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收录溟山书院门生作品的书籍,因此她有此一问,六娘才会觉得十怪异。
旖景其实想问的是,先生怎么会有沙汀客抄录的《溟山文集》。
想到六娘误会了,旖景重新问了一遍:“这位沙汀客……”
“五姐只与楚王府二郎交厚,难道不曾听说楚王世子的号?以一首《苍生赋》声名远扬的沙汀客,我们也得叫一声表哥呢。”六娘很难得的说出这么长的一个句子,清亮的眼睛微抬,带着浅浅的讽刺。
苍生赋?在她熟知的往事里,这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而沙汀客更是不曾声名远扬,倒是楚王世子常年卧病的事情,都中贵族无人不晓。
心底卷起万千疑惑,仿若滔天巨浪,将旖景当头淹没。
却不待她理出个头绪来——
“景娘当然是不知的,她只关注着《鸳鸯侣》《怨东亭》这些杂书,又哪里将沨哥哥的大作放在眼里?”通往水榭的木梯上传来一阵凌乱的步伐,打头的女子个子高挑,一身红火的襦裙,衣上绣着金丝牡丹,纤长的腰身被盈盈一束,更显长身玉立。柳眉凤眼,肤色玉白,生得十分艳丽。
虞安慧,镇国将军唯一的庶女,旖景对她很是熟悉。
楚王府人丁不算复杂,这一辈就只有安慧、安然两个少女,楚王便没有在府中另设女学,而是让安慧、安然过卫国公府一同受教,又因着虞洲对旖景极好,甚至越过了亲妹妹,安慧一直就不怎么待见旖景,两人间常有言辞磕绊,关系历来紧张。
安慧只比旖景大了一岁,性子又甚是跋扈,旖景原本也不是隐忍的性情,前世时,她们俩真真就是水火不容。
可重生一回,旖景却不愿与她斗嘴,一笑而过便是。
再看安慧身后,果然跟着安然。
相比安慧的跋扈出挑,楚王唯一的女儿安静得仿若一个影子般的存在。
安然也是庶出,她的生母乃楚王妃陪嫁侍女,出身本就卑微,似乎楚王妃病逝不久,这个唯一的侍妾也香消玉殒,奇怪的是楚王府里像是从没有过这个侍妾的存在,人人对她讳莫如深,如若不是有安然的存在,只怕连旖景都不知道楚王曾有一个侍妾,就连安然,虽说是锦衣玉食的金枝玉叶,却谦卑谨慎得让人匪夷所思,旖景细细算来,她与安然也是自幼相识,可加上后来成为姑嫂的那些辰光,两人拢共交谈一定不超过百句。
安然与旖景同年,可是当前世旖景殒命之时,安然尚且待字闺中。
对于安然,旖景从不曾关注,如今隔世再见,她却想好好了解一番这个安静得匪夷所思的金枝玉叶。
并不理会安慧的挑衅,而是对安然展颜一笑:“阿然,怎么几日不见,你瞧着又清减了一些,莫非也病了不成?”
安然似乎吃了一惊,疑惑地看向旖景,轻踩步伐没有发出半点声息,待落坐于角上的一张平膝乌案前,才冲旖景怯怯地一笑:“并不曾病,不过因天气炎热,没有什么胃口。”
安慧见挑衅没有得到回应,冷哼了一声,却对身后的一个怯怯弱弱的女子粗声粗气地说道:“你愣着干嘛,还不与卫国公府几位娘子见礼,我们不过是客,难道你还要端着楚王府的架子不成?”
这一番话引得旖景万分惊奇,方才注意跟在安慧身后的另一名少女。
原本以为,不过是跟来侍候的丫鬟而已。
细细一看,少女虽着青衣白裙,难掩出尘气质,举止虽然谨慎,却比弱柳扶风,自然百般风情,挽着双丫髻,扎着青丝绦,一张精致小巧的面孔,眉若缭绕清烟,似有不尽哀愁,目如璀璨寒星,仿佛千般思绪,樱唇欲语还休,娇颜含羞带怯,好一个堪比西子的美人!
可的确是一张陌生的面孔!
这人是谁?
安慧让她与众人见礼,又把她归作“我们”,显然不是丫鬟侍女,难道是镇国公府谢家的女儿?可为何却全不在旖景的记忆?
