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上,一层一层的沙石在流淌,发出“唰唰”的声音,就像黄河的水,浑浊不清,只是沙土不像水,在流淌中没有滔天的大浪,但迅猛前进的形态却很像水。
沙土在流淌,使夹杂在其中的像鸡蛋一样大小的卵石也在地上向前滚动。
大地就像一个巨大无比的传送带,把无数的沙石源源不断的送向远方,一层又一层,连绵不断,永不疲倦。
墙角处,土坎旁,沙石受到了阻挡,快速堆起了一座小山,这些沙石刚想歇歇脚,一阵旋风过来,又将它们卷走。旋风过后,后面的沙土又在墙角堆积起来。
空中飞过的像黄豆一样的小石子打在人的脸上,就像无数的马蜂在脸上蜇,使人感到火辣辣的疼。更让人难受的是,弥漫在空中的沙尘几乎挤走了所有的空气,使人呼吸困难,浑浊的粉尘呛得人透不过气来。
突如其来的沙漠风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空中的飞机虽然平安的落地了,但是地面的飞机仍然受到很大的威胁。飞扬的沙石会吹进飞机发动机的进气道和尾喷管,必须尽快的将进气道和尾喷管的堵盖堵上,不然沙石吹进去,在下一次开车时就会打坏发动机的涡轮叶片。保护飞机外表的蒙布要盖好,不然快速流动的沙石会划伤飞机表面,特别是有机玻璃制成的座舱盖,如果划伤,就会影响透明度,就会报废。
更主要的是,飞机在大风的吹动下,机翼上也会产生升力,在升力的作用下,飞机会变轻。别看几吨重的飞机,也会被大风吹翻。必须用铁练将飞机固定在地面上。
这些工作是每次飞行后都要做的。在平时,做这些工作都是些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在这么大的风速的情况下,连人都站不稳,做这些工作就变得相当困难。
地勤人员已经将飞机用牵引车拖到了机窝里,正在与狂风抢时间。为了加强地勤人员的力量,刘大队长命令在场的所有人员到机窝去帮助地勤人员保护飞机。
停放飞机的机窝就在机场滑行道的旁边,距离休息室不到200米。可是这么短的距离,要走到那里,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强大的风力使人站立都很困难,顶风前进更是难上加难,弥漫在空中的沙尘使人睁不开眼,粉尘抢的人不敢呼吸。
没有防护工具,有人拿出了飞行用的衬帽拴在头上堵住口鼻,有的把手套捂在嘴上,解决呼吸问题。
看不见机窝,大家只能凭借对周围环境的熟悉程度,盯着脚下的地面,摸索前进。
为了抵御风的阻挡,也为了不走失迷路,大家排成一路,一个跟着一个,弯着腰,低着头,侧着脸,顶着狂风前进。
有时前面的人会被风吹得倒退几步,后面的人立即顶住他的腰,使他不再后退。有人被风吹倒了,走在前面的人回头拉他一把,使他重新站起来,继续前进。
大家你帮我,我帮你,摇摇晃晃,跌跌撞撞的前进。
地上流过的沙子灌进飞行靴的靴筒里,大家来不及倒出,坚硬的石子硌得脚难受,增加的重量也给前进带来了困难。
好不容易才走到了机窝。
机窝里,地勤人员还在奋战。他们将帽子用细铁丝拴在头上,用来堵口鼻,解决关键的呼吸问题,正在用力的往飞机上盖蒙布。
庞大的飞机在狂风轻微晃动,机翼上下抖动,好像随时都要飘起来。地勤人员已经用铁练将飞机固定好,堵好了前后堵盖,就剩盖蒙布了。
今天蒙布好像特别不听话,在大风的吹动下,像鼓足劲的船帆,很难把它套在飞机上,刚把左边的机翼套上,等到去套右边机翼时,左边又被风吹了下来。如此左边,右边,反来复去,就是不能如意。
飞行人员的到来,增加了不少的生力军。大家分散在每架飞机上,在机械师的指挥下,每人拉住一边蒙布,费力的套在飞机上,中间被风吹得鼓了起来,像一个特大的面包。没有人拉住的地方,在风的吹动下,蒙布边沿用力的拍大着机翼,像搁浅在沙滩的鱼的尾巴,上下摆动,发出啪啪的声响。
为了防止蒙布再次被风吹下来,陈大壮、林超等几个人上到了飞机上,爬在机翼上,用身体压住蒙布,张志宏和其他地勤人员赶快拴上布带,将蒙布固定在飞机上。
