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小农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乡小农民-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这样,在外面那也是冻的直哆嗦。

    可是在半山村,这些统统不要,只要里面穿上秋衣秋裤外面在套个长袖的薄外套就一点不冷了。这不刚进村子就看到好几个火力壮的傻小子端着盆子拿着洗漱用具,穿着裤衩背心就出来了。

    再一看,原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村里竟然修了一个澡堂子。这些家伙都是来洗澡的。

    “二哥,昨天回来的?去哪玩去啦?”高辉这小子穿着一件大裤衩,上身穿了一件t恤,就这么的在北方寒冷的冬天里在化外晃悠。

    “我说你小子不冷啊!我这一看你穿的这点衣服我都打哆嗦。”王勇打趣道。

    “嘿嘿,这有什么呀?咱这也是为了村子里的旅游制造那个,那个怎么说来着,对啦,热点,就是热点。你想这大冬天的,外面人都是里一层外一层的包的严严实实的,到咱这。看到没?直接裤衩背心。你说那外面人一听得多好奇,一好奇,不就来咱这瞧瞧新鲜吗?”

    “哎呦,行啊!你小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有商业头脑了?说吧,老实交代,谁想出来的缺德的主意?”

    “啊?不是吧?二哥。这怎么是缺德的主意呀?”

    “你傻呀!这来的人咱都接待不过来,你还想着要更多的人进来啊!到时候他们住哪?吃啥?喝啥?玩啥?”

    高辉傻眼了。他可没想过这些。他只是觉得这可以吸引游人看新鲜,游人多了,自己的生意不就好做了吗?

    “这都是王伟那家伙跟大伙儿说的,我找他去?我说这家伙而怎么从来没这么穿呢?”说完高辉就气呼呼地找王伟算账去了。

    王勇说的可是一点不假,现在村里什么都没有建好。人家客人上门过来了干什么呀?总不能就洗个温泉吧?

    现在村里的所有游客都是交给了青旅的杨海峰出面接待,村里不直接接待游客。每隔十天半月的他就会组织一个十几二十多个人的小团,或者是自驾游的团过来。算是提前让村民了解一下以后可能会遇到的情况,省的到时候手忙脚乱的。

    虽然半山村早就说过不接待散客可除了青旅之外的旅游团,但是附近的一些乡亲们。或者市里的一些人还是会经常地有人过来看新鲜,只是他们并不在这里吃饭,住宿,所以目前村里也没强制不让这些人进来。

    王勇估计等自己的生态大棚建好,凭借这超级蔬菜和张老的手艺,这以后来吃放的人肯定要预定排队的。这些都交给杨海峰处理了,到时候根本就接待不了这些散客。

    但是如果就在村口将他们拦住不让进那也不好,可是要让这些人都进来,估计村里可就人满为患了。这可不是王勇想要的结果,他的本意是想把这里打造成一个旅游度假村的样式。这最重要的就是休闲,要是人山人海的还休个什么闲啊!

    想来想去,也没想明白。干脆不想了,直接把问题交给大伟和李建平,让他们费脑筋去吧,谁让咱是投资人呢?

    不过看着这村民们来来往往的过来洗澡的还真不少。在农村,特别是以前王勇他们小的时候,那冬天要想洗个澡那可麻烦的很,弄不好就得感冒了。

    首先,得用大锅烧一大锅水,然后加点凉水倒入一个大铝盆或者朔料盆里,坐里面洗。因为实在是麻烦,而且很容易着凉感冒的,所以在农村冬天经常会有一冬天都不洗澡的,还很普遍,尤其是男人。

    后来呢,就有人开始卖那种黑色的水袋,太阳晒一天,晚上就能用热水洗澡。可这玩意夏天挺好使,那水热的都得兑凉水才能用。可尼玛冬天根本就屁用没有,还得烧大锅。

    最近几年村里的富裕人家都开始买了那种正规的太阳能热水器了,冬天只要不是阴天没有太阳,倒也能用。关键是天气降到零度以下的时候,那玩意就不顶用了,如果不放干里面的水,铁定要玩完。

