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一人走到她的身边:“莫兰导演,你好。”
莱拉没想到会有人主动和自己说话,抬起头就看见是剧组里负责摄影的那个人。当时双方的合作还算不错,虽然没多少交流,她要求他做的都被完成地很出色,所以她也不会故意给对方冷脸看:“你好,亚尔林先生。”
摄影师明显愣了一下:“您知道我的名字?”
“当然,我们曾经合作过一部出色的电影,不是吗?”莱拉笑道。
“是的,您说的没错。”他们参加的就是这部电影的首映式,他又怎么会不知道。只是当时那么僵硬的气氛,他没想到隔这么久自己的名字还能被导演一口叫出来。
这让他更加惭愧,也更觉得当时的自己是那么的愚蠢。
“莫兰导演,我得向您道歉。”他深吸了两口气:“当时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竟毫无理由地怀疑您的指导水平,还做出对您无礼的事。自那之后,我一直都想找个机会向您道歉,可惜直到现在才有机会。“
莱拉看着他,觉得他说出这话应该是真心的,而且本来她也不在意剧组的人对她有什么看法,才会放任那些人对她冷漠以对。可以说剧组的气氛那么僵,有一半责任其实是在她身上。如果当时能积极些,以她的能力和手段完全能让气氛化解开。
可她选择了无视,结果就造成整个影片的拍摄都陷入一种古怪且冷漠的气氛中。无视的原因很简单,一个是觉得这些人以后也不会有合作的机会了,关系好不好都没什么影响,只要老实按照她的要求把电影拍出来就可以了;二是……她懒。懒得跟他们解释,也懒得去争取和他们的友好关系。
“亚尔林先生,我接受你的道歉。”莱拉不是会把错揽到自己身上的人,无论对方是为了什么原因向她道歉,只要是真心的,她原谅了对方也没什么关系,反正也没损失。
在一番劝慰后,她成功收复一个摄影师死心塌地的感谢和投诚,用的仅仅是一句不疼不痒的“原谅”,和“有机会下次合作”这种虚话。
剧组不少人都在关注着这边,一见两人似乎解除了“误会”,一个个也不禁心动起来。那可是巴结导演的好机会,当时拍摄时脑子进水排挤人家,看莫兰导演好像很好说话的样子,是不是意味着现在是个弥补的机会?
有人终于忍不住朝莱拉走过去,也想来一个忏悔的戏码。只是他们显然没了机会,因为电影的主演们进场了。
让莱拉意外的是,和陈龙走在一起的竟然是舒祺。他们怎么会走在一起?
“莱拉,又见到你真是太好了。”陈龙一见她就热情地走了过来。
第256章 《尖峰时刻》首映(三)
“当然要来,这可是我很期待的作品。”莱拉笑眯眯地和他拥抱了一下。
“导演,你好。”舒祺也上前和她打招呼。
莱拉同样和她拥抱了一下:“见到你真高兴。只是你们怎么会在一起?”