大家采用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方法,一架飞机又一架的盖蒙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盖好了每架飞机的蒙布,每个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刚才在忙碌中,什么也不觉得,现在闲下来了,才觉得嗓子发干,耳朵中也感到堵得慌,用手指掏一下,竟然全是沙子。
又一场战斗结束了。
飞行加上保护飞机,已经过去了半天的时间,每个人都感到口干舌燥,饥肠辘辘。大家多么想赶快喝点水,吃点东西,但是在这样的天气下,汽车根本无法行驶。还得发扬红军走万里长征的精神,走回去。
风萧萧,路漫漫,呼吸难,腿似铅,经过了艰难的跋涉,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他们终于走回了营房。
第六十四章 沙漠风暴(六)
更新时间2008527 11:31:58 字数:2375
到了空勤灶,走进了房子,才彻底脱离了风沙的侵袭。这时候,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被对方的尊容逗得笑了起来。
一个个灰头土脑,身上全是灰尘,头发是黄的,眉毛也是黄的,就像刚从土里挖出来。白色的帽衬套在脸上,遮住了大半个脸,像枪战片中的一群蒙面人。
没有洗漱用具,大家只能简单的擦把脸,洗洗手。虽然用帽衬挡着口鼻,但是口里还是进了不少沙子,虽然吃饭前多次漱了口,吃饭时还是有沙子硌了牙。
虽然经过了这么多的惊险场面,但是刘大队长还是显得很高兴,在饭堂讲了一番话:
“同志们辛苦了!”
听到大队长要讲话,有人放下了手中的筷子。
“大家边吃边听。今天我们和风魔进行了一次较量,我们没有被风魔下倒,我们胜利了。”大家鼓起掌来。
“在这次较量中,表现最突出的是112,在着陆条件超出他的技术水平的情况下,凭着坚强的毅力和坚韧不跋的精神,把飞机安全地操纵到了地面,保证了个人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这是他平时刻苦学习飞行技术、钻研飞行理论的结果。飞行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特殊情况,处理的好,就平安无事,处理的不好,就可能出大问题。
人们都说,飞行员的脑袋是别在裤腰带上的,说没有就没有了。但是你们也不要被吓住,遇事沉着、冷静,多想办法,困难就一定能克服,问题就一定能解决。今天112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要向他学习。
吃完饭回去,就不安排什么工作了,给大家放假半天,收拾收拾个人卫生。”
得到了大队长的表扬,张志宏心里美滋滋的,他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平时学习的东西终于派上了用场。要不是自己平时对飞行原理认真研究,在飞行中能以理论指导实践,就不能在今天的大侧风情况下,抓住关键,用各种可能修正侧风的办法,综合修正,使飞机平安降落。
经过这一次的实践,他觉得自己的技术有了长进,得到了不少经验,人也成熟了许多。学无止境,看来多学点东西,并没有坏处。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飞行是自己热爱的行业,要干好,就要多学习。
吃完了午饭,大家回到了宿舍,开始清理个人卫生。从王航医那里要来棉签,掏出灌进耳朵里的沙土,倒出飞行靴中的沙石。大家一边清理,一边比赛,看谁带回来的沙子多。结果都不相上下,每个人都清理出了一碗多的沙尘。
“张志宏,你们家乡这是什么鬼天气,刮风就刮风呗,还扬沙,你看我们带回来的这些沙子,足可以装一小车了。”陈大壮边清理边埋怨。
“我们家乡可不刮大风,这样的天气我也是第一次遇到。”张志宏反驳着。
“我今天都憋得喘不过起来了,还不知道肺里吸进了多少土呢。”
“我也是一样。嗓子眼里像冒火。”
“你说,好好的地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沙漠?”
