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南美局势彻底平息下来之后,虎贲军再根据任务,伺机而动。
最后就是对五十五万巴西利亚大军的处置了,这也是最难的一部分,好在枢密院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方案,获得欧阳朔认可。
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不辜负
枢密院建议,将五十五万巴西利亚大军精简至五十万人,剔除伤员跟不合格的兵员,包括家中独子等位列大夏军优先裁撤对象的兵员。
剔除五万人,已经是极限。
鉴于美洲都护府尚不稳定的局势,如果一次性裁撤大批将士,将他们投入民间,只怕会形成巨大的安全隐患,影响地方衙门的执政。
同时还会给里奥等本土官吏,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因此,这股力量必须约束在军中。
没有军权,欧阳朔就不怕里奥等人翻出什么大浪来,时间一久,他们也就熄了那些心思,主动融入大夏这个体系。
再从中挑选出最精锐之士,补充美洲战区的战损。
为了攻克巴拿马城,北美军跟虎贲军都有一定的战损,尤其是作为进攻主力的北美军,伤亡不小,急需补充兵员。
吸纳一部分巴西利亚军将士进入军中,也有利于团结当地百姓,搞好军民关系,不至让南美百姓觉得,大夏军是用来监视他们的。
除此之外,作为镇守部队的南美军,此番还将留出一些兵员名额,用于招募有志于军中的南美异人,吸引其中的精锐之士。
这是分化、拉拢当地异人的又一手段。
按枢密院测算,补充战损之后,还能剩下四十五万人上下,建议整编为两大集团军,其中一个不满编。
两大集团军,均不纳入大夏正规军序列。
他们的任务不在帝国正面战场,而在全球战场,主要替帝国参与一些不便明着参与的战争,可称之为帝国雇佣军。
为此,枢密院还给出具体建议。
现阶段,可将满编的雇佣军第一集 团军,投入枫叶王朝战场;将雇佣军第二集团军,投入玛雅王朝战场。
如此南北夹击,继续牵制道森王朝,遏制道森王朝的崛起。
在遏制道森王朝的同时,美洲战区跟大西洋舰队也能乱中取胜,趁道森王朝陷入内乱时,趁机攻占大安的列斯群岛。
如此一举两得。
以枫叶王朝跟玛雅王朝的处境,只要大夏稍稍暗示一下,他们怕是会立即主动凑上来,接纳这股心生力量。
雇佣规则,核心就两条。
其一,雇佣王朝需负责雇佣军的后勤补给。
这是题中应有之意。
需要强调的是,雇佣军将士的军饷,依然由帝国发放,这也是帝国掌控雇佣军的重要一环。
为此,军饷不会发到将士手上,而是发放给他们指定的家人手中。家人,正是帝国牵制雇佣军的另一环,确保雇佣军不会生出其他心思。
当然,雇佣军战死,帝国同样会发放抚恤金,并不把他们当外人看。将士们在战场立功,帝国也会给予嘉奖,不过是暗地里的。
军饷来源,就是雇佣王朝支付的高额雇佣费用。
为了激励雇佣军将士在前线奋勇作战,枢密院建议,可将雇佣军的军饷标准,在帝国野战军的基础上,再上涨50%。
大夏军饷本就丰厚,上涨50%,足以让人心动了。
其二,雇佣王朝需划出一片土地,供大夏为雇佣军建设专属军事基地。
军事基地,既是雇佣军的一个固定驻扎地,更是大夏行使主权以及对雇佣军管辖权的关键途径。
军事基地享有的权利,跟大夏海外领土等同。
同时,为了加强对军事基地的管理,枢密院将全程参与军事基地的建设以及基地指挥部的筹建工作,确保可控。
这就厉害了。
即便战争结束,大夏也还能通过军事基地,对该王朝继续施加影响力。也就难怪,欧阳朔会爽快同意枢密院的改编方案了。
有此两点,再加上雇佣军的整编过程中,枢密院会置换一批美洲战区将士进入雇佣军,基本就能保证,这支军队依然掌握在帝国手中。
如此,既解除了南美地区的安全隐患,又为帝国赢得一张好牌。
…………
枢密院方案获批之后,就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
跟枫叶王朝以及玛雅王朝的交涉,由鸿胪寺出面,牵头的,正是被委任为帝国特使的鸿胪寺丞帝尘。
对帝尘的能力,欧阳朔还是比较认可的,也愿意给他施展的平台。
不出欧阳朔所料,在大夏稍稍透露,愿意提供雇佣军的意向之后,无论是被逼到绝境的枫叶王朝,还是唇亡齿寒的玛雅王朝,都喜出望外。
尤其是枫叶王朝,简直就像看到救星一般。
