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侯府嫡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侯府嫡女-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进入七月,稻子已经成熟,目之所及是青黄的一片。他们家在三湾村有两块稻田,成靖宁琢磨着回去收稻子。“娘,午饭我做好了放在桌子上,到饭点的时候热一热就能吃。”成靖宁收拾好了灶头,背上背篓和几个麻袋,拿着镰刀和几个铜钱准备出门。
成振清手臂和腿上的伤还未痊愈,收稻子的活儿只能交给成靖宁去做。幸好稻田不多,这回不用拌桶、打谷板和斗房等大而重的工具,只用镰刀割了稻穗背回家曝晒几日,她挥不动连枷,到时候就用捣衣棒脱粒。“我跟你一起去。”顾子衿洗了手追出来说道。
成靖宁婉拒说:“只有两块地,我很快就割完了。爹身上还有伤,娘你留下照顾爹。”顾子衿不是做农活的料,去了也帮不上忙。
乡下收稻子是大事,挑个大晴天,邀请村里力气大的青壮年来帮忙,争取早日忙完田里的活,好种第二季的秧苗。今天正好是村长家收稻子,置办伙食十分重要,家里的媳妇到镇上买肉、蔬菜和面粉等东西,成靖宁能搭顺风车回去。
“多谢大娘。”成靖宁给了两个铜板做车钱,回三湾村的路上,她已和牛大娘商量好了,她割完稻子之后,借村长家的牛车把稻穗送到镇上,到时候给十个铜板。


第6章 拜佛
地里的水早放完了,穿着草鞋也能下稻田。成靖宁只有四尺高,一进去就被淹没在稻子里。她背着背篓,只割水稻头顶上的稻穗。这些年里做惯了农活儿,她手脚早就练得十分利落,割起来毫不费事。
一个上午割了一块田,中午就着馒头和冷白开填饱肚子之后,搭了一块湿巾子在颈上,带了草帽继续割稻穗。后一块田稍小,不到一个时辰就收完了。她捆好装满稻穗的麻袋,在牛大娃的帮助下把袋子搬上牛车,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赶回镇上。
加了蜂蜜的椰子汁,放在井里浸过之后最是清热解暑,牛大娃足足喝了一大碗。顾子衿拿了十二枚铜钱来交到他手上:“辛苦你大热天的跑一趟,这些都拿去吧。”
“十文钱已经很多了,哪能再要多的?”牛大娃连忙推拒说。虽然他很想要,但考虑到成家才遭了灾,不好要多了。
顾子衿坚持道:“不妨事,你成大叔在盐场上工,得的工钱不少,房子虽然烧了,钱还在。拿着吧,给家里的弟弟妹妹买糖吃。”
再三劝说下,牛大娃终于收了十二文铜钱,成靖宁休整好之后,将人送到镇场口。回到家中就见顾子衿正笨拙地解麻袋上的绳索,将新收回的稻穗倒出来。成靖宁拿了竹耙把稻穗摊匀了,这会儿太阳毒辣,正好晒稻子。
顾子衿帮了忙,不过还不到晚上手脚就开始发痒了。成靖宁拿了鱼油帮她擦手和脚:“晒稻子时不注意的话,稻子和稻草上的细毛会粘在手和脚上,可痒了,挠破皮也不顶事。”
鱼油细细密密地抹在皮肤上,凉凉的,很快压下稻谷细毛引起的灼热的不间断的痒痛。顾子衿看着成靖宁双手上细长的划痕,忍不住道:“你多擦一些吧,要是留疤就不好看了。”
“我没事,这些小伤会好的,平时主意些不会留疤。娘你歇会儿,我去做饭。”成靖宁放好了鱼油盒子,穿越之后的这一世,她注定不能娇气,要想改变命运,必须自己努力,现在这些只是小伤而已。
稻谷脱粒后暴晒半个月入仓,这些日子以来成靖宁仍忘不掉那天血淋淋的凶杀场面,晚上依旧噩梦不断,时时困于梦魇不能清醒,每每如此,顾子衿只得摇头叹气。半个月下来,成靖宁食不甘味,睡不安寝,整整瘦了一圈,她原本就纤瘦,这会儿更像一根竹竿儿,风一吹就会倒。顾子衿轻轻地下了床,点了油灯到丈夫房里。
现在刚过丑时,成振清被妻子从睡梦中叫醒,忙道:“怎么了?”
