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太二-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用,你问吧。”她寒着脸说道,要处理伤势就得卷起袖子,或露出肩膀,苏牧就站在旁边,她如何肯让他看见?
  “是谁指使你来杀太子的?”苏牧很直接的问道。
  “我自己要来的。”她回答得也很干脆。
  “不可能。”苏牧摇了摇头:“我们今天才入住,你就已经知道了太子的房间,肯定是有人告诉你的,当面说谎,你是不是不想走了?”
  她沉默了一会,小声说道:“是我师姐告诉我的,若是我能杀死太子,她就会把锻影石借给我用。”
  “借块锻影石还得做这么高级的任务?有意思,我来分析一下。”苏牧说着来回踱了几步,脸上忽然露出了笑容,问道:“那块锻影石你已经想借很久了,而杀太子这件事,是你师姐主动找你的,你们的关系很差,我没猜错吧?”
  她微微点了点头。
  苏牧又踱度了几步,说道:“你师姐应该是从太子身边的侍卫那里听来的消息,她告诉你那些侍卫都是皇后的人,你若是去刺杀,就算失败了也不会为难你,说不定还偷偷帮你,却没有告诉你太子身旁的两个太监是实力极高的影武,所以你才敢来刺杀……你师姐不是好人啊!这是把你往死里坑。”
  这番分析先是让她微微惊讶,听到最后不由得脸色变得十分苍白。
  只听苏牧又说道:“看你就是个实心眼,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那种,肯定斗不过你师姐的,别跟她斗,老老实实的修炼吧,就算没有锻影石也能锻影,只是速度慢一些罢了,等你实力强了,她那些小聪明也就没什么用了。”
  她点了点头,刚想说句道谢的话,忽然想起来对方不是自己人,又一板脸,问道:“还有什么问题?”
  苏牧叹了口气,说道:“既然你是单独来的,你师姐是从侍卫那里得知太子住处的,那我也没什么问题了,哦,对了,还有个问题,你回答了我就让你走。”
  “什么问题?”她眼睛一亮,没想到这么快就问完了。
  “你叫什么?”苏牧笑着问道。
  她一楞,没想到会是这个问题,犹豫了一会才小声说道:“陈瑞雪。”
  “好名字。”苏牧点了点头,又道:“巧了,我叫苏牧,字丰年,以后就归你罩了,好了,你走吧,以后提防着点你师姐。”
  “嗯。”她应了一声,转身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问道;“你的字……真的是丰年?”
  苏牧哈哈大笑:“从来没有字,刚想出来的。”
  她白了苏牧一眼,头也不回的快步离开了。
  ……
  回到金龙客栈,已经是未时末了,李庆、齐景安、尹公公和刘公公仍在房间里,这次刺杀事件,除了李庆被撞出了淤青外,受伤的就只有苏牧一个人。
  苏牧把陈瑞雪的事简要说了一遍,但隐去了她的名字,众人听完后都觉得又好笑,又好气,白白受了这无妄之灾。
  这天晚上有酒宴,齐景安包下了应天城里最有名的天香楼,邀请的有离州的重要官员、商贾,以及应天城里有名的青年才俊,原本是想连请三天,让那些潜伏在暗中的刺客有所顾忌,说白了就是拉人肉盾牌,可李庆不愿意,只好作罢,今晚吃完后就立即离开,回齐家茶苑。
  既然是宴会,齐家人自然是要参加的,苏牧又见到了齐素菀和齐素菡,齐大小姐看到苏牧时目光中带着恨意,她现在已经知道苏牧并没有和她爹说什么,却恼他吓唬自己,害她昨天晚上几乎一宿没睡,生怕齐景安召见。
  齐二小姐和苏牧已经比较熟了,在去往天香楼的路上有说有笑。
  ……
  天香楼此时已经极为热闹,门外停放着数十辆马车、轿子,几乎所有人下车、下轿时都是笑容满面,不住的作揖拱手,与熟识的人打着招呼,有的刚刚才分别,有的则已数月未见。
  天香楼一共只有两层,加起来能容纳百十人,名额有限,能进去的都倍儿面子,楼外的人远比楼内的多,很多人候在这里,期待能和某位官员或商贾说一两句话,办成一两件事,或谈妥一两笔生意。
  太子李庆和齐景安这两位主角来到时,宾客基本都已经到齐了,官员和商贾们都坐在二楼,一楼则是那些青年才俊和官家的子女,颇有点相亲大会的意思。
  来到这里后,苏牧意外的发现宁公子也在,有无数女性看着他流口水,再看齐素菀,她满脸惊喜,显然不知道自己的**会来。
  “妹妹,我们就坐那桌。”齐大小姐话还没说完,脚已经往宁公子所在的桌子走去。
  苏牧谁也不认识,就和齐素菡熟悉些,也只得跟着往那边走。
  “特地给你们留了坐,没想到现在才来。”等他们过去后,宁公子微笑着说道。
  “麻……麻烦你了。”齐素菀一脸幸福的走到宁公子旁边。
  苏牧看到空座位正好有三个,好奇的问道:“莫非还给我留了?”