盖因道森王朝从哥伦比亚撤军之后,不管是出于王朝战略也好,还是出于发泄心中的怒火,杰克下令,加强对枫叶王朝的进攻。
杰克更是放出豪言,要在一月之内攻克枫叶王朝,一统北美。
前线大军似乎感受到国王的怒火,一个个像吃了激素一样,嗷嗷叫地向枫叶王朝核心地带推进,士气高昂。
即便有大夏提供的火器支持,枫叶王朝也是摇摇欲坠。
这种时候,任何一丝外界援助,对枫叶王朝而言,都弥足珍贵。
对大夏提出的条件,没做什么抗争,就全盘接纳。
说句良心话,大夏提出的条件,对两大王朝而言,一点都不过分。相比王朝存亡,一个军事基地跟一笔雇佣资金,实在不算什么。
这些雇佣军,可是在替他们打仗。
欧阳朔也很人性化,雇佣资金除了用金币支付,也可用稀有矿石等资源代替,或者用矿场开采权代替。
总而言之,不会将两大王朝逼入绝境。
通过开展结算雇佣资金业务,大夏商业银行也借此机会,堂而皇之地进入两大王朝的金融市场,向全球性商业银行,迈出坚实一步。
随着工业化浪潮汹涌而来,铁、铜、铝、镉、镍等矿石资源,以及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已经上升至帝国战略。
鉴于此,经欧阳朔批准,日前,朝廷已经设立国土资源署,承担保护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责任。
随着工业化浪潮来袭,帝国架构也迎来一轮新爆发,为了适应帝国发展需求,一个接一个的机构相继组建。
帝国职能,也跟现代化国家越发吻合。
国土资源署下设国土司、海洋司、地质勘查司、矿场资源司以及能源司,分工明确,支持帝国工业化战略。
五大司中,数地质勘查司的工作最轻松,他们无需像先辈那样,为了找到一个矿场或者一口油田,翻山越岭,风餐露宿。
只需根据现实资源分布资料,按图索骥即可。
仅华夏本土,就蕴藏着各种丰富的矿产资源跟石油资源,足以支撑起帝国这一阶段的工业化进程。
当然,欧阳朔绝不是短视之人。
他指示国土资源署,对本土资源的开采,以保护性、有序开采为主,适当加大对海外领土,比如非洲、南疆、南美等地的开采力度。
必要的时候,还可考虑从其他王朝进口。
总而言之,不能涸泽而渔,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毕竟在欧阳朔的战略构想中,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游戏世界的地位都至关重要。
除了组建国土资源署,在欧阳朔的亲自关注下,帝国还相继组建【华夏矿业集团】跟【华夏能源集团】,肩负起矿业跟能源的开采以及利用职责。
两大集团刚一组建,就注定是超级巨无霸。
整个帝国境内,以矿场跟油田为中心,一座座现代化工厂拔地而起,建立起一整套的配套设施,将资源进行粗加工,继而运往沿海城池。
连接内地跟沿海的,正是正在加紧建设的铁路网络。
帝国建设重心,渐渐由农业,向工业倾斜,朝廷以及各级衙门,也利用优惠政策,鼓励农夫跟手工业者,转职为工人,投入工业化浪潮之中。
更多“怀才不遇”的异人,也将获得施展才华的机会。
整个帝国,生机勃勃,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跟其他王朝的战火纷飞,形成鲜明对比。
大夏的人口红利,正在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
而这,正是大夏制霸全球的基础。
跟大夏相比,道森王朝境内虽然也算歌舞升平,奈何整个道森王朝的人口还不到一亿人,根本无法跟大夏相提并论。
疆域广阔、资源丰富、人口充足、稳定的本土环境以及高效的内政体系,诸般因素叠加在一起,势必将重塑一个新的帝国。
在工业化进程上,大夏已经渐渐甩开其他王朝,走在世界最前沿,而且是越走越快。这样的大夏,比以前只会在战场决胜负的大夏,更加可怕。
如果全球大战继续这般打下去,大夏势必将成为最后的赢家。
天时地利人和,欧阳朔没理由辜负。
…………
七月一日,京师。
南美战事完美收场,了了欧阳朔的一桩心事。
接下来,帝国军队的焦点,将由南美,重新转到欧洲战场。为了配合帝国战略,在欧洲战场搅局,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首要一点,就是确保日耳曼王朝不被攻灭。
为此,欧阳朔指示白起,“可以行动了!”
