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杯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圣杯传奇-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雅各的后代,他是亚伯拉罕的孙子。而实际上,以色列人包括了朱迪亚人、撒马利亚人和加利利人,但不包括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和其他福音书中所说的非犹太人。
按这样划分,耶稣来自朱迪亚(在被罗马占领之前称为犹大王国),因此他是个犹太人(朱迪亚人)。而玛利亚·抹大拉只能说是以色列人,因为她来自加利利(古朱迪亚和撒马利亚以北地区)。但这并没有阻止她成为一个拿撒勒派信徒,在有些绘画作品中她还穿着黑色的拿撒勒女祭司长袍(例如扬·普罗弗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神圣的寓言》)。这是她拥有黑圣母像的另一个原因。
约瑟夫斯提到库姆兰的艾赛尼教徒都是修道士和修女。男人和女人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大多数人都维持着独身生活。在某些情况下,结婚生子是被允许的,因为涉及到继承的问题。但这里有极为严格的规定,和普通犹太家庭完全不同。
在艾赛尼派的等级制度中,只有高层祭司中的特殊统治集团才能使用天使的名字。在他们的社会里,总有一个米迦勒、一个加百列、一个拉弗尔、一个乌列和一个沙利叶。从“天使(信使)”这个词最根本的意思来说,这些人是教派中级别最高的信使。从本质上说,他们就是管理者。
在亚伯拉罕家族的等级中,除了一些先知被授予以赛亚或者撒迦利亚的头衔外,还存在一种族长制结构,族长会被授予以撒或雅各的头衔。而且,亚伯拉罕家族中还有一支大卫王传下的王室血脉,也就是犹大王国的后代,约瑟和耶稣都属于这一分支。圣保罗在《希伯来书》中说得很清楚,虽然耶稣有王室继承权,但他没有当祭司的与生俱来的权利。他之所以在家族中和摩西以及伊莱亚斯(《马可福音》)一样拥有至高的地位,是因为他的血统。家族中地位最高的三个人祭司、国王以及先知分别代表权力、王国和荣誉。
在族长制派系中,“父”(亚伯拉罕)是至高无上的,地位仅次于他的是他的“子”和他的“灵”。在与之平行的天使等级制度中,撒督是大祭司,头衔通常是米迦勒,而祭司亚比亚他(排名第二)的头衔通常是加百列。这些头衔是大卫王时期建立的(《撒母耳记下》)。撒督/米迦勒被称为“主”(和上帝同义),亚比亚他/加百列被称为“主的使者”。这一天使制度在《以诺书上》中有详细记载,库姆兰的《战争手册》也确定了福音书时代天使的职位等级。在大卫王血统的等级中(《撒母耳记下》)也有睚鲁祭司,后来抹大拉的父亲继承了这一头衔。
由此可以看出,在这一套等级制度中,“主”和“父”这两个词虽然有令人尊敬的意义,但都是对凡人的称呼。然而当这两个词出现在《新约》的文字和对话中时,天主教教义总是说明它们指的是上帝。对艾赛尼派来说,上帝在凡间的化身就是拥有这些名字的贵族,正如教皇是当今天主教徒的“父”一样。
我们再来看看加百列对撒迦利亚、约瑟和玛利亚的拜访,我们可以看出允许他们生子的所谓天使其实是一个亚比亚他祭司。但为什么这两个孩子的出生需要祭司的批准和许可呢?因为撒迦利亚和约瑟的儿子都是继承人。撒迦利亚的儿子将是大祭司撒督的继承人,而约瑟的儿子将是大卫王室的继承人。虽然艾赛尼教派提倡独身生活,一般从外面捡回弃儿或私生子来传承教派,但贵族还是会结婚生子以获得继承人。但这种生育必须获得批准,而且有严格的规定控制这种夫妻关系。
