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莞只要躺在廊下,目光就会不自觉的往那棵出墙的杏树上看去,幻想着如果从墙头跳下来一个人该有多好。静下心来的时候,总是听着隔壁有没有声音,只可惜李莞听了好几天,都没有听见隔壁传来任何声音。
看来这阵子是大理寺有案子,陆睿才不在家的,不知不觉都好些天没看见他了,也不知道他怎么样了。
就在李莞养病的这段时间里,京城发生了不少事情,首先就是镇国公陆靖得胜回朝,只是听说受了很严重的伤,是比将士们先一步送回京城医治来的。
李莞记得上一世陆靖差不多就是这段时间在战场上牺牲了,因为军中武器大案,而这一世,军中的武器大案似乎还没有发生,而陆靖这时候受伤回京治疗,想来短时间内应该也不会再上战场了。
看陆睿那样子,似乎跟父亲的关系不是很好,上一世陆靖去世以后,陆睿降等袭爵成了镇国侯,但从他后来做的那些事来看,他过得并不是很开心。
还有一件事情,终于也发生了。
宋亦民所在翰林院卷入了一起案件,被判流放西北七年。李放接替宋亦民之职位,成为新一任的翰林院首座。
这件事情虽然在李莞这里不是什么新鲜事,因为她早就知道宋家会是这样的遭遇,然而对京中好些人来说,这件事就像是晴空霹雳一般炸了下来,就连李莞到烟雨胡同躲清静都没能逃过这轮轰炸。
李绣带着李青上门来看望李莞,王嬷嬷给她们搬了两张椅子,让她们坐在李莞身边,奉了茶之后,便退下去给三个姑娘说话。
“真是想不到,宋家竟会落得如此下场,就上个月燕子巷宴客时宋家还来过,这才多少天的功夫呀。”李绣到现在都不敢相信宋家就这样垮台了。
李青喝了杯茶,她虽稳重,但这么大的事情也是唏嘘:“可不是嘛。若非宋大人遭逢此事,翰林院首座的位置也不会落到祖父身上,唉,怎么说呢,世事变幻无常吧。”
李放接替翰林院首座,这也算是铁树上开花,想也想不到的事情,百花巷李家现在只怕都还没有完全消化这个喜讯呢。
“我昨儿个在街上遇见了三婶娘和灵姐儿,与她们说起宋家的事儿,你们猜怎么着?从前最喜欢谈论宋家的三婶娘和灵姐儿,如今也像是变了个人似的。不仅不愿谈起,甚至都不想承认她们和宋家沾着亲事似的。我是有些看不惯的。”
李绣知道不该在背后评论人家,但就是忍不住,实在看不惯她们的那副嘴脸。
李青怎会不知她们的为人,放下茶杯,无奈解释道:“她们也是一时的反应,生怕被宋家牵连。”
“往常可没少打着宋家的旗号在外说话,如今倒是撇的干净,她们有本事把从前说的那些话全都收回去呀。我听说宋夫人还上门找过她?有这事儿吗?”
