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地的同伴,简易的处理了伤口。
尽管胡女能使一手刀法,但身体太过单薄,又或者长时间缺乏营养,这会儿胸脯已经起伏不定,呼吸也有明显的急促。她没有放松警惕,怒目相对,手中的弯刀保持着进攻的姿态。
祖昭看着胡女,语气没有太多改变,只是强调的说道:“这马不是你的,如果我猜的不错,你应该不经常骑马。”他故意看了一眼胡女的双腿,对方下身穿着鲜艳的长裙,隐约可以看到白皙的小腿,从腿型来看并没有罗圈腿。
更何况,这些胡人目前的生活状况显然不是很好,养马的费用要比养人贵得多,连人都养不活怎么可能养马?
胡女见祖昭盯着自己的下身,羞怒不已,紧握弯刀的手因为用力而颤抖,若非因为身在他乡,这会儿一定冲上去挖出对方的眼珠子。她最终只是羞愤用胡语大骂了几句,引得后面那些胡人也跟着唧哇大叫起来。
祖昭似有几分意识到,不过这更加印证他的猜测,真正骑马的人不会不明白自己刚才“看腿”的含义。他淡然笑了笑,继续问道:“你从哪里找到这匹马的?”
胡女大声的说道:“这是,我的马。”
一名祖家子弟忍不住怒道:“挨千刀胡奴,安敢张狂!”
祖昭缓缓吸了一口气,调整自己的情绪。他向前迈了一步,就站在胡女的刀前,周围众子弟少不了有几分担忧,下意识都跟着上前半步。他正视着胡女,进一步加强语气说道:“这匹马是我们祖家庄的马,昨日我们的人在八里铺被人劫杀,这匹马便是其中遇害一人的坐骑。如果你坚持说这匹马是你的,那好,我便认定你是贼人之一。”
胡女好一会儿才听明白祖昭的话,原本一直锐气十足的双眸中渐渐闪现几分惊诧。然而她没有继续多想其他,毫不退缩的坚持说道:“我不管,这匹马是我找到的,它现在就是我的。”说完,顾不上那么多,一个疾步冲上前,挥刀袭向祖昭。
祖昭早有防备,身形闪向一边,趁着胡女身体前倾之际,探手如铁钳般扣住对方握刀的手腕,用力一拧,使其手臂缠在她的脖颈上,而弯刀正好贴住其脸庞。胡女惊慌失措,连忙要挥出另外一只手,但还没来得及动作,同样被祖昭拧扣在背后。
胡女并没打算伤祖昭性命,只是希望先发制人扣下一个人质。哪里知道一着不慎,现在反成了对方的人质。冰冷的弯刀刺激着她的皮肤,一阵前所未有的恐惧席卷全身,想到从西域长途跋涉转折到此,一路上见过许多汉人羞辱胡人的场景,顿时涌起一股心酸,宝石般的眼睛里泛起一抹红润。
不过即便如此,她毅然没有流露惧怕的痕迹,紧咬着一口小白牙道:“有本事杀了我!”
不远处另外三个胡人都着急冲过来,却被其他祖家子弟逼退。
祖昭闻到了胡女身上一抹淡淡的异香,他并没打算为难这个异族女子,说道:“我不会伤害你,这匹马也可以送给你,作为交换,你必须告诉我你是从哪里找到这匹马的?”
胡女娇美的胸脯剧烈起伏,一时间没有做出任何回答。她心中对于祖昭的话深感不解和怀疑,过去几年里的游徙,所遇到的汉人当中可从没有过这样大方和好心的人,自己也绝不相信汉人当中有诸如此类的人。
等了一会儿,祖昭又说道:“我现在放开你的手,希望你不要再有任何冲动的举措。”
说完,他慢慢松开了胡女两只手腕。
胡女本能躲开一段距离,回身警惕的盯着祖昭。身后那三个胡人赶紧跑过来,护在胡女的左右。一个胡人用胡语焦急的说了一通话,只见胡女的脸色露出了犹豫和彷徨。
一阵短暂的沉默,胡女没好气的说道:“这匹马是今天清晨时在果树林往南的农地里找到的,它伤的不轻,有好几处伤口一直在流血。除此之外,我什么都不知道。”
祖昭缓缓点了点头,说道:“你早这么说就没事了。”
他说完,转身带着祖家众子弟准备离去。
胡女在身后忽然又大声问道:“你真的把这匹马给我吗?”