“我瞧着靖宁不太好,今晚她又做噩梦了,许是那日的缘故。不如等夫君你的伤好些之后,我们去庙里请高僧驱邪,求个平安符吧。”顾子衿坐在床边忧心忡忡,晚上挨着成靖宁睡,发觉她瘦得只剩皮包骨头了。
“好,到时候去崖州县的观音寺。”他本不信神佛,但为了小女儿,愿随妻子到县里走一趟。到右次间时,成靖宁依旧辗转反侧的挣扎,成振清抱人到他的寝房里,只觉怀中的女儿轻得有些过了。如果没有那件事,他们不会含冤在穷困的崖州待这么多年,他的母亲妻儿,更不会受这么多委屈。
顾子衿叹着气说道:“也不知那边怎样了?”当年明知成家是一团浑水,她还是来趟了,多少苦日子熬过来了,眼下倒不是熬不下去,只是想着那两房人,心里万分不甘。
“再等一等,会好起来的。”成振清轻拍着女儿的背,对妻子说道。
次日晚上用饭之时,成振清提出到县城观音寺拜菩萨的建议,表示已租好了马车。
成靖宁依旧只扒了几口饭,闻言后放下碗筷问道:“怎么想起去拜菩萨了?”
“去求一个平安符回来,保家宅平安。”顾子衿解释说,往成靖宁碗里夹菜,她现在吃不下肉食,勉强能吃几口素菜。
父母的心思成靖宁再清楚不过,对此提议没有拒绝,神佛这等虚幻的仙灵,信则灵,不信也罢,图的就是个心里安慰。她做了半个月的噩梦,就算年轻精神好,也经不起这折腾,出门散散心,兴许心胸疏阔之后,就不再做噩梦了也不一定。
收拾好房屋,锁了大门,母女两个登上简陋的马车,车外,成振清道:“坐稳了。”他熟练的驾着马车,朝崖州城驶去。
沿途是一片大好的热带风光,田园,椰子树,甘蔗林,还有许多说不出名字的高大植物。成靖宁趴在摇晃的车窗上,看着不断后退的风光,她到这个世界九年,记忆中还不曾离开三湾村,这回去县城,自觉颇有些乡下土狗进城的味道,想起来便自嘲的笑了一声,想她上一世,跑遍了大半个天·朝,什么高楼大厦什么城市什么人没见过?
崖州,也就是后世的三亚。作为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城市,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但在古时,它则是文人骚客笔下的蛮荒未开化之地,被贬谪到此地的官员,难免呜呼哀哉一番。进城之后,成靖宁打量着城中的建筑。
因此处夏秋季有飓风,各处房子均用石头混合着木头泥土建造,家中富裕者,便修筑的砖瓦房。原本崖州十分穷困,近些年开通海外贸易,借着海港码头的修筑,以及逐渐繁荣的海上通道,崖州逐渐富裕起来,城中许多建筑便是近几年新修的。
城中客栈商铺众多,南来北往的商客络绎不绝,卖的东西玲琅满目,虽说比不上后世,但说起来也足够恍人眼了。科技不发达,出海危险与机遇并存,也许会一下暴富,也许会一无所有,为了保出入平安,也为了让广大客商极其家眷等有心理寄托,便在城中央盖了一座观音庙,庙中的观音塑像有一丈高,全身镀了金,建成那日请了几位德高望重的高僧来开光。据说观音庙里的观音十分灵验,因此前来此地祈福上香的香客逐年增加,香火鼎盛,日渐繁荣。
一家人直达目的地,下马车后在庙外买了香烛纸钱,进庙之后一家三口一起在观音像前上香跪拜,无论灵验与否,在大慈大悲的观音面前,成靖宁默默的许了三个愿望。一是上一世和这一世父母平安顺遂,无病无灾,二是希望早日摆脱噩梦,重新振作,三是希望这一世能如上一世一般,通过自己的奋斗,让全家过上好日子。这一世她如蝼蚁,没什么豪言壮语和大的梦想,过好当下便足矣。
