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杨树猛伸手揪了一段马铃薯的嫩茎,就往嘴里送,被邱晨一把夺下来,白了他一眼,也不跟他多说,径直蹲在马铃薯的植株边,贴着根小心翼翼地扒开地表松软的土层,就看到主根上结了好几个鸽子蛋大小马铃薯,脸上登时爆出一片惊喜。
“哥,二哥,你看看,这个东西长大了就是我们的收获……可以做菜,也可以顶粮食管饱……而且,你知道这个东西一亩地能收多少么?”邱晨很是得意地让杨树猛看了看幼儿班的马铃薯,又连忙小心翼翼地把扒开的土壤盖回去,稍稍用力压实。
杨树猛有些不以为意,就这些跟芋头一样的东西能多宝贝,偏偏自家妹妹当成宝贝蛋稀罕着。“能收多少?”
“哥哥既然知道芋头怎么种,自然也知道芋头一亩地能收多少吧?”邱晨笑彦彦地开口,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
杨树猛皱着眉想了想,然后摇摇头道:“芋头那东西,也就救救饥荒,哪里能当正经粮食,大田里没有种那东西的,不过是田头垄沟里种上些罢了,哪里能知道一亩田能得多少!……听说琅琊那边的矮坡地上种的多,说不定那里的人知道一亩地能收多少。”
这个时代的粮食作物亩产可是着实不高,作为最主要的北方作物,亩产能达到四石,也就是四百六十斤到四百八十斤,就算是顶了天的高产了。是以,农民们都会将田地尽可能地用来耕种粮食作物,以求饱腹。像芋头这些东西,真真就如杨树猛说的,饥荒的时候拿来顶一顶,没谁真正把它们作为粮食作物来大面积种植,更别说专门为了做菜而大面积种植了。
邱晨失笑着摇了摇头,略略斟酌着道:“云二公子送马铃薯过来的时候曾经说过,南边儿有人在大田里种过,水肥充足,一亩地能够收两千斤!”
在现代,马铃薯的亩产能够达到三千到四千斤。只不过,现代的作物大都经过了品种改良,耕作技术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收成自然也高。邱晨就是根据小麦在古代和现代亩产的差别,估摸了一个马铃薯的比较靠谱的亩产量。
说完,她心里还多多少少不太有底。亩产两千斤,就这个时代的耕作和管理水平,应该能达到吧?
“哦,两千斤……你说多少?你说这个,这个什么马铃铛一亩地能收多少?”杨树猛随意地应了一声之后,才后知后觉地被惊到了。
亩产两千斤,在这个农业不发达的时代,着实是个天文数字。
邱晨心里不是太有底气,但脸上却保持着镇定的微笑:“二哥,这个东西不叫马铃铛,叫马铃薯……”
“哎管它是马铃铛还是什么薯,你真的听云二公子说,这玩意儿一亩地能收两千斤?”杨树猛仍旧盯着邱晨,紧接着追问着。
两千斤啊,两千斤,足够一家五口人一年的口粮了。哪怕这玩意儿跟芋头似的软叽叽的粘不唧唧的不好吃,可总可以顶饿啊。吃下去就能当饱,就不至于饿死人啊!
邱晨笑着点点头:“是的。这个东西伺候好了,水肥充裕了,就能产两千斤。而且,这个东西一年能种两季,也就是说,拿一亩地种马铃薯,一年最少也能收三千多斤!”
“啊?啊?三千斤……三千斤啊!”杨树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听到了什么,惊讶地应了一声,随即,猛地喊了一嗓子。
一亩地一年就能产三千斤……这是什么概念啊!一家五口人只种这个什么马铃铛不但够吃,还可以有剩余的拿出来卖……这哪里是马铃铛,这是银铃铛,金铃铛啊!
“哎哟,就刚刚你给我看的那些小豆子?嗳,我刚刚没看清楚,不行,再让我看看……”杨树猛兴奋的简直有些癫狂了,扑跪在地,伸手就去扒马铃薯的根!
