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围观没有离去的百姓看到捞出来这么多墓碑都惊讶不已,有些人眼尖看见上面的字,惊讶的喊到,
“是许州”
一下子,议论纷纷。
魏澈让士兵将百姓疏散,叫来马车,先只能将这些墓碑全部运回城中,不能放在百姓视野里。
而搜救行动一直在继续,直到下午才全部完成。水中的东西已经全部清理完毕,迎凤楼现在只剩下一个残骸。
据统计,太后一行人,再加太监奴婢,一共找到六十四人,二十人轻伤,三十三人重伤,十一人死亡,另外还有五人失踪。
现场已经清理完毕,这失踪的五人不知是不是落下水后,给河水冲走的,抑或是陷在河底的某个地方,不管是在哪里,生还的可能性都较小了。
第三十六章 翻旧帐
魏澈派出一队水性较好的士兵,潜到水里继续寻找,让大部队回城。
救援已经完成,皇上领着百官回城,陆迅带着刑部的人留了下来。
他特意单独找到魏澈,让他把这些墓碑秘密安全的送回城存放起来,地点暂时保密,谁也不能说,
陆迅回来后,看见叶开和陆子枫都还在,而刘曦在一旁跟那个木匠说话。
对众人道:“先把现场的情况勘查清楚,许州的事,我回去后再与你们慢慢细说。”
叶开道:“刚刚我下水看过水底的木桩,确实是有人锯过的,但并不是全部,我不懂建筑原理,所以也说不清”
而刘曦带着那个木匠大叔,到迎凤楼的残骸处,
“大叔你会水吗?可以帮忙下水看一下那几根木桩吗?”
木匠大叔很爽快。
“当然会,找个去过的人带我下去就可以了。”
说完那大叔就跟着一个士兵下了水,陆迅走过去说道:“一会儿你们全部跟我回刑部,你们三个也去。”
说完指了刘曦,叶开和陆子枫。
刘曦问:“大人拿到修建迎凤楼的帐本了吗?”
陆迅答道:“已经派人随户部尚书去拿了,一会儿回去就能看到了,工部也有一份帐本,到时候也会送过来。”
正说着,那个木匠大叔上来了,抹了把脸上的水。
“下面只有一小部分木桩被锯去一截,而且不是这两天锯的,应该是之前锯的,因为只有一小部分被锯,所以楼可以保持原样,但是一旦承重力加大,楼就会有坍塌,今天是突然上去了这么多人,下面完好的木桩承受不住压力,先慢慢倾向一边,最后直接掉了下去。”
刘曦谢过木匠大叔,并且要了他的地址。
而赶过来的工部的人也下水看了,得知是有人锯过之后,看着像是松了很大一口气。
“我就说,工部的设计和取材都没有问题,是有小人作祟,还请大人明鉴。”
陆迅笑了笑。
“一切等查清后我们来下结论。”
坍塌原因已经查清,陆迅带着一行人回城。
临行前,刘曦特意找到魏澈,让他帮一个忙。
待回到刑部后,陆迅才跟在场的人细细地讲了十年前许州的事情。
其实在场的除了这三个年轻人,其他人都或多或少的听过这个事情,只是并不知里面的隐情。
陆迅让主簿把刚刚皇帝交给他的卷宗发给众人看。
“这里面的都是机密,在场的人看过之后,谁也不许给我传出去,家人也不能说。”
十年前,那时候陆迅才入仕不久。
当今的皇上十岁登基,年号天宏。
天宏五年,当今的圣上也不过才十五岁,那时他还不能完全料理朝政,而当今太后在他十岁登基时就一直代理朝政。
十年前,大禹看我朝皇帝年幼,摄政太后又是个专制的人,举重兵犯我边境。
那两年收成不好,发过几次洪水,国库本就不是很充裕。
而先皇就是因为跟大禹打仗而死,所以当今圣上才会少年登基。
可五年的时间还没有让朝局缓过来,太后就又要兴兵。
太后虽是一介女流,却是个主战派。
尽管当时的几名老臣连名上书,不宜动兵刀,宜韬光养晦。
但太后不听劝告,执意要战。
而许州便是我朝跟大禹交界的州县。
那场战事一言难尽,当年的主帅是黄莽,出发时意气风发的说会尽快解决战事,凯旋归来。
谁知竟打了半年都没有将大禹打退,粮食成了军队最首要的问题。
这仗打了这么久,敌军也支撑不住了,只看看谁先倒下而已。
当时国库早已搬空,没有存粮,他们就只好在当地征粮。
征过一次再征第二次,然后第三次,就是第三次出了事情。
当时的士兵都已经开始吃战马了,那个时候魏广还只是个左翼将军。
他奉主帅黄莽之命去许州征粮。
许州也算个大州,有将近两万人。
已经是第三次征粮,当时百姓也没有多少存粮了,那时候已经是七月底。
据说是士兵强迫性的征粮,朝庭应允,以市价的八成买进粮食,先征粮再拨银子过去。
一切都进行的都很顺利,黄莽在粮食到后,鼓舞士气,一举拿下几场战事。
竟在五日之内打退了大禹,并且夺了他们的边城,大禹送来议和书,这场战事终于结束了。
