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大岛混成旅团、第四师团主力、第五师团和第三师团各一部;
组成朝鲜军。日本首相———也就是那位说“ 我方利益线之焦点; 在
于朝鲜”的山县有朋———亲任司令官; 准备大举进攻平壤。
一只养足了精神的饿狼; 已经瞅准了猎物; 要扑上来了!
8 月1 日; 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8 月28 日; 牙山撤逃的清军陆续与已到平壤的增援部队汇合。
此时; 清军各军总计还有步、炮兵约15000 人; 野炮4 门; 山炮28
门; 速射炮6 门; 以及足够全军食用一月的粮草。取胜不敢说; 守
备它三日五日应当毫无问题。
可惜当时的各军将领纷纷忙于相互争斗; 全无主动出击寻机
求战的意愿。
9 月12 日; 日军第五师团、混成第九旅团、朔宁支队和元山支
队等各路人马云集平壤城下; 计16100 人。
相较于中国军队; 日本军队并无明显优势。
可素养呢?
百年羞怯
病夫萎靡落劫灰
一朝崛起
雄师奋勇破强梁
9 月15 日午夜; 日军发动对平壤的总攻。
清军奋力拒敌; 迭挫敌锋。大同江南阵地马玉昆、大同江北阵
地卫汝贵部亦阻止了日军的进犯。守卫牡丹台、玄武门的奉军将
领左宝贵在玄武门亲自点炮射击日军; 不幸中弹阵亡。
牡丹台、玄武门失守; 平壤全城暴露在日军炮火之下。
局势虽危; 但尚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又是那个谎报战功的叶志超; 在平壤城头挂起了白旗; 并率先
弃城逃走。清军因此大乱; 丢弃大量辎重装备溃逃; 在撤退途中又
迭遭日军伏击; 伤亡惨重。
次日; 李鸿章在平壤失守和政敌攻讦的双重压力之下; 令北洋
水师主力出海寻敌决战。
北洋水师出动战舰10 艘; 即铁甲巡洋舰“ 定远”、“ 镇远”、“ 来
远”、“经远”; 巡洋舰“ 致远”、“ 靖远”、“济远”、“ 超勇”、“ 扬威”、“ 广
甲”;“定远”为旗舰; 总吨位3。1 万吨; 平均航速15。5 节; 计有大小
火炮214 门。
日本联合舰队亦闻风而动; 大举出击。
日本联合舰队的战斗序列为: 第一游击队为前导; 由“ 吉野”、
“高千穗”、“秋津洲”、“浪速”等4 舰组成;“吉野”为旗舰; 由海军少
将坪井航三指挥; 本队继后; 由“ 松岛”、“ 千代田”、“岩岛”、“桥立”、
“比睿”、“扶桑”等6 舰组成;“松岛”为旗舰; 由联合舰队司令官伊
东佑亭海军中将指挥; 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中将乘代用巡洋舰
“ 西京丸”观战; 炮舰“赤城”担任护卫。共计战舰12 艘; 总吨位4 万
吨; 平均航速16。4 节; 大小火炮279 门。
1894 年9 月17 日; 北洋舰队主力与日本联合舰队主力在大东
沟附近海面相遇; 爆发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海上大决战———也是人
类历史上第一次蒸汽机铁甲舰的大海战。
这一仗打得是天昏地暗; 惨烈无比。
开战伊始; 北洋水师主帅丁汝昌见敌舰呈鱼贯纵队冲来; 遂令
舰队成犄角雁行阵接敌; 以“ 定远”、“ 镇远”两艘铁甲舰居中;“ 扬
威”、“ 超勇”两艘弱舰位于最外侧。
这是一个陆战战场上众军护卫主帅的阵形; 在帆船海战史上
称为“冲击战术”; 其特点是各舰始终舰首对敌; 被弹面小; 在以舰
首冲击为主的木帆船海战中; 曾有过不俗的战绩。但在以火炮为
主的时代; 这种阵形的最大缺点; 就是各舰射击舷角全被局限; 无
法充分发扬火力。
结果被伊东佑亭抓住破绽。
伊东佑亭令第一游击队首先集中力量鱼贯进攻最外侧的“ 扬
威”、“超勇”。“ 扬威”、“ 超勇”虽顽强战斗; 终不敌日舰炽盛的火
力; 相继中弹起火。
日本联合舰队本队随即与北洋舰队主力激烈交火; 转瞬间; 北
洋水师旗舰“ 定远”舰桥被命中; 正在指挥的丁汝昌被摔成重伤。
北洋舰队指挥当即中断。
虽被重创并失去指挥; 但“定远”舰官兵仍然死战不退。
日本作家德富芦花曾在其海军题材小说《不如归》中这样描绘
被重创后仍然坚持战斗的“ 定远”舰:
猛火起于前部; 浓烟蔽于炮台; 使用之炮不过后尾之
六英寸炮一门。??
