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 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胺婢菟螅罟缭赖詈蟆5嗣来缶讣炊伤胫餐⑾φ剑蟀苣虾壕餐⑾剿溃缭辣蓟埂

消息传到兴王府,刘鋹第一次开始用自己的脑袋考虑后路。

他勉强搜罗了大船十余艘,载满宫中宝物、嫔妃,准备浮海逃难。他也许有一个如意算盘:可以到海外任何一个小岛上去度过不失富贵的后半生。但是他还没有上船,船却不见了。再探,得到的消息是:有一个平素为刘鋹所信任的宦官,自己带着亲信和十余艘大船南下逃亡了。

刘鋹大惧!到了二月,他百般无奈,派遣亲信奉表乞降。

但潘美根本没有回复刘鋹,直接将南汉使者派人送到东京汴梁去了。

潘美观察到南汉兵所结营栅都是木竹,因此一边筑垒休息,一边与转运使王明以及诸将商议道:“他们编竹木为栅,我军若以火攻,他们必然溃乱。当其混乱之际,我以锐师击之,万全之策也!”于是分遣丁夫数千人,每人持两把火炬,从间道直至敌营。

到了夜晚,丁夫燃起火来,一时万炬俱发。正好有东北风刮来,火借风势,连营几十里,一片火海。

南汉兵在惊扰中组织起敢死队来冲击宋师。潘美挥兵急击,史称“鋹众大败,斩数万计”。广州东大门已开,潘美遂率大军向南汉首府开进。

龚澄枢、李托与内侍多人商议道:“北军之来,不过是贪图我国的珍宝罢了。现在咱一把火把它们全烧了,让番禺(广州)成为一座空城。北师要是看到没啥好贪图的了,占了空城,必不能久驻,到时候就会自己北还了!”计议停当,于是纵火焚府库、宫殿,史称“一夕皆尽”。

几天后,宋师到达白田(今广东从化附近),刘鋹在束手无策、百计莫施的绝路中,嘴里叼着玉璧,身着素服,开了城门,投降。





灭南汉剪除恶政


潘美按照太祖的制令,接受了他的投降。

大军进入广州兴王府。

这时刘鋹后宫的阉宦有百余人盛服来见潘美,意思是要讨个前程。

潘美冷笑道:“祸乱南汉的,正是这些阉人!扫灭此等人物!”下令全部斩首。

随后,潘美以露布告捷。

露布,是一种不加缄封的公开文书。有些捷报甚至就写在旗帜上,由驿传使者一路张扬,要各地皆知。

几天后,南汉大捷的消息传到汴梁。凡得州六十,县二百一十四,户十七万零二百六十三。

太祖赵匡胤据潘美文书,连续下诏,首先下大赦令:平常大赦时也不赦免的罪人,这一次也都赦免了。又下诏告诉潘美:原南汉一些不合理的租税全部蠲除;欠租全免;亡命山林者释罪;民饥者发廪赈济;停止买卖良家人口;原南汉政权所有为害士庶的恶政要除掉。

史称“岭表遂安”。

刘鋹体型高大微胖,眉目稀疏,有口才,心灵手巧。龚澄枢等人烧毁府库后,还在灰烬中留下最美的珍珠四十六瓮。到汴京后,他用这些珍珠穿成链儿,亲手结成鞍勒献给老赵,结构精密无双。

老赵将这个东西传示给各位宫官看,史称诸官对手艺的精巧“皆骇伏”。老赵也很喜欢这个玩意,给了他一百五十万钱作为酬报。同时也对左右说:“刘鋹好工巧,遂习以成性。倘能将这个心思移到治国方面,岂至灭亡哉!”

刘鋹在南汉时,常置鸩酒毒杀臣下。到汴梁后,有一天老赵到讲武池宴会诸臣,从官都还没有到,刘鋹先到。老赵就命左右先赐他美酒。刘鋹一见大惊失色,捧着杯子眼泪掉得哗哗的。他对老赵说:“臣承继祖业,抗拒朝廷,以至于要王师征讨,罪实在是当死。陛下不杀臣,在这个太平时代,臣做一个大梁庶民心愿就足了。愿能让我活下去,以此来全陛下生成之恩。——臣不敢饮这杯酒啊!”

