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杯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圣杯传奇-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ぃ5谀甏显绲摹堵砜筛R簟分校饫锉怀莆狣almanutha(即大玛努他)。如今这里没有任何有价值的遗迹,只有残破的古道、一些罗马浴室的遗迹和一栋建筑的地基。现在这个贫困的地方被称为埃尔迈杰尔。
Magdala在当时不仅是捕鱼中心,还是鱼类加工处理中心,《犹太法典》中使用了它更长也更准确的名字MagdalNumaiya,意思是“鱼塔”。在公元66年,当犹太人反抗罗马人的起义爆发时,历史学家弗拉维斯·约瑟夫斯是加利利地区的指挥官。他在写到Magdala时使用了它的希腊名Taricheae。据约瑟夫斯1世纪的著作《犹太战史》的记载,当时这里生活着四万人。但在随后与罗马皇帝弗拉维斯·提图斯率领的大军进行的激烈战争中,有6500人被杀。
和MagdalNunaiya一样,其他福音书中提到的地点也有不同的名字,这有时会造成混淆。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当时的人们语言不统一,一个地方可以同时拥有希伯来、希腊、叙利亚、拉丁文名字;也可能是因为人们用当地的习俗来命名。在《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约翰福音》中,耶稣受难地叫Golgotha;而在《路加福音》中,它成了Calvary。这两个地名(希伯来语为Gulgoleth;亚拉姆语为Gulgolta;拉丁语为Calvaria)的词根都是同一个意思“头骨”。在所有福音书中,这个地名的意思都是“有一个头骨的地方”。
加利利海起初被称为Chinneroth(基尼烈),在希伯来语中意为“形状像七弦琴一样”,《约书亚记》就是如此。它在《路加福音》被称为LakeofGennesaret(革尼撒勒湖),在《约翰福音》中被称为SeaofTiberius(台比留海)。这就是它现在的名字BahrTubarlya(巴尔台巴留)的由来。
虽然加利利地区的撒马利亚和朱迪亚现在是巴勒斯坦的国土,但在福音书时代是罗马人的占领区,而在此之前它们又在埃及的统治之下。受希腊控制的法老王对这里的统治从托勒密王朝一直持续到克利奥帕特拉七世时期,即从公元前305年到公元前30年。因此,希腊语是耶稣时代的通用语言。当时并存的还有美索不达米亚人使用的亚拉姆语和希伯来语。弗拉维斯·约瑟夫斯是哈斯摩年家族的犹太人,受训成为法利赛教派的祭司,但他常用希腊语,而且福音书的原始版本就是以希腊语写成的。这一点很少有人置疑,但抹大拉这个姓和Magdala这个地名一样都来自于希伯来语Migdal,意思是“塔”或“城堡”。

“福音书时代地图”
13世纪的热那亚大主教弗拉津的雅各根据教会的记录写下了《圣玛利亚·抹大拉生平》,他提到玛利亚“拥有贝瑟尼城堡的继承权”。如果翻译更准确的话,其实是“贝瑟尼塔”的继承权。但贝瑟尼从来就没有任何像样的城堡或者塔,而且根据规定,修女们是不可能拥有任何财产的。雅各所说的继承权其实是头衔,是宗团守护人的崇高的社会地位。根据《弥迦书》,Magdaleder其实就是羊群守护人的意思。正是这一特殊的社会地位使抹大拉与众不同。由于这一地位如此崇高,《路加福音》第一次提到她时写道“有称为抹大拉的玛利亚”,其实它的意思是“有称为守护人的玛利亚”。
玛利亚其实并非来自抹大拉,她更有可能来自加利利地区的海滨小镇迦百农,耶稣就是在这里开始进行早期活动的。迦百农宏伟的大理石犹太教会堂(至今仍保留着壮观的遗址)位于睚鲁祭司的大教区里。他们是大卫王的首席祭司睚珥人以拉的子孙。这个祭司家庭的祖先是《旧约》中摩西时代的睚珥。