以撒迦利亚和伊丽莎白为例,《路加福音》提到在他的妻子待产期间,撒迦利亚不能在神殿里讲话。“及至他出来,不能和他们说话…他直向他们打手式,竟成了哑巴。”这其实是指他有一段时间可以不履行大祭司的职责。换言之,就是他有一段时间不必以大祭司的身份说话。《路加福音》中提到,在妊娠期伊丽莎白躲了起来。在约瑟得知玛利亚怀孕时,也同样提到要让玛利亚“躲起来”。
约瑟夫斯对此曾解释道,依照艾赛尼的传统,男子最好不要“在妻子怀孕的时候陪伴她们,这样就能说明结婚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传承后代”。因此,无论我们是在讨论撒迦利亚和伊丽莎白、约瑟和玛利亚,还是耶稣和抹大拉,我们都不是在讨论浪漫的爱情故事。他们的婚姻是有契约的婚姻协议,这些精心挑选的夫妻不过是为了传承重要的直系贵族后代。因此,玛利亚和约瑟必须接受亚比亚他/加百列的指示和许可。
怀孕的前三个月非常关键,常常决定贵族丈夫是不是继续保留被选中的妻子,因为在贵族中还有其他合适人选。孕妇总是有可能流产的,流产的孕妇将被看成不合适的人选并被取代。流产通常是发生在怀孕的前三个月内,因此在这段时间妻子的地位并不稳固,而且女性也有可能不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贵族婚姻的头三年被规定为试婚阶段。1世纪的《犹太战史》中记录了这一切。
因此,他们的婚姻存在两个阶段。订婚后先是试婚阶段,并不是完全的夫妻关系。在这段时间内,即使女方怀孕了,她还是会被称为“年轻姑娘”,直到怀孕超过三个月。这时,他们会举行正式婚礼进入第二个阶段,她才有权被称为“妻子”。在这一阶段,亚比亚他祭司(加百列)会出面批准怀孕并完全认可婚姻关系。
在孩子出生后,妻子就会被称为“母亲”。在此之前,无论她是哪一阶段的“年轻姑娘”(由她出身的女修道院授予),她都会被称为“姐姐”。由此可见,在玛利亚和约瑟的故事中,应该是“年轻姑娘(Almah)”玛利亚怀孕了,但后来却被错误地翻译成“处女”怀孕。后来她接受了大祭司(亚比亚他祭师)以天使加百列身份给予的认可。然而,玛利亚还是可能会流产,如果是这样就会引起尴尬。因此,约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并且遵照了规定。《马太福音》中说“她丈夫约瑟是个义人,不愿意明明地羞辱她,就打算让她躲藏起来。”(约瑟的尴尬还有另一个原因,在解释完抹大拉的婚姻后,我们再来揭开这个迷。)

什么是〃无原罪始胎〃?
我们必须花一些时间弄清教会教义所说的“处女产子”和特指圣母玛利亚的“无原罪始胎”的区别。
尽管基督教极为尊敬圣母玛利亚,但在《新约》的福音书中都没有提到她的背景。这些正经只提到了耶稣父亲约瑟的血统。直到后来神父布道时,玛利亚才被天主教会推到了一个主要位置。这也是君士坦丁大帝在尼西亚大公会议上提出三位一体理论的后果之一。
君士坦丁的主教们宣布上帝是“三位一体”的神,他是由三个同等共存的部分圣父、圣子和圣灵组成的神。但罗马教会成立之前的基督教派坚持认为上帝就是上帝,而耶稣是一个凡人,是大卫王皇室世袭的救世主。他们不但坚持这一点,而且坚决批判圣母玛利亚是个处女的观点。利比亚神父阿里乌在尼西亚大公会议上据理力争,最后被诽谤并且被流放。
这给后来的皇帝狄奥多西出了一道难题。为了结束这一争论,他于381年召开了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公元390年,罗马教会推出《使徒信经》取代《尼西亚信经》。它的开头是这样的:“我信神,全能的父。我信我主耶稣基督,神独生之子。”被君士坦丁尽力压制的耶稣又被重新高调引入天主教的世界,这威胁到了皇帝自封的救世主身份。但没过多久,哥特人入侵,西罗马帝国逐渐走向覆灭。