老赵听后大笑道:“朕推心置腹待人,哪有此事!”

当即命人将酒取来自饮,另外给刘鋹换酒。

刘鋹大惭,顿首谢过。

老赵最后封赏刘鋹为恩赦侯、左监门卫上将军。后来又封为彭城郡公,去掉恩赦侯之号。此人一直活到宋太宗时代。

《宋史全文》引吕中评论说:

以汴梁之地,视江南为近,视岭南为远,何先远而后近耶?盖闻刘鋹奢侈,则曰“吾当救此一方之民!”则先取南汉,所以拯民命。江南亦有何罪,但“卧榻之侧,岂容鼾睡”,则后收江南,所以一天下。

按照地缘关联看,大宋混一天下之程序,确实应该是先下江南,后下南汉,但因为刘鋹酷毒过甚,于是太祖有“吾当救此一方之民”的汤武之举。也许这是个借口,但这个借口合理合法而且正当,无可非议。

南汉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荒诞的朝廷之一。但就是在这个小朝廷里,也有明经达理的人物。我在整理南汉史时,看到清吴兰修撰《南汉纪》引《嘉靖广东通志》记录了南汉一个叫胡宾王的人物,就很感动。

我以为这才是我要在乱世寻找的圣贤人物。

胡宾王,少年好学,学问渊博。南汉时中进士,对经史都有独特理解。累官做到中书舍人、知制诰。刘鋹淫虐,胡宾王辞官归家。开始撰写南汉国史。他从刘谦开始,到刘鋹做《五主传》,又选《纯臣传》《具臣传》《乱臣传》《宦官传》《女谒传》等,凡十二卷。刘鋹亡国,胡宾王将书定名为《刘氏兴亡录》献给大宋。后来大宋开科考试,他又登进士,做了大宋的翰林学士。

这人是在无道邦国独善其身的人物,按儒学标准,他所行的是最合适的中庸之道——士大夫处世,面临无道邦国,不合作行恶,也不抗命招祸,更不自弃浮尘,而是隐退在家,为时代做一记录。黄宗羲所谓“明夷待访”说的就是这样的立身行事。关于南汉史料,说胡宾王事迹的不多,特意在此补上一笔,以示我对圣贤人物的敬意。





李煜花钱买和平


宋太祖赵匡胤受禅代周的当月,给南唐李璟发去了一封书信,讲述了自己历仕大周太祖、世宗、少帝三朝,是一个“三事之臣”,但被士卒“推戴”,不得已做了中原之主,“勉从禅让,若坠冰渊”,勉强接受禅让,但战战兢兢如坠深渊。又称颂李璟有“雄才”“武略”,“备观兴替,深识变通”,观察到历代兴亡,深深地懂得变异通达之道。希望两国间能“共保欢盟,永安疲瘵”,共同保证友好盟邦关系,永远安定疲惫病重的黎庶百姓。这封书信见于明代刻版的南京地方志。从这信看,老赵很希望能得到南唐与后周时代的“欢盟”,让天下疲惫士庶得到五代战乱以来难得的安宁。这个时期,因为契丹和北汉的威胁,内部藩镇的控制系统尚未理顺,中原战乱之后的疲敝亟需休养生息,故老赵暂时没有平定南唐的计划。他做了两件事,让李璟甚为心安。第一件事,将后周显德中擒获的江南降将三十四人放归南唐;第二件事,平定李重进的扬州叛党后,南唐有大臣杜著、薛良,背叛南唐投靠大宋,并且献上《平南策》,老赵将杜著斩首,将薛良发配。

这格局,很有划江为界,推演南北朝第二的态势。

李璟很感动,在接到老赵第一封信后,就派出了使节到汴梁来庆贺老赵登基。半年后,又派出使节向老赵进贡乘舆服御。从此以后,南唐将进贡视为一项制度规定。南唐自淮上用兵,割江北,臣事于周后,每年都要有贡献,当时李昪留下来的府藏都已经空竭,但李璟仍然不敢懈怠,将原来给后周的进贡接续下来,转给大宋。南唐的铸钱越来越少,物价腾贵。于是专门铸造当十的大钱和当二的小钱,以此来应对战后的经济危机。