  
  第四十八章 背诗
  
  天香楼已经宾客满座,苏牧是和李庆、齐景安等人同来的,本应到二楼同坐,可楼上有众多官员、商贾,跟太子和九州数一数二的大商人坐在一起,这顿饭恐怕是吃不好的。
  苏牧不是吃货,不太在乎食物有多好吃,但比较注重吃饭时的环境以及食物的数量,对别人来说是饱吃不如宽坐,对他来说是好吃不如宽坐。
  因此他选择坐在一楼,只认识齐家姐妹,自然和她们一同行动,没想到齐大小姐的秘密**宁公子也在,还在他旁边占了三个座位。
  可惜座位没有苏牧的。
  “你是谁?”听苏牧问是不是也帮他留了位,宁公子茫然的问道。
  苏牧清了清嗓子,很认真的说道:“明天我们要进城,兴许会住在那里;正好明天我也要进城,兴许也会住在那里。”
  宁公子脸色一变,齐素菀则是满脸通红,偷眼看着宁公子,这些话是昨天下午他们告别时说的,苏牧一个字不漏的背出来了。
  旁人不知道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只有齐素菡大概猜到了,惊讶的看看宁公子,又看看齐素菀。
  气氛变得有些古怪,但没有持续太久,一个声音打破沉静:“抱歉,这座位是帮我留的。”
  声音来自背后,苏牧转过头去,又看到一玫大帅锅。
  这人看起来有些瘦小,或者说文弱,不像宁公子那么完美,但浓浓的书生气质却是对女孩子的最大杀器,都说才子配佳人,如果能和大才子在一起,自己不就是大佳人了?
  苏牧一看这情景就明白过来了,转头对齐素菡笑道:“看来是给你相亲来了。”
  齐素菡惊讶的张大了嘴,看向齐素菀,齐素菀急忙摇头,表示她不知道这事。
  “原来这位就是齐二小姐,在下施腾江,这厢有礼了。”那文弱书生对齐素菡一拱手,微笑着说道。
  这话一出,周围立即响起了一片惊叹,齐素菡的表情更加惊讶了,只有苏牧一头雾水,什么也不知道。
  施腾江是京城赫赫有名的大才子,满腹经文,学富五车,受到很多朝中大臣的赏识,没想到会出现在江南应天城,能见到他,在座的不少人都种与有荣焉的感觉。
  施大才子和齐二小姐是绝配,这是大家的共识,齐素菡素有才女之名,想必也是仰慕施腾江很久了。
  然而齐素菡的反应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她对施腾江福了福,问了声好,转头对苏牧说道:“坐不下了,我们换张桌子吧。”
  一句话,就把苏牧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他也是大帅锅,不过是自封的,站在宁公子和施腾江旁边就自动降级为背景画面了,众人的视线先前集中在宁公子身上,随后转移到施腾江身上,始终没有看过他,直到齐素菡这句话说出来后,才看向了他。
  大家立即开始猜测苏牧的身份,有人说是某位官员的儿孙,有人说是受齐二小姐青睐的落泊书生,更多的人则说是小白脸,攀上了齐二小姐,这下可发达了。
  一名中年人微笑着站起来,说道:“姐妹俩怎么能分开坐,我独自来的,我去别桌好了。”
  说着走到另外一桌,坐下来开始和周围的人攀谈起来。
  有人让座,问题就解决了,苏牧等人坐下来,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没多久,菜上来了,苏牧等的就是这一刻,立即抱着一个脑袋大的海碗,添了一大碗饭,吃得极香。
  整层楼的人都要顾及形象,吃得极少,都是尝一尝而已,点到即止,唯独苏牧什么也不管,闷头大吃,桌子上的菜有大半都进了他的肚子里。
  既然桌子上有才子才女,话题自然离不开诗词书画之类的东西,旁桌的人都竖着耳朵听,生怕漏了什么经典之作,因此宴席变得十分安静。
  大概是看苏牧吃得太香,自己饿了,宁公子微笑着向苏牧说道:“看苏贤弟衣着,怕也是个读书人吧?”