黄莽带着人马班师回朝,当时的左翼将军魏广与右翼将军聂驰驻守在边城,等着朝廷发过去的银子。
谁想到,银子在接送过程中被盗了,被聂驰派过去接收银子的两百名士兵盗了。
押送银子的是监军王德志,当时只活了他和几侍卫,其他押银的人全部都死了。
这个消息传到许州,徐州的百姓不接受朝廷的这种说法。
那时候很多百姓为了早些结束战事,保家园平安,将所有的粮食都给了征粮的士兵。
现在百姓自己都没有吃的了,却得知拿不到钱,只说抓到那盗银士兵就立即把银子发下去。
而百姓等了一天,两天,一个月都没有任何消息传来,也不见朝廷从其他地方调粮过来。
很多人都开始吃树皮,野草。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终于,许州百姓在隐忍中爆发了。
许州爆发了我朝唯一一次相当严重的农民起义,起义的群众要求朝廷把他们应得的还给他们。
当时他们迅速的占领了许州州府以及各县衙。
从官员府邸里搜出大量的粮食,银钱,这更让那些人觉得朝廷一开始就没打算给这笔钱,从头到尾都是忽悠他们的。
当时在边境驻扎的有魏广和聂驰,而监军王德志也还在那里。
当时的太后不忿那些起义的农民军对她的侮辱之言,竟让王德志和聂驰领兵镇压,有反抗者杀无赦。
许州百姓兵器不足,又没有武力,很快就被镇压下来。
当然也还是有青壮力反抗,结果全部被杀。
当时据说是死了上万人,而那天就是天宏五年九月初三。
陆迅最后补充道。
“实际情况当年我是不了解的,这些信息都是卷宗上的,当年的黄莽将军已经过世,如果想了解实际情况可能要去找找这三个当事人,皇上特意找我谈过,当年的事情太后不许他插手,他也不清楚,但实情绝对不可能像卷宗上讲的这般简单明了。”
“这件事情肯定是太后心里的一根钉子,而当年的监军王德志现在依旧是太后的亲信,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去找王德志,就算找他,他也不可能告诉我们当年的一些隐情。而聂驰和魏广倒是可以去问一下,我记得刘大人曾救了魏侯爷的儿子魏池,这件事情就由你去问吧。”
刘沐承回道:“下官明白,明日我就过府找魏候爷。”
陆迅又说道:“现在说说看今天迎凤楼坍塌的情况。”
主簿答道:“一共找到六十四人,二十人轻伤,三十三人重伤,十一人死亡,另外还有五人失踪。这五个失踪的人中,有两个奴婢,三个官员家属。”
叶开也说出自己的看法。
“我第一次在水下看到那墓碑时,他们是有序的放在那些木桩旁的,这能说明,这些墓碑是在迎凤楼建好后才有人把这些墓碑放到下面去的,也许也是在那时候他们在木桩上动了手脚。”
陈显:“迎凤楼因为木桩被人破坏而坍塌,加上再水底发现的墓碑,矛头直指太后,这像是预谋以久的一场复仇行动,凶手说不定就是当年许州起义生还的那些人。”
刘曦道:“虽然最后可以确认坍塌的原因是木桩被人锯过,但是我觉得在工部有没有偷工减料这个方面还是应该再查一下,我今天仔细的询问过那个木匠,木头是没有问题的,但今天听那木匠讲了材质的分类,我觉得这里面有很多文章可以做,还是应该深入调查一下。”
众人心情都有些沉重,明天的京城肯定是众说纷纭。
当年的事情虽发生在边关,但很多人也还是听说过的。
只不过朝廷对此次事件一直没有发明文昭告天下,对外只称是镇压暴民,并没有讲明原因,所以百姓知道内情的并不多。
但是也不能任由事态发展下去,太后的专制独权天下皆知,如果真是当年的人来报复,事情不会就这么结束。
如果真是当年活下来的人报复,那凶手就很难查了。
当年镇压后,因死伤实在太多,官员根本没有清点过尸体。
所以没有阵亡名单。
而且之后的几年内,许州的原住民都陆续的离开了那里,之后那里便成了一座死城,现在那里也只有驻守的士兵了。
众人谈完,天已经黑了,刘沐承跟刘曦一起回去。
今天本是五月初五端午佳节,晚上应该是会有庙会的。
但如今两人走在街上,竟显少看到行人,街道上显的格外冷清。
百姓或许是白天太过劳累,或许是被那些墓碑吓到了。
又或许是知道了许州的事情,怕出来会有冤魂索命吧。
第三十七章 惊现当年的字据
回去路上,刘曦问刘沐承:“十年前爹爹还在考科举,您听说过这件事情吗?”
刘沐承点头。
“当然,当年这个事情发生时,可没有卷宗上说的这么轻松,只不过为父当年还只是一介布衣,听到的大多是坊间传闻。”
“那传闻都是怎么说的?”