邱晨吓了一跳,刚刚扒拉一次,她只是想着确认这里的土壤能不能适应马铃薯的生长,本来就会影响到马铃薯的生长了,若是再让杨树猛这么毫不顾忌地一扒拉,这一棵马铃薯说不定就给扒拉死了……她得的马铃薯有限,如今这每一棵马铃薯称之为宝贝都没有错,邱晨还指着它们分生繁育呐,哪里能够再让杨树猛祸害。
一把上前拉住杨树猛的手,邱晨嗔怪地呵斥着:“二哥,你看你,咋这么没个轻重。我刚刚看就是为了知道咱们这里能不能种。结了小豆子,已经确定咱们这里的土质也适合种它了,哪里还经得起你这么扒拉……我可跟你说,我还指着再过一个,用这些小豆子做种子种到大田里去呢,你这会儿扒拉死一棵,将来可就少种十几二十几棵,到秋后,可是少几百斤的收成呐!”
被邱晨拉住手腕,又这么亦真亦假的算了一笔账,杨树猛一下子顿住扒拉的动作,愣了愣,渐渐清明起来,嘿嘿憨笑着挠挠头道:“嘿嘿,我这不是太欢喜,欢喜的有些糊涂了嘛。二哥不看了,不看还不行啊?二哥等着收成的时候再看!嘿嘿,到时候,咱们庄子上都种上这种马铃铛……一亩地能收两千,十亩地能收两万,一百亩地就能收……一百亩地能收……”
杨树猛跟着孩子们一起识字算术,如今普通的书籍帐页都难不倒他了,但上十万百万的大数额,却没有学过,实在是算不清,嘟哝了两遍,最后就成了一阵不好意思地嘿嘿。
邱晨白了他一眼,笑着道:“一百亩地就能收二十万斤!”
杨树猛又一次呆愣中,眼睛灿亮,整张脸都爆出一阵狂喜之色来。
邱晨被他的样子闹的哭笑不得,心里也怕一下子把二哥欢喜傻了,连忙拍了拍他的胳膊,笑道:“一百亩地收再多,咱们今年也没有那么多种子去种一百亩地……而且,这个东西种来做菜,或者贴补粮食还成,哪能把地都种成这个……”
她要大力推广种植面积的可不止马铃薯,还有一种作物比马铃薯有更大的优势,而且是真的能够作为粮食作为主食。
不错,她的种子宝贝中还有一袋玉米呢。她今年就要种上,明年就能够扩大种植……唉,玉米的种植要求气温比较高的季节,没有马铃薯泼辣,否则要是能种两季玉米,她根本就不用发愁怎么想办法给那些庄户们糊口活命了,种上两季玉米,哪怕是交了租子去,剩下的部分也足够一家人吃用嚼裹了。
“嗳,嗳,嘿嘿……你说的是,这个虽然收成高,也不能把地都种了它,还得种麦子种豆子谷物……那些才是真正的粮食呐!”杨树猛随口附和一句,注意力却根本没在邱晨身上,只围着马铃薯转悠着,满脸宠溺地看着这些植株,那眼神,邱晨怎么看怎么像是他看俊章俊礼的眼神一样。
“二哥,这东西咱们第一回种,能收多少实在是没有准数,我今儿跟你说的,你先别急着说给别人……等咱们真的收了,再说不迟。万一豁腾出去,咱们再收不了那么多,岂不白白惹人笑话嘛!”邱晨略一转念,又忍不住叮嘱起来。
这话本来就有理,更何况杨树猛如今对这个妹妹服气的很,几乎是言听计从了,哪里会不答应。
随之,邱晨干脆去拿了篮子来,将温室中的菠菜、小白菜都拔了,送去厨房做菜。她则把留下的一半马铃薯都交给杨树猛,让他在把了菜空出来的土地上种植。
这一批种的晚了些,收获自然也会晚一些,不过不要紧,若是紧赶着,也能再种两茬,最后一茬或许收成会少一点,但不会影响明年的种植……这么盘算着,她几乎已经看到了明年收获的美好场景,堆得像小山一样的马铃薯,还有黄澄澄金灿灿的玉米……
有了这些,别说她新买的近四千亩良田,就是清水镇这个一百亩的小庄子拿来种植,一年的收获也足够几个作坊近两千号人吃饭。
