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痞妃:耕田,种包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门痞妃:耕田,种包子-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等陈六他们回来,立刻就上菜,看着摆满一桌的菜,大家心里乐开了花。

    村里摆流水席惯例都是四大碗,因为上菜量大,为了方便而菜式不多,份量却很足,因此惯称流水席四大碗。

    今天丁石头准备的碗也不小,却搭配了一桌。

    首先是最大碗的鱼片瓦锅,就是用瓦盆做成火锅,先用小灶煨熟,再用火盆煨着保温,做的是豆芽垫底的香辣火锅。

    这时候蔬菜不到旺季,能吃的新鲜时蔬不多,但豆芽却是随时才发出来的,只要家里有绿豆、黄豆,有人会发豆芽即能吃到。

    丁石头不会,但她跟空间交流了一下,空间大人给她弄了一端盆,足够今天配菜了。

    当然为了掩饰,她还是装模作样拿旧端盆在角落里搁着,上面蒙了一块砂布。

    除了占桌面的瓦盆,还有大海碗装的东坡肉,底下是鲜竹笋垫底,油汁浸入碗底,都被竹笋吃进,因而竹笋什么也不用做,就会变得很好吃。

    这是开水焯过的竹笋,少了一份粗糙气,加上东坡肉的鲜美肉汁浇着,根本不怕人嫌弃不搭。

    不知道有多少种调料卤过的肠片、肚片,正是下酒好菜,光是闻着就让人想喝一杯了。

    开水捞过晒干的白辣椒剪碎,看不出原来的模样,没人知道是什么,只知道很辣也很开胃。

    白辣椒配大葱一起爆炒的猪肝和腰花,份量不多但就算只是一小盘,也挡不住大家关注的目光。

    荠菜炒鸡蛋是做为素菜出场的,也有一大碗,相比前面四道就清淡了许多,汤是筒子骨炖豆腐汤,撒了些葱花就清清淡淡端上来了。

    当然不只这五菜一汤,还有上回江虎子在田畈里捞的小鱼。

    腌过之后就串起来挂到屋檐下晾着,如今去鱼头清洗之后,直接厚底油煎,起锅前加葱段和干辣椒圈儿入味。

    香喷喷、酥脆赏口,下酒是好菜。

    再有一个是油炒的芝麻土豆丸子。

    只不过丁石头早已将土豆变成了土豆粉,改了名称叫地薯粉。

    当然这时候大明朝还没有红薯,是丁石头准备接下来种植并传播出去的东西。

    也因此,她现在利用地薯这个名字为红薯开路,也通过这道辅食小吃试探农家人的反应。

    果然,最先吃完的就是外表酥脆、内里酥软的油炸土豆球。

    “这个好吃,是什么做的?”王大耆老夹着碗中最后一颗油炸土豆球看向正沿桌招呼客人的丁石头。

    这老头还真是敢问,一点也不客气。

正文卷 第215章 拉低了南城村的风气

    “这是下雨前在城里遇到一个走贩,说是卖的地薯粉,我看着不像面粉,还有点贵,只买了几斤回来尝尝。”

    “下雨天窝在家里,试了几回,发现只有油炸的好吃,摊的饼子都不如这么做好吃。”

