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邻村,在农村过了一辈子。金凤嫁了人后去大连打工,她男人三十多岁时得癌症死了,她则拉扯着二个孩子过活,也没有改嫁,据说过得也不是很好……。
“梁子,好了?”一声亲热招呼打断了王永梁的思绪,一看,是同位王祥文。祥文比王永梁小三个月,论辈分是王永梁的叔辈。祥文命运多舛,襁褓中父母相继离世,是爷爷王传道一把屎一把尿把他拉扯大,个中辛酸可想而知。齐光荣心地善良,经常周济他爷俩,有好吃的好玩的常常让王永梁给他送去。一来二去,又因为同龄,加之性格相投,二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王永梁从没有喊过他叔,还调皮地给祥文取了个外号―――蚊子。
“好了,蚊子,来了?”王永梁亲热地把手搭在祥文肩上。
王祥文不好意思地说道:“我也没去看你,听我爷爷说,生疹子传染,他不让我去。”说着,又神秘地凑到王永梁耳边说:“我给你留着好东西哩,晚上给你送去。”
“什么好东西?”
“甜瓜!”
“好。”
永梁知道,王吉道给生产队看菜园,这肯定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喽。王永梁自也不能辜负了好友的心意。
这时,语文老师王吉庆走进教室。嘈杂声音立刻消失了,同学们都坐直了身子。没办法,都知道吉庆老师很严厉,不听话的,轻则罚站,重则打手心,颇有点古代老夫子的做派。“今天一年级同学先温习,二年级同学学习《给军属打雪》这篇课文。学这篇课文之前,先抽查上篇《算盘响》,王祥文,你来读。”祥文虽然看着憨实,其实脑子很好使。他站起来,非常流利地读起来:
“过去地主算盘响
收租逼债来抢粮
贫下中农没法活
卖儿卖女去逃荒
现在队里算盘响
年年丰收有余粮
贫下中农生活好
送儿送女去上学
过去现在算盘响
新旧社会不一样
忆苦思甜不忘本
阶级斗争记心上”
这时的课文基本都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算盘响》就是具有这一特征的典范。王永梁对这样的文章自是兴趣缺缺,反正他不再关注上课的事情,脑子开始走神:“怎么办?别说小学课程,就是现在中学课程,对我来说也不在话下。我总不能说都会吧,无师自通,表现太妖孽了!现在还没听说有什么神童,等过几年再说吧,现在还是低调点好。要不,跟吉庆老师学书法吧,否则太浪费时光了。”王永梁知道吉庆老师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尤擅柳体,他的字以“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闻名乡里。王庄村家家户户的春联都是出自他手,还有谁家有个红白喜事,基本都是请他执笔。王永梁深知一手好字,对于实现自己梦想的重要性,它不会起什么决定作用,但绝对会是一个不小的助力。想透了这点,王永梁也就下定了决心。
想干就干,王永梁是一个行动者。下课后,他到了老师办公室,对王吉庆说:“老师,我想跟你学写毛笔字,不知道行不行?”
一听这话,王吉庆、王吉良都惊讶地看着他,王吉庆道:“怎么想起来学毛笔字了?”
“老师的毛笔字写得太好看了,我也想把我的字写好,所以想学。”
王吉庆明显是个虚荣心较强的人,尽管夸奖是来自一个九岁的孩子,他还是露出了矜持的笑容。“写毛笔字需要有恒心有毅力,要勤练不辍,三天打鱼二天晒网是不行的。你能做到吗?”
“我一定能做到。”
看着王永梁坚定的目光,王吉庆说:“好,那就试试吧,但有一点,功课不能落下啊。”
“放心吧老师,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遇到好学的学生老师也高兴!好,你准备好笔墨,每星期天晚上到我家,我教给你。”
“谢谢老师!”王永梁高兴地给老师行了个礼,跑回了教室……。
吃晚饭时,王祥科也从公社回来了,王永梁对他说:“爸,我想跟王吉庆老师学毛笔字,他答应了。你给我买毛笔和墨汁来呗。”
王祥科一听高兴坏了:“好啊,字如其人,把字写好很重要。别管了,我明天回来时给你买来。”
晚饭后,祥文依约给王永梁送来了三个甜瓜,让萍儿给奶奶送了一个,剩下的二个一家人分食。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物质的贫乏了,可吃的零食太少了,就一个甜瓜而已,一家人也吃得有滋有味!
