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相片现在还在,看到它时,我会重温一种恍若隔世的宁静和欢乐。它们在遥远的过去向我微笑,提醒我生命中有过这么无忧无虑的时光、我们的这种童年幸福是因为它刚好处在一些伟人事业的上升期,在这些伟人的庇护下,我们这些人有着非同寻常的安全感。
注释:
①叶挺(1896…1946),广东惠阳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时期著名将领。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强行扣押。度过了五年多的监狱生活。抗战胜利后被营救出狱。1946年4月8日,在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②粟裕(1907…1984),湖南会同人,新四军著名将领,1955年授予大将军衔,曾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等职务。
③林伯渠(1886…1960),原名林祖涵,湖南临澧人。中国同盟会早期会员。1921年加入共产党。解放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中共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10。把金纳姐姐领回家
从那时起,我觉得男性的恩情和智慧胜过美,只有这才是真的美。
——《失乐园》148页
金纳姐姐是烈士邓发的女儿,是爸爸把金纳姐姐领回我们家。
关于邓发,我知道的只限于党史资料:他是广东云浮人,原名邓元钊。1922年至1925年他在苏兆征的启发和引导下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和省港大罢工,成为一名工人运动的领袖。在中央苏区他担任过中央局委员、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延安时期他担任过中央党校校长,1945年他作为中共工委书记代表解放区80万职工出席了在巴黎召开的世界职工代表大会。1946年4月8日,邓发乘飞机从重庆飞往延安途中,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因飞机失事遇难。和他同机遇难的还有当时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中共代表王若飞、博古,刚刚出狱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夫妇,王若飞的舅舅、教育家黄齐生先生等,党史上称为“四八烈士”。他遇难时金纳姐姐大约八岁。父亲牺牲后,金纳曾和许多烈士的子弟一起被送到苏联莫斯科共产国际开办的国际儿童院,解放后才回中国来。
我大姐峪田说,她上育英小学的时候,每到星期六,各家的父母来接孩子,金纳总是和她一起被接回我们家。她从来没有感到过奇怪,也没有问过为什么,她觉得和金纳共同享有一个家庭是件挺自然挺愉快的事。那个年代革命队伍里的孩子完全没有私有概念。
原来,爸爸当公安部长不久,有一次到广东出差。大约是想减轻一点妈妈带孩子的辛苦,工作之余,他还带着大哥小青和大姐峪田。在广州,爸爸碰到金纳的母亲。也许是爸爸百忙当中还带着孩子的事使金纳的妈妈心有所动,她对爸爸说,她的女儿金纳刚从莫斯科的国际儿童院回来,很不适应南方闷热潮湿的气候,托爸爸将金纳带到凉爽一些的北京上学。爸爸和邓发以及金纳的妈妈都不相熟,但金纳是烈士的遗孤,爸爸自然觉得义不容辞,就一口答应了。
答应了金纳的妈妈之后,爸爸却忽然想起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是他和妈妈的一个约定。