李绣问李青,李青犹豫说不说,后来想着李绣和李莞也不是那种会到处嚼舌根的人,便与她们说了几句:
“之前宋家好的时候,三婶娘跟宋夫人提过,想要把灵姐儿许配给宋家公子,宋夫人这时上门,应该就是为了这事儿吧。宋家如今今非昔比,她应该是同意这件事了。”
李青说完之后,李莞却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只怕这回轮到你三婶娘不同意了吧。”
上一世她能嫁给宋策,也就是因为李灵的母亲回绝了赵氏,才让李莞有了机会,现在想想当时真是可笑,为了一个并不了解的男人,不顾一切的扑上去,最终一辈子也没有过过真正舒心的日子。
李青点头:“菀姐儿聪明,可不就是嘛,如今是三婶娘不同意了。其实也好理解,宋家如今刚刚蒙难,宋公子虽说看着像是有出息,可谁敢赌这一把呢,三婶娘精明,自会考虑良多的。”
说好听了叫考虑良多,说不好听就是势力呗,只不过李青不能直接这么说而已。
但李莞和李绣还是听明白了。
“我倒是挺看好那宋公子的,听说他少年便中了举人,若是三年后再金榜题名,宋大人的事情并未殃及宋家子弟,所以宋公子还是有机会带着宋家翻身的,三婶娘如今这般冷待他们,将来说不定要后悔呢。”
李绣的话倒是没有说错,宋策确实还算有点出息,只不过他的出息在十多年后,姑娘现在嫁过去,陪他熬的便是这十多年的光阴。
李莞现在有点想不明白,自己当年怎么会那般义无反顾的要嫁给宋策呢。那时候李莞也想到了在那种情况下嫁给宋策,将来会面临什么样的处境,但她还是嫁了,一心期盼着宋策能知道她的好,能知道她为他付出了多少,然而……
第85章
李绣和李青探病回去之后; 李莞睡了半天,王嬷嬷怕她睡多了影响晚上的睡眠,傍晚的时候把她喊了起来; 用了些粥,李莞就捧着枣茶坐在院子里看月亮,秋风渐凉; 突然传来一阵埙声; 李莞为之一振往墙头看去,以为他会如那天般坐在屋脊之上; 然而屋脊上空旷一片,埙声是墙内传来。
确实这个点儿他坐在墙头吹埙有点不太合适,李莞靠在椅背上,静静的听着; 王嬷嬷拿着个披风过来给她披上,坐在一旁给她削梨子; 边听边说道:
“也不知是谁家在吹; 吹的是什么。”
李莞接过一整只梨子; 咬了一口; 梨子不能切,得整个人咬才行。
“这时候如果能听妆台相思就好了。”李莞没头没尾的说了这么一句。
王嬷嬷没听懂:“什么思?”
李莞没说,只埋头啃梨; 只听埙声停了,过了会儿以后便又是一曲全新的曲调。王嬷嬷不懂这些,收拾了果皮便走了; 叮嘱李莞:
“姑娘也莫要多坐,院子里凉,回头着凉的话,回去可不好交代。”
以往说这些,李莞说什么也会跟王嬷嬷分辨两句,但是今天晚上,王嬷嬷说完了,李莞也没反应,嘴角还勾着一抹笑,心情特别好的样子,王嬷嬷纳闷极了,一步三回头的看,银杏见状问道:
“嬷嬷怎么了?”
王嬷嬷指了指李莞,幽幽一叹:“凭的遭了一难,也不知道对姑娘的神志有没有影响。”
银杏:……
这边李莞可没有心情理会王嬷嬷在那里编排她的话,现在她的心里全都被隔壁传来的埙声给填满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心里头甜蜜甜蜜的。从前她对宋策,从来没有体验过甜蜜的感觉,这种无形中的默契把李莞的心里塞得满满当当。
李莞晕倒之前,让冯掌柜调查的事情,冯掌柜调查清楚了,听说李莞在烟雨胡同,便直接到这里来回禀了。
“姑娘猜的没错,大兴几家铺子的掌柜突然离开确实有问题,跟夫人有关。夫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开始把李家铺子里的掌柜们全都挖到其他铺子里去,都差不多要有大半年的时间了。”
大半年之前,崔氏就开始着手这些事情,也就是说不是临时起意的,她处心积虑安排苏姨娘进门,还费劲心思找了个跟李莞的娘亲张氏容貌相近的女人,那是不是也可以说,她想杀李崇不是一天两天了。
可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李崇死了,崔氏成了寡妇,表面上看对她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但既然如此,她为什么要做呢。总不会是无缘无故的吧。
一些问题弄清楚了,可随之而来又有新的问题困扰在李莞的脑中,不得解答,只能让冯掌柜继续派人去盯着崔氏,因为李莞觉得,崔氏费了这么大的功夫,肯定有其他目的,暂时还不能确定她会不会再对李家不利,凡事盯着总要好些的。
第86章
李莞中了一次毒; 死里逃生,感觉天好像都要变了。
先是崔氏带着两个孩子离府,李娇和李茂从李家最受宠的孩子; 变成了不是李家的孩子,他们竟是崔氏当年嫁人之前就有的孩子,生父未明; 也就是李家势弱; 当时才会被崔家这般算计,如今十多年过去; 李家纵然发现,却也不能算是抓了现行,如果崔家抵死不承认,要替崔氏撑腰到底的话; 李家还真拿不出任何有力的证据,当然了; 如果李家不想息事宁人; 要跟崔家闹到底的话; 崔家也是头疼。
对崔家而言在这种时候确实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崔氏据理力争; 放弃崔氏比为崔氏撑腰容易多了,更何况他们理亏在前;而对李家而言,亏已经吃了十多年; 如今家族刚有起势,若是崔氏的事情闹大,对李家也没有好处; 所以就这样,两家之间仿佛形成了一种默契,我不纠缠,你别追究。
而这件事中,最令人唏嘘的就是崔氏的两个孩子,李娇和李茂,这般跟着崔氏出门,今后也不知会怎么样。
而李莞重病之后,宫中太医联手诊治,赏赐如流水般送入李家的事情也传的沸沸扬扬。
李莞这阵子总是待在烟雨胡同里,想要再见一见陆睿,自从上回一别之后,两人已经有好些天没见着,镇国公回京疗养,陆睿肯定住回国公府里去了。
等不到陆睿,李莞也没有办法,只能吃饭的时候,委婉的跟李崇打听:
“爹,听说镇国公受伤回京了是吗?”
