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个!”
他是第一八○ 师的老师长; 那里干部战士他都熟悉得跟家里
658
开
国
第
一
战
人似的; 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步入绝境; 他的心就像在油锅里煎熬。
韦杰又何尝不是如此。
但现实情况已经不允许作这样的选择了。
“同志们; 说气话没有用; 这不是要哪一个人的脑袋。要从全
局考虑。第一七九师现在担任阻击作战; 在史仓里以北布防; 第一
八一师已由华川到广德岘、上海峰、伏主山一线担任防御; 这是兵
团给我们的任务; 现在只有这两个师顶着; 而且都遭到了攻击。而
第一八○师已经分散突围; 无固定目标; 即便硬抽出部队反击; 再
牺牲一部分力量; 恐怕也难找到。现在; 只有??如果鹰峰到史仓
里方向再有枪声时; 再以全力反击。”
韦杰将军一定是抑制住心中的最大痛苦说出这番话的。
现实冷峻; 韦杰也只能冷峻。
他是军长; 有泪也只能往肚里吞。
这时; 兵团的电报也来了:
“ 得悉第一八○ 师已分散突围; 令第六十军派英勇的干部、战
斗英雄和侦察队背粮食渗入敌后寻找??”
晚啦!
第六十军派出的3 名干部带人深入敌后寻找; 结果一个人也
没有找回来。
第一八○师的部队已经被打散了。
此后陆续突围而出的计有:
第五三九团团长王至诚、政治处主任李全山、作训股参谋张绍
武所率40 余人;
第五三九团第二营政治教导员关志超、第一营营长丁占胜、机
炮连指导员樊志英、团卫生队长郭富明、团无座力炮连连长王仁
发、师作战参谋姚文选等60 余人;
第五四○团政治委员李懋召等数十人;
第五三八团团长庞克昌、政治处主任张启等数十人;
师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吴明善、宣教科长安靖荣、作战参谋樊日
659
第二十七章
决心坚定
李长林冲破重围
指挥犹豫
郑其贵吞咽苦果
华等7 人。
??
师长郑其贵、副师长段龙章、参谋长王振邦等师领导所率数十
人。
总计不到500 人。
还有一年间陆陆续续返回的第五三九团组织股长梁保安、第
五三八团青年股长张万光等10 余人。
至此; 第一八○师除先行撤出脱离险境的师直属队、师后勤人
员、第五三九团第三营等4000 余人和陆续突围而出的数百人外;
主力全部覆没; 其损失计有:
负伤、阵亡和下落不明者7664 人; 其中:
师级干部1 人;
团级干部9 人;
营级干部49 人;
连级干部201 人;
排级干部394 人;
班以下6990 人。
这当中大部分在负伤、饿晕等失去战斗力的情况下被俘。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军队的革命战争史上; 这是一次极
其罕见的师级建制单位主力的覆没。
第三兵团在整个后撤行动中受损最重。
全兵团遗弃重伤员6000 余人; 连同其他失踪人数一起; 共失
踪16000 余人。
第三兵团的失踪??被俘人数又以第六十军为最; 计有8000 余
人; 其中第一八○师5000 余人。
整个中朝军队在后撤过程中失踪人数为20000 余人; 其中
80%是志愿军战士。
据美方宣称; 他们共俘虏中朝军队官兵17000 余人; 其中中国
军队官兵占90%以上。
660
开
国
第
一
战
这个数字占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被俘总数的80%。
这是让众多名将刻骨铭心伤痛了数十年的惨重损失。
最伤痛的人是第一八○师政治部主任吴成德。
在随郑其贵等人所率师指挥所突围途中; 吴成德遇上了一片
松林中躺着的四五百名伤员和病号; 他们围上了殿后的吴成德。
“ 吴主任; 带我们走吧!”
吴成德心如刀绞。
他知道; 凭他和警卫员两人; 是无论如何也带不走这几百个伤
员的; 但不带; 作为这个师现在最高的政治首长; 他的政治责任感
何在? 入朝时每次政治动员; 他都对大家说;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官兵同心; 同生共死! 现在呢; 不就是这个关头了吗?