看来受伤很重。
??但却终日战斗。“ 定远”火虽未灭; 仍不动;“ 镇
远”亦不绥协助。其势比两铁山; 力支日本诸舰; 无退却
意。顾日本之炮; 如伊斯兰之轻刃; 不入十字军之重铠
??
据悉;在整个战斗中“; 定远”被创千余处;仍辗转自如。
伊东佑亭乘机将第一游击队置于北洋舰队正面; 全力攻击两
百年羞怯
病夫萎靡落劫灰
一朝崛起
雄师奋勇破强梁
翼弱舰; 本队则置于北洋舰队侧背; 以为策应; 使北洋诸舰陷于首
尾难顾的境地。“ 超勇”在遭受日舰第一游击队的重创后; 又被日
舰队本队攻击; 终致沉没。全舰官兵大部分遇难; 管带黄建勋落水
拒救; 没于大海之中。
但日舰也受损不轻;“比睿”、“ 赤城”、“ 西京丸”均因受重创; 相
继退出战列。
激战中; 北洋水师“ 致远”号巡洋舰在重创“ 比睿”和“ 赤诚”后
弹药耗尽; 而日舰正全力进攻已遭重创的北洋水师旗舰“ 定远”;
“ 定远”官兵不得不全力灭火救舰; 攻势顿弱。
危急之间;“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决心以舰体撞击敌舰:
“ 倭舰专恃‘吉野’; 苟沉是船; 则我军可以集事。”
逐命“ 开足机轮; 驶出‘ 定远’之前; 以舰首冲击‘吉野’”。
视死如归的邓世昌挺立指挥台; 激励官兵:
“ 吾辈从军卫国; 早置生死于度外; 今日之事; 有死而已。”
史载:“ 致远”舰“ 鼓轮怒驶; 且沿途鸣炮; 不绝于耳; 直冲日队
而来。”
“ 吉野”一看这是来拼命的; 一面紧急规避; 一面猛烈发炮射
击; 相邻日舰亦频频向“致远”发射鱼雷; 致使“致远”舰在冲击途中
不幸被鱼雷命中沉没; 邓世昌偕全舰250 名官兵除17 人获救外; 全
部壮烈殉国。
而“ 济远”舰也在慌乱中误将已中弹起火搁浅沙滩的“扬威”撞
沉;“扬威”管带林履中义不独生; 蹈海自尽。
此后“; 经远”舰单舰独斗“吉野”等四舰; 不幸被日舰命中舰
桥; 管带林永升等指挥官相继中弹牺牲。全舰剩余官兵坚守岗位;
继续战斗; 终因寡不敌众; 起火沉没。
至此; 北洋舰队4 舰不存;“ 济远”、“ 广甲”退出战列;“ 定远”、
“靖远”、“ 来远”、“镇远”虽均有不同程度创损; 尚能勉强迎敌; 而日
舰只重损了“ 比睿”、“赤诚”、“ 西京丸”等3 艘; 还有9 艘能战。
日本联合舰队占了上风。
北洋舰队各受创舰只仍奋力作战;“ 靖远”管带修竣战舰后迅
即接替指挥; 集合其他各舰重归战列; 继续顽强攻击日舰。
最后一轮激战中; 日本联合舰队旗舰“ 松岛”弹药库被“ 镇远”
舰首350 毫米巨炮命中; 起火爆炸; 完全丧失战斗力。伊东佑亭战
至此时也有力不从心之感; 遂将联合舰队本队指挥关系转至“ 桥
立”; 挂出不管旗; 转舵撤离。
历时5 个小时的海上大决战结束了。
是役; 北洋水师损失战舰5 艘; 伤亡5 舰管带以下1200 余人;
日舰5 艘受重创; 伤亡官兵600 余人。
双方损失惨重; 从战损比来看; 日本海军是胜了一筹。
但日本被重创战舰在近期很难修复投入使用; 也就是说; 在一
定时限内; 与被击沉效果无异。所以从一定时限内的作战效益上
看; 相距对手; 北洋水师失分也不算太多。
可中堂大人的胆已经破了!