    所以,在农村近年来一些有经济脑光的人开始陆陆续续地建了一些小浴池,在冬天的时候倒是生意不错。

    王勇突然想到自己村里有了温泉,干嘛不干脆给村里通上自来水呢?到时候弄两根管子,一根凉水,一根热水,那可是大大的方便了村民了。最起码,不用还得用大锅烧水洗澡了。

    想到这里,王勇立马就想到村委会跟大伯商量一下,是不是干脆就把温泉引入各家各户。反正又花不了几个钱,大不了村里没钱自己先给垫上。王勇如今可是真正地财大气粗了,就凭着小世界里那堆积如山的翡翠,这辈子使劲的糟蹋,也足够了。

    ps:

    用无线网卡上网,那是真心地慢啊!慢死!

 第九十一章村里的变化(二)

    一路走过来,王勇碰到了好几个在村子里闲逛的游客。见了面都相互的友好的点头微笑示好,这些游客并不知道,刚刚走来去的这个有点腼腆的大男孩就是半山村的村长,超级蔬菜的发明者或者叫种植者王勇。

    远处东山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那条通往半山腰的学校的路已经修的显露出了大致模样,等开春之后,在细细地休整一下,再刻上台阶或者干脆用水泥铺出台阶来,这路就算是修好了。

    生态餐厅的建造进度也是相当的快。这玩意几乎跟搭积木一样,只要材料储存够了,再有足够的施工人员和技术监督人员,那建起来真是一天一个样,三天大变样。现在看过去,竟然都建的差不多了。

    隐隐约约的看到里面有不少人在忙活,应该是已经开始室内的装修布置了。也许几天之后,就可以开始种植蔬菜和一些植物果树之类的。当然,果树只能重一些矮化的如桃子之类,要不然虽然温室有近四米高,可外界普通的杨树那都得要五六米。

    不过因为有了温泉的出现,使得半山村的小气候发生了改变。现在看来温室的用途也要做些改变才行。王勇觉得可以尝试着弄成生态公园类型的,里面种写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奇怪珍惜植物,就想植物园里那样。

    到时候,来这里用餐的客人可就是身处各种不同环境中用餐了,那是什么感觉?

    而且还可以推出一些自助形式的火锅之类。让客人们自己去地里挖菜自己动手制作食物,估计也会吸引不少游客吧。当然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超级蔬菜受欢迎的基础之上。

    走着走着,不时的跟村里的人打着招呼。就在王勇马上就到了大队部时,眼前的一幕让他一下子呆住了。

    大队部前有一片空旷的场地,那是以前生产队时遗留下来的开全体村民大会用的,大概有个三百多平米,加上十字形的两条街道。此时竟然摆满了不少的摊位。

    每个摊位都是统一的用砖头垒的墩子上面搭上一块水泥预制板,还都撑着一个棚子将整个摊位包裹起来。看着还挺正规的?难道是大伯想出来的主意?

    有卖菜的,卖肉的,卖鱼的,卖海鲜的,卖水果的。卖熟食的,卖糖果糕点的……村里什么时候有了这么一个小集市啊?

    买的人虽然不是很多。比不了乡里大集时的热闹场景。但是人也不少,除了村里和附近的村民,更多的是三五一群的游客,大都兴致勃勃地挑选着自己中意的东西,还有些人在大声地跟摊主砍价。这些游人大多都是城里的精英阶层,平时估计都是逛精品店,品牌店的,这第一次遇到乡下的赶集,那还能不好好体验一下?何况这东西真便宜呀!

