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敬亭笑得不行,扶着窗台,说:“那好吧,我等下就到图书馆,你们在池子旁等我吧。”
“行,待会见。”
挂了电话之后,柳敬亭放声大笑,同时看到许源正在跟林薰解释什么,林薰听了之后,立即警惕地左顾右盼,柳敬亭边笑边忙着下楼,他今天是存心要捉弄一下许源和林薰,丰富一下大学生活。
柳敬亭下了五楼,又快步出了图书馆,一溜烟向校门奔去,稍微休息一会,然后再优哉游哉地朝图书馆这边走来,走到南区阶梯教室,看到许源和林薰正急着朝图书馆这边走过来,柳敬亭隐藏到一棵树后面,等二人在水池旁站定之后,重新露面,并加快脚步。
“老柳!”
林薰和许源终于看到自己,许源伸手叫道。
柳敬亭也举手示意,快步走向二人。
“你们两今天好兴致啊,来看书,对了,薰姐儿,你查什么资料?”
“《中国电影简史》。”林薰流畅答道,显然是跟许源对了台词。
柳敬亭点头,没有继续追问,突然摇头笑道:“说来也奇怪,昨晚梦到你们两了。”
“梦到我们什么?”林薰巴不得转移话题。
“梦到你们在田径场羞羞,然后被我和老戴看到。”
“老柳你的梦,怎么这么低俗?”
“而且龌蹉,你白天都在想什么呢?”许源斥道。
柳敬亭惭愧自责道:“是我龌蹉了,是我白天乱想晚上乱梦,你们从来没有去田径场……”
许源下意识地咳了一声,脸色略有些不自在,林薰却狐疑地看了柳敬亭一眼,问:“老柳你刚才到底在哪里?”
柳敬亭笑道:“图书馆五楼的侧窗旁。”
“老柳你耍我们,你太坏了。”
“哈哈哈……”
“好了,打电话给老戴、璐璐吧。”
“我来打老戴。”许源道。
“那我来……”林薰看了柳敬亭一眼,犹豫道。
“我通知半仙吧。”柳敬亭表情自然地说道。
……
晚上六点半,弘毅公寓9栋501全体成员加许源齐聚校园食府。
“大三之后,感觉每次聚餐都像是告别。”
点完菜,戴岸桥突然发了句感慨。
“主要是老柳,总是这样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等下要自罚三杯。”
柳敬亭笑着点头,不知是因为杨丽璐的缘故还是受戴岸桥那番话的影响,柳敬亭的笑容中带着几分与他本人一贯风格完全不同的拘谨。以及黯然。
“我等下,每人敬你们一杯。”
大家听柳敬亭说这句话的时候,都齐齐看向他,似乎感觉到他语气中的不寻常。
这顿饭在暗里有些压抑,明里依旧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回到公寓时,林薰跟许源说:“奇奇怪怪的,感觉柳敬亭像似在跟大家道别。”
……
第二天。柳敬亭去了趟杂志办公室,看上去好像往常一样,属于“老板的偶然巡视”,但他公布的几个消息,却是一条震撼过一条。
“三件事情跟大家说下,”柳敬亭轻描淡写地说道:“第一。由老常牵头,编辑部再招一个经验丰富的编辑和一个实习编辑,前者至少副主编级别,后者学校和专业可以不论,但是文笔和眼光必须要审慎考察;第二,十月份,除了《西游记》和《福尔摩斯》之外。其他所有我的连载全部下刊,然后半个月之内,统统结书出版,所以之前你们筛选出来的优秀稿件,可以准备刊载;最后一个,最迟今年年底,《西游记》会拍摄完毕,到时候我剩下的两个连载也大概都已经完结。接下来,我可能会休息一段时间,不再写任何连载,具体怎么操作还没想好,反正就是跟大家提前说一下,不至于事到临头才手忙脚乱。”
“休息多久?”正在记录柳敬亭发言的常有道听到这个信息,立即开口询问。
“至少一年。多则三五年。”
所有人都停下笔,不可思议地望着柳敬亭。
“那就是宣布暂时封笔吗?”青椒问。
柳敬亭点头,说:“最初的计划是停刊三年,带着大家一起去旅游。不过后来跟晴姨仔细商量之后,觉得这样做太不负责任,不仅是对读者,更是对你们,因为我看得出来,不论是老常、庆宇、还是青椒和令月,都是很出色的杂志人,我不能那么自私,毁了你们的职业生涯,罪莫大焉。”
大家都沉默下来,实际上,当初柳敬亭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大家觉得这是老板在开玩笑,跟着起个哄就算,私下讨论这件事,都是不大以为然的,毕竟,老板出去玩三年之后,回来还是老板,自己出去玩三年回来后,那就不知道是沧海还是桑田了。
办公室静得连一根线穿针的声音都能听到,不论柳敬亭说得如何云淡风轻,都无法消解他们心中一丝一毫的震惊。
今时今日,“古庸生”三个字对出版界乃至对整个华人文化界都影响重大,那么可以试想,“古庸生封笔”会跟这个世界带来多大的震动。
哪怕是短短三年。
柳敬亭笑道:“这算是我们公司的s级秘密吧,大家心里有数就好,不要向外界透露了。”
率先反应过来的康令月和常有道点头答应,随即又抬头盯着柳敬亭似乎想说什么劝留的话,但最后仍是放弃。