种完土豆,邱晨看着玻璃温室中还有些边边角角没有利用起来,于是她就取了一小把玉米种子过来,估摸着浸了种,大致跟杨树猛说了一遍,杨树猛就很有模有样地一窝两粒玉米地种植了下去。
如今是三月初,再过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第一批种植下去的土豆就能收获了。届时,室外温度也升起来了,下一茬马铃薯就可以直接种植到大田里去。剩下的温室,把架子一拆,就成了一片露天的小菜园……有这三四十棵玉米,也不虞担心授粉的问题,到时候,不指望这里的玉米做什么种子,但至少能够让她时隔两年,跨越了两个时空,再一次吃到熟悉的煮玉米香味。
邱晨也就是幻想幻想,具体种植操作她是不知道的。将玉米种子交给杨树猛去播种管理,她则喜滋滋地去了厨房,跟陈氏和大兴家的商量做饭的事情。
小白菜用热水焯一下,然后放入清亮的高汤中,调色入味……就是极鲜美的一道‘高汤白菜’,最是清淡鲜浓。
菠菜更好做了,焯一下凉拌,加虾皮儿做汤……清新鲜亮,汤头淡而鲜美,是邱晨最爱吃的一道农家菜。还有菠菜巴拉子,还有清炒小白菜……一冬天都在吃各种的冬菜和腌菜……这回能够吃上一回鲜亮亮水灵灵的青菜,也难怪孩子大人们都吃的几乎没了鼻子。
如是过了半个月,林家温室大棚的温度已经很高了……土豆的根部土壤,因为土豆的快速膨大,而微微隆起来,有些地方的土壤甚至出现了裂缝儿……
邱晨满心欢喜地每日关注着马铃薯的长势……看到根部土壤的隆起和裂纹,她就知道,距离自己的收获季节越来越近了。
与此同时,玉米的小苗儿也长势喜人,达到了邱晨的膝盖下一点点。当初为了保证成活率,杨树猛种的时候,都是一个坑里种上两个三个玉米种子……后来出苗之后,按照邱晨能够记起来步骤剔苗……邱晨就把被给她出的我很有些怀疑。
☆、第二百八十九章
眼下的大明朝没有经历元蒙人的统治,但也是接的南宋的江山。江北大片土地当初都是金地,金国的京城中都,也就是燕京,也被沿用了下来,由开国皇帝改名为‘北京’。
历经两朝的京城,气象自然非同一般,就是普通的老百姓,只因为生于天子脚下,长于四九城中,这一份眼界和见识,也绝非其他乡野村民能够比拟。
而且,京城里的老百姓,不管是家底殷实的富户,还是赶脚的车夫,就连乞丐,似乎也特别爱呆在遍布京城大街小巷的茶馆门外,听茶馆中说书先儿讲一段大明开国的铁血征战,或者说一段靖北侯大败北戎,将大片疆土纳入大明版图的卓著功勋,也或者,赶上说书先儿未开场或者中途休息,茶客们闲聊的四九城中的大小新闻轶事……有人曾经形容过京城的茶馆,称其为‘谣言集散之地,消息勾当之所。’短短十余字,就将京城茶馆的重要性清楚明白地表述了出来。
也因为消息谣言传播的快,话题也更新的极为迅速。前些日子,靖北侯的功绩卓著刚刚被南直隶的水灾和瘟疫取代,这些日子,茶馆中的话题一变,就成了几位成年皇子齐齐封王,开府建牙,甚至各个王爷后院的香艳传闻……
穿了一身洗的发白的青布夹直缀的,一副落魄文人模样的茶客甲坐在角落的茶桌上,品着一杯淡的看不出颜色的茶,默然听着旁边桌上几个人热烈地议论着最近异军突起的雍王。听那几个人说雍王谦和温厚,为百姓隐瞒身份亲入疫区……等等,说到热烈处,有一个感叹道:“这位是真的仁人君子,而且雍容大气,若是……那就是天下百姓之福气啊!”
