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单纯的是高大全因为未能得到提拔而以死要挟楚天舒,问题的性质就简单得多。但是,如果是因为县委班子存在腐败,在干部提拔任用中搞钱权交易,才导致出现了恶性事件,性质就完全不同了,身为县委书记的楚天舒难辞其咎。
尽管伊海涛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但他仍旧未动声色,只说:“茂才,稍安勿躁,等收到南岭县委县政府的正式报告之后,我们再研究市纪委和司法部门需不需要介入。”
郎茂才碰了个软钉子,讪讪地退了出去。
伊海涛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如果唐逸夫找上门来“兴师问罪”,同样还是以不变应万变,静观其变,然后再见招拆招。
但是,一上午过去了,唐逸夫却一点儿动静都没有。
这反倒引起了伊海涛的高度警惕:唐逸夫为什么要装聋作哑?他一定是在酝酿更大更险恶的阴谋。
高大全是市府办出去的人,又是唐逸夫的亲信,他死了,消息在第一时间就会传到青原,而唐逸夫应该是头一个得知消息的人。
事实上,付大木当时就向唐逸夫报告了,陶玉鸣也向郝建成作了汇报,田克明回到办公室,还忍不住向黄如山学说了一遍,杜雨菲在把楚天舒送到县医院确定并无大碍之后,也向童丹元作了汇报……
这些得知消息的人,会在他们所掌握的范围迅速扩散。
上午,还只是市委市政府的少数人在鬼鬼祟祟地嘀嘀咕咕,到了中午,市直各单位差不多已经是沸沸扬扬了,各种各样的版本满天飞,传来传去,被好事者一番添油加醋,竟传得面目全非,黑白颠倒了。
有的说,高大全未能如愿升迁,对楚天舒心怀不满,持刀行凶反被楚天舒一刀毙命;有的说,高大全找楚天舒索要送出去的红包,遭到楚天舒严词拒绝之后,在楚天舒的房间里自杀身亡;也有的说,高大全去找楚天舒谈心,撞上了楚天舒与女服务员的奸情,楚天舒杀人灭口……
重重迹象表明,唐逸夫装聋作哑的表象之下是暗流涌动。
下午两点半左右,伊海涛接到了省纪委监察室主任蓝光耀打来的一个电话。
在电话中,蓝光耀传达省纪委书记何天影的指示说,楚天舒到南岭县短短几天的时间,在没有认真调查研究,听取广大干部群众意见的情况下,私自决定召开干部大会,宣传封建迷信,很不严肃。
紧接着又擅自做主,撕毁了县里与浮云矿场达成的协议,诱发了村民与矿山的打斗事件,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也给浮云矿场和县财政收入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最为恶劣的是,楚天舒不听其他领导的劝告,在常委们未达成一致的情况下,临时动议提拨任用干部,并强行逼迫常委们表决通过,在全县干部中引起极大的不满情绪,最终促使个别候选人铤而走险,酿成了惨祸。
蓝光耀问市委是否了解此事,他说,省委领导要求,青原市委应对楚天舒提出严厉的批评,追究他处置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并对南岭县定编定岗工作中可能存在的腐败问题立即组织调查,并将调查和处理结果尽快向省纪委报告。
伊海涛只能一边听一边记,再不能说什么话。
接完电话,他心情极沉重地坐在那里。
看来,有些人对南岭县的情况也十分关注,用了如指掌来形容也不为过,一旦需要发难的时候,便可以倾巢而出,一桩桩都成为了楚天舒在南岭县胡作非为的佐证。
一段时间以来,不断有南岭县的各种消息传来,他喜忧参半,谨慎地采取了“四不”方针,提心吊胆地观察着,等待着,在高兴之余,依然忧心仲忡,一直像坐在火山口上似的,夜不成眠,食不甘味,心总是高高地悬着。
今天,令他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
伊海涛知道,楚天舒一定会利用定编定岗的机会发展属于他自己的势力,建立他自己的阵营,他当然希望看到楚天舒大获全胜的结果,但是,走到现在这一步,他认为楚天舒处理得有些过激,失去了对局势的有效把控。
可楚天舒事前事后都没有向他请示报告,郎茂才特意过来提醒之后,他觉得还可以继续采用“三不”方针,看看事态的发展再说。
然而,唐逸夫等人却不允许他再看下去,惊动了省纪委的何天影,通过蓝光耀的电话把指令传达下来了。
党员领导干部涉嫌腐败并致人死亡,这属于重大恶性事件,省委领导亲自过问都不足为奇。按照干部管辖权限,南岭县的班子成员只是县处级干部,不属于省委管,他们的调查处理只能责成市委来办。
现在该怎么办?
