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小农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乡小农民- 第2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现在。每到夏秋山火多发季节,还有清明前后那段时间。还经常能看到林业局和乡里的防火宣传车,顶上带着扩音器,不停地在这一带村子里来回的宣讲防火知识呢。

    所以这次王勇在上山之前被大伯不厌其烦地,耳提面命的教导了半天的防火知识教育,只听得他头晕脑胀,昏昏欲睡,不堪其扰。

    不过今天过来送寒衣,这火一点燃,他可是心里也加了小心,寸步不离火堆左右,就怕万一一不注意真的引燃山火,那可就麻烦大了。

    当然,真的引燃了,他也不怕,没等它烧起来,自己有的是办法就把它消灭在萌芽阶段,而不会因为来不及救援让它范围扩大,引发不可控制的大山火。

    同时他也把自己的神念扩散出去,盯着其它一些地方。自己不用担心引发山火,可是万一有其他人引燃了山火了呢?自己也好第一时间出手帮着灭火不是。

    如今这山上的这些树长到现在这样,可是非常的不容易。

    这可是当年在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林业部门专门出动了一架小飞机进行的飞播造林,散了不知道多少斤种子,然后又经过二十来年的养护才有了今天这个景色。

    要是因为一把火被烧光了,那想要恢复这里的青山绿色,就是王勇,在不能暴露自己的灵水的秘密的前提下,那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恢复的了的。

    王勇一边留意四周的情况,一边一心二用的用树枝拨拉着燃烧后的灰烬,让他在眼皮子底下彻底燃烧完,一点火星都不能留,防止它死灰复燃。

    很快,王勇就烧完了寒衣和纸钱,然后在确定灰烬已经彻底燃烧干净了之后,还不放心的又用水给四堆灰烬挨个浇了一遍。

    就在他拍拍手准备下山回家的时候,神念里突然出现的一幕让他停下了已经迈出去的一只脚,愣愣地站在那里一言不发。

    在神念范围里,他发现自己当初放养到山里的那两头野猪了。现在已经不是两头了,而是两大五小七头很肥的野猪。

    发现它们的时候,这些家伙就在用自己的长嘴在山脚下不停地拱着什么东西吃。而引起王勇注意地就是这个被野猪拱出来奇怪的东西。

    那是什么呢?

    这东西王勇可是一点不陌生,因为那玩意在本地很多地方都很常见。特别是他小时候。那几乎在这一代家家户户都有种植这玩意。

    它个头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粗有细。表皮是红色或者黄色的,很多都被野猪从底下拱出来,而地表则是一簇簇的已经被冻黑了的秧子。因此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本来面目了。

    要不是王勇认出了被野猪从地底拱出来来的东西,那光凭借这些已经被拱地乱七八糟的样子的秧子,还真的不能立刻就认出来这是什么玩意。

    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会引起王勇的注意呢?这可是好东西,特别是对于许多城里人来说。

    答案很简单,那是番薯,北方人更习惯叫它甘薯。红薯或者地瓜,而本地人则是更加习惯叫它白薯。

    因为最初本地种植的甘薯都是专门为了生产淀粉的白皮白瓤的品种,所以大家习惯叫它白薯。之后就慢慢的叫习惯了,对于其他品种的甘薯也一样习惯性的成为白薯了。

    当然你非要矫情的说不是也有红色的吗?干吗不叫红薯呢?那本地人一定会不高兴的告诉你还有黄色的呢?那又怎么了?

    红色的就叫红瓤白薯!黄瓤的就叫黄瓤白薯,甭管它是什么色的。它就叫白薯怎么啦?

    其实也就大家叫习惯了罢了,没什么大惊小怪的。这种情况太常见了,主要还是因为华夏国土太过辽阔,以前交通不便,通讯不发达,人们交流起来可不是现在这么容易。

    所以,十里不同音,三里不同俗的情况那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一个称呼罢了。虽然叫的名字却好似差别太大了,但是真的太平常了,一点也不必苛求。

    也不知道是谁这么奇葩的把白薯种到了这种地方?想了一下。王勇就肯定这不是大人们干的,没有那个大人会费这么大事的把白薯种到山谷里吧?