“陈龙大哥邀请我来的,我很荣幸。”舒祺解释了一下。
可莱拉觉得恐怕不是那么简单,或许未来他们关系好到可以一起去拍玻璃樽,但现在……
思索了一下,她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简单的说就是一种补偿。陈龙当初答应帮她介绍杨子琼出演她新电影的角色,可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没了信息。随后莱拉把舒祺签了下来,以他在东方的能量以及和文钧的关系,自然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这件事。
陈龙答应莱拉的没做到,一直不知道该怎么跟她解释才好。知道签了舒祺后,他松了口气的同时又觉得不好意思,就在走红毯的时候带舒祺过来露露脸,也算是帮她提升一下人气。
想通这一点,莱拉忍不住想笑了。难怪陈龙在东方的人缘一向很好,如果他向来做事这么有人情味的话,不喜欢他的人恐怕也没几个了。
寒暄了一会后,电影在逐渐暗下来的影院中正式开始。
前面的主创和演员剧组成员们是心情忐忑地看着电影,到底这部电影会不会得到影迷们的喜欢,等待了几个月的他们很快就可以知道结果了。而后排的观众们则是抱着爆米花,兴冲冲地盯着屏幕。他们大多都是莱拉的粉丝,就是想要知道舍弃了“拿手”的恐怖片,转而去拍动作片的莱拉到底拍出了个什么东西。
或许说大部分都是莱拉的粉丝这点听起来很夸张,可事实确实如此。在一众演员中,名声最大的恐怕就是陈龙,但他更多还是在东方比较有名气。当年他冲进美国的红番区让他拥有了一些喜欢武术的粉丝,只是和莱拉庞大的粉丝团相比,就差得不是一丁点。
莱拉用三部电影的时间告诉她的粉丝,她是不会失败的,她的电影不会是烂片,她创造的都是经典。有这三个信念,她的粉丝会利用一切手段冲进电影院也就不奇怪了。
霍顿是莱拉的铁杆粉丝。因为曾在电视节目中无条件的支持她,他已经成为一个莱拉粉丝团的重要人物。他朋友的朋友就在售票处工作,这让他在付出一顿大餐的钱后,顺利地得到了一张首映式的票。
此时他就端着爆米花,心情激动地坐在座位上,等着欣赏他的偶像莱拉又一次施展的神奇魔法。外面的人再怎么对电影不看好,他也完全不放在心里去,因为他知道,等过了今天,电影就会用事实和票房告诉那些人犯了多大的错误!
电影的开始并不复杂,就是一位东方外交官的女儿被歹徒挟持。为了把她救回来,并不信任美国人的外交官找来了他的朋友,也就是陈龙出演的hk警察来美国帮助他。
然而,外交官的想法在fbi的心里是非常荒谬的。他们认为在他们的地盘上,一个东方人根本什么都不知道,又怎么可能把孩子给救回来?最重要的是,万一真被他把人救回来,他们的脸也就别想要了,肯定会被外面的媒体喷得见不得人。
所以来到美国的陈龙就跟一个同样被忽悠来的黑人警察搅和在了一起,在一番让人喷笑的你来我往后,两人决定携手,用他们的办法一步步接近阴谋,并最终摧毁了阴谋,将孩子拯救了回来。
这部电影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值得深思的东西在里面,就是一部轻松的功夫喜剧。走的也是很正统的道路,坏人都完蛋了,好人都得救了那种。
故事有些老套,但观众们就是喜欢这样的电影。尖峰时刻与众不同的是,它将东方的功夫融入了电影中,而且还是和他们熟知的李小龙式的功夫不同的另一种功夫。
陈龙的功夫是电影的一个亮点,他的身体时不时就做出一些让观众意想不到的动作,灵活得像只松鼠,有时又狡猾得像只狐狸。
另一个亮点则是东西方文化碰撞在一起所产生的笑点,尤其是扮演黑人警察的克里斯·塔克,和装傻充愣的陈龙更是产生了鲜明的对比,把观众引得不时发出哈哈大笑的声音。
莱拉眼睛看着屏幕,耳朵却仔细关注着后方观众们的反应。
他们笑了!对电影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她是第一次拍这种类型的电影,不只是动作,还有搞笑的部分。她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很会搞笑的人,万一拍出来的地方让观众笑不出来就尴尬了。
好在观众们很给面子,一阵阵畅快的大笑,让她终于把最后一丝担心放进了肚子里。
很快,故事推进到打斗的部分。
动作都是陈龙自己设计的,依然是他拿手的功夫风格,行云流水又让人惊叹,莱拉做的就是把他设计的动作完美地融合进电影里,并利用她的镜头让更多的人暂时忘记李小龙的功夫带来的硬朗,转而欣赏这种新的风格。
在这些打斗中,莱拉使用了一些比较特殊的剪辑方法,也是后世比较流行的。比如在人高高跃起时,将画面定格,来个镜头转换,然后变成慢动作。又比如在追逐中迅速切换画面,以营造出一种凌厉又紧凑的气氛,让观众感同身受。
其实她原本还想加上《黑客帝国》里所带的子弹时刻,可一想那部电影此时恐怕已经在拍了,万一再牵扯到抄袭什么的还不够麻烦的,于是就放弃了。
不过现在的这些也已经足够,别看这些小手段在后世已经被用烂,可在现在看来却是闻所未闻,并充满新鲜感的。
藏身在影迷中的一些影评人和媒体记者都惊奇的发现,这些创新的剪辑手法简直太棒了!谁能相信只是让画面变快或变慢,就能对电影产生神奇的作用呢?