第二天,王祥科给永梁买回来了笔墨,并带回来一沓报纸,以作练字之用,毛边纸和宣纸是不用想了,估计供销社都没有卖的,就这,王永梁就已经很满足了。
从此,书法就成了王永梁一生的爱好……。
………………………………
第4章 智擒义放美名扬
前世王永梁是练过书法的。
上初中时,在一次期末考试中,王永梁考了个全公社第一名,学校给的奖励就是一本《柳公权字帖》。他照着字帖练了一个暑假,工作后,也曾习过《玄秘塔》碑帖,因为没坚持练下去,也没名师指点,只得其形,却不得神韵,自己也就灰心了,随作罢。今生得遇名师,他坚信凭着自己前世的基础,若勤练不辍,肯定有所成就。
不出所料,在跟吉庆老师练了二个月后,老师满意地点点头,道:“才练了二个多月,已得其形,很了不起,说明你在这方面有悟性。但中锋无力,笔画有的还过于夸张,整体布局缺乏勾连。当然这不是你这个年纪能够悟到的了,须上上年纪,多些历练。现在你要做的是增强腕力。”听了老师的评价,王永梁知道自己现在基本已经达到了前世的水平,心里也颇有些自得。
回到家,回味老师的话,“增强腕力”四字给他一个提醒!不只是应增强腕力,更应该增强体质啊。趁现在年少,习文同时,也该练练武,打熬好身体同样对实现自己的梦想有莫大助力。
说到练武,眼前就有一个好老师——祥文的爷爷王传道!不知道他练的是什么功夫,但王永梁知道寻常三五个壮汉近不了他的身。拜他为师,虽然不能确定有多大成就,但健身防身应该问题不大。
王传道幼年失怙,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人生三大不幸都让他遇上了。所幸的是,早年上过几年私塾,有点文化,后得一游方道人青睐,练了一身好武艺。也许是迭逢大变之故,使得这老爷子性格古怪,平时不言不语,对人对事不冷不热,很少假人颜色,像是冷眼看世界。村里人私下里称呼他“老道”,但当面是不敢的。生产队让他看管菜园,一来是照顾他爷俩生活不易,二来也是看他煞气十足,能镇得住场。这么一个人,尽管两家有着良好的关系,自己和“蚊子”又是铁哥门,王永梁也不敢保证他会收自己做徒弟。但事在人为,王永梁自不会轻易气馁。
当王永梁和祥文在菜园窝棚里找到王传道向他提出拜师要求时,王传道说:“我爷俩这些年没少受你家照顾,传你武艺我自然不会拒绝。但是要拜我为师我还得有二个条件,你要做到呢我就收你为徒,要做不到我就传你几招防身,怎么样?”
“行,你那二个条件是什么?”
“第一呢,我还是挂着祥文。不管以后你小子有多大出息,你要帮带着祥文。这小子性子有点憨,我怕他以后在社会上会吃亏。我今年五十的人了,能跟他几年?”
“行,我答应你。别的不敢说,让他娶妻生子、吃穿无忧还是能保证的。”王永梁知道,由于当时的物质条件和医疗条件都不好,农村百姓活到六十岁就算高寿了,五十岁的人肯定就算是迈入老年行列,哪像前世,五十岁才刚步入中年。王传道此时就开始考虑身后事,绝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于是他毫不迟疑地答应下来。别说他和祥文本来就性格相投,就是老爷子不“托孤”,他也不会对祥文不管不顾。再说,在他的计划里,祥文本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棋子。
“好。老爷爷(按辈分王永梁称呼传字辈的为老爷爷)信你。第二呢,是要看你的灵性。我这里有一件疑难事,你要是帮我解决了,我就立马收你为徒!”
“什么事?”
“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这几天菜园里老是丢茄子,丢的还不少,怎么也得几十斤。我给队长汇报了,队长也没怪我。但不抓住这个偷菜贼我脸面无光啊!”空有一身武艺,竟对对付不了一个偷菜贼,确实让人郁闷。
一听这事,王永梁思忖了一会儿,问道:“丢了多少?”
“这哪有个准数!反正不老少,怎么也得几十斤吧。”
王永梁笑道:“多大个事?!老爷爷,放心吧,最多三天,我就能抓到他!”
“真的?不是吹?”
“真的!但是我有一个请求,要是抓住了这个贼,怎么处理您得听我的。”
“好,就这么办。”
三天抓贼?不光王传道不信,祥文也是不信。他凑到永梁耳力:“二梁,别瞎逞能。实在不行,我求求爷爷,一定让他收你为徒。”
王永梁没理他,自顾自到茄子地里转了一圈,拿一个小木棍捣鼓了一番,回到窝棚,对祥文说:“如果我估计不错的话,三天以内,茄子还要丢。要是让我说中了,你立即通知我。”
“好。”祥文和王传道都是将信将疑的神情,王永梁成竹在胸地洒然一笑,转身就回家去了。
转眼到了第三天,一大早王永梁正在屋里练字,祥文蹬蹬跑了进来,一脸的佩服:“二梁,真让你说着了,茄子又丢了!”
“那好。你让别人替老爷爷看一上午菜园。咱三个到集上抓贼去!”
“去集上抓?贼会去集上卖茄子?”
“不用管,我自有妙计!”