根据雅各(12291298年)的记载,玛利亚·抹大拉的父亲是叙罗(或叙罗斯)。睚珥人叙罗是当时的主祭司(地位仅次于撒路撒冷大祭司)。玛利亚在《圣经》中就是作为睚鲁祭司叙罗的女儿第一次出现的。《马太福音》描述了耶稣使她复活的情景。这次复活其实是指从象征性的死亡(黑暗)进入宗团的生命(光明),这是犹太教一种入教仪式,是在信徒12岁时举行的。《马可福音》肯定了在睚鲁祭司的女儿身上发生的事,里面写道“那闺女立时起来走,因为她已经12岁了”。
据雅各记载,叙罗是一位叙利亚贵族,他的妻子友察利亚(抹大拉的母亲)拥有王室血统。他进一步说明抹大拉“出身于正统贵族家庭,父母是王室后代”。在更早的一份大主教赫拉班的手稿中,详细说明友察利亚是以色列王室的后代。她不是源自犹大的大卫皇室,而是源自马加比的哈斯摩年皇室。这一家族从公元前166年起开始统治耶路撒冷,直到公元前63年被罗马帝国将军庞培攻陷为止。

宗教学者眼中的抹大拉
《圣玛利亚·抹大拉生平》是弗拉津的雅各更伟大的著作《黄金传奇》中的一部分。在作者去世两个世纪后,1483年,威廉·卡克斯顿于伦敦威斯敏斯特将它印刷出来,它成为世界上最早出版的书籍之一。最先出版的是法语及拉丁语版本,后来阿伦德尔伯爵威廉说服卡克斯顿出版了从欧洲版本翻译成英语的英文版。它汇集了许多圣徒的详细生平事迹,在宗教界具有很高的地位。虽然教会的主教们不遗余力地破坏了玛利亚·抹大拉的神圣地位,但这本著作还是在中世纪的修道院和一些教堂中广为流传。
赫拉班(776856年)是本笃会学者,曾任美茵茨大主教和富尔达修道院院长。他对于查理曼大帝时期法兰克帝国的研究备受推崇。赫拉班被誉为当时最博学的贤人。据说对于《圣经》、教义和礼拜仪式的了解,无人能出其右。他的著作《圣徒玛利亚·抹大拉之生平》共有6卷50章,内容丰富翔实。公元4世纪,君士斯坦丁大帝成立罗马教会,取代了早期拿撒勒基督教派。该书收编了当时有关玛利亚·抹大拉的所有资料。书的开头是这样的:
最受祝福的玛利亚·抹大拉的默祷生平。她被耶稣选中,是耶稣最爱的人,理应受到最高的尊敬。
在15世纪早期,赫拉班的这部著作的修道院抄本在英国牛津大学被发现。1448年,韦恩弗利特的威廉创立了牛津大学下属的抹大拉学院。他是当时的温彻斯特大主教,并任国王亨利六世的大法官。这所学院是献给抹大拉的,它是当时最先教授科学的学院之一,至今《圣徒玛利亚·抹大拉之生平》一书还保存在学院里。
在此之前,赫拉班的著作曾被马修·帕里斯在《大编年史》中引用。马修是圣奥尔本斯修道院的修道士,他综合了从1190年以来该修道院所有修道士的作品,汇编成《大编年史》。赫拉班的著作也曾被现存于牛津大学的《教会历史文献》所引用。
15世纪70年代,在牛津大学抹大拉学院成立后不久,白金汉公爵亨利·斯塔福德出资重建了剑桥大学的本笃会修道士教育学院,命名为白金汉学院。随后,这里也开始接纳非神职学生。后来在都铎王朝时期,由于亨利八世与罗马教会的决裂,白金汉学院落入奥德利勋爵(LordAudley)托马斯手中。他于1542年把学院奉献给玛利亚·抹大拉,并取名为圣玛利亚·抹大拉学院。但为了在读音上与牛津大学的抹大拉学院有所区别,奥德利勋爵有意把自己的姓氏加入学院的名字,决定把剑桥的抹大拉学院改为莫德林学院(Maudleyn)。这一名称沿用至今。
从发音上讲,以前玛利亚·抹大拉的名字就有许多变体,在1438年的《马杰里·肯普传》中,她的名字是MaryMawdelyn。“玛利亚抹大拉、埃及的玛利亚、圣保罗和许多其他圣徒现在都在天堂。”这位诺福克郡的空想家的精神日记被誉为英国出版的第一本自传,因此被奥德利勋爵所熟知。尽管作者的文化层次低下,该书也因此遭到许多批评,但它真实地记录了15世纪动荡的英国一个普通平民的生活。