    二十多个摊位。每个摊位都时不时的会有村里人或者游客光顾,看来生意都还不错。

    集市不大却规划的井井有条,很是整洁。每个摊位旁边都有一两个城里常见的那种带轮子的朔料垃圾桶,所有的垃圾都被扔到了垃圾桶里。另外每个摊位都有固定的地方,而且每个摊位所卖的东西也都各不相同。

    啊!我的天!有多久没有看到这玩意了,现在竟然还有。王勇几步走到不远处的一个卖糕点的摊位。

    摊位上有着十几种农村常见的糕点。比如放久了就会变得跟石头一样硬的发黑的蛋糕。记得小时候跟着大伟去他姥爷家里,在他佬爷挂在房梁上的篮子里就见过这种变成石头的蛋糕。

    俩坏小子一人踹俩个回去,第二天到学校去逗同学。说是请人吃蛋糕,那时候家家都穷的也就是刚能吃饱饭而已,根本就见不到什么零食。所以一见到蛋糕,那真是流着口水激动万分的接过来对这个俩货千恩万谢啊!

    有那心急的,比如胖子同学。那是拿过来就咬。于是悲剧发生了,这家伙为了表示这蛋糕好吃,自己喜欢吃,那是狠狠地一大口下去。

    结果这家伙当场就口吐鲜血,人事不省。

    呵呵,夸张了,这又不是毒药。不过口吐鲜血是真的,这一口下去虽然没有咯掉了丫挺的俩颗门牙,血肯定是要流的,另外就是牙疼了四五天,牙龈都肿了!

    想到这里,王勇很不好意思的笑笑,真是年少轻狂啊!看着这些儿时记忆中的美味,王勇想着是不是该买一点,送给胖子算是赔罪呢?当然要是自己一忙可能忘了送,到送的时候变成“石头”他也不能怪自己,伸手不打笑脸人吗?要不然这还有天理吗?送礼还要挨打?嗯,到时拉着大伟,毕竟这事他也有份。

    油酥饼,核桃酥,冰货……竟然还有冰货。这可是王勇小时候的最爱啊!

    小时候每年过年的时候,总会有一大堆的亲戚过来给爷爷,二爷他们拜年。而拜年时一定要带俩样东西——俩瓶酒和一盒果匣子。

    酒一般是市面上的瓶装酒,小时候一般也就几块钱一瓶,要是谁买了十块钱以上的酒送人,那亲戚朋友的准的在一旁羡慕嫉妒恨的说上一堆好话,然后回到家又在背后说上一通。既显示了自家有个趁钱好亲戚,享受一下被人羡慕的目光,又满嘴酸气的说一通以前怎么怎么的,反思一下自己怎么就没发财呢?

    果匣子,这是一种能让那个时候所有的小孩子为之疯狂的东西。这是过年的时候才有的专有物品,其他任何时候都没有。

    它是用一个纸盒装着各种各样的糕点的一种礼品,专门在过年时候走亲戚拜年用的。一般都分为俩个或者三个档次,最便宜的好像当时大伟他们家里卖俩块钱,然后时三块或者五块。除了重量不一样之外,里面糕点的品种也不一样。

    当然这个价钱那是九十年代初期的那几年,后来都开始流行送挂面了,因为挂面比这果匣子可实惠多了。那时候一包一斤装的挂面一块钱,足够一家四口吃一顿的。大伯那时候就靠着做挂面发了一笔,有了钱之后才弄了工程队出去揽活。

    果匣子里面一般至少要有几种糕点:猫粪。就是江米条。核桃酥,蛋糕,饼干,油酥饼,冰货,寮货。青丝玫瑰和杂拌果子(这俩玩意最难吃了,房子从来不吃的)。

    那时候的孩子总是有着各种技巧来偷吃果匣子里的东西。偷着掏洞那是最低级的,被发现了一顿打时少不了了。

    因为那时候大家手里都没什么钱,接到的果匣子一般都会转手送出去,没准转一圈就又转到了自己手里。甚至还有去年的果匣子留到今年的,当然里面的糕点肯定时不能吃了。

    王勇最爱吃的就是冰货和寮货。那时总是幻想着怎么果匣子里怎么不全是冰货和寮货呢?

    “呦!大村长来了,看看来点啥?”摊主刚送走一个客人就发现了站在摊位前瞅着冰货发呆地王勇。

    王勇听到这一声似乎有些熟悉地声音,疑惑地抬起头仔细的打量了摊主一眼。

    摊主大概有五十了,身上穿着一个长围裙,手上还带着一个一次性的塑料手套。再一看脸。王勇傻了!