从这时起,教会赋予教皇最高权力,在三位一体的争论中出现了一个新的重要人物。他就是聂斯托里,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聂斯托留认为耶稣是上帝还是上帝之子的争论毫无意义,因为很明显耶稣是个凡人,是男人和女人自然结合生下的孩子。而他的天主教同僚都认为玛利亚是Theotokas(希腊语:上帝之母)或者DeiGenitrix(拉丁语:上帝之母)。就这一点来说,他站在了他们的对立面。结果,在431年的以弗所大公会议上,认为圣母玛利亚是一名普通女子的聂斯托留教派被宣布为异教。圣母玛利亚从此被尊崇为上帝和凡人之间的中保。
时光流逝,但三位一体的争论仍在继续,圣母玛利亚被卡在中间。她不是圣三一的一部分,但她在教会中的地位是由她与上帝、耶稣以及圣灵之间的关系决定的。于是,天主教会在598年的托莱多大公会议上抛出了“和子论”。它声称圣灵“从父和从子”出。而不受罗马皇帝控制的发源于拜占庭的东正教会宣称圣灵“只从父”出。这在神学的争论中是一个非常特别且难以有定论的问题,但正是它导致了基督教的分裂。
无论怎样,玛利亚不再被认为是上帝的母亲。她从此之后成为圣子的母亲。她是一种媒介,圣灵用某种方法通过她传递下来。实际上,“和子”之争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教会到底应该受罗马还是君士坦丁堡控制才是争执的重点。双方都没有获胜,结果从一个源头分裂出两个独立的教会。867年,梵蒂冈最终从东正教分离出来。当时东正教声称自己继承了真正的使徒统续,而梵蒂冈大公会议不同意这一点,因此罗马教皇尼古拉斯一世被君士坦丁堡宗主教富丢斯开除教藉。
关于玛利亚的主要传记资料都不是福音书正经,而是经外书,例如《玛利亚福音》和《原始福音》。许多关于玛利亚生活和家人的不朽画作都是取材于此。其中包括丢勒的《安娜和若亚敬的会面》(玛利亚的父母)。在这类主题中最全面的作品被公认为《圣安,圣母玛利亚的母亲,和圣若亚敬的故事》。对玛利亚生平的描述被十字军从拜占庭带到了西欧,并迅速在基督徒中流传开。14世纪,法国确定了圣安节。1378年,应英格兰国王理查德二世的要求,教皇乌尔班六世把这一节日带到英格兰。1584年,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规定教会所有成员都要庆祝这一节日,它从此变成所有天主教徒的节日。
圣母玛利亚的生平故事不断完善,但她必须足够特殊,才能被选中作为圣子的母亲,她肯定在某些方面有独特之处。她不可能是个普通的孩子,而且她本人也绝不能受过男性的染指。因此,她的故事最终的版本是她父亲若亚敬并不是她真正的父亲,玛利亚是母亲安的无原罪始胎。这一观点产生了一些特别的画作,其中最著名的是让·贝拉甘布(1500年左右)创作的《圣安的无原罪始胎》,描述了穿戴整齐的成年玛利亚在母亲腹中成长的画面。
令人吃惊的是,直到相对较晚的时期,这才被确定为天主教教义,在此之前它一直是含糊的暗示。1854年,教皇碧岳九世宣布圣母玛利亚本身也是无原罪始胎,这一教义才被正式确定下来。1950年,教皇碧岳十二世宣布圣母玛利亚升入天堂。而直到1964年,教皇保罗六世才宣布她为“教会之母”。这一类声明背后有着强大的支持,它就是教会权力机构最终的宣言——《教皇无谬误论》。1870年,梵蒂冈大公会议宣布了这一教义,它声明:“教皇在决定教会教义以及道德问题时是不会犯错的。”
20世纪60年代,一个新的文明时代开始了,《死海古卷》横空出世,让此前的观点、解释、教条和教令都黯然失色。教徒的信仰还在,但已经和福音书年代发生在朱迪亚的真实历史事件完全划清了界线。在艾赛尼教派的《会规手则》中,甚至详细记录了以色列人的救世主和他的十二个使徒的职责。卷中还记录了一年一度的“救世主筵席”这一庆祝仪式。公元33年举行的仪式被演绎成为《圣经》中著名的“最后的晚餐”。

第五章 抹大拉的坟墓到底在哪里?