    太费事了,来回都得要翻过一座虽然不高,不陡,但却也不容易翻过去的大山,加上山谷那里也没水。地势也不好,下雨就涝。不下雨就旱,这样的地方。也长不好庄稼不是。

    这处山谷里可没有受到村里温泉的影响,毕竟这么一座大山挡在跟前,那点热量传到这里来,那影响几近于无了。

    如今这天气可是没几天就立冬了,出了半山村,那气温最冷可是已经降到了三四度的程度了。即使是白天大中午的时候,那温度最高也就是十二三度的样子。

    这么低的温度,几乎所有的北方的农作物都已经停止了生长。这地下的那些白薯当然也到时候了,如果不及时挖出来,那除了被野猪祸害拱出地表一部分之外,只要留在地下的,那么用不了多久恐怕就得冻烂掉了。

    天与不取好像罪过不小啊?王勇看着被野猪拱出来的一个个白薯,心里痒痒啊。

    这白薯放到太阳下晒一阵,晒蔫了之后,放进锅里熩(蒸的同义词)着吃,那个甜呐!那个软啊!绝对让你吃的停不下来,看着别人吃,那口水流的啊,止都止不住了啊!

    至少王勇曾经不止一次的看见人家吃熩白薯就忍住嘴里唾液分泌加速,不停地强忍着馋意,用不了一会儿,嘴角就能感觉到口水出来了。

    不过后来吃多了之后,慢慢地对这东西也就没有那么喜欢了。但是偶尔吃个新鲜那还是不错的。特别是自己媳妇,估计会对这玩意相当的有爱吧?