  苏牧先前也听到了他们的交谈,文绉绉的让人牙酸,因此也没怎么理会,这时听宁公子问起,点了点头,边嚼边说道:“没什么文化,倒是识字。”
  宁公子笑道:“谦虚了,不知平日有何佳作?”
  “佳作?”苏牧伸出舌头把脸上的饭粒舔干净;“你是说诗词?”
  宁公子点了点头:“今日并非诗会,又有施大才子在这里,咱们就不玩斗诗饮酒那一套了,免得献丑,不过平日里写的东西,却是可以拿出来大家品一品的。”
  苏牧夹起一块酥肉塞进嘴里:“我哪会作什么诗啊!倒是会背几首。”
  一边嚼着肉,他还真背出来一首;“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的《春晓》,恐怕是普及量最大的唐诗了,古往今来,下到三岁孩童,上到百岁老人,恐怕没有不知道的,也是小学课本里最早出现的古诗之一。
  没人想到苏牧竟然说来就来,同桌人全楞住了,最吃惊的就是齐素菡了,她和苏牧聊过几回天,总觉得苏牧是个大大咧咧、颇有痞气的人,没想到还能抖出诗来。
  “平淡了点。”宁公子点了点头,又问:“你说你会背,不知这诗是从何处听来的?”
  “咳,这个嘛……在我来的地方,黄口小儿都能背出来,没什么稀奇的。”苏牧笑着说道。
  宁公子微微一笑,刚想再问,却听施腾江向苏牧问道:“可知具体出处?”
  转头看了一眼施腾江,宁公子发现这位大才子的眉头紧紧皱着,十分严肃,笑道:“这首诗不会是施公子作的吧?苏贤弟在诗主面前背诗,传出去倒也是一段佳话。”
  周围的人都笑了起来,若真是这样,苏牧此举可谓成就了施腾江的佳话,以及他自己的笑话。
  却见施腾江摇了摇头:“这诗……我作不出来,好诗,好诗啊!”
  宁公子这下楞住了,再品了一遍《春晓》,还是觉得没什么稀奇的,知道自己在这方面的研究远不及施腾江,问道:“好在何处?”