“这都是人们自己造的孽,不注意保护自己生存的环境,现在尝到了苦果。据历史书上讲,古代这里是山清水秀,牛羊肥美,是有名的丝绸之路,可是现在却变成了荒无人烟的大沙漠。”
“这都是历史,我们也没有办法。不过今天你的表现确实不错,给我们学员争了光。当时我们都为你捏了一把汗,侧风那么大,能见度也越来越差,心想这下可完了,没想到你小子真能落下来。”
“当时我也很紧张,想到有可能再也见不到你们了,可后来又想,我们还年轻,今后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现在还不是到马克思那里去报道的时候,就豁出去了。头脑冷静了,办法就有了,在刘大队长的帮助下,几乎把学过的知识全用上了。不过现在想起来,还真有点后怕。”
“看来,飞行中是要多准备一手,我就是不爱学习。”
“你说的对,听说以后的飞行的课目越来越难,光靠模仿能力是不够的。出了航校,好多东西也没有人去教你,就靠自己去摸索,要是不多学点知识,遇到问题就不知道如何去处理。”
两人边洗澡边聊,都觉得有收获。
屋外的狂风还在怒吼着,沙砾打在窗户的玻璃上,啪啪直响,不知道这千军万马什么时候才能过完。虽然在屋里,外面的灰尘还是从门窗的缝隙中钻了进来,空气中充满了呛人的尘土味。
地面上、窗台上、桌子上、床铺上,所有的地方都落满了灰尘。说是收拾个人卫生,但现在风还没有停,沙还在落,土还在降,收拾了也是白收拾。一切都等待风停了再说吧。
洗完了澡,大家也就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了,只有坐在那里听风。
张志宏没有浪费这宝贵的时间,拿出了记录飞行体会的本子,认真的把飞行中所遇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作为飞行经验的积累。
自从上飞机学飞行以来,张志宏看到教员都有这样一个小本子,专门用来记录飞行体会,他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也学着教员的样子,建立了这样一个心得体会本。现在已经记了大半本,其中有起飞着陆的动作要领,有特技飞行中每个动作的操纵方法,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处理的预案。每次飞行后,他都要记一段,这已经成了他的习惯。
这一次,他遇到了从未遇到过的困难,经过了两次复飞,到了第三次才落下地来。这里面有很多的教训,比如第一圈对侧风判断不准,第二圈修正量不够,到了第三圈才落了下来。他要把这些感受全记下来,今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可能一次就成功了。
将来自己也要带新飞行员,也给他们留下一些经验教训,就像现在自己的教员那样。
天色渐渐变暗,已到了快吃晚饭的时候了,同样的时间,由于空中沙尘暴的影响,光线更加暗淡。外面的风魔也好像疲倦了,也似乎在人们战天斗的地的不屈精神面前有些灰心,开始灰溜溜的溜走了,大地又慢慢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第六十五章 沙漠风暴(七)
更新时间2008528 11:22:32 字数:2431
1970年3月,大地回春,应该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可是在茫茫的戈壁滩上,却看不到一丝的春意。本来就是高纬度的地方,季节的转换比较晚,再加上周围很少绿色,显示不出春天的来临。
尽管自然界中没有春天的迹象,但是在张志宏他们的心里,早已是春风得意,百花齐放。因为在有两个飞行日,他们在高教团的训练将结束,将告别航校,走向战斗部队。
对他们的称呼也将随着航校的毕业而改变,由“飞行学员”而变成“飞行员”,别看只有一字之差,那可是本质的改变。表示他们由战士待遇变成了干部待遇,每个月可以拿到52元的工资。