第911章 百密一疏
伊海涛在办公室里走了几个来回,反复地思谋着。
给省委主要领导挂个电话,汇报汇报,作点必要的说明吧,省领导会认为他纵容包庇楚天舒,不做工作就作解释,是不是得了楚天舒的好处,有意抗拒省领导的指示。
按照省里说的,严肃批评楚天舒,追究他的责任,纠正南岭县常委会上作出的决定,也觉得很不合适。如果这样做,那是长坏人的气焰,灭好人的威风,等于把刚刚有了转机的南岭县扼杀在摇篮里。
不闻不问,继续采取“四不”方针,当然更不行了。
电话里蓝光耀不是说了,问市委是否知道这些情况,明显有批评的含意。
说不知道,是失职。知道了不抓,更是错误。现在省委要你管,你再不管,那还了得,你这个市委书记还想不想干了?
伊海涛几次想打电话直接向省委副书记林国栋请示汇报,但他一次次地把这个念头压了下去。
他相信,林国栋对楚天舒关爱有加,应该不会袖手旁观,坐视不理。
楚天舒在南岭县的所作所为,林国栋也会有他自己的途径了解得到。
现在省纪委书记何天影借高大全之死提出要深入调查南岭县可能存在的违法违纪行为,林国栋也没有理由不投赞成票。
南岭县这一级的干部大多数都能看得出来,楚天舒和付大木在争权夺势;青原市人的部分干部,联想得到这是伊海涛与唐逸夫之间的斗法;而到了东南省这个层面上,只有极少数的知晓这也是林国栋与何天影在东南政坛上的对决。
牵一发而动全身,切不可轻举妄动!
伊海涛想来想去,决定采取既积极,又稳妥,能回旋,较安全的办法。立即派人到南岭去,找楚天舒个别谈话,传达省委领导的指示,提出严肃的批评,要求县委县政府纠正在定编定岗工作中的失误。
谈话要保密,不让别的人知道,调查有没有违纪腐败行为更不能兴师动众,最好由楚天舒主动提出来纠正,再由南岭县委常委会集体研究决定。这样就可以化被动为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派谁去?这一点至关重要。
伊海涛想到了叶庆平和郎茂才。
一个是常委副市长兼市定编定岗工作领导小组的常务副组长,一个是市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他们两个联手走一趟,几方面的意见都可以照顾到,也对几方面都可以有个交代。
于是,伊海涛打电话先把叶庆平喊到了办公室。
叶庆平已有预感,他到了书记办公室,看到了伊海涛的神情以后,便猜出了七八分。
叶庆平问伊海涛:“老师,是不是上边来了什么指示?”
“庆平,你猜对了。”伊海涛遂将蓝光耀电话指示给他说了一遍。
“您说吧,要我怎么做?”这种时候,任何客气的话都不用讲,叶庆平很坦诚地直接请求任务。
伊海涛便把要他和郎茂才一起去南岭县向楚天舒传达省委有关领导的指示,对楚天舒提出批评,督促南岭县县委主动纠正在定编定岗中的错误做法等说了一遍。
说完之后,他怕叶庆平对其中的一个问题没有听明白,又提醒说:“我的意见是你和郎书记个别跟楚天舒谈。你觉得怎么样?”