成振清和顾子衿添了香油钱,在主持那里求了一个平安符,刚拿到手顾子衿就将符系到成靖宁的脖子上。“这是专为你求的,不要随意取下。”
“谢谢爹,谢谢娘。”成靖宁仰头,对成振清夫妻说道。
拜完观音之后,成振清带着妻女逛崖州城。他打算在城里住一晚再回去,现在已是下午申时,便在城中挑了一家小客栈暂住。成振清和顾子衿上楼收拾房间,成靖宁怀里揣着十文钱,闻到路边的粗汤粉香味,忍不住咽口水。她胃口不好,颠簸了一路,正午没吃几口饭,已是腹中空空,这会儿闻到食物的味道,一时馋虫大动,买了一碗热腾腾的粗汤粉,坐在路边开始狼吞虎咽。
顾子衿下楼来,看到在路边吃东西的女儿,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笑容来,她终于能吃东西了,这一趟来得值。
口腹之欲得到满足,成靖宁付了钱回客栈,见到下楼的顾子衿,上前挽着她的胳膊道:“娘,我刚才吃的粗汤粉可好吃了,你和爹也去尝一尝吧。”
“好,我这就去买。”顾子衿到客栈外买了两碗粗汤粉,又给成靖宁买了些海鲜小吃,吃过之后一家子才去逛崖州城。顾子衿买了些布匹针线,准备给丈夫和女儿新做几套衣裳,成振清新买了笔墨纸砚和几本书,成靖宁如愿的买到想要的笔和画具,逛完半个崖州城之后,天已经黑了下来。
先前成靖宁精神头不好,一直无法入眠,走了半个下午,这会儿倒困了,忍不住打哈欠,回客栈还有一段路,强打着精神走回去。“我背你吧。”成振清不等成靖宁答应,已经将人背在背上。
成靖宁大囧,忙道:“爹,你放我下来吧,我已经长大了。”她里子是一个二十八·九的成年人,哪能再做小女儿姿态,抱着父母的胳膊撒娇?更何况让人背着,脸瞬间就红了。
“你才多大点儿?爹背一下有何妨?便是你七老八十,儿孙绕膝,也是爹的女儿。”成振清笑道,虽然小女儿的性子不错,活泼开朗,人缘颇佳,但从小到大并不黏他们,似少了点儿什么,哪怕他手把手教她读书写字,妻子教她女红。她太过灵秀,一点就通,成振清心中,私以为小姑娘还是笨拙一点比较好,不能太要强了。
小姑娘和父母的相处模式成靖宁固然清楚,不过她却做不来,上一世爸妈忙于事业将她送到外婆家,和她的表兄妹们一起长大。老人家精力有限,她早早的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上大学到后来工作,见父母的次数更少了,所以她和她的亲爹亲娘并不亲近,这一世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她还是那个陈宁,不愿围着父母撒娇。
况且这个时代的女子地位不高,有许多身不由己,且又不是人人平等,谁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意外?那个世界虽然有诸多问题,但比现在好,她靠自己拼搏,日子过得很小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现在重头开始,前途未卜,不甘之余,不得不早早的成长起来。上一回莫名其妙的被一堆高手刺杀,她着实怕得很。
不过靠在成振清宽厚的肩膀上,成靖宁莫名的觉得踏实。转念一想,这般示弱亲近也无妨,这具身体本就是人家的女儿,疏离了反倒不好。况且除了她自己,谁知道里头不是原主了?想到这里,成靖宁重重的点点头:“嗯!”