大家相处这么久,对这位老板的性格多少有所了解,他并非什么刚愎自用的人,相反,他擅长集思广益,能广发采纳大家的建议,但是一旦他做了决定的事情,特别是关于自己的事,基本就无法再挽回。
此外,越是轻轻松松说出来的决定,往往就越坚定。
……
当柳敬亭在《匠录》办公室开会的时候,某作协办公室也在进行着一场关于他的会议。
“他拒绝被推荐的提议,理由是八个字,‘现在拿奖,仍欠努力’。”
坐在木桌首位的作协主席冯长行遗憾说道。(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三百三十六章 喧闹诺奖,安静制霸(下)
和彼世相似,稍微关注文艺圈的网友都知道,诺贝尔和奥斯卡并称中国文艺界两大痛,不知多少文艺创作者为此呕心沥血,前赴后继,他们采用归纳分析法,认真研究两奖的特征、风格,总结出“三大特征,八个要注意”,在进行作品创作的时候,严格遵守,个个牢记,希望被那些评委们认可,宛如小学生对那朵小红花的渴望。
“他对自己的定位倒是很清晰,不过,这么年轻就能有这种自知之明,也是难得了,等以后年纪再大点,名利心再淡点,大彻大悟,潜心创作,说不定真有可能攻下诺贝尔这块处女地。”
冯主席说完,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头接道。
“趁年轻忙着赚钱,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可是,如果能得奖,赚钱不是更容易吗,如果说年轻人好名利,诺贝尔作为文学界最高的奖项,岂不是一个作家的最大名,他到底在想什么?”
“没这么简单,”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窥破玄机般地微笑道:“从之前种种消息来看,那个柳敬亭脑子可是好使得很,依我看,他这次拒绝被推荐可能有这么两个考虑,其一,他作品一旦被推荐,甚至提名,但最后却没有得奖,这种结果无疑会给他努力塑造的完美偶像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得不偿失;其二,如果拒绝的消息传出去,那就是柳敬亭拒绝诺贝尔,自古以来。个人对抗官方从来都是吸引眼球的大新闻,在舆论上也几乎是一边倒的赞美,如果他再稍假辞色地斥责两句奖项设定的不公正。对诺贝尔的倾向性问题发表一下看法,基本能将一个有骨气、有个性的少年天才作家形象塑造得举世闻名。”
“如果得奖了再拒绝,不是更有力度?”
“这就涉及到第一个问题了,拒绝被推荐,是把一切不利影响的可能扼杀在摇篮中,这也符合他一人斗黄河的气质。”
“古庸生单枪挑黄河,莫之余被迫隐退”事件在网络上已经定了性。是一次以弱胜强的维权正义战役,但是在这些作协成员,特别是跟黄河文艺有千丝万缕关系的老作家们的眼里。古庸生做那些事纯粹是处于话题炒作,是为了求名。
这个网络逐渐普及,信息逐渐爆炸的时代,因为年龄差距产生的代沟愈发深刻。在老一代作家眼里。年轻畅销书作者都是一群作品幼稚、矫揉造作、只擅长炒作、懂个屁写作的无知小儿。
相反的,新兴的年轻一代作者认为那些传统老作家,统统是老顽固,他们所有的批评,都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嫉妒,他们是心里想畅销,但又抹不开脸面的典型代表,他们是互相吹捧。彼此发奖状玩耍的可怜虫。
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事实的发展也果真应了那位中年作家的预言,柳敬亭拒绝诺贝尔提名的事情很快传到网上。并以三人成虎、意料之中的姿态发展为“柳敬亭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同样不出意料的是,网上的言论果然是一水的赞美。
“不愧是柳敬亭,放眼整个世界,有几个作家能有这种气魄!”
“有骨气!有个性!我喜欢!”
“古大威武,诺贝尔文学奖,哪凉快待哪去吧。”
诸如此类。
随之,知道真相的内部人士开始出来辟谣,辟着辟着,就有人开始把矛头转向柳敬亭本人。
“有多大的本事耽多大的名,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炒作也找个靠谱点的话题。”
这句话自然就是来自那位前辈的告诫,柳敬亭很快转发了这条微型博客,并解释道:“在忙《西游记》新一集的后期剪辑,刚看到这个新闻,提名的确是误传。”
这个回应一方面一定程度遏制了“柳敬亭拒诺尔贝”的传闻,另一方便再次被认为是后续的炒作手段。
“狐狸尾巴终于漏出来了,是在为《西游记》造势啊!”