我有七个兄弟姊妹,我是第六个。妈妈不知为什么每怀一个孩子,妊娠反应都特别重,加上她生性要强,总想多做工作。还有早几年打仗,环境艰苦,所以妈妈总是不想多生孩子。但是爸爸喜欢孩子,每次都跟妈妈说:“你看,咱们的孩子多好,一个比一个漂亮,越生越好。你生吧,生下来,我来养。”妈妈虽然知道“我来养”只不过是一句甜言蜜语,但是她每次都过不了这甜言蜜语的关。所以我们家加上大哥小青,不知不觉就有了七个孩子。二哥猛猛是在延安生的,本来妈妈已经给组织上打了报告,李富春同志也批准了可以不要的。但在爸爸的有意拖延下,猛猛还是来到革命圣地。进了城,有了第三个女,妈妈起名叫多多,是多了的意思。爸爸跟妈妈商量,别叫多多,孩子长大了知道爸妈嫌她多怎么行,再说根本也不多。结果,多多没叫成,改了朵朵,花朵一样地让人疼让人爱。我生下来早产,虽然有惊无险,却着实让妈受了一回罪,让爸担了一回心。两年后有了弟弟,妈妈说什么也不想再要了,又给组织上打了报告。又是在爸爸一再阻挠下,世界上有了弟弟。事后,爸爸得意洋洋地说:“看看,幸亏都生下来了,打了报告的两个可都是男孩子呀。”但是这回妈妈和爸爸商量好了,这是最后一个。所以弟弟起名叫了了,是结束,了结的意思。
现在该怎么办呢?约好了自己的孩子都不要了,都“了了”了,又添了一个别人的。况且根本没和妈妈商量,妈妈能同意吗?爸爸还是很有智慧,他先给妈妈写了一封信,然后再打发孩子上路。信上说:
治平:遵照你的意见,将四儿、小青等先送回读书。内有金纳,乃邓发的孩子,其母托我们代管。请送她去学校,每礼拜同我们的孩子一块接回。我们的孩子已经够多了,再添一个麻烦,没有办法,也应该照顾。盼你不要怪我好管闲事。……
爸爸把日子算得挺准,这封信到了,孩子们也已经到了。他根本没有给妈妈留下讨价还价的时间。
在妈妈的精心安排下,金纳自然而然地成为我们家的一员:妈妈非常细心地照顾着金纳,让这个敏感的孩子得到尽量多的温暖,我的姐姐们有的,金纳都有。不仅如此,金纳妈妈或者别人送她的漂亮衣服啦、鞋啦、扎头发的缎带子啦,姐姐们可就没有了。妈妈告诫她们要对金纳特别谦让,说金纳得到比她们多的照顾是完全应该的。为此,我的姐姐们还产生过小女孩特有的嫉妒,想不通自己为什么不如金纳处处讨人喜欢。
我喜欢金纳姐姐,觉得她漂亮、亲切并且聪明。她那双好看的黑眼睛看我的时候,我心里会充满浪漫激情。我会幻想她是《一千零一夜》中某位阿拉伯公主,由于通灵,可以和大自然中的一切活物交流。她手巧,会给洋娃娃和米什卡(这是妈妈从苏联给我们带回来的一个玩具熊的苏联名字)做衣服穿,还会用手绢在自己头上结式样不同的蝴蝶结。她会送我可爱的礼物,完全是因为她喜欢送礼物给一切人。
金纳渐渐长成大姑娘。不仅越来越漂亮,而且开始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社交活动了。她在苏联的国际儿童院长大,有许多在那里认识的朋友。
这些和金纳年龄相仿的哥哥姐姐们都有自己的特殊经历、他们的父亲多是中共最老资格的领导者,有些则是早年牺牲的烈士,他们的母亲有些是烈士,有些是由于各种原因和他们的领导者父亲离异了,这些哥哥姐姐们生于战乱,长于贫困,父母由于不得已的原因将他们交给组织上照顾。在二三十年代,党困难的时候,这些革命者的孩子实际上只能流落街头,饥俄和贫病夺去了许多幼小的生命。红军长征结束到达延安后,环境相对稳定了。组织上通过各种办法将他们找回,并送到苏联学习。据我知道,王一飞①、瞿秋白②、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发、叶挺、博古③(秦邦宪)、任弼时④、林彪、李富春⑤等人都有年龄差不多的孩子,被送到莫斯科。这些学校是当时共产国际建立的,专门培养和教育各国共产党人的后代和烈士子女。建国后,这些孩子陆续回到国内,他们或者生活在父亲的老战友的家庭或者生活在父亲后来新组成的家庭里,他们曾经远离祖国,又失去完整家庭,所以他们对社会和家庭都有一种疏离感。在假日,他们不约而同地走到一起,排遣这份寂寞。他们仿照苏联人的习惯:聚会、唱歌、跳舞,有时候还要喝一点酒、这些在苏联长大的男孩女孩们,相处十分随便。他们见面时拥抱,亲吻,有时很晚不回家,太晚了,干脆大家在客厅里胡乱睡一晚。