第7章 恩怨
趴在成振清背上,成靖宁昏昏睡去,一觉无眠到天亮。成振清和顾子衿也早早的起了,洗漱完毕穿戴整齐之后,又早早的赶到观音庙,上了头香。再之后便回客栈用了早点,收拾东西回三湾村。
许是观音显灵的缘故,各路牛鬼蛇神散去,之后几天成靖宁一直好眠,吃饭也有了胃口,总算不再萎靡不振。
每次新稻谷进仓之后,都要磨一箩新米,煮饭烹菜,犒劳这一年的辛劳,谓之吃新。从崖州县城回来之后,成振清挑了一担谷子去镇西的郑家磨坊,这几日舂米的人多,磨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各家说着今年的收成以及二季稻的生长,谈论着吃新米的事。
成振清估摸着那边也快成事了,不准备继续种田,将自家的两块田送给村长种。成振清力气大,帮着磨坊内的乡亲舂米。今年飓风等天灾少,地里的稻子长得好,又暴晒了数日,舂出来的米粒又大又饱满,莹白喜人。挑回家之后,送了客栈老板娘和米铺老板娘各五斤,又送了左邻右舍一些。
赶上吃新米的时节,势必会在家大办一场,做些可口的肉食,煮上这一季的新米,好生奖赏一家人的胃,是以镇上的猪肉摊儿这几日生意格外红火。
成靖宁起得早,挎着菜篮子到镇场上挑了最新鲜的蔬菜,买了一块五花肉,一块精瘦肉,鸡鸭鱼各一只。今天邀请了客栈老板夫妻和米铺老板夫妻来吃新,回到家成靖宁就开始忙碌。
清理干净的鸡做了椰子鸡,放在炉子上慢火炖煮,鸭子用卤水反复翻煮了一个上午,卤料的香味浸入鸭肉之后起锅冷却,再用油酥一遍,再切了撒上些许调味香料,河鱼宰杀了做成豆豉鱼,再做了一个粉蒸肉,两个素菜,外加一盘水煮的海虾和爆炒蛤蜊。
成靖宁在厨房忙了一个上午做好了八个菜,照当地的风俗,吃新米之前,一定要先将桌子摆在屋外,供上做好的菜,奉上新米煮的饭,然后烧香祭拜,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祭拜过后,要挑半碗米饭撒到房顶上,待天吃过之后,人再上桌吃饭。
客栈老板娘将成靖宁一顿狠夸,说她能干厨艺好,比她店里的火头师傅做的味道还好。“小孩子不禁夸的,大嫂别夸她了。”顾子衿笑着给她夹菜。
客栈老板娘笑道:“哪里是我夸她,阿靖本来就能干,我要有这么一个闺女,做梦都能笑醒,成大嫂别谦虚了。”成靖宁这个名字不如翠花彩凤叫起来上口,认识的人都叫她阿靖,两位老板娘也不例外。这一世她原本叫成静宁,因觉“静”字太纤弱,便改成“靖”,那时她的理由是,女子也当“立”起来才好,争来争去伤神又伤心,成振清夫妻由她去,便同意了成靖宁改名。
吃过新米之后,他们一家便闲了下来,不用下地种田,不用辛苦做工,成振清每日在宅子里习武练功,练字看书,顾子衿便拿着针线篮子做衣裳,成靖宁睡能安寝之后,身上终于长了些肉,便跟着成振清练功,或是帮着做针线,偶尔也回三湾村去找那群小女孩儿去海边玩儿。
成振清夫妻的打算没有告诉成靖宁,她隐隐觉得他们有藏得很深的秘密,但她不会问,也许他们会在某一天亲口告诉她。
现在是收紫菜的季节,风浪较大的浅海潮间地带的岩石上,密密麻麻的长满紫色的藻类。成靖宁挽着袖子,提着竹编的撮箕,拿着铲刀,跟着村里的妇人和女孩儿们在海边收紫菜。她不似村里的妇人那般忙碌,要收回去晒了卖给商队,她摘一点回去做菜,尝个新鲜。
海边风浪大,摘了大半篮子之后,成靖宁身上的衣裳已经湿透,她在翠喜家换了干衣裳才搭牛大娃家的顺风车回镇上。
紫菜新鲜,成靖宁已想好晚上吃什么了,做一个紫菜虾皮汤,一个紫菜煎蛋饼,一个凉拌紫菜,再做一个清蒸大黄鱼。“爹,我回来了。今天到海边收紫菜,可以做虾皮汤。另外我还得了一条大黄鱼,晚上蒸了吃。”提着木桶和撮箕进了大门,成靖宁先说着晚上的打算。
还没走到堂屋就看到两个四十岁上下的陌生男人,两人都高高瘦瘦的,均穿着灰蓝布衣,一个国字脸,一个圆脸,都是一副老实忠厚的模样。“爹,家里来客人了吗?”成靖宁提着东西进屋,她打量那两人的同时,那两人也在打量她。
眼前的小姑娘个子比同龄人高一些,瘦瘦的,像跟竹竿儿,皮肤很黑,脸尖尖的,许是过于瘦弱的缘故,衬得眼睛很大,不过她的眼睛澄澈清明,像来时路上所见的蔚蓝大海,身上穿着一身半新不旧的布衣,脚下蹬着一双草鞋,头发又黑又密,扎了两条辫子,她整个人算不上好看,但胜在有灵气,看上去很随和。“这就是六姑娘吧?”国字脸的大叔开口问成振清说,他的嗓音浑厚,听着便觉可靠。
“是。”回答完国字脸大叔的问题,成振清招呼成靖宁说:“这是你祖母身边的大管家沈时,这是从小在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