“我明白您的意思。”叶庆平是组织干部出身,自然明白个别谈与公开谈的区别,知道伊海涛要最大限度地保护楚天舒,他心领神会提议道:“老师,如果楚天舒执意不肯推翻定编定岗的结果,我就只有采取强硬的态度了。”
伊海涛看着叶庆平,完全放心了。他沉思片刻,说:“庆平,去了之后,你看着掌握吧。这些意见没有经过市委研究……”
叶庆平不等伊海涛把话说完,表示理解地插话道:“老师,您放心,这个我有数。”
伊海涛一个电话又把郎茂才召到了办公室,给他们两个人布置了任务。
说到陪同人员时,郎茂才提出的人选是,市府办主任梁宇轩和市审计局局长上官紫霞。
形势紧迫,耽搁不起。
叶庆平和郎茂才两个人一商量,决定立即出发赶赴南岭县。下午四点多出发,抵达的时间会是晚上七八点钟,先分头找县领导谈话,第二天早上正式开展工作。
简单收拾了一下,一行四人便上路了。
路上,叶庆平闭目养神,想了很多。
他想了楚天舒面临的巨大困难,想了邪恶势力的上下勾结,想了伊海涛的为难之处以及伊海涛所用办法的良苦用心。想了他此去该怎样做,才能实现伊海涛的意图,使他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他甚至想,没有没必要直接将情况向林国栋报告……
南岭县发生的事件,不仅震惊了省市政坛,也引起了各方媒体的高度关注。
早晨上班后,楚天舒召集县委常委、县四大班子领导、两办主任和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等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
会上,通报了昨晚在招待所发生的事件情况。
楚天舒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部门,要自觉维持正常的工作秩序,自觉维护社会稳定。
最后,楚天舒还特别强调,宣传部门要善于和学会和媒体打交道,交朋友,把握好宣传口径和方向,尤其要把好网络传播这一关,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果然像楚天舒料想的,散会后不久,关于高大全之死的帖子在“青原热线”上冒了出来。
楚天舒上网一看,还好,标题和内容都很平淡。
帖子没有指名道姓,只说南岭县一名副科级干部,昨晚上酒后闯进县委书记住的房间,持刀挟持了招待所一名女服务员,刺伤了县委书记,被赶来的公安人员击毙……
要说,贫穷闭塞也有它的好处,那就是网络不发达,各种消息可以口口相传散布很快,但不容易在网上造成大的声势。
网络发达的地方,负面消息上了网,跟帖者转发者络绎不绝,小事也会被炒成大事。在南岭县则不然,因为有网络的地方只有县直机关和少数几个单位和部门,能上网的手机也没几部,一查就能查到人头上。
而且,昨晚上县医院的人赶到招待所之后,把楚天舒和苏杭送到了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随即,陶玉鸣让公安局来人,连夜收集了相关证据,将高大全的尸体送进了殡仪馆,然后清理了现场。
老百姓对于网上的传言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听见风就是雨了,他们虽然不相信官方的宣传,但也不会轻易相信网络上的传闻,要想让他们信以为真,必须得有图有真相。
因此,高大全被击毙一事虽然在网上有了帖子,但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跟帖者寥寥无几,点击量和转发率都不高,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
反倒是纸媒和电视等传统媒体比网络更敏感一些,省市各报刊、电台、电视台的记者闻风而动,飞快地赶到了南岭县。他们提出要采访楚天舒、陶玉鸣和苏杭、田克明等人,一概被县委宣传部挡掉了。
茅兴东和县委宣传部的人出来做挡箭牌,陪记者们喝茶聊天,按统一的口径向他们说明情况,暗地里打发红包,赶来的记者们很快就被摆平了,他们答应暂时不会发负面报道。
可是,百密还是有一疏。
大概十点前后,一批媒体记者被打发走之后,宣传部终于清静下来,一位自报为姓呼延的记者来到了县委宣传部,要求面见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宣传部主管外宣的副部长程浩出面接待。
程浩验明了来人的证件之后问他什么事,呼延记者执意要见了常委部长才肯说。
没办法,程浩去隔壁请示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茅兴东。
茅兴东正着急上火牙疼,他捂着腮帮子问:“他是哪个报社的?”