    “老姑父?”

    “呵呵,怎么?不认识啦?”

    “您怎么跑村里卖糕点啦?是不是没好好教书被下岗啦?”王勇没大没小的开着老姑父的玩笑。

    “你怎么知道啊!”老姑父呵呵笑着,一点也不生气。

    “我前段时间这腰疼的老毛病又犯了,干脆就提前退了。后来不知怎么的这不上班了这腰也不疼了,我还纳闷呢?”

    王勇笑了笑没接话,刚回来时为了给家里的亲人调养身体。这各家里没少送小世界出产的水果和蔬菜。一开始大家还都当个新鲜菜,这孩子给了就吃呗。后来,超级蔬菜曝光以后,更是一次也没落下,王勇不在时都是大伯给他们隔三差五的送过去,或者叫他们自己过来拿。

    “老姑父,你这提前退休了。不在家里养病,怎么还摆起摊了?”王勇不解的问道。

    “呵呵,怎么样?别看这集市不大,可是一般的日用品都能在这买到。这可是我给大海出的主意!因为这个,我这个摊位都是免费的,别人那可是一个月要交一百块呢?”老姑父骄傲地卖弄着。

    “您是不是家里缺钱了?要不春茹和春旭的学费生活费我掏,您……”

    “停!打住!谁说我缺钱了!”老姑父打断了王勇的话,又接着说道:“我是看着咱们越来越富了,可这以前的老传统却丢地差不多了。所以呢我就组织了一帮人想着先把以前的一些老吃食给弄出来,也算是继承发扬咱的老传统不是,这叫不忘本!”

    “后来您看到我们村里的发展前途就给我大伯出了这么个点子?”

    “那是,对了,前边王老大开了个饭店,就做咱农村的红白宴席菜。这开业三天了,天天爆满,那帮子城里来的游客没有一个不叫好的,就是我这里,这些老点心也多卖了不少。不少人一买就是几包十几包的,都是拿回去送人。这才不到一星期,老姑父就赚了以前一个月的工资!”老姑父越说越兴奋。

    王勇还真没想到,这些农村的老吃食竟然这么受欢迎?不过仔细一想也没什么,毕竟,现在的城里人有不少都是城市化之后才从农村进城的,那对于这些农村的老吃食肯定记忆深刻,这见到了怎么能不买点重温一下。

    “我大伯也是,怎么不早告诉我。老姑父,以后中午就去我家里吃……”还没等王勇说完,老姑父赵振江就急忙打断他:

    “别,要是没客人闲的话,你不说我也自己会去你哪,再说,我们哥几个一块就在老杨的摊子上弄上一屉包子,再来俩小菜一瓶酒,几个人说说笑笑,聊聊天,比在你那吃惬意多了!”

    是啊!看看这群摆摊的,大部分都该是爷爷辈的了,家里孩子都成家立业,不用自己操心了,弄这么一个摊子,更多的恐怕是打发寂寞吧!

    ps:

    今天去赶年集了。今年最后的一个集,那叫一个人多!好不容易才买齐了东西。不到两个小时,大几百块就没了!现在这物价真实伤不起啊!

    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第九十二章村里的变化(三)

    “行啦,别在这打扰我做生意了,你该干啥干啥去。”老姑父开始赶人了。

    因为在他的摊子周围为了一群外村的乡亲和外面的游客。不知道谁说出的王勇的身份,使得大家都站在一边指指点点的不敢上前。

    关于王勇的背景可是有着不少的传说,虽然二爷的真实身份知道的没几个,但是小叔的身份是瞒不住的。

    有这么一个分量最重的正部级的叔叔在,在加上刚过去的这场风波中国家明显的袒护,使得所有的有点消息来源的人都知道了王勇的分量,而不敢胡来。

    对于官府,国人向来就有敬而远之的传统,所以王勇在这个摊位上一站,其他人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