却见那少女盈盈一福身,语音婉若莺声浅唱:“安瑾与两位姐姐见礼。”
原来她就是镇国将军收在外头的伶人所生的女儿,旖景恍然大悟。
这些天来,楚王府突生的风波自然会风传到一街之隔的卫国公府,不待秋月再去打探,大长公主已经告诉了诸位小娘子——她们多了一个表妹。
秋月带回的情报是——将军夫人才在娘家镇国公府待了两天,镇国将军就亲自前往接了回来,声称已经将安瑾的生母远远送去了陇西,而安瑾毕竟是皇族血脉,不可流落在外,于是老王妃做主将她接回楚王府。
不过没想到的是这么快安瑾就会来扶风堂与她们一同听学。
再听安慧满是讽刺,又有些不甘地说道:“安瑾是我们三妹,祖母让她一同来听听先生的堂讲,也好学些规矩去去身上妖里妖娆的伶人味儿。”
旖景对这位突然出现的表妹很是好奇,才将柔和的笑意漫上唇角,正欲招呼,就听见了一个略显突兀的尖利嗓音——
“原来这就是瑾妹妹!”
又是一阵纷沓的脚步声,二娘领先,三娘、八娘紧跟着进了水榭,说话的人正是二娘,这时她正斜着眼角,带着几分轻挑与戏谑地将安瑾上下打量,那模样活像一个不怀好意地登徒子。
“听说你生母是名戏子,难怪生得这般妖娆模样。”三娘从“登徒子”身后袅袅娜娜地走了出来,热情地拉起了安瑾的手,开口却是这么一句毫不客气的话,难为她还把语气控制得这么柔和亲密,就像是发自内心地称赞一样。
安瑾的小脸白了一白,却有些倔强地抿了抿唇,毫不退让地与三娘对视。
安慧很得意,冲一旁面无表情地安然挑了挑眉,其实她与安然的姐妹感情一贯不怎么样,可显然安瑾的出现,让她对安然有了几分亲近感,正兴灾乐祸之时,却不想三娘在一下刻,就把火烧到了她的头上。
“慧娘与你一比,也是相形见绌。”三娘一弯唇角,松开了安瑾的手。
旖景这时已经拉着八娘落坐,瞧见眼前这般情形,暗自一叹,三娘好胜,战斗力也十分了得,看来今天是注定不得清静了,暗下决心要坐壁上观,坚决不参与这场乱战。
安慧听了这话,当然勃然大怒,柳眉一竖,凤眼一挑:“崔姨娘也是貌美如花,听说如今也是极得卫国公宠爱的,不过瞧着阿萝却没有继承她那般倾城颜色。”
崔姨娘是三娘的生母,温婉良善,却是三娘最不愿提起的人,因此一听这话,顿时也是怒火中烧,想安慧不过也是个庶女,又何必拿这刺来扎人心肠,正欲反唇相讥。
“先生也快到了,你们是想挨罚不成?”六娘冷冷开口,看也不看三娘一眼,只对安瑾淡然又道:“瑾娘还请安坐,待散学后再与姐妹们见礼序齿不迟。”
若是换了旁人,三娘必定是不服的,可开口的是六娘,三娘即使跋扈,也不敢对嫡母的亲生女儿口出不敬,只得忍了气,抬着鼻子冲安慧冷哼一声,大踏步向前,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却偏有人惟恐天下不乱。
二娘风情万种地落坐,用手中的绢帕掩了口,似乎发出了一声笑来:“三妹妹往常最讲究长幼有序的,怎么今日被六妹妹一喝,反倒服了短儿?你可是比六妹妹年长,怎么就不责罚她对你不敬?”
要说往常,三娘与旖景十次争执,九次都要拿长幼有序来说事,二娘这番话的意思,当然是不想让旖景置之事外。
旖景只作没听见,与八娘窃窃私语:“大姐与四姐怎么还没来?”
八娘最是软弱谦让的性子,以她所见,几个姐妹当中,大姐严肃,二姐跋扈,三姐刁钻,四姐倒是率真,却是二房的女儿,到底隔了一层,六姐待人淡漠,七姐不在锦阳,还不知是什么性情,唯有五姐是个爽朗的,又愿意与她交好,因此往常与旖景最是亲密,这时听旖景问,小声小气地回答:“二婶子早起喊头疼,专唤了四姐去侍疾,大姐却不知何故还没来。”
那边厢二娘却不想放过旖景,见她不搭腔,干脆点了名儿:“五妹妹,我看三妹妹只在你面前讲究长幼有序,这也难怪,谁教你不是眼下大伯母的亲生女儿,三妹妹才敢屡屡冲你发难,可见在她眼里,嫡母早就换了人。”
这挑拨得太过明显,却还有人火上浇油,坐壁上观的虞安慧一声娇笑:“要说崔姨娘当初可多亏得先头的伯母提携,才有了阿萝这么一个庶女,据说先头伯母良善,还想将阿萝记在名下抚养,阿萝你这般对待景娘,可不成了恩将仇报?”