祖昭停下脚步,回头看了胡女一眼,反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胡女疑惑不解,犹豫了一会儿后,方才开口说道:“我的名字跟你有什么关系?”
祖昭不隐瞒的说道:“如果你骗我,我必会再来找你。”
胡女性子耿烈,正声说道:“我用不着骗你。我的名字叫古丽娜尔,如果我骗了你,你可以来找我。但是这匹马我现在是我的!”
祖昭不冷不热的笑了笑:“是你的了。”
离开这几个胡人聚居的地方,祖昭一行人向着南边走去。
一名子弟心里颇有不服气,忍不住在祖昭跟前犯嘀咕的说道:“大公子,马真的就给那些胡贼了?且不说眼下还不能断定他们是不是劫马队的人,纵然不是,这些异族人也都是害虫,何必要便宜了他们?”
另一名子弟也跟着说道:“是啊,大公子,这马带回去,好歹也能给陈叔家人一个交代。”
祖昭没有回头,他平静的回答道:“我只是不想浪费时间。陈叔的马是小事,能否为陈叔他们报仇雪恨方才是大事。”
众人听到这里,自觉是另有道理,于是不再多疑。
出了果树林,南边果然有一片农田。秋收季节已接近尾声,放眼望去,所有田地皆是一片干涩而荒芜,只留下排列整齐的农作物的坑洞。祖昭率先跳下田埂,连连旱灾,地面除了坑洞之外也有许多龟裂的痕迹。横穿田地一直来到对面的小路边,他忽然发现了一些马蹄的祖季,并且还伴随着一些已经干涸的血迹。
“大公子,前面也有血滴。”
“陈叔的马应该是从东南方向一路逃到这里。”
“可是不对啊,八里铺的地方应该在西边,若是从八里铺那边逃过来,血滴的痕迹应该是相反的方向才是。”
几名子弟说出了各自的推断,拼凑在一起赫然是一条全新的线索。
“跟着血迹走。”祖昭果断的命令道。
众人加快脚步,两名激灵的子弟在前面探路,沿着小路向西走了大约四十余丈,血迹忽然消失了一阵。好在没过多久又重新找到痕迹,前方很快出现了一处小村落,到了村落附近方才彻底不见血迹和任何其他的踪迹。
“大公子,应该在这村子里。”
“阿仲,你带两个人从另外一边绕过去,注意一下四周的情况。”祖昭说道。
一行人分成两路,祖昭直接向村子里走去,阿仲带着几名弟兄按照祖昭的吩咐,迂回了一段距离,从外围绕到村子东边。村庄并不大,只有十三、四户人家,不仅如此,其中好几户人家已经空空如也,门、窗破败不堪,显然搬离已久。令支县尽管往来行商者众多,但耐不住天灾**,总有一些穷苦人家走投无路。
祖昭穿行在村中坑洼的小路上,一些村民老远看到这些外人,无不是满脸警惕。或怒目相待,或及早躲进屋内,又或是叫上其他人出来戒防。不一会儿,迎面出现一个四十来岁樵夫模样的人,身后背着一筐子木柴,腰间还别着一柄短斧。
“你们是何人,想要作甚!”
樵夫在剧照面前十步开的地方站住,不怀好意的喝问道。
“村中可有马?”祖昭问道。他环视了一眼四周,虽说大部分村民胆战心惊躲在门后,不过仍然有些少年和壮年凑拢过来,每个人皆是冷漠的面孔。
只这一句话,左右的少年脸上都有色变。倒是那樵夫还保持着一副严肃的脸色。
“少说胡话,要马去马市,我们这里岂会有马!”