  “韵和意境。”施腾江轻轻敲击着桌子,又背了一遍,赞叹道:“语词浅,意境深,初闻确实会觉得平淡,但读过之后,整首诗就再难忘记,这便是最上等的韵,所以连黄口小儿都能背诵出来,我的诗和这首相比,差了千倍有余。”
  京城来的施大才子这一番评价,立即就引起了众人的惊叹,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二楼,这里的官员众多,都是饱读诗书的人物,听到之后也都大声赞叹。
  “这诗……在青丘山人人都会背?”齐景安好奇的看向了尹公公。
  尹公公摇了摇头:“从未听过,山民们连识字的都不多,一心修炼,哪有空背诗诵词。”
  “那苏牧又是从哪里听来的?”李庆也好奇起来,他从三岁开始认字,听过的诗没有一千也有八百,自己也能作,知道这首诗的好坏。
  “他若不愿说,恐怕无论如何都问不出来。”尹公公认识苏牧最早,对苏牧的性格有一些了解。
  一旁坐着离州的知府孙应孙大人,是当初的状元郎,学问是在场的人中最高的一个,最爱诗词,一首《春晓》听得他心里痒痒,嫌不过瘾,一把抓住了齐景安的衣袖:“他说他会背几首,剩下的呢?快,快让他上来背。”
  齐景安笑了笑,着人下到一楼,让苏牧上楼背诗。
  一楼的人又在议论着苏牧的身份,听到知府大人相邀,这才知道那首诗已经引起了二楼的注意,纷纷向苏牧投去了羡慕的眼光,不是羡慕他的文采,而是羡慕他会被诗。
  总不能让苏牧站着背诗,一群店小二七手八脚的把苏牧他们的桌子搬上二楼,那一桌人也跟着上去了,一楼的才子佳人们怕上楼打扰了大人们的雅兴,只能着几个人在楼梯口听着。
  苏牧没想到随口背首诗也能背出这么些事情来,上到了二楼,见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自己身上,知府大人几乎都要送秋波了,觉得十分难受,可现在已经骑虎难下。
  “白日依山尽,平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他又背出了自己第二熟悉的诗,只是这里没有黄河,只能临时改一改,改成平河。
  “好胸襟,好抱负!”孙大人听得忘乎所以,重重一掌拍在桌子上。
  在太子面前,这样的举动是很不妥的,但没人在乎,懂的人都在低头品诗,不懂的人则在低头背诗,以便日后去亲戚朋友面前炫耀一番。
  然后,苏牧就背不出来了。
  有些东西平时会突然想起,有些东西需要想的时候却记不起来,而且长时间不背诗容易搞混,苏牧好不容易又想起一首《静夜思》,之后就再也记不起来了,只觉得脑子里一片混乱。
  这种情况自然是不能明说的:“好了,今天背了这么几首,差不多了,以后有缘的话再背给你们听,好诗多得很,总不能一次卖光吧?”
  
  第四十九章 袭击开始
  
  一听苏牧不背诗了,知府孙大人急得汗流夹背,连说话都有些吃力:“我我我……我买,我出银子,不!我出金……”
  旁边的齐景安一拐子把孙大人的话拐回了肚子里,笑道:“孙大人真会吹大牛,金子这东西嘛,我倒是不少,你知府大人想必是没有的,苏牧是我家客人,你哄他,我可不答应。”
  孙大人反应很快,轻轻捶了一下齐景安的手臂,笑道:“糊涂!你应该等他念出诗来再揭破我的。”
  说着,他偷偷看了一眼坐在隔壁桌的三名太监。
  尽管惊讶于李庆在今天晚上表现出来的成熟,但太子的地位在这些官员心目中仍旧很低,李庆的形象工程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工,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活那么久。
  见苏牧看向自己,李庆明白他的意思,微微一笑,举了举杯。
  接下来的宴会就热闹多了,话题总是围绕在苏牧,以及他背出来的那些诗上,很多人来问他那些诗到底是谁写的,他的答案都是一样的:“我来的地方,刚说话的小孩都会背。”
  至于是什么地方,那就请自己猜去吧。
  ……
  一顿饭吃到了亥时末,在回去的路上,李庆向苏牧问道:“接下来,你准备去哪?”
  “去哪?”苏牧不解:“不是先回客栈,然后等凌晨悄悄回茶苑么?”
  李庆笑了笑:“我的意思是,这次刺杀和你什么关系都没有,你真的要和我们一同回茶苑吗?”
  “对啊!”苏牧恍然大悟:“我怎么把这事给忘了,还没站队,我干嘛陪你去茶苑冒险?”
  李庆笑意更浓:“你问我,我去问谁?”
  “我得好好想想,到底要站在哪一边。”苏牧说着就闭上眼睛,开始权衡利弊。
  李庆笑了笑,丝毫也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