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娘自是不知冬雨肠子里的“真心”,又拉着她的手好一番赞誉,四娘听得不耐,才说既然如此,别让姐妹们久等,还是快些去芝兰轩的好。
芝兰轩里,大郎二郎都已经到了,这会子正讨论得热火朝天。
原来,旖景自从得知甄四娘的真面目,盘算了好些时日,方才有了一二对策,想到前世祖母生辰宴上,长兄献筝,甄四娘以琵琶相合,展现了那一番“琴瑟合鸣”,赢得长兄钦慕,那么这一世,便要避免甄四娘来此一出,在揭开她面目之前,万万不能让长兄先动了心。
因此,旖景一大早便去寻了旖辰,商量着祖母这次生辰宴,莫如由他们兄妹齐心协力,排演一曲,为祖母贺寿。
如此一来,甄四娘即使厚颜,也不好抱着琵琶加入卫国公府几兄妹的合奏,自然就避免了那才子佳人琴瑟合鸣的佳话,至于甄四娘自身准备的才艺嘛……旖景当然另有盘算,不教她在生辰宴上出类拔萃。
只要长兄先不为甄四娘的才艺折服,之后再揭开她的风流韵事,在这一世,长兄的姻缘便会改变,也不会重蹈悲剧,受太子遇刺的连累。
其实事情本不需这般复杂,旖景肯定,当祖母得知甄四娘与太子有染的“隐情”,必不会同意与甄家联姻,可若是长兄先对甄四动了情,未免会心怀戚戚,旖景不能忍受长兄对那么一个女子抱有遗憾,影响将来的美满。
因而,必须从根本了断。
原本,她想的是使些阴谋,让甄四娘赴宴时出丑,一来这事颇有些难度,若有疏忽,就怕弄巧成拙,二来,到底是自家府上举宴,又逢祖母寿辰,若生风波,委实有些扫兴,辗转思量多日,旖景才想出了这么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手足骨肉同心协奏,既可展示才艺,献给祖母一个惊喜,又能避免长兄与甄四娘发生故事。
这建议才一提出,旖辰就大加赞同。
姐妹当中,抚琴数五娘与六娘为佳,旖辰虽也略通,到底不太擅长,唯擅碧箫,当众展示却又略显单薄;二娘更是四艺皆疏,无一样拿得出手,次次比才她都借故遁走;三娘从前处处与旖景较劲,对琴、书、画三艺颇有几分造诣,但比起旖景却还是有些距离,故而也不愿在这上头与旖景攀比;四娘最擅长的是书法与对弈,乐器上只是普通;八娘一手秦筝倒是极佳,不过她胆小腼腆,临场发挥总不如往常水平。
因此诸位小娘子一听合奏的提议,都觉得可行,纵使二娘也不挑剔了——她大可滥竽充数,击两下铜罄蒙混过去,也免得找借口躲避。
三娘只觉得如此一来,旖景就不能独出风头,自然不会反对。
四娘一贯随和,也无异议。
六娘只觉得这点子新奇雅致,竟一扫往日冷淡孤高的性情,兴致勃勃地提出曲子就选魏先生谱的《琼台宴》,曲调轻快、喜庆,适合众人合奏。
苏荇与苏荏两个小郎君也甚是赞成。
大家商议了一通,便定了下来,由苏荇与八娘抚筝,旖景与六娘抚琴,旖辰弄箫,苏荏吹笛,三娘弹琵琶,四娘合锦瑟,二娘击磬。
卫国公府诸位郎君娘子,齐心协力,短短两日,就排演了一曲多人合奏的《琼台宴》。
转眼到了七月初五,大长公主五十五岁的正日,诸位小娘子皆是卯时起身,盛妆打扮,辰初就齐集和瑞园,随着卫国公夫妇与二爷苏轲夫妇前往远瑛堂贺寿。
宾客不会这么早登门,可远瑛堂却已经彩幡环绕、花团锦簇,大长公主安坐明堂的罗汗床,稳稳受了磕头礼,瞧着子孙满堂、其乐融融,心里颇多感怀。
唯一的遗憾,就是当年说好白首同心之人,眼下已经不在。
发未白,他已经撒手归去。
尽管心头酸涩,可大长公主到底是曾经驰骋疆场的女中豪杰,自然不会将哀恸现于面上,让子孙担忧,笑容满面地受贺,由着子孙绕膝,一家人和和美美地用了早膳。
当长辈们献了礼,便就轮到小辈。
当旖景拿出那幅抹额,最为惊讶之人并非大长公主,反而是三娘——她怎么也没想到旖景竟然准备的是女红!并且与她一样,都是送的抹额!