李崇不疑有他:“是啊,你消息倒灵通。镇国公受的伤应该不轻,要不然也不可能回京养伤,世子这些天都在府里侍疾,具体如何不知道。”
原来在府里为父亲侍疾,这就难怪这么些天没有去烟雨胡同了。
“没看出来,陆大人还挺孝顺。”李莞舀了一口粥说道。
“孝顺是肯定的。别看陆大人面冷,其实心热,你想想看,他连你都愿意出手相救,你和他尚且没有关系,只不过凭着我与他的几分薄面,他就这般热心肠的帮忙,更何况是自己的父亲了,定然凡事亲力亲为,尽善尽孝。”
这些天李崇总是谈起这件事,对于自己去国公府门上求救,陆睿出手相救的事情感念于心,已然把陆睿看作是品格极其高尚,心地极其善良,却被不了解他的人误会,只有我看穿他本质的知己了。
李崇对于陆睿的评价太高,以至于让李莞都不知道把话如何往下接了,李崇似乎想到什么,把碗筷放下,对李莞问道:
“对了,还有两个月过年,明年三月里是你生辰,这回生辰跟以往不同,你的及笄礼便在那时,过两天你祖母会来问你的意思,你把你想要的东西,直接与她说了便是,别提太多要求,多听她的,别忤逆,这段时间家里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她心里烦心事很多。”
李崇说完之后,李莞看向他,毫不留情的说道:
“这段时间祖母的烦心事又不是我给她的,是爹你给的。再说了,就算你不吩咐我,我自然也知道分寸的。”
李崇摸了摸鼻子,想起这些时候的事情确实都是因他而起的,女儿还差点因为这个丧命,李崇羞愧万分,叹道:
“我知你素来有分寸,是我多言了。”
李莞以为李崇会和她分辨两句,就像以前那样,没想到他竟直接承认了,可见这些事情对他来说影响还是有一点的,至少不像他表面上看起来那么无所谓,其实想想也知道,就算他对崔氏没有感情,可是毕竟崔氏做了他这么多年名义上的妻子,甚至他都已经接受崔氏带的两个孩子在李家,认下了李娇和李茂,给了他们一个相对安稳的童年,如果不是因为崔氏想要动手杀人的话,李崇也不会把事情做到这地步。
不想再多说什么让李崇难过,李莞干脆换了个话题:“爹,我也没想到你在皇上跟前儿居然这么说的上话。我生一场病,得了宫里那么多赏赐,别府的姑娘,别提多羡慕我了。你跟我说说,皇上为什么这么看重你呀。”
李莞这个问题,本来是想把李崇从郁闷中拉出来的,想让李崇谈一谈他在朝堂上的事情,以为这样会让他好过一些,谁知道李莞问出来之后,李崇的脸色就更加难看了。大大的叹了口气,对李莞道:
“别说了,吃饭吧。”
李莞回想自己刚才说的话,确定好像没有说错什么,只不过想问问李崇在朝堂上的情况,这难道也犯了忌讳不成?