“不过随意看看。”祖昭早察觉到异样,他冷声说道。
“不知哪里来的野娃子,竟这般不懂规矩。赶紧滚去,休要叨扰我们村。”樵夫怒声道,一只手按在了腰间斧头上。
周围其他村民见状,就放佛收到暗示一般,一个个表情更加沉重。有人甚至从附近抄起石块、锄头和一些树枝棒子,摆出一副严阵以待的姿态。
祖家子弟自知擅闯陌生的村落和里坊会引起事端,不过他们有备而来,自然不怕闹事。大家伙不约而同伸手按剑,根本不畏怕这些面黄肌瘦又人丁稀薄的村民。
第33章,回程路上
空气中顿时生出剑拨弩张的火药味。
就在这紧要关头,忽地但见樵夫身后的小路奔出两个人影,正是之前迂回绕道的阿仲等人。阿仲见到这边七、八村民围堵住祖昭,不由分说拔出剑,三步并作两步赶了过来。
“大公子,这边有情况。这些村民很可疑!”阿仲一边疾步走,一边大声呼道。
听得这番话,围在祖昭身旁的众子弟立马绷紧神经,齐齐拔出兵刃。
周遭村民见状吓得不轻,不少人连忙后退几步,更有胆小者早丢下手中的器械逃回家。
就连那樵夫也慌了神,愣在当场,不知所措。
祖昭用冰冷的眼神环顾四周村民,冷森森的说道:“尔等窝藏杀人越货的贼寇,不怕同坐吗?”说到最后半句话时,他几乎是用咆哮。
剩下的村民们吓得不轻,毕竟不清楚这帮外来者是什么身份,听得那为首少年的这番话,本能的就以为这些人应是官府的探子。旋即又有几人转身逃走了,剩下的三、五人左顾右盼,一个个仓惶而忧心不已。
一个瘦弱的村民急不可耐的嚷道:“我就知道邓老三肯定要闯祸,是,这下真惹祸上身了。这,这……这叫个什么事呀?”
另一个村民也跟着说道:“是,是,这件事与我们没关系,都是邓老三惹的事。”
樵夫脸色阴郁,不再多说什么。
祖昭没有在搭理这些村民,径直的迎上前去与阿仲等人会合。
阿仲说道:“就在前面,赵先和阿包他们正守在那里。”
一行人跟着阿仲快步穿过一条小巷子,来到一处只有三间房的院子前。院墙墙头生出许多杂草,院门破败不堪,整个房子已然是很久未曾修葺过。门外站着一名祖家子弟,在看到祖昭等人到来后,立刻向门内招呼了一声。
祖昭来到跟前,没有急着询问,他向门内看了一眼,只见院子里一片邋遢狼藉,而院墙靠角落的地方有一堆胡乱搭建的稻草。整个稻草堆渗着明显的血迹,阿包站在一旁,他已经将稻草堆掀开了一边,下面竟掩埋着一匹马的尸体。
阿仲说道:“我们路过这里时,发现门没关上,门槛上有一些血渣滓,还传来一股恶臭味,于是我们便进到里面查看了一眼。”
祖昭问道:“马尸可有线索。”
站在稻草堆一旁的阿包说道:“马没有套绳索,不确定是不是我们的马。不过尸体还很新,应该是死了不到一天时间。或许这马就是洪叔他们购置的种马,所以没有任何马配。”
祖昭沉思一阵,旋即又问道:“这里是何人的家?人呢?”
阿仲摇了摇头,说道:“来的时候就没人,屋子里倒是有人住过的痕迹,不过破破烂烂,根本没有任何值钱的家当。”
祖昭回头吩咐道:“找村长过来。”
他的话音刚落,之前在外面遇到的那位樵夫已经出现在门外。几名靠近院门的祖家子弟正警惕的盯着对方。
樵夫一脸忧虑,叹息一阵后说道:“哪里还有什么村长。你们要找的人名叫邓茂,行三,家里早没了其他人,就他一个人。”
祖昭微微扬了扬眉头,心中一阵猜测:邓茂?莫不是日后黄巾军的一员头目?
历史上对黄巾军将领的记载并不多,真正能载入史册有详细记录出身的,大多是跟朝廷官军交手过硬仗。他记得野史记载邓茂是黄巾军头目程远志的副将,而野史同样传闻程远志与刘备是同乡,也即是幽州涿郡人。涿郡距此并不算太远,要说邓茂是令支县人也不是没这个可能。当然,正史上并无连程远志的任何记录,因此邓茂究竟是何人眼下也不敢论定。
他没有将心绪表露在脸上,继而又问道:“他是何人,现在何处?”