王永梁言之凿凿,不由得祥文不信。回去安排妥当,就和爷爷来叫了永梁去南寺赶集。
三人来到南寺大集上,王永梁在每一个卖茄子的摊上都翻弄一番。王传道爷俩也不知道他翻什么,只是默默地跟着。来到一个菜摊翻弄一阵后,王永梁站起身来,打量着眼前的摊主,一看还真认识,是邻村闫庄的,叫闫振五。闫振五年约四十,一脸的沧桑,一看倒不是个刁滑之辈。王永梁知道,他育有三子三女,他二女儿闫彩云还是王永梁前世的初中同学。
此时,王永梁顾不得想太多,望着闫振五说道:“你这茄子是偷的我家的。”
“小娃娃胡说什么?这是俺自已种的,再胡说小心揍你!去去去,一边玩去!”闫振五明显眼里闪过一丝慌乱,随即有些恼怒地推搡了永梁几把。
“你动手试试!”这时王传道站了过来,煞气十足地看着闫振五。王庄村和闫计村是村挨村地挨地,二个村的人大都互相认识,何况大名鼎鼎的“老道”!闫振五当然知道王传道不好惹,气势一下子弱了下来。
“道叔,这孩子胡说哩,这是俺自己园子里种的”。
“不承认是吧,好,咱去公社说说去。”王传道一看闫振五的眼神慌乱,说话也底气不足,心里自是信了王永梁,一把抓住闫振五的手腕,拉着他就要去公社。
“俺不去,这就是俺种的。你说是你的,难道茄子还写着你的名了是咋的?”闫振五死活不去,也挣不脱王传道铁钳般的手,只是色厉内荏地强辩着。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集上本来人就多,一看有打架的,一下子围上来好多人。
一看围上来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王永梁对王传道说:“老爷爷,横竖茄子在这里,也跑不了,不怕他耍赖。我和他说几句话,他要不认,咱再去公社,行不?”
“好吧,反正说好了的,这事你看着处理吧。”
王永梁拿起一个茄子,走到闫振五身边,说到:“振五叔,你要不想把事情闹大,就听我说几句话。”说着走到一边没人的地方。闫振五犹豫了一下,还是跟了过去。
“振五叔,你认识我吧。”
“认识。你不是祥科的二小子吗?”
“对。咱们都是乡里乡亲的,我不想把事情闹大,你要是认呢,把偷的茄子晚上送回去,再打壶酒请请我老爷爷就行。你要是不认,咱就去公社,偷盗集体财产是什么罪名你应该清楚,判刑是肯定的。”
“你怎么证明这茄子是俺偷的?”闫振五还不死心。
“不怕告诉你,每个茄子蒂下我都留了记号,不信你掀开看看。”说着把手里的茄子递了过去。闫振五接过掀开一看,果然蒂下有一个“王”字!
到此时,闫振五算是彻底服了。一脸羞愧地哀求道:“大侄子,茄子是俺偷的。没办法,孩子多,吃不上饭,不得已才做出这下三烂的事。你行行好,求你看在乡邻的份上,别把事闹大啊。”
“振五叔,我能理解。孩子多,生活苦,但只要勤劳就不愁没饭吃。以后不要再偷了,要是落个不好的名声,对你的孩子们也不利”。
“是,是,是。俺晚上就去菜园,按你说的办”。
一见闫振五这样说,王永梁转回身来,对王传道说:“老爷爷,是我弄错了,咱走吧。”说着,拉着一脸不服气的祥文就走。王传道深深地看了一眼王永梁,一言不发地跟上。
路上,王永梁把前因后果一说,王传道爷孙才算把事情前后脉络理清。祥文说:“那怎么放过他了?就应该送他去公社。”
“他也是为生活所迫,有值得同情的一面。为这点茄子,把他送进监狱,不值。”
“你怎么知道他会到集上来卖?”
“偷几十斤茄子,这么大量,肯定不是为了自家吃。既然不是为了自家吃,那肯定是为了卖钱了,要卖钱只有去集上,这有什么可说的?。”
说到这里,祥文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王传道感叹地说:“你一说是偷你家的,我就知道你想放他一马了。你聪明,这还不是最可贵的,关键是心地善良,处理事情留有余地,这才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好孩子,长大了,一定有出息!”
“那老爷爷,咱的约定还算数不?”
“怎么不算数?有你这样又聪明又善良的小鬼头做徒弟,我也知足了!”
一听这话,王永梁和王祥文都高兴地蹦起来!成了!
………………………………
第5章 数说往事人断肠
谢谢书友101203080343798、ldswr的推荐票。首次收到推荐票,对我来说意义非常。让我看到了希望,也获得了动力。我会努力去写,争取不辜负你们的期望!
********************************************************************************************************
三人回村后,也没去菜园,直接去了王传道家。王传道让祥文把大门紧闭,回到屋内。屋内陈设非常简单,正对门是一张八仙桌,左右两把木椅,靠东墙一座土炕,炕里面的墙面裱糊着一层报纸。王传道爬到炕上,撕掉中间一张报纸,露出一个墙洞,从中拿出一个木牌。
吹掉木牌上的浮土,将木牌置于桌子正中,又从抽屉里拿出一个香炉三柱香,把香点燃放到香炉内,王传道跪倒在地,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然后站起身来,看着王永梁和王祥文说道:“这是我师父天玄道人的牌位,你们跪下!”
二人没有犹豫,立即跪在当地,对着天玄道人的牌位磕了三个头,又转向王传道,王永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