好比一把利匕,精准无误地直入三娘心底,以致让她丧失了最后的理智,不冲点火的两人反击,手臂一伸,食指一出,桃红色的蔻甲隔空指向旖景的鼻尖——
“我恩将仇报?若不是这天生的克星克死了母亲,母亲早将我记在名下抚养,我又怎么会被同为庶女之人嘲笑!”
此言一出,满坐寂静。
前世之时,旖景也隐约明白三姐心中的芥蒂,但她却并不理解,重活一世,被人当众指责为克死生母的克星,就更加不能理解了。
也许有些怨恨,不是只靠一方的隐忍就能化解,而她的隐忍,也从来不是为了化干戈为玉帛。
感觉到八娘用力掐紧了自己的手臂,旖景温柔而坚定地拂开了八娘的手,抬眸之时,已是一双森森冷目,将怒意死死封存。
四目相对,却让三娘徒生一股寒意,以往的跋扈狠戾从足底消失无踪,颓然放下手臂,却依然仰着面颊,似乎受到侮辱的人是她,双唇颤抖不停。
“三姐姐,就算母亲在世,将你记在名下抚养,也抹灭不了你的生母是崔姨娘的事实。”旖景微微一笑,似乎不屑:“嫡出庶出就这么重要?你虽是庶出,可曾受到母亲半分亏待?难道你是庶出,就不是卫国公府的女儿?就算你不平,怨恨我也无济于事,要怨,只能怨你的命。”
就是这么淡然的一番话,却让三娘顿时涨红了眼眶,却又无从反驳,只顺手抄起了案上的一方镇纸,兜头就往旖景砸去——
扶风堂里的这起风波,不可避免地传到了各个有心人的耳里,宋嬷嬷是最早听说的一批人里其中之一,而大长公主因为今日受长宁伯夫人之邀,去了城郊别苑里骑马散心,并不在国公府。
宋嬷嬷很是兴奋,暗忖这才多少时日,就出了这等乱子,虽说是三娘旖萝的错,可五娘旖景那些话,也实在是有些刺人,金枝玉叶们当着外人的面儿起了争执,竟然闹得动了手,必然会追究小娘了身边管事嬷嬷教管不利,五娘身边只有一个春暮,应当是逃不过这场责罚了。
纵使有大长公主偏宠,可只要一番不露痕迹的劝说……
宋嬷嬷对自己很有自信,只要出发点是为五娘考虑,一个丫鬟受些责罚,自然是算不了什么的。说不定能说服了大长公主,让自己去五娘身边提点着……慢慢想办法收拾了春暮又是什么难事?
难怪三娘这么一个懂得在嫡母、嫡女面前讨巧示弱之人,却屡屡与五娘作对,原来心里是有这样的疙瘩,这些个陈年旧事,也不知是谁在三娘面前提起的,宋嬷嬷想到这里,不由微微一笑,看来,有的人表面上温良和顺,实际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一番筹谋,好不容易才盼到傍晚,大长公主回府。
远瑛堂的垂花门里,大长公主随手将镶着祖母绿的乌金鞭递给了身旁的小丫鬟,大步往正厅行去,明蓝色的骑装上玉色忍冬在傍晚的清风中飞扬舒展,灿烂的霞色里,金腰紧束的背影显得轩挺飒直,这让紧跟其后的宋嬷嬷眼睛里飞速掠过复杂的神色,须臾平静如初,稳稳随着大长公主绕过正厅的雕花隔扇。
后头是个小厅,设有罗汗榻梨木案,东、西两壁各自悬挂着一幅八尺长的绣画,日出东山与八骏并蹄,使得这静谧的空间徒增意气张扬。
后庭桅子正当盛放,仿若远去的寒冬遗留下来的雪影,却任由风起风往,只在碧叶间颤颤,不离不弃,馥郁的芳香随风而入,缠绕弥漫,无声地诉说着初夏的美好。
早有丫鬟捧上加了玉兰花的清泠、玉蕊花薰的绿豆面子,宋嬷嬷亲手接过,侍候了大长公主净面净手,又见玲珑托着一盏茉莉茶来,斟在白玉雕兰碗里,不见热气,触手才觉余温。
等大长公主喝了茶,宋嬷嬷这才轻扬一把团扇,立在一旁把扶风堂发生的事细细说了一回,是怎么发生,有谁在火上浇油,三娘是怎么口出恶言,五娘是怎么顶撞,以及恼羞成怒下三娘是怎么操起镇纸砸向五娘……
见大长公主神情一滞,浓密乌黑的两道眉头紧紧一蹙,宋嬷嬷连忙解释:“公主宽心,多亏秋霜那丫鬟用身子挡了一下,并没有砸到五娘,后来先生到了,出言震慑,两位小娘子也平了争执。”
大长公主放下茶碗,冷哼一声:“三娘也太过跋扈了,亏你还说她服教!”