    丁石头按计划解释了一下。

    “哦?有多贵?”张耆老也好奇地问。因为地薯粉确实没听说过。

    “一斤肉的价钱。”丁石头含糊地解释。

    一斤肉,在城里是十八文,在村里是二十文。

    一般百姓家不会每天都有肉吃,也就是年节或宴请重要客人时才有。

    也因此,丁石头这一说,立刻将土豆球的身价提升了很多倍。

    大家听了一片哗然,刚才几口吃掉的土豆球,可不比东坡肉便宜呢。

    大家纷纷议论着,却没人开口问哪里有买。

    丁石头刚才说过了,是一个走贩,恐怕不是附近村子里的,毕竟他们都没听说过这东西。

    香辣鱼片、东坡肉、卤肠肚片、爆炒猪肝和腰花、荠菜炒鸡蛋、老骨豆腐汤、炸鱼干、油炸土豆球。

    大小一共八个碗,素的没上菊蒿,山珍没上木耳,但是肉食却能算上四个,席面还是很丰盛的。

    大家吃了个宾主尽欢,碗碗见底,少年们才摸着肚子起身,嘻嘻哈哈地往厨房找小福姐妹要茶喝去了。

    小福姐妹没上桌,是在厨房里随便留了些菜。丁点招呼少年们,丁石头各桌转着,给大家都敬了酒。

    不过她以年少不胜酒量,杯中倒的是甜酒。

    之后离席的是工匠们,他们下午还有活儿,吃了饭要略事休息。

    接着是江虎子的爹和王木匠,他们向丁石头道了谢就告辞了。

    最闲的是老头们,有这么好的下酒菜,大家也趁此机会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聊聊村子里的营生,好不悠哉。

    也有妇人来看热闹,只是村长和耆老们都在这里吃饭,又是一屋子的男人,妇人们没敢进来,都远远地打量着,讨论着都有什么菜。

    这吃饭的事儿也不好喝斥,村长虽然不喜,觉得这些个碎嘴多事的妇人拉低了南城村的风气,但也不好开口。

    好在有他们镇场子,到底没有生出什么事端。

    只不过在桌面陆续空出来,只剩下村长和耆老们一桌没撤时,妇人们终于忍不住走进敞屋,围着空桌打量。

    “这个碗底好油,听说丁石在屠夫家买了十斤肉,看来是做好菜了。”

    “这个瓦盆里还有鱼头,听说今天一早江虎子又撒网了。”

    “哎,这江虎子可真是个热心人,丁家要吃鱼都找他要了,这不要钱的鱼,他咋不给我们一两条呢。”

    “咯咯……你家又没有合适的小丫头,不然找虎子哥说一声,还不得把鱼送上门来?”

    “哈哈哈,你这说的什么话。”被笑话的妇人便指着调侃她的那个妇人笑了起来,几个人都暧昧地哄笑起来。

    “啪!”

    突然一声响,笑声嘎然而止。

    “虎子是个少年郎,被你们笑话几句也罢了,丁家丫头才多大?你们也是当娘的人,这么不要脸的话怎么说得出口的!”

正文卷 第216章 老秀才的横气

    村长黑着脸瞪着那几个聊天闲话来有些忘形的妇人,原来刚才那一声响,是他拍的筷子。

    “若是你家丫头被人这么说,你们还笑得出来吗?”王大耆老也虎着脸大声喝斥。

    “我们几个老头儿还坐在这里,你们就敢这么放肆,我们要不在,你们还不定说出什么难听的来。”

    张耆老也生气地开口。

    “咱们下午有空,不如等下去她们家里理论理论,不然就召集村里人开个会,将这种待人不善的歪风邪气杀一杀。”