“ 我不走———”
吴成德拔出手枪一枪打死战马。
“ 我带你们一起突围!”
声声掷地; 字字千钧。
吴成德在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候; 心中一定充满了“ 我不下地
狱; 谁下地狱!”的悲壮感。作为师首长; 他太知道他面临的严峻情
况了。
他是知其不可为而毅然为之。
作出这种抉择的后果不难想象。
一天后; 数百名伤员的队伍在敌人的坦克的追逐、辗压和扫射
中东冲西突; 四处碰壁; 最后突围而出的只剩下吴成德等30 多人。
而且还被远隔在敌后; 失去了回到部队的机会。
他带着这30 多人的队伍钻进了深山老林; 在饥寒交迫中与敌
人打游击; 等待他们期望中的第六次战役。敌人为了围捕这些散
落敌后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军游击队; 聘请了当年在中国与
八路军作过战的日本鬼子作顾问; 调集大批美韩军对他们实行“ 铁
壁合围”。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 他们仍然坚持了一年零两个月艰苦卓
661
第二十七章
决心坚定
李长林冲破重围
指挥犹豫
郑其贵吞咽苦果
绝的游击战。直到最后确信中朝军队不会发起第六次战役后; 才
决定冒死越过战线; 返回自己的部队。
不幸在1952 年7 月10 日在越过战线的途中遭敌伏击被俘。
他在敌人战俘营受尽磨难; 依然坚贞不屈; 在停战后遣返归国。
只两年时间; 30 岁的车轴汉子; 变成了花白头发的小老头。
他是志愿军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被俘的惟一一名师级干
部。
笔者认为; 没有勋章打了败仗当了俘虏的吴成德仍然拥有永
恒的光荣。
如果他不去率领那批本来就很难突出重围的伤员; 如果他不
去担负起他本来就很难担负起的这个责任; 他可以跟着师指队伍
顺利突围而出。而以他的忠诚、他的能力; 他一贯的业绩; 他在整
个突围过程中的表现; 他完全可以在整补后的第一八○ 师继续工
作和战斗; 参与指挥两年后为第一八○ 师报仇雪恨的夏季反击作
战。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5 年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
行军衔制时; 他会跻身于肩上金光闪烁的将校行列。
这一切; 他都没有得到; 而他本来应该得到!
他在面临严峻局面时所表现出的高度的政治责任心; 在敌人
面前表现出来的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富贵不淫的民族气节; 足为所
有中国军人之师表!
笔者还执著而热切地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建议; 在重
修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和补辑中国人民志愿军功臣名册时; 不要
忘记了在战俘营中坚持斗争维护祖国尊严的那些英勇将士们; 他
们英勇悲壮的斗争; 与他们在战场的顽强战斗同辉。
还有他们:
第五四○团第三营营长韩月季;
第五四○团第三营副政治教导员张合顺;
第五三九团炮兵营副政治教导员王金方。
??
662
开
国
第
一
战
他们与吴成德的经历相似; 也是在敌后打了近一年的游击; 而
于1952 年4 月间在越过战线时负伤被俘的。
还有那些在敌后游击战中牺牲的有名和无名的将士。
还有那些在战俘营中英勇斗争返回祖国的第五三八团政治委
员赵佐瑞、第五三九团第二营营长马兴旺、副政治教导员许如刚、
参谋长车学智、第五三八团见习宣传干事张泽石等一大批中华优
秀儿女。
他们都是我们民族不朽的英雄!