李璟不希望再开边衅,宁肯花钱买和平。而老赵也同时回报给李璟更多的友善。李璟从金陵(今南京)迁都洪州(今南昌)后,老赵派遣通事舍人专程到洪州来劳问。不久,李璟病死,后主李煜即位。当时李璟因为与后周开战,自贬帝号,称“南唐国主”,李煜出于孝心,想为乃父追复帝号,但又不敢自作主张,于是向老赵请示。如果承认李璟是“皇帝”,则等于“天有二日”。但老赵不计较这些,答应了李煜,还派人到江南来吊丧。于是李煜追谥父亲李璟为“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庙号元宗。

传说李璟病重时,食不下东西,只能闻闻荷花的香味,偶尔喝一点甘蔗汁,这病很像是胃溃疡或胃癌。他亲自写了遗令,说就留葬西山,累土数尺为坟,不要起陵墓,并且说:“违吾言,非忠臣孝子!”但后主李煜不忍听从这个过于简朴的葬礼,还是将遗体迎回了金陵。据说李璟在迁都途中曾遇一个李昪时代的高人名叫史虚白。李璟问他:“处士隐居,必有所得乎?”史虚白回答:“近得渔父一联:风雨揭却屋,浑家醉不知。”这意思是说:南唐正在面临毁坏祖宗基业的巨大政治风暴,但房屋的主人却一点感觉都没有。史称“李璟闻之,为之变色”,但还是赐他粟帛让他走了。





不关心政治的皇帝


李煜,史称南唐后主。他是李璟的第六子。

当初李璟有意将王位传给兄弟李景遂,也做“兄终弟及”的打算。但长子李弘冀谋杀了叔叔李景遂,李璟最后废黜了李弘冀,不久,李弘冀死,李璟最后将王位传给了李煜。

史称李煜“幼而好古,为文有汉魏风”。朝中为权力而争斗时,李煜“独以典籍自娱,未尝干预时政”。他天性似乎就不关心政治。

据说李煜长俩瞳仁,史称“重瞳”。据说历史上只有圣人才可能有“重瞳”,如仓颉、虞舜,就是俩瞳仁。但后来医学认为这是一种眼疾,属于瞳孔发生粘连,因此有了畸变。又说李煜还长了两排牙,史称“骈齿”。据说也是圣人之相,如帝喾、周王,就是两排牙。但后来医学认为这就是所谓的龅牙。李煜神骨秀异,笃信佛教,曾经自叹道:“天下无周公、仲尼,君道不可行。”于是自己专门写了一部《杂说》,有百篇文章,记录了他志向。证明他有儒学思想背景。但因为“佞佛”,观其一生,这些儒学思想背景没有成为他的主要的思想资源。

但他有好生之德。

有一次,到山中去打猎,看到一只母猴撞上了铺设的猎网。李煜到了现场,这个母猴居然流下了眼泪,还懂得磕头,多次用手指点自己的腹部。李煜很惊奇,就命令人看守。当晚,这个猴子生下了两只小猴子。

李煜很受感动。回到朝廷后,就到大理寺去看犯人,亲自审理案件,很多案子都得到了从轻处理。有一个应该被判处死刑的妇人,因为怀孕,所以当初定的处理意见是:生下孩子后,再处决。不久这个犯案的女人生下两个儿子。李煜感到与山中的事情有感应,于是没有判处这个女子死刑,只把她流放到远处。但这件事被人非议,认为没有遵从法律条文。

他对案子不愿意用重刑,这样就让国家没法按法办事,于是有司多次跟他争论,这才勉强得到一点用刑的可能,就是这样,李煜还是有恻隐之心,多次都是“垂泣而后许之”,流着眼泪没有办法,只好答应办案人意见。当时韩熙载正做着中书侍郎,看到李煜这位新科皇帝这么柔弱,就上书讽刺挖苦连带劝谏说:“狱讼这是有关部门的事,监狱里更不是皇上车驾应该到的地方。今上到狱中等于违背前朝规定,请罚内库钱三百万以资国用。”李煜虽然不愿意接受韩熙载的意见,但也不发怒。