更重要的是,到部队后,可以执行保卫祖国的任务,赶上好机会,还可以参加战斗,打下飞机,立下战功。
参战立功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当初在赣州“支左”时,就有民航学校去接学员,因为他们“支左”任务比较紧张,没有去成。虽然没有提前去学飞行,但是大家还是非常庆幸。
现在就要走向战斗岗位了,一个个心里都乐开了花。
航空兵部队已经来人接收他们了,部队要在他们最后的两个飞行日的训练中,亲自通过教练机带飞,考核他们的技术状况,观摩他们的飞行,算作毕业考试。
来接他们的有两个部队,一个是空军航空兵部队,一个是海军航空兵部队。到底谁去那个部队,都是一个未知数,要听领导的安排。
虽然说每个人的命运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是大家的心里还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有的人想去海军,说是军队排名向来是:陆、海、空,海军排第二;有人想去空军,说是空军比海军大,又比较老,又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战斗。
最不愿意的就是留下来当教员。为了使航校的教学力量后继有人,也有个新老搭配,每期学员都要留几个任教。
大家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带着命运的安排。
张志宏对去空军还是去海军,到没有更多的考虑,只要不留下当教员,去那儿都行。
航校为了平衡两个飞行部队,避免在人员挑选上出现矛盾,决定以建制为单位,分配到两个航空兵部队。除了个别留校的外,原则上一大队的学员到空军,二大队的学员到海军,在人数上有差距时,做一下个别调整。
这样,张志宏、陈大壮、林超、等人就自然而然的分配到了空军部队。
得知这一消息,大家都非常高兴,不为别的,就因为几个战友没有分开,今后还可以在一起,只有程志有点不太高兴。原来程志的教员向他透露,有可能留下当教员。
他们将要去的部队是航空兵S师,来接他们的是C团的王旭团长,祝耀祖政委,李干事、刘参谋、萧航医等。其他人大家还都不认识,只有祝政委来接他们,大家感到有些意外。
祝政委不是在预备学校六大队当政委吗?什么时候到了航空兵部队?
见到祝政委,大家都很高兴,两年多不见了,政委还是老样子。个子不是很高,显得很精干。不太大的脸上长着两只大大的耳朵,小嘴,薄薄的嘴唇,单眼皮,一双明亮的眼睛在不停的转动。见到大家,显得很高兴,满脸带着笑容。
大家围住他问长问短,对于他的调动,大家不便多问,最关心的还是留下来的那些战友的命运。
“政委,这几年都好吧?”
“政委,我们那些战友都转校了吗?”
大家七嘴八舌,问个不休。
“大家不要急,我一个一个的告诉你们。”祝政委明白大家想知道什么。
原来张志宏他们第一批转校后,不久,其他的航校又需要学员,符合条件的大部分都转了校,剩下小部分政治条件和身体条件不符合要求的,分配到别的空军部队改做其他工作,预备学校也就撤编解散了。
祝耀祖不想到其他部队,觉得没有发展前途,就通过上层的关系,调到了航空兵部队。现在有回过头来,到航校来接过去的弟子。
对于张志宏他们来说,这是个巧遇,但对祝耀祖来说,这是必然,因为现在各个航校训练的学员都是从预备学校出去的,都是他的弟子。
程志看到祝政委来接飞行员,像发现了新大陆,觉得到部队有了希望,可以让祝政委给学校说一说,不要留他当教员,把他也带走。
程志家在北京,是一个干部子弟,所以在预备学校时就是一个消息灵通人士。父亲是长征时期的老红军,现在是军内的一名高级干部。母亲也是红军,也是部队的一个团级干部。父母亲对他的希望,就是能在部队有所发展。
因为航校对一个军人的发展毕竟有局限性,最高升到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