妈妈开始不放心了,毕竟是一些不谙世事的少男少女啊。金纳不仅是烈士遗孤,更是她妈妈正式托付,由爸爸领回家的,当然出不得半点问题。但是只要问起来,金纳就不高兴,认为妈妈干涉了她的自由。此外,妈妈还对她有一系列的要求,譬如学习成绩好、尊敬师长、勤俭朴素等等,妈妈觉得这都是自己的责任,不能有丝毫松懈。但是金纳正在多梦的年纪,她准备好为自己的浪漫情怀付出任何代价。
有一天早晨,金纳好晚不起床。头天晚上,妈妈刚就她晚回家的事话问了她。敲了很久的门,金纳既不开,也不响,妈妈慌了,要警卫员垫着椅子爬到高处,从门上的小窗户向里张望,生怕她出了什么事。但就在这时,金纳若无其事地打开门,扬长而去。
妈妈在我们面前从来说一不二,威严有加,惟独到金纳姐姐面前,她完全没有办法。不是自己的孩子,管轻了重了都不合适,她只好求助于金纳的亲生母亲,但是那个同样束手无策的母亲说:金纳更不听我的话,还是你来管教她吧。
时间长了,金纳姐姐和爸妈之间的关系竟开始疏远,只是我们小,不知情。
有一次,记得是一个冬天的晚上,下了挺大的雪。金纳好长时间没回家了。爸妈和全家人都在饭厅里吃饭,我因为生病躺在自己的房子里。没听到一点声音,我忽然看到金纳姐姐站在床头,身上落满了雪花,面孔红通通的。
“不点儿,生病了?”金纳姐姐的声音永远那么好听,样子永远那么好看。我正百无聊赖,非常高兴她的出现,非常高兴她把又香又凉爽的面颊伸过来让我亲。
“金纳姐姐,大家都吃饭呢,你也快去。”
“你乖乖躺着,我马上就回来。”
我以为她按我说的去了饭厅,但却有点意外地听见楼梯上响起轻轻的脚步声。一会儿,金纳姐姐手里拿着个大包下楼来,又进了我的房间。
“我回来拿东西,外面朋友在等我,我不去饭厅了,点点帮我给爸妈说一声吧。”
金纳临走把一大块巧克力放在我的手上,使我非常愿意帮她的忙,那时候见到这么大的巧克力可不容易。后来,我把看到金纳的事告诉爸妈。妈妈不高兴,也有点伤心地说:“这孩子现在连面都不见一个。”那时我并不懂妈妈为什么会生金纳的气。
后来就再没看见金纳回家来,听说她住到大学里去了。我很想她,当然不仅是因为巧克力,实在是因为她在我眼里是个美丽亲切的人。长大以后我才想到,金纳是故意挑这个大家都在楼下吃饭的时候回来拿东西的,对于爸妈的管教,她觉得不如敬而远之的好。
金纳大学毕业以后嫁了个越南人,是越南老共产党人李班的儿子。金纳跟着他回到越南的河内,当了一名普通的教师,还替他生了两个儿子。不知道金纳的出国远嫁有没有负气而去的因素,但是我们家里的人都忘不了她,会常常提起她,但一提起,妈妈又总是有点不高兴。后来,由于越南国内形势的变化和越共的党内斗争,金纳一家人流离失所,吃尽了千辛万苦,那时候,中国也在搞“文革”,大家处在水深火热,竟是谁也顾不上谁。
“文革”结束不久,金纳的妈妈去世了,金纳写信给当时的国家副主席廖承志,要求回来给她的母亲奔丧。廖公知道邓发的女儿在越南的情况,就费尽周折,通过国际红十字会,把金纳一家人接回中国。廖公说,父母死了要回来奔丧,这是我们中国人传统习惯。实际上,金纳回到国内和在广州的弟弟团聚时,她的妈妈已经去世好几年,连廖承志都已经去世。金纳姐姐不仅没有见到妈妈,竟连自己的救命恩人都没有见上。
有一天,我拿到一份南方出版的杂志,忽然看到邓金纳署名的一篇文章,醒目的标题是《我的罗瑞卿爸爸和郝治平妈妈》,金纳姐姐充满感情地回忆了在我们家度过的日子。
不久,金纳带着儿子来北京看妈妈。除了那双黑黑的大眼睛,她年轻时的光彩已经完全消失。可以想象,去国离家的日子是多么漫长和艰辛。她告诉我们,她回到祖国的时候,她两个儿子第一次吃到糖果并有了自己的玩具。
金纳和妈妈紧紧拥抱。
妈妈说:金纳,你是巧手孩子,你还记得给米什卡做的小衣服吗?它一直穿着,直到“文革”抄家,人家把它也抄走……
金纳姐姐说:妈妈,我太不知好歹……
30年天各一方,音信杳然,短短两句话,说尽了苦难也说尽了亲情。