好个奸滑丫头,定是打听得自己准备的贺礼,存心为难,三娘一脸僵硬的笑容,拳头在红袖里捏得死紧,暗暗咬牙切齿。
旖景早先见到三娘的礼,其实也是暗暗叫苦,若是与别人重了还罢,偏偏是三娘……神明共鉴,她可不是存心如此……旖景满怀歉意地冲三娘递了个笑脸,这落在三娘眼里,自然是成了耀武扬威,险些将掌心掐出血来,才忍住了出口讥诮的冲动。
黄氏一见旖景的礼,早已经一个凌厉地眼风睨向三娘,警告着她莫要冲动胡为。
三娘艰难地垂下了头。
二娘一看这情形,顿时心花怒放,连忙上前“凑趣”:“哎呀!三妹妹与五妹妹可真是心有灵犀,只是五妹妹历来就不喜女红,但瞧这抹额绣的,虽说不如三妹妹繁复,却也有模有样,五妹妹的手艺什么时候这般巧了?莫不是假手于人吧?”
旖辰、旖景与四娘齐齐哀叹:二姐姐这火上浇油、扫人兴致的本事,还真是……与岁俱增。
利氏尚还不觉,却突然感觉到两道森凉的目光,扭头就看见自家夫君一张清俊的容颜绷得死紧,正冷漠地“注视”着自己,好心情顿时灰飞烟灭,也把柳眉一竖,冲苏轲瞪了回去:发什么神经,我一句话没说,难道又做错了什么不成?完全没醒悟到自己教女无方。
大长公主淡淡看了二娘一眼,却也不想指责,只对旖景笑道:“你倒会偷懒,这凤凰绣得也太简单了些,不如三丫头用心。”
三娘一听这话,方才觉得心里好受了几分,得意地撇了一眼旖景,心道这回你可算弄巧成拙了,就凭你那女红,也好意思拿出来显摆?
“祖母,您明知孙女儿手拙,哪里比得上三姐姐的巧手?”旖景自然不以为意。
大长公主原本也是担心三娘心眼小,若是夸奖了旖景,心里不定更多埋怨,这才缓和了一句,却委实对旖景这亲手所做的抹额爱不释手,虽说花样简单,可却甚有灵气,配色也正合自己喜好,可见是废了一番心思,想到又是一惯不喜女红的孙女儿一针一线绣成,心里更是温暖,当即便让宋嬷嬷替她换在额上:“三娘绣的那幅,胜在花样华丽,入宫时配着礼服甚为合适,今日倒是带景儿这个更合适些。”
又将其他几位孙女儿尽数赞了一回,兼着黄氏与宋嬷嬷在一旁凑趣,一时之间,正厅里笑语四溢,其乐融融。
直到巳初,卫国公苏轶与二爷苏轲方才去了前院待客,而黄氏与利氏也忙着迎客的事儿,唯有几个小娘子,依然陪着大长公主在远瑛堂,等待着宾客临门的繁忙。
☆、第五十九章 甄氏阿茉,董氏阿音
“禀太夫人,孔夫人与甄夫人已经进了二门,正由国公夫人陪同往远瑛堂。”
玲珑入内,喜气洋洋地一声禀报,方才让旖景略微收回了思维,并将在谢三娘身上停留了好一阵的,带着浓浓批判意味的目光收了回来。
无论基于距离还是亲疏,巳正时分,做为近邻与亲戚的楚王府众人率先来与祖母贺寿实合情理,可当他们坐了不到一盏茶时,与卫国公府并无密切来往的镇国公府女眷就成了第二拨登门的宾客,甚至比外祖建宁候府还早到了小半个时辰,怎么都让旖景觉得蹊跷。
当看到跟在谢夫人身后的三娘时,旖景更是敏感地嗅到了一股阴谋的味道。
一般对于这般隆重正式的宴会,身为庶女都没有出席的资格,当然,仿若安慧几位皇室宗亲贵女又是两说,但谢三娘显然不在这个例外之内。
可她不仅来了,并且自从她进了正厅,老王妃对她的赞扬就没有绝口。
而更让旖景感到愤怒的是,谢三娘自打落坐,在老王妃的盛赞之下,带着怨恨的目光就频频往对面垂眸静坐的虞沨身上不断投射,毫不掩示。
除了老王妃,与懵懵懂懂的八娘以外,厅中众人都感觉到了谢三娘幽怨不甘的情绪。
楚王与世子目不斜视,仿若无睹。
镇国将军与虞洲兄弟也假作不察。