即或是那些后来在战俘营中被割肤刺字; 最后被迫去了台湾
的第一八○师官兵; 笔者仍然认为他们应该享有一份曾经为民旅
尊严而战的光荣。作为与土地生死相依的庄稼人; 他们中很多人
是放弃了“三十亩地一头牛; 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最高梦想; 踏上血
肉横飞生死未卜的疆场的。为此; 他们也被迫将割舍不去的对故
土乡里的离愁别恨; 空付在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隔海相望
望眼欲穿的悠悠怨恨之中。
骨肉团圆之梦; 应该在海峡两岸今天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即或仅仅是为了这些垂垂老者。
从第二阶段作战开始后; 毛泽东就十分关注战况; 不时让军委
作出汇报; 在得知第一八○师被围后更加焦虑不安; 还向彭德怀通
报情报部门的侦听报告; 并不断询问第一八○师情况。
5 月31 日; 当知道最后结果的时候; 他闭门深思; 彻夜未眠。
几天前; 在与邓华带回的第一批入朝的军长们进行探讨以及
总结志愿军入朝作战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他就对以后的作战方针
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性意见; 并电告彭德怀:
历次战役证明我军实行战略或战役性的大迂回; 一
次包围美军几个师; 或一个整师; 甚至一个整团; 都难达
到歼灭的任务。这是因为美军在现时还有颇强的战斗意
志和自信心。为了打落敌人的这种自信心以达到最后大
663
第二十七章
决心坚定
李长林冲破重围
指挥犹豫
郑其贵吞咽苦果
围歼的目的; 似宜每次作战野心不要太大; 只要求我军每
一个军在一次作战中; 歼灭美英土军一个整营; 至多两个
整营; 也就够了。?? 打美英军与打伪军不同; 打伪军可
以实行战略和战役的大包围; 打美英军则在几个月内还
不要实行这种大包围; 只实行战术的小包围; 即每军每次
只选择敌军一个营或略多一点为对象而全部地包围歼灭
之。这样; 再打三四个战役; 即每个美英师; 都再有三四
整营被干净歼灭; 则其士气非降低不可; 其信心非动摇不
可; 那时就可以做一次歼敌一个整师; 或两三个整师的计
划了。过去我们打蒋介石的新一军; 新六军; 五军; 十八
军和桂系的第七军; 就是经过这种小歼灭到大歼灭的过
程的。
粗粗一看这是一个战术方针的调整; 追求的最后目的还是“一次
歼敌一个整师; 或两三个整师”的大歼灭战; 而且对作战形式的设计
仍然是运动战。而实际上这个调整已经带有非常浓厚的战略调整内
涵; 因而也对日后朝鲜战局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很大程度上影
响了中朝方对朝鲜战争目标函数的修正。这种打“小歼灭战”的思想
经过毛泽东、彭德怀、陈赓、邓华和志愿军全体将士们不断地充实、修
正、提炼、升华; 最后成为志愿军在朝鲜作战的指导思想。
27 日; 毛泽东接见陈赓与解方时; 把这个战术思想形象地比喻
为“ 零敲牛皮糖”。
这种小打小闹反而使美国人更加吃不消了。
善于总结; 从不白吃亏的毛泽东; 不愧为英明统帅!
第一八○ 师主力的覆灭; 使中国军队的将士们更加清醒地认
识了敌人; 也更加清醒地认识了自己。从而激励了几代中国军人
为实现国防现代化进行不懈的努力。
我以我血荐轩辕!
第一八○师的民族英雄们; 永垂不朽!