*****
李莞大病痊愈,府里最高兴的除了李崇之外,就数宁氏了。
这段时间被崔氏闹得宁氏脸上都没什么笑脸,罗氏看在眼里,便提议大家一起去白马寺烧烧香,也算是为李莞还个愿,谢谢佛祖保佑她逢凶化吉。
宁氏觉得近来府里不太平,去拜拜佛也好,便同意了。
李家所有女眷腊月初一同前往白马寺,除了燕子巷李家女眷之外,百花巷李家女眷也去了不少,李放接任了翰林院首座的职位,如今便是李家的最高官职,走路有风,女眷们脸上也是与有荣焉的。
下车之后,大家要徒步上山,丫鬟们在前面开路,婆子们在周围护着,声势颇为浩大,女眷们一边看着路边风景,一边悠闲上山,这回她们是定了在白马寺厢房住上一夜的,因此并不急着上山,有那虔诚的便追随在两个老夫人身后,还有那不虔诚的,比如柳氏,吴氏一行便与姑娘们一同走在后面,观景上山。
李莞等姑娘们走在后头,李灵一路上看了李莞多回,终于在李莞和李绣停下来看花的时候凑了过来,对李莞问道:“哎,听说你前阵子病了,宫里赏赐了不少东西,都赏了什么呀,不指望你分一点给姐妹们,你至少也得与我们说说是什么吧。”
李灵跟李莞有过梁子,两人一般不怎么说话,这回李灵是听外面那些传言太神乎其技,有的甚至说李崇马上就要青云直上,升做宰相云云,李灵当然知道这些只是空穴来风的话,但宫里给了李莞那么多赏赐总是真的吧,就冲这个,李灵就觉得应该跟李莞的关系稍微缓和一点。可是看见李莞那张脸,李灵就说不出来什么太好听的话,于是就有了上面那句。
“既然是病中赏的东西,自然都是药材之类,灵姐姐要是想吃药,只管去我那儿取便是。”李莞本来也没想要听李灵说什么好话出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李灵用什么态度问,她就用什么态度回答,再正常不过的道理。
李灵果然被李莞的这一番‘咒’言说的眉头蹙起,指着李莞就要发作,李青从旁拉着李莞向前:
“好了好了,她就那嘴不好,你还跟她斗什么。”
李欣则没有李青这么好的脾气,从旁冷哼道:“哼,什么嘴不好啊,我看有些人就是心不好。趋炎附势的小人。自家姐妹病了这么些天也没见她来瞧上一眼,倒是盯着人家的赏赐不放,还想要分一杯羹,真不知道她哪儿来的脸。”
李欣说话素来快人快语,也不怕得罪李灵,把一干姑娘心里憋的话一股脑儿说了出来,很水大快人心。
姑娘们掩唇在那边笑,李灵顿时变了脸色,往李莞瞪去一眼,然后便甩袖离开,回到她母亲柳氏身边。
女眷们上山路过一个凉亭,凉亭里坐着一对主仆,像是听见女眷们上山时的动静,回过头来,大家才知那妇人竟是宋夫人赵氏。
赵氏看见李家女眷也很意外,对两位老夫人行过礼后,便说一同上山拜佛,老夫人自然是肯的,赵氏走的很慢,终于等到与柳氏平齐,大家这才明白,原来这位宋夫人在半山腰等的是柳氏,才不是什么巧遇呢。
赵氏对柳氏陪了一丝笑脸说话:
“好妹妹,你看上回与你说的事情怎么样了?你说回家商议,可这么长时间了,也没给我个确切答复。我们策哥儿可耽误不得了。”
李莞和李绣对视一眼,都听见了赵氏的话,跟宋策有关的,又能让赵氏放下身段半路堵截柳氏的,除了儿女婚事,不做他人想。
之前柳氏有意跟宋家结亲,在赵氏面前厚颜提了多回,赵氏也没给个正面答复,那时候,谁也没想到风水轮流转,宋家一夜之间垮台,宋大人牵涉公案被流放西北,归期未定,宋家虽说如今看着好像还有个颇有前途的嫡子,但此子将来如何谁也说不准,而现阶段,很明显是李家的声势更高,所以就换成了赵氏来盯柳氏了。
只见柳氏干咳一声,对自己从前一心巴结的赵氏反过来巴结自己还是很受用的,端了一会儿架子后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