一想到这些剪辑都是从那位还未满二十岁的小导演手上出来的,很多人都不禁哑然无语。
但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再花哨的技巧观众不买账也没用。电影好不好谁说都没用,票房才是一切。当然,这点是没人会承认的,在众所周知的情况下,能得奖有内涵才重要,票房什么的就是浮云。
第257章 幸灾乐祸
好莱坞的电影剧本很多都是流水线式的创作方式,比如擅长写搞笑情节的负责搞笑的部分,擅长爱情的负责男女主的感情部分。
这样的好处是让最合适的人去最合适的地方,坏处是可能会对剧情方面造成不少削弱。毕竟人多了,前一个人想埋的线就不能太深,否则其他人写的部分不好融入进去。都是写剧本的,别人为什么要按照你埋的线去写,对吧?
莱拉还是更喜欢一个编剧负责一个作品的方式,那样虽然对编者的能力要求比较多,可写出来的东西也更连贯更流畅,想在里面表达出更深的东西也很容易。
《尖峰时刻》的剧本在她的要求下改变了不少,有些是原版中就有的改变,有些则是她按照记忆中原版的不足之处做的补充。可以说她所拍摄的版本是她综合各方面所创造出来最让她满意的。
一个多小时的电影在一片叫好和掌声中顺利结束。在片尾处放了一些被剪掉的镜头,全是失败被cut的。这样小小的细节,就让不少人一直坐到电影全部结束,而不是和其他电影一样播放片尾曲时就全都离开了。
意犹未尽的影迷们出了影院,立刻用各种方式把电影介绍给他们的朋友。有的打电话,有的用网络,总之要是不立刻找人说些电影的内容,他们就好像连觉都睡不着似的。
莱拉悄悄离开的时候,就不只一次见到有人抱着手机在跟朋友打电话,说的就是这部电话实在太棒了之类的赞美之词。这让她放下心来,至少看起来还不错,不是吗?
然而第二天一早,黛咪却给来上班的莱拉一个坏消息。
“天才导演的‘滑铁卢’,其实我们早就猜到”,纽约邮报娱乐版的头条部分,硕大的标题带着满满的幸灾乐祸。
标题很醒目,内容更是将莱拉和《尖峰时刻》说了个一无是处,就差指着鼻子说她拍出了一部烂片了。
“420万,就是天才导演新电影的首日票房,和她以前的作品相比至少缩减了一半还多。其实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很多人都已经猜到了,为什么呢?首先这是一个动作片,而且还是让人并不熟悉的东方动作片,莫兰导演本人根本对此不熟悉,又怎么能拍得出原汁原味的影片?”
“其次,这是一部喜剧!是的,喜剧!你们指望一位恐怖片导演拍出什么搞笑的东西吗?至少在看完电影后,笔者完全感觉不到任何能让笔者笑出来的东西。”
这篇文章措辞非常激烈,好像作者跟莱拉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似的。但这其实就是一个小花招,为了让更多的人买他们的报纸而用的小手段。看热闹不嫌事大,读者就喜欢这样激烈的冲突。
对于作者和报纸来说,如果能气得莱拉去告他们就更好了,那样他们的报纸将创造一个更多的销量。
莱拉一行行看着上面对自己的评论,看到最后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420万,很少吗?”