刘沐承看着脚下的路。
“有一种说法是朝廷没有照之前答应的价格给钱,给的银子少了,许州的百姓不同意,所以才起义的。”
“也有人说那银子就是那个太监藏起来了,害的百姓起义。还有人说是因为军队抢百姓的粮食打死了人,百姓逼不得已才起义的。”
“总之很多个版本,不过那时太后在学子间乃至民间的名声都不是很好。据说当年圣上成年后,太后依旧不肯放权,跟圣上斗智斗法。”
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中,吃过饭,刘曦就沉沉的睡过去了,相信很多人跟刘曦一样。
而在宫中,慈宁宫内,太后已经苏醒。
她的伤并不重,只是身上有几处被倒下的瓦片划伤,背上被木头划了一个大口子。
此时她趴在床上,床前跪了一个宫女,正跟她报告着今天的情况。
那宫女的神情看着就和其他宫女不同。
她脸上没有丝毫卑微之色,反倒眼里流露出肃杀之气。
她笔直的跪在那里,竟能看出高傲来。
太后的身边一直有一个暗卫组织叫帼眉,是她在代理朝政时训练出来的。
而跪着的宫女就是她就是帼眉组织首领霜月。
皇帝一回宫,就来看了太后,在太后气势汹汹地质问皇帝是否查清坍塌的原因时,皇帝将墓碑的事情告诉了她。
太后毕竟年纪大了,这几年权利也渐渐被皇帝削弱,没有参与朝政,少了年轻时的杀伐果决。
在听到墓碑的事情的时候,竟让她有些恐慌。
那件事确实是她心头一根永远不能拔除的刺。
但她不能承认她错了,她没有错,在那个时局下,她只能那样做。
晚上,她召来帼眉的首领霜月。
“哀家养了你们这么多年,也该是你们报答的时候了,齐集你们全部人手,给我去查,我要知道今天的事情究竟是谁在搞鬼。”
霜月领命而去。
霜月走后,太后久久不能成眠,年纪大了,想起当年的事情,心中竟有些后怕。
直到过了子时,才睡了过去。
睡不着还有一个人,就是都尉聂驰。
他也回想起当年的镇压的事情,那时王德志找上他,他本以为攀上了高枝。
结果没有风光几年,皇上就夺了太后的权,之后他就一直在这个位置上,不得重用,碌碌无为。
而回想起当年的事情,再想起他儿子聂远被绑架。
聂驰不禁怀疑,这难道是当年那些人的报复,那些人难道还有生还者?
不,聂驰在心里告诉自己,当年那把火把什么都烧了,不可能有生还者,不可能。
而王德志在知道了这些消息之后,就派了下属去调查。
他对着那一闪一闪的烛火,阴狠地说道。
“有意思,如果真的是你们来复仇,十年前咱家能杀了你,十年后依旧能,如果咱家的孙子有个三长两短,我会将你们的祖坟挖出来鞭尸。”
而当天晚上,过了子时,在所有人都睡沉的时候,有一行人在夜色的笼罩下,穿梭在京城各个主要街道。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就有赶集的百姓早早起来打开门,收拾东西前往集市。
走出门却发现临街道两侧的墙上贴满了字据,朝廷立的字据。
那字据竟是十年前士兵去许州征粮而开出的字据,那上面有军印,有日期,还有征粮多少斤,金额,以及出粮人的签名。
昨天的墓碑的事情早就传开了,大家自然都想起了十年前许州的事。
而现在,不过一个晚上的时间,全京城大小街道竟都悄无声息地贴了当年朝廷开出的字据。
一般来说,朝廷买进的东西都是要开字据的。
因为要交由户部审核做帐,所以这些字据都是由朝廷自己保管的。
但当年是先征粮,后付银子,所以这个字据是征粮的军队开给许州百姓的。
等到银子运到,百姓再凭着字据去领银子。
百姓们纷纷议论,这字据在迎凤楼墓碑事件之后出现,这很明显暗示当年朝廷根本没有付过银子给许州百姓,那场暴动很明显有内情。
这是冤魂来找太后索命了,所以昨天迎凤楼才会无缘无故倒了,这些字据上的签名不会跟昨天那些墓碑上的名字是重合的吧。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天还未大亮,整个京城的百姓就都起来了。
他们研究着那些字据,却不敢上前轻易的撕下来,一时间,全城恐慌。
刑部尚书陆迅被人叫醒,连忙进宫,皇帝已经从暗卫那里得了消息,紧急宣诏。
路上,陆迅将车帘掀开看向外面,巡防营已经派出人手将那些字据都撕下来。
但那又有什么用,已经路人皆知了,何况正逢端午节,京城还有很多外来客,这次怕是有人要存心针对太后了。
进宫后,就看到皇帝坐在那里,双目紧闭,用手揉着自己的眉心。
陆迅上前行礼
“参见皇上。”
皇帝睁开眼。
“今天早上的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