除了众多的玛利亚·抹大拉教堂之外,英国在牛津和剑桥两所举世闻名的大学中都有献给她的学院。因此毫无疑问的是,虽然罗马教会竭尽全力地抹煞玛利亚·抹大拉的存在,甚至不顾一切地诋毁她,她在英国修道士中仍然受到广泛尊敬,其中包括牛津大学和圣奥尔本斯修道院的本笃会修道士。
在法国的情况也是如此。赫拉班是一名本笃会修道士,而意大利学者弗拉津的雅各是一名多明我会修道士。甚至在更早之前的1129年,当法国西多会修道士克勒福的伯纳德在特鲁瓦会议上正式承认圣殿骑士团时,他就提出圣殿骑士团的誓言是向玛利亚·抹大拉效忠。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一世(146183)坚持玛利亚·抹大拉拥有法兰西王室血统。在法国大革命后不久,多明我会修士拉克戴尔就写出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的著作《圣徒玛利亚·抹大拉》。
在此,我们不禁提出疑问,为什么这些修道士学者要反对罗马教会的做法?为什么他们以如此巨大的热情崇拜玛利亚·抹大拉?答案非常简单:这些修道士都是学者,虽然表面上要遵守教会的规定,但他们真正关心的是历史文献的真实记载。而主教们只关心教规,既然是他们自己制定的教规,历史文献对他们就不再重要了。事实上,当教皇格列高利十五世于1662年成立传信部时,教会已经开始强迫信徒遵守教规了。他成立了枢机主教传道团,目的是强迫人们顺从教会的意图。从这种意义上说,教会不仅使用了“宣传(Propaganda)”这个方法,而且从拉丁文表示植物繁殖一词中创造了这个词。它的词根为Propagare,意思是繁殖:无性繁殖或者来自母体的相以的样本。

教会为什么害怕抹大拉?
在这些众说纷纭的理论中,玛利亚·抹大拉本身到底处于什么位置?她对耶稣的生活和使命真的如此重要吗?抑或她只是个次要角色?
从福音书中我们得知,玛利亚·抹大拉经常陪伴在耶稣左右,并是他的资助人。她两次用甘松油为耶稣施涂油礼,而且和耶稣的母亲及姐妹关系密切。在耶稣受难时,她一直支持着她们,并和她们一起来到耶稣的坟墓旁。在耶稣复活后,她是第一个和他说话的人。
这些事实没有引起任何争议。事实上,抹大拉对耶稣及其家人的忠诚远远超过了圣彼得和其他摇摆不定的门徒。当然,她是个女人,但这并不足以解释在她死后教会对她进行的攻击。耶稣的母亲也是位女性,但她受到了教会的尊重。显然,玛利亚·抹大拉的遭遇并不仅仅因为她是女性这么简单,她肯定留下了一些什么能让主教们恐惧得发抖。
读过丹·布朗的畅销书《达·芬奇密码》的人都知道,他的小说揭示了玛利亚·抹大拉不仅是被耶稣所爱的陪伴者,还是他的妻子。而且他们育有一个孩子,血脉一直延续下来。这个秘密被一个由忠实的成员组成的秘密组织守卫了两千年,一直到今天。
几年前,我曾在拙著《圣杯的血统》中介绍并讨论了耶稣的婚姻以及后代的问题,但我并没有提到教会是不知道这个秘密的。从逻辑上说,《达·芬奇密码》里的这个观点是无法成立的。当然,那只不过是一本小说,而不是历史事实。如果主教们不知道玛利亚·抹大拉曾和耶稣结婚生子,他们就用不着这样煞费苦心地诋毁她。她就会像基督教历史中其他人物一样处于重要但非主要的地位。
是的,的确一直有秘密团体在守卫抹大拉留下的痕迹,但这并非秘密。玛利亚·抹大拉对教会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主教们知道,牧师们知道,圣殿骑士团等组织知道,很多普通民众也知道。要了解抹大拉的真相,并不需要通过阴谋者的记录或者秘密团体的档案。她的故事早就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只要看看《新约·福音书》,我们就能对她有足够清楚的了解。

第二章 抹大拉所受的迫害

教会终将消亡