40年前,爸爸把金纳姐姐领回家,现在,爸爸不在了,但金纳姐姐回来了,还带回了她的儿子,她说:“我是罗瑞卿爸爸的女儿,是罗瑞卿爸爸把我领回家……”
注释
①王一飞(1899—1928),又名王兆鹏、王亦飞。浙江上虞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筹建中共中央军事部门的最早负责人。参与策划发动南昌起义、秋收暴动。1927年底在中共湖南省委书记任上由于省委机关被破坏,被国民党当局逮捕,1928年1月18日英勇就义。
②瞿秋白(1899—1935);江苏常州人。中共最早的党员和领导者之一。为在中国传播马列主义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卓越贡献。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后,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后不幸被捕,1935年6月18日在福建长汀英勇就义。
③博古(1907-1946);原名秦邦宪。江苏无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七大中央委员。任新华通讯社社长等职。1946年4月6日与邓发等人同机遇难。
④任弼时(1904-1950)湖南湘阴人。中共主要领导人之一,1945年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与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一起制定了党的重大方针决策。1951年10月25日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27日病逝。
⑤李富春(1900—1975),字若愚,湖南长沙人。早年参加过留法勤工俭学。解放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书记处书记。
11。姥爷和姥姥
在人方面是可耻的背信弃义、不忠、叛逆和不顺从,在天方面则变疏远、冷淡……,给这世界带来了弥天大祸。
——《失乐园》305页
1962年,由于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我的姥爷和姥姥被发生在全国的普遍的饥饿赶进了北京城。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们。
记得那时我刚填写了我的加人中国少年先锋队的申请表格,我在填写“主要家庭成员和成份”这一栏时,刚从妈妈嘴里知道我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竟然统统都是地主。我在吃惊之余是深深的失望。因为在我心目中,地主就是“半夜鸡叫”中的周扒皮,是剥削人民,压迫劳苦大众的吝啬鬼。我从来没有想到我会和这样的人发生关系。所以,我不喜欢地主姥爷、姥姥的到来。当然并没有人来征求我的意见,所以我只有尴尬难受,暗自不满。
今天想来,我非常庆幸爸妈当时在这件事情上党性没有那么强,尽管姥姥和姥爷的成份是地主,但他们仍然决定把两个老人留在北京,免得他们饿死。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后来知道,当时有许多干部的父母或亲戚由于同样的原因从乡下逃到北京,希望他们在党里、政府里工作的儿女收留他们。按照严格的党性,这当然是不能准许的。许多人只好按照组织的规定把亲人送回乡下,这些回去的人中,后来确有饿死的。
姥爷中等身材,面容黯淡。我不记得他笑起来是什么样子。姥姥却是一个很容易有明朗微笑的富态老太太,她的衣着总是很整洁,面皮白净。比较而言,我觉得姥姥更亲切。但是有一次我无意中看到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