    李耆老提议。

    一顿训斥和威吓,原本还笑得欢的妇人们顿时白了脸色,个个低头行礼,争相认错后就灰溜溜地走了。

    “唉,以前咋不见这么多事儿呢。”等村妇们离开,村长忍不住叹气。

    “说到底,还是欺生,这熟主欺生客自古有之,也是难为了丁石几个了。”王大耆老摇头无奈。

    “若丁石真能掌得下这村塾,以后日子会好过些的。”张耆老喝了一口酒,说道。

    其他几个耆老都表示认同。

    其实他们也认为,丁石头开得起村塾不但解决了村里一大难题,也能为自己积攒声望,是好事。

    敞屋里发生的事,只有老头们知道,还有来看热闹却没有像刚才那几个妇人那么大胆的人知道。

    丁石头正在水井那边,听陈六说江夏村老秀才建新屋的事情。

    老秀才家的面积可比丁家大得多了,屋子早就是两进院子,后院里住家,正屋有大厅、偏厅、厢房、书房、客房和课室。

    院子也是实砖围墙,有一处葡萄架,天晴时也能摆桌上课,因此,才能收那么多学童。

    老秀才自己带了班,自家两个儿子也分别带着班,不过老秀才主要带启蒙班,像刘学贵这么大的上过十年的,都是自主读书,有问题及时找夫子解惑。

    老秀才当年就是要培养自家儿子继续考科举,因此带少年班的就是自己的两个儿子,这样才有更多时间自己读书,而不被顽童们吵闹分心。

    院子外面种了些菜,秀才娘子领着媳妇和闺女、孙女们除了种些家里要吃的菜,就是在屋里绣花,并没有粗重活儿要做。

    有这么多束修,村里每年还有公帐补贴,粮食根本不缺。

    但是刮风下雨或下雪的天气,外面就不能坐了,只能挤到屋里去,零碎地分配着屋子,老秀才只能在几间屋子走动。

    前些天大雨,屋子偏巧漏雨,院子里也没法上课,就导致不少学童湿漉漉赶来,蓑衣挂满廊下,还得站着听课的局面。

    尤其不少学童都是今年启蒙的,也有去年启蒙的,心性儿还没稳,对读书就造成很大影响了。

    当然这也是老秀才横气,站着的全是外村的学童,而且是从今年的往去年的依次类推。

    江夏村的却不用接受这样的待遇。

    后来是在江夏村村长的委婉提议下,老秀才这才决定扩建课室。

    丁石头听了,心里对这老秀才更加看不上眼。

    心想幸亏这厮没有中举,若真让他一路考上去,将来也必是一个公私不分、唯利是图的昏官。

正文卷 第217章 陈六的提议

    陈六去看了场地,是在前院里葡萄架的另一头建一座敞轩。

    面积比丁家敞屋要大了几块砖的余地,听说老秀才打算将去年和今年启蒙的学童都集中在一起教。

    “我看那老秀才这些年掉钱眼里了,去年启蒙的和今年才刚启蒙的竟然放在一起,那去年的不是白读了?”

    陈六说起这个还有些微词,他两个儿子都在老秀才那里读几年了,平日只知在读书,也认为能读书识字不当白丁就很好了。

    可今天去看过,也没什么特别的,心里就有些担忧了。

    “是去年启蒙的束修白教了吧。”丁石头也有同感,冷嗤一声指出问题。

    “比方说启蒙学童一年之中要学会《三字经》、《百家姓》、《九九口诀》,总还要学几首诗吧?那第二年学什么?《千字文》?吟诗做对子?”

    “每一年的学习范围都不一样,怎么放到一起教?简单的都会了,难的新学童又不懂,进度都不同。”

    “可不是,依我说,肯定不会让今年的学童跟去年学童的进度,只会拖慢了去年学童的进度,来等今年学童。”

    可不就是去年启蒙的束修白教了嘛,一季五两银子!

    “我说丁石,你也别谦虚了,依我看你比那老秀才不会差哪儿去,干脆放开来收启蒙学童,从进度上就整齐划一,不比那老秀才强多了啊。”

    陈六突然提议。

    南城村依据从村长那儿得知,确定是十五人,有两个是刚满三岁的,其他都要大些,最大的是秋天满七岁的狗娃。

    以老秀才那儿拥挤的情况,这么混乱了老秀才都敢收着,丁石有什么不能收的!

    “三、五十个我没关系,只要是统一进度的,晚一两个月也无妨,我多带带只要不笨都跟得上,就是外村路远,孩子们上学太辛苦。”

    丁石头也说得有些动了心,到不是赚钱的问题,主要是看那老秀才不顺眼,太贪了,责任感也没有跟上。

    “他们去江夏村也没差,都远。”陈六不以为然,谁不是从小这么辛苦启蒙来的。

    只不过是根据自家情况多读两年和少读两年罢了。

    “那我要跟村长爷爷商量一下,我不会涨价的,村里村外一视同仁,但三岁的太小,除非有大人每天接送,不然我不敢收,路上出了事我担不起责。”