……
“明知道是这个结果,为什么还费事回应,不如顺势利用得了。”
吃饭的时候,徐晴对柳敬亭的那番回应进行嘲讽。
“别的事情没关系,这是是非问题,做电视不能消费观众的信任,同理,写作不能消费读者的信任。”
“这就叫名人是非多,成名的代价。”
“习惯成自然。”
“尽管如此,这事也没办法直接断定对错,现在的大环境是这样,新事物的出现对旧事物产生冲击,信息的发达,让一夜爆红的可能性加大,有误会也是无可厚非。”
“这话我非常同意,网络使得人们阅读耐心渐失是不可争的事实,资讯的更新频率以分秒计,140字好像才是大势所趋。”
徐晴点头,道:“就表面上看,大家对这个世界似乎更加了解,觉得自己所见的就是全世界,以为能在某个论坛闹出点动静就大红大紫的傻缺也比比皆是,为了露脸就不要脸的炒作更是每天都在发生的事。实际上,不过就是微型博客、论坛、社交网络、wc空间,比全世界小了不知多少个世界。”
“晴姨精辟,”柳敬亭夹起鸡爪,道:“点个赞。”
“那接下来你准备怎么说?”
“趁着这股热潮,公布我下一串新书的消息。”
“你现在公布十月份发新书,炒作的罪名几乎可以坐实。”
“晴姨,”柳敬亭突然认真起来,“有句话,我一直想说,但是你也知道,有道、令月、青椒他们年纪都太小,未必能体会到我的意思,今天当着您的面,我想坦白一次。”
徐晴斜眼睨着柳敬亭,说:“你以为你多大呢?”
“不瞒晴姨,我心里年龄跟您同岁,不不,仔细算起来,比您还大着呢。”
徐晴本来想损他一句,但是转念一想和他接触以来的种种种种,他这句话居然有道理,她走南闯北这么多年,从没遇见一位像古庸生这么大年纪,甚至更大几岁,能拥有他那种强大的心脏的人。
“你想坦白什么吧?”
虽然没有跟畅销之王聊天时应有的自豪感,但是能多了解一点他的内心,以后跟其他朋友聊天,也多点发言权不是。
柳敬亭稍作沉思,然后说:“我想坦白的是,每次网上有人攻击我的时候,我想回应的话都只有一句。”
技术性的暂停。
徐晴无语地“嗬”了一声,但是绝对不可能配合他。
“快别这么说,事实不是那样的,请听我解释。”柳敬亭真诚地说道。
“这就是你想说的?”
“是。”
“这,这句话用弱爆了来形容都不足以证明其弱爆的本质。”
“快别这么说,事实不是那样的,请听我解释。”柳敬亭现炒现卖。
“那你解释啊。”
“解释什么?”
“你自己……噢,这样的啊。”徐晴恍然。
柳敬亭得意点头。
“无聊。”
柳敬亭大笑,解释道:“通常来说,网上的大多数水军围攻,所要达到的目的无非就两个,一是搞臭对手,一是让对手心灵受到煎熬,这个时候,只要被围攻的人煞有其事地回一句,‘快别这么说,事实不是那样的,请听我解释’,之后对这个话题再不做理会,就能立即变被动为主动,这就是四两拨千斤的诀要,传说中的太——啊呀呀——极回应!”
“那你之前为什么不用?”
“因为,无聊啊。”
“你也知道。”
“吃饭。”
尽管徐晴当面对柳敬亭这个馊主意表达了十足的不满,但是吃完饭后,她立即发了一条微型博客,内容是:“关于最近大家说柳敬亭炒作《西游记》的话题,我想代他回应一句,大家都快别这么说,事实根本不是那样的,请听我解释。”
这个博客发出来之后,下面的评论立即肆虐起来。
“终于要回应了,坐等。”
“板凳瓜子备好,坐等好戏开场。”
“我就看你怎么圆场。”
“男人做事女人当,柳敬亭好样的啊。”
……
除了围观的群众,那些幕后推手们也在等待徐晴的“解释”,以备见招拆招,同行们更是密切关注,不停地刷新徐晴的微型博客。
然而,事实情况是,他们什么都不可能等到,因为徐晴正拿着手机笑得前仰后合。
“柳敬亭,你小子太蔫坏了。”
柳敬亭无辜摊手。
最后,徐晴终究还是不忍心,三天后发博解释道:“我很了解柳敬亭这个人,他不是那种人,而且,他根本不需要炒作呀。”
大家看到这个解释,差点没吐血,纷纷吐槽道:“隐形眼镜都戴上了,你给我们看这个?”
又一天后,《匠录》官微发公告:“前几天,本刊文字总监丽阳发博说要对最近的舆论进行回应,但是由于她最近也在忙《西游记》,回应未能让大家满意,今天小编我就正儿八经地给大家做个官方回应吧。
10月1日,《飞狐外传》上市!
10月7日,《连城诀》上市!”(未完待续。。)u
第三百三十七章 吉尼斯纪录,诺贝尔之赌(上)
古庸生连串发书引发的“九月狂潮”仍在继续,不论是广大读者还是整个出版行业,都还沉寂在《欢乐英雄》、《侠客行》和《陆小凤传奇》三本小说带来的巨大震撼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