“不少!一点都不少!”黛咪这倒不是在说奉承话。在她的老板还是雷诺兹的时候,拍摄出来的电影根本连上映都不会,全是直接贩卖cd罢了。
不是没有一些特别好的让公司决定拿去放映试试,只不过那些基本都是点映,最高的上映也不过几家十几影院而已。
还是在莱拉来到公司后,才让公司的发行部有了用武之地。至少在黛咪看来,420万的首日票房真的不少了。
一天400多万,电影放个一两个月不就把成本赚回来了吗?以影片创造成本的两倍票房能拿到收益的规则来看,成本3000多万的《尖峰时刻》想要拿到6、7000万的票房应该不算难吧?更不要说还有其他方面的收益。
当然,票房不是这样算的。一般都会有个跌幅,越往后票房越少,第一天只拿到420万的电影,基本也就那样了。
其实莱拉对票房会那么少也有点惊讶,原本在她的想象中,应该和她以前的电影差不多才对。又是喜剧,又是功夫片,怎么也会比她的r级恐怖片要受欢迎吧?
可得到的票房却让她再次看到好莱坞和观众的不可估性。按照这样下去,可能用不了多少时间电影就会被强制全面下线了,这对她可不是件什么好事。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明明她在首映式上获得的评价还是很不错的,怎么票房低到这个地步?还是说历史因为她的出现产生了什么误差,以至于某些地方形成了与原来截然不同的发展趋势?
莱拉在思索,黛咪则在为老板叫不平。原因无它,还是报纸上尖锐的报道。
“boss,你看他们说的多过分。都认为你是不懂装懂,才会拍出个四不像来。还认为新线找你做导演是个最大的错误。又说你自己也做了个错误的投资,才会把钱投资到尖峰时刻上,结果全砸进去了。”
莱拉此时在脑子里已经把电影的每个情节都想了一遍,想来想去也没找到会比原版更差的地方,有些不安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听到秘书的话后,她微微一笑:“想说就让他们说吧。到底是不是错误,上天会告诉他们的。”
黛咪也只能用“老板的话总不会有错”来安慰自己。
“不管怎么说,这个库伯也太讨厌了。他重新出现后帮你说了不少好话,我还以为他已经变好了呢,没想到现在又说的那么难听。”
“他是变聪明了。”莱拉看着纽约邮报那篇抨击自己的文章后,熟悉的库伯两字,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来。
库伯确实变聪明了,为了能顺利出山,他违心地为她说好话,一副就事论事大公无私的形象。而暗地里则潜伏着,只等她露出破绽就给她来个雷霆一击。
真难为他等了几个月才找到抨击她的机会,想来他等得也已经很辛苦了吧?
“唉。”她看着报纸上的那个名字,轻轻叹了口气:“为什么有的人就是学不乖,宁愿一次次吃亏,也不接受现实呢?”
第258章 反转的票房
不只纽约邮报和库伯举着“420万票房”的大旗在抨击莱拉,一些凑热闹的报纸也跟着摇旗呐喊。
听他们的口气,好像莱拉拍了一部史上最差的电影似的。
这其中肯定有其他电影公司在背后捣鬼,特别是跟尖峰时刻一起上映的几部,恨不得所有人都认为它是部烂片才好,这样就不会跟他们争夺票房了。
但也有些权威的报纸肯定了莱拉的电影,认为她的拍摄和剪辑手法非常有趣,甚至可以说开创了新的风格。那种在打斗时运用的慢镜头和环绕方式,还有打斗追逐中画面急速切换所带来的非凡视觉享受,都很值得其他导演学习。
可更多的报纸却不那么认为。他们只看到尖峰时刻的票房“惨不忍睹”,从首日票房就能看出这部电影后劲乏力,想要赚回本钱只能寄希望于东方的票房,以及cd的发售了。
看着报纸上的论调,莱拉只觉得很好笑。
当初她拍的电影造成一个又一个票房黑马后,很多人都在说电影不是票房高就好的,更重要的是内涵。而现在她的票房不高,那些人又迫不及待地站出来说票房很重要,连那点票房都拿不到就太失败了什么什么的。
这样明显的双重标准,堂而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