其他几个也纷纷附和起来。
那落魄文人听得连连摇头道:“自古,立嫡立长……这位……”
含含糊糊地说了两句,落魄文人又摇摇头,摸出两枚茶钱放在桌角,径自起身,竟是匆匆走了。
刚刚那几个说的热闹的面面相觑了一会儿,也多少在彼此的眼睛里看到了一抹忧惧之色,也拱拱手,各自付了茶钱离开了。
这几个人离开之后,很快茶馆中又有人高谈阔论起了三皇子齐王亲往南直隶,督修河工……也有消息灵通人士带着一脸的别有意味,悄悄说起齐王去了一趟南直隶,齐王府又添了一批绝色……甚至还有人抖露出了齐王的兄友弟恭,从南直隶回来,不但亲哥哥诚王送了‘礼’,连二皇子雍王那里都没落下。
“……也不知道,齐王送人的‘礼’,有没有被他自己受用过!”
不知谁猥琐地说了一句,引来一阵同样猥琐的低笑。
继而,这话题又从皇子封王,开府建牙,说起了如今这几位王爷,大皇子、三皇子俱娶了正妃、侧妃,但雍王年过二十,可还没立妃,据说雍王府里连个侍妾都没有呢。众人纷纷议论起,眼下雍王得了圣眷,不知是谁家的小姐能这么好命地嫁入雍王府……
因之前雍王杨璟庸低调的几乎不存在,几乎从不出现在人前,前些日子突然做出几件大事,得了皇上的连番嘉许,并与之前风头最劲的大皇子三皇子一起封王,开府建牙,前后落差如此之大,自然也是被人议论最多的一个。
皇子们成年后,分封爵位,开府建牙。因大明京都沿用了金京都,内城格局虽然阔朗,但经过两代的经营,早已经没了空闲的土地,于是分封过的皇子建府,多是赐下各种旧宅院,重新翻盖或者休整后改成。
之前大皇子三皇子虽然都没有封王,却都已经成亲,并开府建牙。是以,此次封王的几个人中,只有二皇子雍王杨璟庸赐了府邸,在皇城西北,临什刹海,曾经是开国十八功臣之一燕国公的府邸,之后曾赐给一位公主作为公主府,公主刚过二十岁就早逝,未留子息,不过三年,驸马获罪,公主府也就重新闲置了下来。
京都内城多年经营,早已人口繁密,寸金寸土,临什刹海的宅院聚集了当朝六大功勋和后起权贵,自然更是最受人推崇的,只是这一个占地近四十亩的大宅院却仿佛被遗忘了,一直闲置着任由风吹雨打和岁月的磋磨,一路损旧、萧条下来。是以,当今此次将这个宅子赐给雍王,各人意见也有不同,有艳羡雍王得了这么个巧宗捡了个便宜的,也有暗暗撇嘴不以为意的,那个宅子位置是不错,规制也不错,可奈何几十年闲置着,房屋早已陈旧腐朽,不大修甚至不翻盖根本没法住人,就雍王一个刚刚封王的皇子,又没有强势豪富的外家支援,从哪里来钱修房子?王爷府邸规制够高,可也最烧钱呐!这么大一座院子,没个十几万两银子,根本修不起来,这说的还是主体建筑,至于园子花木,屋里的陈设摆布,那就更是烧钱没个数了,若是想要摆布的四角俱全,那银子可就要往海里花了,远比盖屋子起房子花钱多得多。
但让朝堂上下大跌眼镜的是,雍王并没有烦难,人家直接修了正路的一座院子就搬了进去,后边颓废的房屋仍旧保持着原样,动都没动。而且据说,就那一个院子也是略略修整加固了一下,没有粉饰,更没有翻盖……所费可想而知没几个钱。
就在朝堂上下惊讶于居然还能这样的时候,圣上再一次嘉奖了雍王,克勤克俭,堪为人臣之楷模,并赐下白银两万两,给雍王修整府邸。于是,那些纷纷的议论嗤笑声音,一下子湮灭无踪了。
两万两银子拿到手,雍王也没有大兴土木,而是仍旧只是加固修整,一切从简。如此一来,工程也快,如今的雍王府虽然仍旧朴素,但却整齐了许多,关键是院落里不时有人走动,让这个颓废寂静了多年的宅子,重新恢复了人气。
就在雍王府后院角落的一所小院里,三间正屋带着两间厢房,简单朴素的房舍,几乎没有任何装饰,让不大的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