1964年,教皇保罗六世同意一位著名梵蒂冈神职人员辞职,使他不用再遵守耶稣会放弃私人财产和绝对顺从的规定。在此之前,这位神父曾在宗座圣经学院任职。在枢机主教奥古斯丁·比衣的任期内,他还曾在天主教宗座促进基督徒合一委员会中任职。他曾在牛津大学和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学习,拥有闪米特语、考古学和东方历史的博士学位。从1958年起,他就在梵蒂冈为罗马教会服务,一直陪伴在教皇约翰二十三世左右。他被信徒所接受、所尊敬,为教会服务了30年。但在1964年,他突然辞去了罗马位高权重的职务,来到纽约生活,并于1999年去世。他的名字是玛拉基·马丁神父,他的辞职是由一个隐藏了1600年的教派引起的。
公元312年,当君士坦丁大帝在天空中看见十字架的神迹,决定把基督教改变成具有罗马人特征的混血宗教起,罗马教会就一直面对一个两难抉择:应该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又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卷入极力和政治的世俗斗争?它的目的到底是解救灵魂,还是统治西方世界?从一开始,教会内部就存在分歧。因此,从罗马教会成立的那天起,内部斗争也就开始了。
1958年,马丁神父开始在梵蒂冈任职。威尼斯枢机主教和大主教安吉洛·兰卡利成为罗马教会教皇约翰二十三世。在庇护十二世去世后,人们期待约翰二十三世成为一个过渡期的教皇,但他很快就成为真正的改革者。他扩大了枢机主教神学院的规模,并使之国际化。他召集了历史上第一次罗马教区主教会议,修改了教会法规。他还召集了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提出教会改革的口号。约翰二十三世是一位自由主义者和解放者。他做出的彻底改变意义深远,甚至可以和君士坦丁大帝创立罗马教会相媲美。然而这些举措也使教会内部的分岐浮上水面,而且是从最高极力机关开始。作为教皇,他就代表教会。他传达的信息准确清晰。他只对为灵魂服务感兴趣,而不是世俗权势。
这对许多人来说是值得高兴的消息,但在给予人们更多自由的同时,教皇的措施也破坏了教会的绝对权威和它长期遵循的教规。普通的天主教徒以及一些神父放弃了他们的某些信仰,例如原罪和邪恶。神父们想结婚,女性想成为传教士,主教们想成为地区教皇,人们想拥有控制生育和离婚的权利。同时,作为罗马教区的主教,约翰经常访问他的教区,参观医院、监狱和学校,做其他教皇从没做过的事。当然他很受民众欢迎,但并不受教会权力阶层的欢迎。因为在他的改革下,这些人迅速失去了权力。
教皇约翰二十三世于1963年逝世。许多人为此极度悲伤,但有些人松了一口气。然而太迟了,改变已成定局,罗马教会再也无法恢复成以前的模样。它的极权已被打破。当米兰地区的大主教乔瓦尼·蒙蒂尼接任成为教皇保罗六世时,他说“恶魔已经进入教会,祭坛周围笼罩着烟雾”。他尽了最大努力,但还是无法阻止来自民众和神父们要求继续改革的冲击。
正是在这时,在梵蒂冈内部见证了这一变迁的玛拉基·马丁神父决定切断和教会的联系。他在梵蒂冈服务的时间是从1958年到1964年,他见证了宗教历史上最大的转折点。马丁在这一事件中处于一个独特的位置,亲自参与了变迁中的风云变幻。他知道必须有人为子孙后代记录下这一不朽的时代,而他正是最合适的人选。但他如果继续在梵蒂冈任职就无法以客观的看法进行叙述。因此,他于1964年辞职成为一名作家。他的著作清楚地展示了教会创立初期到现在的内幕以及教会领导人的功过。而且他宣布,在权衡了所有可能性和结果之后,他认为教会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最终必将消亡。

耶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