圣香山圣马西摩修道院里的坟墓
除了自君丁坦丁大帝起就自封为救世主的罗马皇帝们,罗马的主教(或者叫教皇,这一称呼更著名)在宏伟的拉特兰宫建立起教会第二领导人的权力。他们声称这种特权来自于他们继承的圣彼得的统续。圣彼得于公元64年被尼禄皇帝处决。上任教皇把教皇权力传给继任者时,正式的仪式是按手礼。然而,这一仪式的前题是无效的,因为使徒彼得(1世纪和圣保罗一起在罗马布道)从未担任过任何正式职位。在罗马教会中,第一个被任命的领导人是大不列颠的王子利奴(不列颠王候卡拉塔库斯的儿子)。正如教会自己的《使徒宪典》中记载的一样,利奴是在彼得还在世时由圣保罗于公元58年任命的。
即使普通信徒不清楚这一点,Desposyni教派的领导人和传教士们却知道,而且凯尔特和诺斯替教派的信徒也知道。在4世纪的一篇名为《圣彼得启示录》的文章中,他们把罗马教会的统治集团称为“干枯的小河”。文章是这样写的:
他们把自己称为主教和执事,就好像他们是从上帝手中直接得到的权力…虽然他们对秘密一无所知,却鼓吹只有他们掌握了秘密的真相。
从利奴王子起,基督教领导人在去世前都会指定继任者,这已经成为惯例。但这一传统在君士坦丁大帝宣布自己为“上帝在凡间的使徒”时就被改变了。提名并批准教会领袖成为皇帝的权力。各种各样的候选人常常来鼓吹自己,甚至在街头发生流血冲突。然而一旦被任命,他们的职责就成了在罗马帝国尽可能强制实行新教义。
第一个由皇帝任命的主教是西尔威斯特(公元314335年),他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加冕仪式,比此前在阴暗的后屋里举行的继任仪式醒目得多。基督徒不会再被加上脚镣送到采石场和矿井里做苦工,他们可以在公开场合活动,他们的领袖披金戴银衣着华丽。许多人被这一转变激怒了,他们认为这是对理想的亵渎,但在当时没有其他选择。他们曾经受迫害的信仰如今却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教皇的权力最难到达的地方就是不列颠和法兰西。不列颠的凯尔特教会拥有自己的Desposynic传统,不会屈服。罗马教会成立之前的著名神父,例如参加了尼西亚大公会议的该撒利亚的优西比乌(公元260340年),和波提亚的圣赫拉流(公元300367年)都记录了早期使徒造访不列颠的事迹。这时是耶稣受难后不久、圣彼得和圣保罗来罗马布道之前,原始福音书还未广泛传播时发生的事。
在《福音书的验证》一书中,优西比乌写道:“使徒漂洋过海来到叫不列颠的岛上。”后来其他历史学家也证实了这一点。威尔士的编年史作家吉尔达斯二世(516570年)在他的著作《不列颠的崩溃》中提道,早期基督教教义在台比留皇帝最后的日子里被带到了不列颠,而台比留死于公元37年。后来,梵蒂冈档案管理人枢机主教巴若尼也在他的著作《天主教系统历史》中提道基督教教义第一次被传播到西方是在公元35年。宗教改革刚刚结束后,本笃会修士休·克里塞在著作《布列塔尼教会史》中写道:
在基督41年,圣雅各从西班牙回来了。他拜访了高卢、布列塔尼和威尼斯的小镇。他传播福音书,并回到耶路撒冷和圣母玛利亚以及圣彼得商量要事。
克里塞在这里提到的要事是做出一个重大决定,是否接纳非犹太人进入基督教。作为耶路撒冷Desposyni的代表,耶稣的弟弟雅各主持了这次会议,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新约·使徒行传》中提到了这次会议)
公元303年,腓尼基历史学家提尔的多罗雪在他的《使徒概述》中写道:“使徒奋锐党的西门在毛利塔尼亚传播基督教教义…最后,他在大不列颠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君士坦丁堡宗主教尼斯福鲁斯(758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