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非洲再起硝烟
经过三个半月的鏖战,欧洲大陆充斥着肃杀、凝重以及悲凉的气氛,作为主战场的日耳曼王朝,更是满目苍夷。
日耳曼王朝的顽强,超出了盟军的预料。
在这一场生死大战中,短短三个月时间,日耳曼王朝就征兵四十余万,王朝总兵力不减反增,真正的输阵不输人。
时间一久,盟军远征带来的后勤压力,正日益显现。
欧洲战场,一时竟陷入僵持之中。这种时候,盟军迫切希望得到道森王朝的援助,以期一鼓作气,以最小的代价攻克日耳曼王朝。
否则的话,时间一久,盟军就算取胜,也是两败俱伤之局。整个欧洲大陆,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家底,怕是要全部陷在这一场大战之中。
偏偏道森王朝刚在南美栽了一个大跟头,丢掉哥伦比亚地区不说,还被大夏打到墨西哥湾的家门口,别提有多憋屈了。
此时的杰克正卯足了劲,要在北美战场建功呢,哪里还有余力,还帮助远隔大西洋的欧洲盟友。
这就尴尬了。
唯一让盟军欣慰的是,大夏这个潜在的威胁,似乎没有真正介入欧洲战场的企图,就是北非军,在阿尔及利亚地区的推进也是非常缓慢。
虽然不解,盟军还是很高兴的。
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蛰伏的大夏,猛然露出獠牙。
七月二日,已经全军深入阿尔及利亚境内的大夏北非军,一改往日保守作风,突然变得主动起来,向驻扎在该地区的西班牙大军,发起猛攻。
猝不及防下,西班牙大军被打的节节败退。
北非军不仅占据兵力优势,单兵战力也要强于敌军,这一发力,自然就如摧枯拉朽一般,仅用不到一周时间,就横扫半个阿尔及利亚地区。
七月十日,北非军就推进到阿尔及尔城下。
虽然推进迅速,北非军却无粮草困恼。
在对峙的这段时间,非洲都护府从利比亚行省跟埃及行省,征集了大量粮草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囤积在边境城池。
北非军在前线发力,运粮队伍迅速跟上,配合默契。
如此高效的后勤组织能力,主要归功于大夏对埃及王朝的全面接管。
距离大夏接收埃及王朝,已经过去近三个月时间,在非洲都护府以及行省总督衙门的双重努力下,埃及行省跟利比亚行省,已经渐渐走上正轨。
当地百姓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已默认更换国籍的既定事实。
再加上大军的威慑,以及衙门的恩厚,大部分百姓的心态已经调整过来,重新投入新生活,没想着去做过多折腾。
地方秩序,得以恢复。
真要想不开,各地衙门大牢里关押的“恶霸”,就是最好的警示。
非洲都护木兰月,治理非洲,惯常喜欢使用刚柔并济的手段,平时,这位显赫无比的女都护可在大街上,跟普通百姓聊到一起,犹如邻家女子。
可真遇到难缠之事,该果决的时候,木兰月也是能眉头都不皱一下。
从最早治理摩洛哥行省开始,木兰月之名,已经悄悄在非洲大陆传播开来,在出任非洲上都护之后,名望更是达到一个顶峰。
非洲百姓,将其称作华夏花木兰再世,敬畏有加。
这不是没有理由的。
四月到七月,三大行省先后爆发过不止一百起,大大小小的抗议示威事件,有的只是上街游行,有的则演变成群体暴力事件。