宋嬷嬷立即诚惶诚恐,斟酌词句:“奴婢瞧着三娘往日虽说要强,却也没有这般冲动,想是今日实在受不得五娘的话……毕竟她是庶出,心里常有芥蒂……”接下来的话,也就是要强调五娘身边没有老嬷嬷提点,春暮虽说谨慎,可到底年龄还小,也不懂得规劝主子收敛性情。
却见大长公主一掌拍在茶案上:“要说刺心,她那番话岂不更甚!景儿难道就对她动手了?再说来,景儿那话也不无道理,若是换了别家,庶女与嫡女吃穿用度都有个区别,唯有在我们家,何曾把嫡庶分得这般仔细?黄氏待三娘真真算是好的,她心里头还搁着这样的想法,说不定暗地里对嫡母也藏着怨恨!”
宋嬷嬷一怔,筹谋半日的言辞就说不出来了,只讪讪地陪着笑,轻摇团扇。
“辰儿呢?以往妹妹们淘气,她这个长姐都会出言喝止,怎么今日竟放纵着三娘这般胡闹?”大长公主又问。
“大娘今儿个想是身子不适,并没有去听讲。”宋嬷嬷连忙解释:“还有四娘……二夫人早起喊头疼,叫了四娘去侍疾,也没有去听讲。”
大长公主就更恼了:“打量我平日不作理会,就不知她心里芥蒂!若真是有个头疼脑热,难道丫鬟婆子还不够使唤?她怎么就不让当姐姐的二娘去侍疾!一样的亲生女儿,只因四娘在我身边儿长大,她就诸多挑剔,看看她把二娘教成了什么样子,若非如此,我又何必亲自教导四娘!”
宋嬷嬷不敢轻易搭腔,暗自可惜着公主对五娘的宠爱似乎比往常更甚,以致于这次完全没有机会把祸水浇到春暮身上,忽听大长公主又问:“到了这个时辰,应当已经散学,景儿是回了绿卿苑?她今日被三娘恶言相向,心里必定是委屈的。”
“五娘一早就打发了丫鬟禀报,说晚上要来陪公主用膳的,听说散学后去了芝兰轩看望大娘子。”这话,却是玲珑禀报的。
大长公主的神情略略柔和下来:“难为这孩子,受了委屈还记挂着长姐,可见平时虽说与姐妹们表面生疏,心肠却还是热的。”
宋嬷嬷听了这话,哪里还敢再说旖景半句不是。
大长公主想了一想,又再吩咐:“你去叫黄氏过来,也让二娘与三娘都来,我本是不想理会小辈的事,可到了这个地步,若再纵容她们,大家闺秀岂不都成了外头的蛮横泼妇了!”
☆、第十三章 细纻有迹,花簪无踪
和瑞园是卫国公府内院的正房,位于中轴线上,原本是大长公主居住之地,自从老国公去世,大长公主就搬去了后头的远瑛堂,这里眼下住着的,自然是卫国公与国公夫人黄氏。
依然是碧柱朱雕的垂花门,内里铺着公整宽敞的白条石道,院落四四方方,并没有种植奇花异草,只有四颗高大壮硕的青榕树,占据着院子四角,两边是抄手游廊,迎面是一排五间敞亮的青砖房,正堂门楣高悬一方大匾,上书龙飞凤舞“高山景行”四字,却是大隆朝开国君主高祖皇帝的墨宝,当年封家主苏庭为卫国公时所赐。
正堂后的穿堂连着后庭,左侧一间花厅,是国公夫人黄氏往常接见管事仆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