将军夫人频频与谢夫人交换眼色。
大长公主的神情有些不耐。
卫国公府诸位小娘子分成两拨,在大长公主身后的绣墩上带笑静坐,二娘与三娘渐渐忍不住了,开始窃窃私语,不断窥视着楚王世子与谢三娘的情形,就连六娘也咬着旖景的耳朵发表了一句看法——我不喜欢谢三娘。
旖景重重颔首——看这样的情况,定是小谢氏又耍了什么手段,逼得镇国公府没有放弃这门婚事,可谢三娘该怨的人是小谢氏与自家父母,眼睛只往虞沨身上怒视委实让人觉得憋屈。
故而,旖景看向谢三娘的目光便也带着些怒意。
别人尚且不察,唯有虞洲自从进来,一门心思都在旖景身上,感觉到她周身散发的不随和——针对之人却是谢三娘,忽然想到了什么,眉目间也笼罩了一层阴冷,一忽儿打量旖景,一忽儿又极为不悦地盯着虞沨。
旖景也察觉到虞洲的目光,干脆冲他狠狠一瞪。
虞洲又是一怔,下意识地避开目光,心里便如同堵塞上了一层白叠。
当然,旖景也关注着虞沨——
他的气色,倒是恢复得还好,上次见面时眉心的晦暗已经消散,又恢复了以往的霁月光风,依然一如既往地温文尔雅,无论老王妃如何对谢三娘赞不绝口,也无论谢三娘如何怒目而视,他只一唇浅笑,垂眸静坐,仿佛压根就在另一个空间与时光,不在这些纷扰之中。
只有一次,似乎感觉到了旖景的目光,安静地一个眼神与她隔空相遇,一触,即离。
可就是那样一个眼神的偶遇,却忽然让旖景怔忡,陷入了莫名的哀凉里。
直到老王妃的一句话:“上元,你瞧瞧我这把团扇,就是三娘的手艺,如此繁复的双面绣,也难为她有一双巧手,才绣得这般鲜亮,你看看如何?”
大长公主是了解“隐情”的,故而不过敷衍一句:“倒是比我身边的丫鬟绣得好些。”
旖景险些没忍住笑出声来,祖母可真狠,谢三娘好歹也是镇国公府的庶女,竟然拿她与丫鬟比较起来,这就是在委婉地提醒老王妃,此女为世子妃大不合适。
不想老王妃紧跟着就是一句:“我委实看这孩子不错,性子娴静温婉,实在讨人喜欢,就想做个月老……你看看她与你家荇儿……”
此话一出,不仅旖景,厅内众人都震惊了!
二娘与三娘不约而同地瞪大了眼睛——老王妃怎么回事?原以为她对谢三娘赞不绝口,又见谢三娘看向楚王世子的眼神,还以为是未来的世子妃人选,怎么这三两句话后,口风急转,又拉扯上了自家兄长?
就算有这层意思,可如此场合,还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怎么老王妃竟然毫不顾忌地提了出来。
一个庶女,哪里有资格做他们卫国公府未来的主母!
那谢三娘却是惊喜交集,满带期盼地看向大长公主,她怎么也没想到事情竟有如此转机。
小谢氏险些没急得从椅子上跳将起来,两个眼睛瞪得溜圆,看向自家婆母——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被这老太太洞悉了她们的盘算?
其实,大家委实误解了老王妃。
原来,自从小谢氏暗中将那些谣言散布,本来已经下定决心拒绝这门亲事的镇国公世子,在父亲镇国公,与妻子的双重劝说下,心里也有了动摇——事已至此,旁人都以为三娘与楚王世子亲事已定,若是拒绝,无疑是扫了楚王府的颜面,将人得罪了个彻底,就算三娘,也白白地担了个悔婚的恶名儿,她本就是个庶出,将来只怕再难得到什么好姻缘;更兼着圣上与太后对楚王世子又是那般看重,这无疑又是一重压力,自从当今圣上登基,对镇国公府本就不比从前那般倚重,难道就因为一个庶女,置满族富贵荣华不顾?