对游行的,木兰月指示,以劝退为主;但是对暴力事件,衙门则绝不姑息,果断出动衙役,给予镇压。
如果衙役不够,那就调动行省警备部队。
闹得最凶的一次,木兰月不惜联络非洲战区,派出正规军,血腥镇压。
如此,才渐渐刹住了这股邪风。
头脑发热的埃及百姓,也渐渐清醒过来,他们知道,跟朝廷对抗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甚至还会波及家人,得不偿失。
相反,如果认可朝廷统治,时间一长,他们其实很快就会发现,相比此前,大夏的内政效率更高,也更加廉洁公正。
再加上朝廷援助建设的学校、医院以及道路等公共服务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
再加上大量商人的涌入,他们未来的生活,只会越来越好。
两相对比,如何选择,再清楚不过了。
经过三个月的过度,埃及诸行省内部的威胁得到初步控制,再加上南美战事平息,欧阳朔这才决定,在非洲掀起大战。
非洲战区统帅白起,很好地领会了欧阳朔的意思。
有都护府做坚强后盾,非洲战区才有底气,向目标发起猛烈攻击,不至于担心,突然后院起火。
就在北非军全面西进之时,贪狼军第四军团跟第五军团也沿着海岸线,向西挺进,充当北非军的预备部队,随时准备投入战场。
非洲战区,全面发力。
…………
跟刚结束不久的哥伦比亚之战一样,大夏每一次动作,都能牵动全球王朝的注意力,成为全球战场的焦点。
这次也不例外。
最高兴的当然是湛蓝徽章。
过去的三个月,他们无数次地催促大夏,全部无功而返。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等到大夏军动起来。
大夏一动,湛蓝徽章就看到胜利的曙光。
苦熬数月的埃及大军,被圈在西班牙南方,前有大军堵截,后无粮草接济,到了六月,全凭在当地搜刮粮草度日,别提有多心酸了。
如果不是埃及大军够顽强,估计要崩溃。
倘若大夏能一路攻克阿尔及利亚跟摩洛哥,不仅能断西班牙王朝一臂,还能彻底疏通后勤补给线,让埃及大军重获新生。
如此,欧洲战场就将迎来转机。
所以说,这是一连串的反应,按钮就掌握在大夏手中。
虽然很无奈,但却是事实。
有人欢喜,自然就有人愁。
首当其冲的,就是西班牙王朝。
可怜的西班牙,刚在南美被道森王朝耍了一顿,被迫撤出阿根廷地区,让卡西利亚斯心头滴血。
伤口还没结疤呢,大夏又在非洲战场,捅了他们一刀。
这一刀扎下去,就快要了西班牙的半条命。
出于谨慎,从南美撤下的十二万大军,卡西利亚斯留了一半在本土,剩下的六万大军,被派往非洲领土。
如此,西班牙王朝在非洲就部署了十六万大军,再加上临时征召的一批新军,勉强达到二十万人的规模。
这当然是挡不住大夏军进攻的。
好在大夏军似乎没表现出太大的攻击性,让卡西利亚斯稍稍放心。
卡西利亚斯也不蠢,他不会傻到以为,大夏军不进攻是对西班牙王朝怀有什么仁慈之心。以卡西利亚斯的推测,更大的可能,是大夏准备坐山观虎斗,坐看欧洲诸王朝混战,当一个彻头彻尾的旁观者。
如此,才解释得通。
亨利等人也是基于同样的判断,并未急着将驻扎在非洲领土的大军,调往阿尔及利亚地区。
非洲从来都不是安生之地,他们也不敢大意。
他们哪里想到,欧阳朔根本就不甘当一个旁观者,而是要做一做“搅屎棍”,将欧洲的这一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