程浩说:“我查他记者证了,是《东南法制报》的,以前我没接触过,所以没有直接带他来见你,茅部长,你见还是不见,如果不见,我就说你不在县里,出差去了。”
茅兴东想想说:“没问他什么事啊?”
程浩说:“他说必须见了你才说,还吓唬我如果不让他见到你,出了事由我负责,这人说是从省城来的,看样子挺狂。”
茅兴东皱起眉头,朝倒吸了一口凉气,说:“既然人家找上门来了,不能不问青红皂白一概不搭理,楚书记刚才在会上说了,宣传部门的同志要学会同媒体打交道,交朋友。小程,你把他请进来吧。”
呼延记者跟着程浩来到茅兴东的办公室,进门就掏记者证。
茅兴东很大度地摆摆手,说:“不必了,媒体的同志素质很高,我还能信不过吗?呼延记者,有什么需要我们提供帮助的吗?”
“这是我的名片。”呼延记者收起记者证,又递给茅兴东一张名片。
“噢!新闻部主任,呼延非凡?”茅兴东接过名片看了看,说:“那我叫你呼延主任吧。”
呼延非凡说声谢谢,接过程浩递上来的茶杯,开始旁敲侧击。
第912章 新闻敲诈
呼延非凡打量了一番办公室的设施,说道:“茅部长,你是县委常委,也是县级领导干部,这办公室可够简陋的啊。”
“是啊,贫困县,穷啊。”茅兴东笑笑,说:“呼延主任,我实话跟你说,县委书记和县长的办公室也跟我这儿差不多。”
“哦,”呼延非凡作恍然大悟状,突然像是自言自语地说:“我听说县委招待所条件不错,尤其是小红楼,档次不低呢。”
“呵呵,南岭县虽然穷,但民风淳朴,自己勒紧裤腰带也要把客人接待好。”茅兴东岔开了话题,问道:“呼延主任,你自己来的?”
呼延非凡说:“是的,多个人我怕不方便。”说完,还特意看了程浩一眼。
程浩知趣地退了出去,带上了办公室的门。
茅兴东热情地问:“呼延主任,什么时候来的,没带车吗?”
呼延非凡淡淡道:“没有,我自己来的,昨天下午打车从省里过来的,到得晚了就住下了。”
这家伙有先知先觉,昨晚上就跑过来了?茅兴东“噢”了一声,埋怨他说:“你看,呼延主任,你来了应该通知我们一声,也好让我们尽一尽地主之谊。住哪儿了啊,回头我让他们给你结账。”
呼延非凡笑笑,说:“晚上到得比较晚,没好意思打扰和麻烦你们,大家都挺忙的,简单点好。我就住在县招待所。”
昨晚上?招待所?茅兴东一听,暗暗吃了一惊:他妈的,怕什么就来什么!怪不得一上来就提招待所和小红楼,莫非他手头上真有料?
寒暄之后,呼延非凡从随身的采访包里掏出几页纸来,说:“茅部长,我知道今天你肯定挺忙的,所以也不多闲扯,就开门见山吧!这几份新闻稿你看看,先过一下目,然后我再给你详细汇报,请你指示。”
呼延非凡把几页纸捻开,呈扇形放到了茅兴东的办公桌上。
茅兴东一低头,面前有三页纸,每一页都有一个醒目的黑字标题。
他扫了一眼,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冷气,一时不知所措,忙捂着腮帮子,掩饰说:“咝,哎哟……对不起,这几天牙疼犯了……”
呼延非凡喝了口水,平静地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