664
开
国
第
一
战
第二十八章
芝浦里前 秦基伟抢得时间
铁原郊外 傅崇碧稳住阵脚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坠;
赖以柱其间。
———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山》
笔者常与人谈兵论道。
也常听人说某某人很厉害从不吃败仗; 某某人打某某仗是惟
一一次失算; 云云。
笔者说; 这是不可能的。
理由再简单不过了:
中国共产党和她领导的军队; 都是从失败的血海中爬起来的。
这是个大历史的大背景。
党也好; 军队也好; 个人也好; 都不能脱离这个大背景。
665
第二十八章
芝浦里前
秦基伟抢得时间
铁原郊外
傅崇碧稳住阵脚
然而万丈高楼平地起; 没有这些失败垫底; 就绝不会有后来那
些辉煌的胜利;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将也好; 帅也好; 兵也好; 彼此间高下优劣的区别并不是
在胜利时———胜利的英雄当起来春风得意; 又顺心又愉快; 算不得
什么太不得了的本事。而在失败和倒霉之时能显露出泰山崩于前
而色不变的本色来; 却是一件难而又难的事情———高下优劣的区
分往往在这里见分晓。从这个意义上说; 能从失败中站起来的英
雄; 才是真正的大英雄。
如屡屡陷入危机而能屡屡摆脱危机走向胜利的高个子毛泽
东。
如三起三落还能站起来为十亿人撑起一片天的小个子邓小
平。
这和下棋一样; 善走残局者; 方为高手。
经历过失败考验的中国军队指挥员们从来不怕失败。
在经历最初几天的混乱后; 中国军队很快就稳住了阵脚。
5 月27 日23 时; 彭德怀致电毛泽东; 完全同意他所提出的“ 零
敲牛皮糖”的作战方针; 并如实电告前方被动局面; 要求第三番部
队提前入朝; 以防止局势恶化和打开目前局面。为便于联系各野
战军部队; 提请增加陈赓为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宋时轮为第三副
司令员。
次日; 彭德怀致电各兵团各军并报中央军委:
此次我军转移中; 敌乘我疲劳和运输困难; 利用飞机
和机械化部队对我猛追; 迄今仍未阻止这种猛追。虽然
我军疲劳、供应困难; 但作战指挥却存在着严重缺点。对
公路未控制足够兵力和火力; 而高级指挥机关过早离开
部队; 使建制也紊乱。
各部队必须就地坚决阻止敌人冒进; 按各兵团作战
分界线确实控制阵地。各军首长必须亲自检查左右邻接
666
开
国
第
一
战
合部; 沟通电话; 组织运粮和转运伤员。如随便放敌进入
我纵深阵地; 定加制裁。
这时; 已进占汶山、全谷里、永平、华川、富坪里、麟蹄一线的
“ 联合国军”; 以美第一军向铁原、美第九军向金化、美第十军向杨
口、韩军第一军团沿东海岸继续向北进攻。在东线坚持防御战斗
几昼夜的第二十七军也开始向华川、杨口方向转移; 第十二军主力
也绕过杨口向金化地区转移。
为稳定局势; 争取主动; 中朝联合司令部决定部分军停止休整
计划; 立即转入防御; 迅速将第六十三军、第六十四军、第十五军、
第二十六军、第二十军及朝鲜人民军第五、第二、第三军团主力展
开于临津江、汉滩川以北芝浦里、华川、杨口、杆城地区进行防御。
在西线和中线; 第六十五军、第十五军和第二十军首先在三串
里、芝浦里、广德山、乃实里、名胜洞一线形成连续防线; 随即; 朝鲜
人民军第五、第三军团也在杨口以东至东海岸形成连续防线; 拦住
了正准备迅速占领铁原金化地区; 以切断中朝军队东线主力向西
北转移的道路的美第一军部队。
28 日至30 日; 第六十五军和第二十军分别对进占涟川以南地
区之敌和进占华川地区之敌实施有力的反突击; 第六十五军第一
九三师第五七七团攻占233。2 高地; 歼灭美骑兵第一师第五团一
部; 第二十军第五十八师收复华川。
与此同时; 第十五军则在第六十五军和第二十军之间金化以
南昌芝浦里地区角购屹峰、广德山、鸣城山、朴达峰一线正面17 公
里、纵深约19 公里地区展开; 与疯狂北进之敌展开激战。
争强好胜的秦基伟掉头转身; 杀了一个回马枪。
秦基伟是在北移途中接到志司命令的。
第十五军在第二阶段作战是第一梯队; 冲在最前面。
回撤时; 虽然是提前转移; 形势依然很严峻。
但军长秦基伟心中很有数。
667
第二十八章
芝浦里前
秦基伟抢得时间
铁原郊外
傅崇碧稳住阵脚
第十五军部队在解放战争期间; 在大名鼎鼎的陈赓兵团编成
内; 一直担任外线作战任务; 经历诸多严峻的局面———包括被迫后
撤; 都在潇洒幽默聪慧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