    不管了,这玩意肯定是那个贪吃的孩子干的好事。没准就是王猛那小子,这小子也是个爱吃白薯的主。

    可是,现在很多村民人都是因为白薯种植和田间管理,收获都太麻烦,而且相比投入最后的获利也并不高,所以白薯在附近的村庄里几乎已经绝迹了。

    大家现在要不就出去打工,不在种地了。要不就是种葡萄或者其他的果树,蔬菜等价值高的东西,最不济也是种植省时省力的玉米,所以现在村里人想要吃上白薯那也不容易。

    也不知道这是王猛那个熊孩子从哪里要来的白薯秧子,看那情况种了可是不老少。不过这次可就白白便宜自己了。

 第三八四章熩白薯

    没想到这条山沟里种的白薯还真有不少,等王勇翻过山头,下到山沟里的时候,那几只野猪已经不知道哪去了。不过却剩下的那些白薯便宜了王勇了。

    不过这也正好,省的王勇在费工夫了,虽然对付或者驱逐几只野猪对于他来说,根本就不算个事。

    看着眼前遭到野猪祸害的不成样子的一片白薯,王勇总算知道了为什么有野猪出没的地方,那些山民们那么恨野猪了。

    眼前这一片沿着沟底大概有一百多棵的白薯,没用多少时间就被这几只野猪祸害的已经只有边边角角的地方还有些没被翻动的了。

    整个山沟都犹如被重型轰炸机地毯式轰炸过的阵地一样,被野猪拱的一片狼藉,到处都是被拱出来的一个又一个的大大小小的坑。

    很多浅点的坑里还能看到一些小孩胳膊粗细的白薯露出了一点表皮。那些深一点的坑里则是什么都没有了,以那几头野猪的个头,这点食物恐怕还不够他们尝尝味道的。

    神念里,那几头野猪吭哧吭哧地正沿着山谷往自己的“家”里跑呢,家里的大门正敞开着,它们就是从哪里跑出来的。大门里面还有饲养员给他们投的玉米和伴有青菜的稻糠。

    那两只一看就肚子瘪瘪的大家伙,在头前跑的那叫一个欢快啊!倒是他们后面的几只小猪,大概是吃饱了肚子的缘故,一点也不着急的跟在父母后面。

    几只肥嘟嘟的小家伙跟在父母身后跑一段,就会被周边的什么东西给吸引住,不时地停下来用嘴拱几下。也没见它们拱出来什么,纯粹就是在玩耍。

    这帮小家伙儿的胡来,惹得他们父母生气了,大叫了几声之后,看到孩子们还是不听话的在哪里胡乱的拱着地玩。它们大怒着奔跑过来。

    这下几只小野猪害怕了,还没等父母来到近前,就乖乖地停下来,一动不动地等着迎接父母的惩罚。

    两只大野猪来到近前又是吭哧吭哧的不知道和几个小家伙说了什么,就看见这些小家伙儿乖乖地跟在父母身后往家的方向快速跑了过去。

    王勇这个时候可顾不上他们了,等这些野猪全部进了大门。神念一动,就把大门重新关死,把这几头野猪全部关了禁闭,省得它们再跑出来祸害人。

    之后,他快速的从小世界里拿出一把铁锹。把这片地里的白薯全部给挖了出来。这个对他来说并不难,没一会儿功夫,所有的白薯秧子就都被他翻了一遍。

    看着眼前的白薯,大大小小的都算上也就二十来斤的样子,大的能有两三斤多,小的还没王勇小拇指粗呢。还是地不行,太贫瘠了,要知道以前村里种白薯的时候。那家伙最大的能有十来斤的!

    眼前这片地虽然也不算少了,加上白薯这东西本来就高产,可是王勇却是很是无奈。这些野猪的破坏性太大了。不少白薯都被他们给祸害了。

    把这些白薯随手收进小世界,然后王勇就背着手径直回了家里,准备熩白薯吃。

    熩白薯,其实就是蒸白薯。熩这个字是本地的土话,其实跟蒸就是一个意思。

    到了家里,一家人看到王勇抱着一堆个头有大有小的白薯的回来。那身衣服弄得全是土,已经脏的不像样子了。

    “哎呀。你从哪弄来的红薯啊?”

    媛媛这个时候可是把心思全部放到了那些白薯上面,就跟没看到王勇的一身脏一样。大惊小怪地叫了起来。这也怪不了她,毕竟是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可没见过新鲜出土的红薯,新奇地不行。

    “呵呵,是从野猪沟那里挖的吧?”

    在王勇家里和曹伟喝茶聊天的大伯笑呵呵地来了这么一句,看样子倒是知道这白薯的事。不会是他栽的吧?王勇心里琢磨着。

    “大伯你怎么知道?我看几只野猪已经把那块不知道谁种的白薯祸害的不像样子了,就干脆顺手牵羊的挖了。”

    “那是咱们顾得那些村民种的,都是黄瓤和红瓤的,原本是准备等收了之后自己吃的,可是现在那地方大门坏了,就下不去人了。被那帮野猪给占了,谁下去都得被他们攻击。”

    “正好便宜我了,咱们待会吃一顿熩白薯。对了,大门我修好了,明天你让人再去加固一下,省的再被那群家伙儿给弄坏了。”

    “红薯烤着吃最好了!”

    大伯点点头算是答应了下来,还没等他说话呢,媛媛在一旁已经迫不及待地发表了自己的不同意见。

    其实王勇也觉得城里的那种烤的方式做出来要比家里这种蒸出来的好吃多了,可是自家可没有那个烤白薯的炉子。

    如果是扔到火堆里烧倒是和烤的味道差不多,可是烧熟之后黑乎乎的样子,可不好下手吃啊!谁吃都得吃的一手一嘴的黑。

    “咱可没人家那种烤炉,所以还是凑合着熩着吃吧。”

    王勇说完就用衣服兜着那些白薯进了厨房。

    先把它们全都扔进清洗池里,得把它们洗干净了再说。一个个的都被你包裹着,跟个小泥猴似的,脏的不行。

    一根一根的把这二十多根大大小小的白薯全部清洗干净之后,王勇换了水又冲洗了两遍,这才罢手,准备下道工序。

    在家里那口大铁锅里倒了两瓢水,看了一下,觉得不够,又倒了两瓢,才把一个蒸屉放到锅里的水上面架好。

    王勇把洗干净的红薯一个一个的摆到蒸屉上面,全部摆放好了之后,把大铁锅的锅盖盖好,为了密封,防止跑气,还找了几块抹布围着锅盖周围。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现在点着火开始蒸就好了。

    看过一些体验节目里,嘉宾们生火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大锅炤生火其实并没有想象那么难,只要有好的引柴。

    什么是引柴呢?