樵夫无奈的摇了摇头,不掩怨恨的说道:“哼,这贼竖子就不是什么好人,平日游手好闲,家里那点产业早几年就败干净了,每天在村子里、镇子上游撺,净干一些偷鸡摸狗的勾当。他现在在哪儿?过去数月里就没安稳过,有时出门好几天,有时闭门不出。村里的人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也没人想知道。”
祖昭指着稻草堆的马,冷声问道:“这马分明是昨日死的。”
樵夫满脸无奈,说道:“今日一早倒是见过他家有动静,至于现在人在哪里,反正小人着实是不知道的。”
祖昭自是相信樵夫的话不假,不管怎么说,现在总算掌握一条至关重要的线索。他稍作寻思之后,先向樵夫道了一声谢,并且叮嘱若发现邓茂的行踪派人到徐无县北郭亭驿站告知,届时必有重谢。打发走樵夫后,他又吩咐阿仲、阿包等人在镇上住下,每日乔装打扮轮流监视此间,一有任何风吹草动即刻回报。
在这件事上,他必须多留下一手,樵夫与邓茂同村,即便再看不起邓茂这个浪荡的败家子,多少也会有几分感情,若是一时心慈手软反而放走了邓茂,或给了假消息,到底会是得不偿失。吩咐完毕,他又带人在村子四周及镇上搜寻打听一番。
来到镇子上时,正好又与祖季等人会合。祖季在马场并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消息,毕竟马贩子从来不会关心来看马的人,甚至还巴不得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关注自己的马。
随之又折腾了一个多时辰,除了打听到邓茂平日与西里屯几个游侠要好,偶尔也会去西边废弃的土地庙跟两个游方道士接触之外,依然不能确定对方的行踪下落。至于那几个游侠并不好找,时常在整个县境游闲;土地庙同样去过,没见到所谓的游方道士。
最后回到镇子中央的酒楼,简易吃过一些茶点,又专门详细安排了阿仲、阿包等四名子弟留宿此地的事情,天色已然向晚,祖昭还要尽快赶回徐无县。
一应打点完毕,祖昭带着剩下的祖家子弟出了酒楼大门,来到门外马棚前取马。
就在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一阵哄闹声,并且由远而近。
祖昭举目向哄闹处望去,只见镇子中央的街道上出现了十多名手持捆绑器械的青壮,正挟持着几个蓬头污垢、满身是血的人向路口这边走来,一边走一边还大声欢呼,仿若是得胜归乡的勇士一般。这一幕引得旁侧许多好事者围观,有人跟着起哄,有人附和议论,更有几个纨绔少年参与其中,对那些被挟持的人或投掷石块、或拳脚相加。
“咦,这是在闹什么!?”
“莫不是抓到窃贼?”
两名祖家子弟好奇的猜测道。
祖昭本来不是一个好热闹的人,随意看了两眼之后便继续整理坐骑的绳套,准备上马。然而,当哄闹的人群越来越近,人群中依稀可以听到“偷马贼”、“打死胡夷”之类的叫喊声。如今他对“马贼”一词很是敏感,旋即又扭头看了一眼。
只见被众人挟持着的人是几个胡人,定睛细看顿觉这几个胡人甚是眼熟。
“大公子,这不是刚才果树林的那些胡人吗?”一名子弟眼尖,连忙指着叫了一声。
“还真是他们。怎么会闹出这等事端来?”另外一名子弟疑惑不解的说道。
祖昭同样感到有几分奇怪,中午时还好好的,才过了几个时辰的光景竟被人逮捕了起来。他下意识在人群中搜寻了一下,却并没有发现那个漂亮胡女的身影,同时之前在果树林帐篷里面的女眷和孩童也不见踪影。
“大壮,你去打听一下,出了什么事?”他对紧跟在身侧的一名子弟吩咐道。
“是。”
这名子弟应了一声,健步跑到路口附近,向一些围观的好事者一番打听。
过了一会儿之后,这名子弟方才折返回来,将打听到的消息告知祖昭。原来正如中午酒楼店伙计所说的那样,这几个没有引荐的胡人前几日得罪了本地一个游侠儿,就在刚才游侠儿纠集本地游侠儿,串通里正、亭长和啬夫等主事官一起,来寻这些胡人的麻烦。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