个星期以来,我有机会拜访整个附近南区矿场的营地,私下和大部分代表交谈过。我拜访过你们的家庭,与你们的家人见面,因此现在我们不算是陌生人,可以说是朋友了。基于这份互助的友谊,我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讨论我们的共同利益。由于这个会议是由资方和劳工代表所组成的,承蒙你们的好意,我得以坐在这里。虽然我并非股东或劳工,但我深觉与你们关系密切。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也代表了资方和劳工。”
这是多么出色的演讲,这可能是化敌为友的最佳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假如小洛克菲勒采用的是另一种方法,与矿工们争得面红耳赤,用不堪入耳的话骂他们,或用话暗示错在他们,用各种理由证明矿工的不是,你想结果如何?只会招惹更多的怨恨和暴行。
第315天 适度停顿可以使演讲更吸引人
核心提示
什么时候要停顿呢?当你转换语言、提出重点、总结中心思想、概括主要内容时,需要适时地停顿,而静默的时间一般不超过十秒。
理论指导
在演讲中,有时无声语言更能表情达意,适度停顿更能引人入胜。停顿就是其中的一种无声语言,所以吸引人的演讲通常不是一气呵成的那种,而是适当地停顿、静默,然后多转折、多变化地引人入胜的那种。所以,活的演讲,不懂得适度地沉默,就无法真正了解说话的艺术。
林肯经常在谈话途中停顿。当他说到一项要点,而且希望他的听众在脑中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时,他会倾身向前,直接望着对方的眼睛,足足有一分钟之久,但却一句话也不说。
这种突然而来的沉默,和突然而来的嘈杂声有相同的效果: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这样做,可以使每个人提高注意力,警觉起来,注意倾听对方下一句将说些什么。
说话时的“停顿”,是一种需要掌握好的技巧。有意识地停顿不仅使讲话层次分明,还能重点突出,吸引听话人的注意力。适当地停顿,能前后互相照应。只有条理清楚,你的话才具有说服力并表现出较强的逻辑性,使别人佩服你讲话的老练和娴熟。如果不懂得适时地停顿,滔滔不绝地一直讲下去,就会使人有急促感,显不出你的感情和力度。
当你转换语言、提出重点、总结中心思想、概括主要内容时,需要适时地停顿,而静默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秒。特别需要停顿的地方,也不宜超过1分钟。
此外,如果你想表达内心的激情,讲话就应该抑扬顿挫,所以停顿不只是声音的静止,而是一种无声的心灵之语,它往往配合动作手势。比如,低头沉思、双手握拳、做激动状,说到关键处,双目凝视、深深叹息、皱紧双眉做痛苦状、抬头仰望天空,等等。
做以上动作手势时,你一定要自然、逼真,切莫让别人以为你故作惊人之状,故此反而失去了“停顿”所特有的效果。
第316天 演讲突然“卡壳”怎么办
核心提示
演讲突然“卡壳”是一件让人尴尬的事情,不过,如果能采取一些应急措施,就能摆脱这种尴尬。
理论指导
你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有的人在台上演讲,可讲着讲着突然讲不下去了,整个人就像木头一样愣在那里了。
事实上,在演讲中出现“卡壳”,甚至讲不下去的情况,并非什么稀奇事,许多人刚开始演讲时都会碰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有人说是由于得了“害羞病”,据说美国有一个地方还专门设立一个“中心”专门治疗此“病”。
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还是缺乏自信心。此外准备不够充足,对观众、环境不够熟悉,不太适应,也会使你感到十分紧张,不知不觉地就背上了害怕失败的包袱。那么,如何摆脱“卡壳”的尴尬呢?
1.调节情绪,学会放松。演讲是否能正常发挥,取决于是否有好的情绪。你一定要放下一切包袱,调节好情绪,让自己处于放松的愉悦状态。例如说说笑话、听听音乐、看看漫画等,都能调节情绪。在上台的最后时刻,你可以做一下深呼吸,抛掉所有的杂念,你会发现自己已经变得放松多了。
2.做到目中无人,心中有人。看到台下黑压压的听众,有的人往往会吓得浑身发抖、手足无措,这是“卡壳”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消除这种恐惧感,你不妨自我肯定、自我欣赏一下,做到“目中无人,心中有人”。你可以暂且“藐视”台下的人,甚至把他们当做是“一无所知”的人,惟有听你娓娓道来,他们才会开“窍”。如此一来,你的恐惧感就会自然消失了。
3.全身心地投入到演讲中去。从你走上讲台那一刻起,就不要再想什么“成败在此一举”与“轰动效应”的事了,你所想的应该只有演讲本身,别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