    引柴就是在农村大家对于那些容易被点燃,易燃烧的一类柴火的统称。比如晒干的野草,玉米的那层外皮。玉米秸秆,麦秸等等,这都是在农村最常见的引柴。

    它们很容易就能被点燃,之后再用他们引燃劈柴,点火的工作就全部完成了。

    这点活对于早就做惯了这类活的王勇来说当然不是什么难事,轻车熟路地很快火就点着了火。没过几分钟。锅盖四周就开始有白色的蒸气冒了出来。

    等到蒸气越来越大,越来越浓密的时候,王勇看看手机,已经烧了有二十多分钟了,差不多了。随手有往锅里塞了两根劈材。就果断地立刻收手,不再加柴烧火了。

    现在靠着那些火慢慢地加热就行了,等这些柴火烧完了,然后就等着吃被蒸熟的白薯就好了。

    “好了吗?”

    媳妇儿媛媛第四次跑近厨房,她已经等不及了想要吃白薯了。

    “还得闷一会儿,先到客厅等着吧,时候不到那熩出来的白薯可不好吃。”

    被王勇看的不好意思的媛媛红着脸扭头就出了厨房,剩下王勇一人在厨房里呵呵直笑。

    光吃白薯那也不行。王勇起身准备着做点其它吃的。

    “别忙活做别的了,你二爷说要吃饺子,我们都捏好了就等你回来下锅呢。”

    干妈的声音在身后响起。王勇疑惑地回身。

    “不是吧,我没看见那里有饺子啊?”

    “在你二爷哪里呢,一会咱们都过去吃。”

    “哦,这样啊!”

    “走吧,白薯在锅里放着吧,等吃完饭咱们回来再吃也不晚。”

    “好吧。你们先去吧,我洗洗手就过去。”

    干妈听了扭身出了厨房。之后就听见客厅里的一帮人齐齐起身,开始一边说着话一边往外走地声音。

    王勇也赶紧到清洗池边上洗洗手。随便冲了一会就找了一条毛巾擦干净,紧跟着就出了厨房。

    等一家人在二爷家里吃完饺子回来,已经是两个多小时之后了。

    由于惦记着家中锅里的熩白薯,媛媛拉着王勇着急麻慌地就赶了回来。至于家里其他人,对于白薯这东西可没有媛媛这么热衷。

    早就等的迫不及待的媛媛拉着王勇回到家里之后,那是一刻都没耽搁地就直奔厨房。看的王勇十分的好笑,不过是几根白薯而已,有那么好吃吗?怎么急成这样啊?

    在媳妇儿媛媛不停地催促下,王勇也赶紧准备揭锅,好让急得不行的媳妇儿能吃上这个村里人早就吃够了,现在也就是吃个新鲜的白薯。

    先把那些围在锅台上,已经被冒出来的蒸气湿透了抹布给拿掉,又把好奇地凑到锅台边上的媳妇儿给推到一边。

    这揭开锅的时候那些蒸气可不是说着玩得,那温度可是比热水还要高多了,万一烫着了她那娇嫩的肌肤那可就麻烦了。

    不过王勇担心的情况并没有出现,因为锅炤下面的火早就熄灭了多时了,锅里剩下的水也变凉了好多,因此揭开锅盖的时候,只是还能感到一点的温热,并没有想象中的那白蒙蒙的一片的蒸气。

    锅里的白薯已经蒸熟了,一根根的颜色或黄,或红,十分地养眼好看。同时还有一股子的白薯特有的香甜味道扑鼻而来。

    锅盖刚一揭开,看到没有想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