一思及此,镇国公世子便有了妥协的意思。
老王妃自然欣喜,连忙让儿子上门提亲,却不想楚王推脱到了太后身上——
“太后不允,说无论才貌,还是身份,谢三娘并非良配。”
老王妃顿时焦急起来,她原本因为幼年坎坷,与生母在外流落多年,好不容易才回到了谢家,以嫡长女的身份,做了王妃,却因自幼在市井生活,受了许多磨难,也没有知书识礼的机会,更不通这高门望族的勾心斗角,交际规则,只简单地认为:上元大长公主与太后历来亲密,而她是无论如何都看不上谢三娘这个庶女的,自己一旦提出要撮合谢三娘与苏荇,上元必定会找借口婉拒,并且心生戒备,当自己再叹息一声,将话引到沨儿身上,上元聪慧,必知自己心意,说不定就能顺水推舟,入宫说服太后许了这桩婚事。
全不曾想到,还有这么多小辈在场,本不该明面上提起婚事,更不该无缘无故地牵连苏荇。
大长公主心念一转,也明白过来她这位二嫂又犯了糊涂,很有些哭笑不得,忍不住挑了挑眉:“你一贯知我性情,中意疏朗些跳脱些的孩子。”
竟是丝毫不留颜面,直接否定了这乱牵红线的“月老”二嫂。
老王妃原本准备的话就噎在了嗓子里,只好尴尬一笑:“我一时没想周全,上元就当玩笑罢。”
“二嫂自然是玩笑话。”大长公主看也不看谢三娘一眼。
谢三娘一腔希望落了空,臊得面红耳赤,险些落下泪来,瞪向虞沨湿漉漉的目光里,怨恨又添了几分。
旖景看着只觉得心里怒火直涌,有喷发之势,好在——外祖母一行及时到了,楚王方才理所当然地带着世子等男宾告辞,去了前院。
老王妃却固留尴尬不已的镇国公府女眷在坐,依然陪着大长公主见客,顺便不断地当着众人的面,夸奖着谢三娘,想要造成与镇国公府三度联姻的势头。
旖景明显察觉到后头几拨宾客那微妙的神情,看来,都像是知道了什么。
她的心情就越发沉重起来。
直到听见当今皇后之母孔夫人与太子妃之母甄夫人携手而来,满腹心思才转了方向——虞沨定有打算,应当不会由得小谢氏奸计得逞,而今日,甄氏四娘才是她要悉心对付之人。
远瑛堂的正厅虽大,却也容不下接踵而至的宾客,因此一拨人来,一拨人便由利氏带往别处,故而,当听说孔、甄两位夫人将至,在坐诸人皆起身告辞,随利氏往外,大长公主实在不耐烦老王妃的喋喋不休,对她说道:“二嫂,今日宾客如云,我难免会怠慢了你,改日有空再与你细谈,这里聒噪,你还是先去院子里清静一会儿吧,你原本就是不喜这些应酬的,难为今日陪了我这么些时候。”
老王妃这才在无奈之下,带着尴尬不已,暗自恼怒的小谢氏与谢夫人一行离开。
“那哭丧着脸的娴静温婉终于走了。”二娘小声说道,满带不屑:“瞧她那满面不乐意的模样,就她那身份和气度,哪里配得上楚王世子,真是不知好歹。”
三娘却甚有些惋惜:“谁让楚王世子身患恶疾呢?”
大长公主显然听到了两个孙女儿的闲话,略微转头扫了她们一眼:“莫论闲话。”
二娘与三娘立即正襟危坐。
丫鬟们才将残茶撤下,换上新茶,便见黄氏陪着两名贵妇走了进来,小娘子们立即起身恭迎见礼,旖景迫不及待的目光,在第一眼便锁定了隔世重见的甄四娘。
尽管孔夫人与甄夫人身后跟着一群莺莺燕燕,可身材高挑,容颜俏丽,带着与生俱来的几分英朗洒脱气质的甄四娘,还是那般引人注目,举止也是落落大方,委实让旖景心生疑惑——一如前世熟悉的那个人,怎么也想不到是杜宇娘口中那位心狠手辣、水性杨花的女子。
似乎感觉到了旖景的打量,甄四娘落坐之后,抬眸看向旖景,给了她一个眉飞色舞的笑脸。
甄夫人依然也还是那般高傲,只与大长公主寒喧了几句,眼光就习惯性的顺着鼻梁往下,打量大长公主身后的诸位小娘子,旖景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