    丁石头见江虎子他们在一旁都赞同她多收,便有些松口。

    “就算只收五、六岁的娃子,也能多收不少了,明年你就可以再收一批。”陈六笑着给以肯定。

    “我姐夫家的侄子就快五岁了,今年没凑出启蒙的束修钱,打算明年去老秀才那儿,若你收外村学童,我今天就去趟杨花村。”

    江虎子的姐姐江杏花三年前嫁到杨花村,如今儿子才两岁,自然还不到读书年龄,但夫家哥哥的儿子却到学龄了。

    “哎,你早说啊,你姐就是我姐,说什么外村不外村呢。”丁石头横了江虎子一眼,一翻话说得江虎子高兴得笑了起来。

    其他少年见状,也纷纷说起家里的亲戚家有合适的学童,问老大收不收?

    “我有个想法,你们听听可合适。”丁石头见一下冒出来许多预报名的,拧了拧眉,突然有了个想法。

正文卷 第218章 试读教学

    大家一听丁石头有想法,全都看向她。就连附近说笑的小少年们也围了过来,挖井的工匠也停下了干活。

    读书自古是大事,但在农家也是最难的事。

    “眼下敞屋建好了,随时可以开塾,但约定日子是下个月开始。”丁石头也一脸认真,说起自己的想法。

    “今天是三月十二,我打算三月十五摆流水席请村里人吃饭,若你们觉得可行,就正式说起这件事情。”

    “三月十六开始,让想入塾的学童来跟我读书,我不收钱。”

    “主要是通过这些天的试读教学,让村里人看看我能否教得下这帮娃子,也让我看看这帮娃子是否有读书之心。”

    试读教学!

    不收钱!

    让大家看看丁石有没有能力开塾授业!

    这么好的事情……

    “你们看这个想法可好?”丁石头说完征询地看了一圈众人。

    “好!”认同声如雷鸣,竟没有一丝杂音。

    继而大家都笑了起来,因为他们都知道,没人反对,都认为这个想法对他们很有利。

    “我让我娘明天就去趟我姐家里。”江虎子高兴地说道。

    “我也让我娘去趟外婆家,把我表弟接过来!”

    “我外甥也有四岁了,让我娘接过来。”

    “……”少年们响应最积极,不过他们不担心自己读书的问题。

    因为丁石头说了,他们这种上过几年蒙学的,现在最重要的是认字,以后村塾会将当天要教的字贴在门口。

    他们来看,认识的可以不学,不认识的随时进村塾去学习。

    但丁石头强调了晚上不授课,她晚上要休息,也要读书,不然万一哪天被老秀才来踢了馆,不是很丢脸?

    因此,在少年们心中,都知道丁石头开塾会得罪老秀才是必然。

    但他们少年心性,根本不怕那教过自己几年态度并不好的老秀才,反而支持丁石头多收学童,给老秀才一个教训。

    丁石头不会将这种轻狂形露于外,但心里自然是防备的。

    今天松口扩招,主要还是看不惯老秀才的态度,决定给对方施压一点竞争的压力。

    有些人的初衷或许不是如此,但久而久之因为珍稀而被世人宠坏了,就迷失本性,忘了初衷。

    “有意者可以先来南城村,看看我们的课桌、沙盘,了解一下束修和读书制度。”

    丁石头见大家都这么捧场,也笑了起来,却不忘提醒他们。

    她有意打造一个平民学校,这间村塾只是开始,做为试点若能成功,以后有机会还能多开几家。

    一般村塾学童不多,但也会有像老秀才那边的情况,因为几个村子都往唯一的一家村塾输送学童,而造成混乱散漫的教学环境。

    看来她要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制度再完善一下,为以后的学校制铺路。

    虽说束修不高,但学童数量多时,请几个秀才来上课是请得起的。

    “不过你们先别高兴太早,我还得请示村长爷爷和耆老爷爷们,他们同意才行。”

    丁石头见大家答应着就要回家去,连忙又提醒了一句。

    “我们都听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