不过李璟迁都南昌,李煜在金陵监国时,史称他处理国中大事很是“明允”,清晰允当,所以时论对李煜多有赞美。

赵匡胤在他登基后,也专门下诏褒扬李煜。

李煜继承了乃父晚年制定的和平政策,继续与大宋和好。李昪曾经对吴越有过一次主动用兵;李璟曾经对湖南、福建有过两次主动用兵;李煜终其一世,没有对外主动用兵。李璟时已经在用后周年号“宣德”,现在则改用大宋年号。大宋用“建隆”,他也用“建隆”;大宋用“乾德”,他也用“乾德”;大宋用“开宝”,他也用“开宝”。每当听说大宋有战事,出师克捷,或有喜事,庆典,或逢节日,李煜也一定会遣使修贡;遇到大庆,更以“贡宴”为名,另外贡献珍玩宝物。李煜对大宋,比他的父亲李璟还要“恭顺”。

老赵也常常派遣使节到江南颁赏或是庆贺节日。

自大宋建国,到开宝年间,两国通好,十余年平安无事。这期间,赵匡胤共发动了六场主要战争:

平定晋南李筠的泽潞之战;

平定淮南李重进的扬州之战;

平定荆南高继冲的南平之战;

平定湖南周保权的武平之战;

平定四川孟昶的后蜀之战;

平定岭南刘鋹的南汉之战。

期间还与北汉、契丹发生了大小七八场战役。

完成这一系列战争后,老赵瞄向了契丹和北汉。但他知道王朴的“先南后北”战略是有价值的,股肱大臣赵普与王朴一样,也持“先南后北”战略,大将张永德也认为北汉可以缓图。所以蜀汉荆湖之后,必下江南。

李煜也有这个感觉。这些战争,南唐都看在眼里,它知道北方这个大家伙确有混一天下之志。宋田况《儒林公议》说老赵长得天表神伟,须发黑紫,下巴阔大,很是威风凛凛,见者不敢正视。说李煜据有江南之后,曾派人图画老赵容貌,李煜见到老赵画像,一天比一天还忧惧,他认为这是“真人”在管理中夏,不仅对中原正朔心生畏惧,对老赵的模样也有恐惧感。故李煜一朝对待大宋,始终是卑辞说话、恭顺做事,一时间,老赵还真是师出无名。





君主下青楼


南唐内部管理问题重重。除了靠老成的大臣们自我约束之外,境内处处都是制度的漏洞。

南唐德昌宫,这是李昪的义父徐温在当初的吴国(也就是南唐的前身)做宰相时,留下的仓库,李昪时代作为储藏“内帑”的“外府”。李昪一生节俭,一金不妄用,故德昌宫内,货财积累如山。但这么重要的军需物资所在地,宫中数百间房屋,除了杂役,只有一个叫刘承勋的人在管理。宫中簿籍互相混淆,散乱不堪,登记的物品根本无法查考。刘承勋借机盗用物品不可统计。陆游《南唐书》说此人“善心计”,在李昪时代做粮料判官,迁德昌宫使。靠盗用德昌宫蓄积而发财,家中畜妓乐数十百人,每买一个乐伎要花数十万钱,教给他们乐艺,又要费数十万,而服饰、珠犀、金翠之类也大约要这个数。此人同时又将盗用的布帛金钱贿赂当朝权要,故终其一生,没有人检举揭发他的罪恶。以至于李璟的皇后病逝,办丧事,召他要布帛治丧服,竟然没有。而李煜不查,只好发钱去购买。事实上,刘承勋自己也不知道有没有布帛。后来德昌宫年久失修,有几间房屋坍坏,有司派人来修,发现光是储藏布帛的房屋就有四十间。所藏布帛近千万匹。这都是徐温、李昪时代储存下来的战略物资。

李煜时代政制管理之混乱,此事可以略见一斑。

刘承勋,其实就是南唐的蠹虫。赵匡胤平定荆湖之后,曾经下诏要江南备舟具,运送粮食到汴梁。南唐将任务交给刘承勋。但他很狡黠,算计下来,知道后主李煜最终要失掉南唐,于是准备先结好中朝,为以后做一次铺垫。

刘承勋开始采办粮食,自督巨舰,从长沙到迎銮(今江苏仪征),史称“千柁相衔”,近千艘船舰相连。

但这事他做得太过了,赵匡胤一眼就看透了他的机心,非常不爽。等到后来南唐亡,刘承勋归京师,在大殿上首先自陈向大宋运送军粮的事,以为有功。

老赵道:“此汝主勤王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