数日后的9 月21 日; 平壤战败的满清陆军大败奔逃回国。
朝鲜境内的陆上作战亦告结束。
日军挟陆海两路胜利之势; 占领了朝鲜全境。
战火随即燃进了中国。
9 月27 日; 日本陆军渡过鸭绿江侵入中国东北。
从此; 陆上战争开始在中国东北境内进行。
大东沟海战后; 李鸿章更是严令北洋水师不准出海; 并将此前
陆攻海守的战略; 蜕变为陆海并守的彻底消极防御; 终使亚洲第一
舰队北洋水师; 于次年2 月17 日被日本陆海军聚歼于威海卫和刘
公岛。
在随后的4 个月里; 日军长驱直入; 陷旅顺; 克威海; 唾手而得
刘公岛; 威胁京畿; 迫使满清政府请求罢战议和。
19 世纪末叶的最后一次陆海大战; 最终以中国的全面失败而
画上了句号。
战败求和; 有城下之盟; 无??上之议。
百年羞怯
病夫萎靡落劫灰
一朝崛起
雄师奋勇破强梁
1895 年3 月; 李鸿章奉谕赴广岛与日本议和。
已无相当国力和军力作后盾的李鸿章; 能谈出个什么好来呢?
1895 年4 月17 日; 万般无奈的李鸿章被迫与日相伊藤博文签
署了《中日马关条约》。
条约规定:
中国承认朝鲜为“ 完全无缺乏之独立自主”;
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万万两; 分8 次交清;
刚达成协议; 文质彬彬的伊藤博文彬彬有礼地对李鸿章说:
“ 一月内办完台湾交割手续; 足矣!”
李鸿章哀求“: 头绪纷繁;两月方宽;办事较妥。台湾已是贵国
口中之物; 何必着急?”
伊藤博文:“尚未下咽; 饥甚!”
这就叫“ 弱国无外交”。
日本; 生气勃勃咄咄逼人地把一段历史抢到了手。
国运强盛由兹始!
李鸿章从此则被人骂作汉奸、卖国贼。
事隔百年; 笔者愿意在这里为李鸿章讲句公道话。
在当时的情况下; 只要还是满清王朝的一统天下; 李鸿章不签
这个字; 换了张鸿章、王鸿章; 这个条约也得签! 谁让你是战败国
呢? 谁让你没有相应的国家力量来抗拒强加给你的耻辱呢? 至于
“ 民气可用”这句话; 至于芸芸众生中所蕴藏的移山倒海的伟大力
量; 满清政府是看不到或者根本不愿意看到的; 因为这种力量一旦
迸发出来; 在与强邻争抢历史的同时; 也会把所有阻碍这种争抢的
重重羁绊打得粉碎。
一直做着强国梦的李鸿章; 也曾经为中国的崛起而呕心沥血、
奔走筹措。在恶劣的封建官场政治环境中; 锲而不舍小心翼翼地
推行着富国强兵的政治改良主张。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侵略气
焰; 他也曾拍案而起; 据理抗争。在马关谈判遭刺客击伤后; 他还
“ 心虽忧而气不绥; 力疾筹商一切; 虽重伤卧床; 仍坚持口授机宜”。
在折冲樽俎的谈判桌上; 他也曾对日本人直言相告:
“贵国在战局上占据主动; 什么条件都提得出来; 这不奇怪。
但物有极限; 若一意孤行; 未必对贵国有利; 风物长宜放眼量。”
联系到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的事实; 不能不说李鸿章
的眼光还是有不失敏锐之处。
可在封建专制腐败不堪的满清皇朝的统治之下; 他又能有什
么惊天动地的作为呢? 他甚至连他的恩师曾国藩让大清王朝回光
返照40 年的道行也没有了。
甲午之败以后; 大清王朝仅仅苟延残喘了16 年。
从这个意义上说; 甲午之败乃是历史之必然选择。今天不败;
明天也要败; 今天不亡; 明天也要亡。
割地赔款; 那算是最便宜的历史惩罚。
李鸿章私下曾言:“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 练兵也; 海军也; 都是
纸糊的老虎; 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 不过勉强涂饰; 虚有其表; 不
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 由裱糊匠东补西贴; 居然成一净
室; 虽明知为纸片裱糊; 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 即有小风
小雨; 打成几个窟窿; 随时补葺; 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
又未必预备何种修葺材料; 何种改造方式; 自然真相破露; 不可收
拾; 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不无道理。
1905 年9 月5 日; 日本挟战胜沙皇俄国之势; 逼迫沙俄承认其
在朝鲜的特殊权益。
同年11 月18 日; 日本与朝鲜签订《乙巳保护协约》; 成立统治
朝鲜的专门机构———统监府; 伊藤博文为第一任总监。对这一明
目张胆的侵略吞并行动; 除一些悲愤奔走的朝鲜爱国志士外; 列强
百年羞怯
病夫萎靡落劫灰
一朝崛起
雄师奋勇破强梁
世界完全听之任之; 没有任何抗议行动。
1910 年8 月; 日本再次迫使朝鲜签订了《日韩合并条约》; 最终
灭亡了朝鲜。
至此; 朝鲜完全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应该说明的是; 满清政府应朝鲜政府之邀; 进入朝鲜镇压人民
起义; 也是一种干涉别国内政的不义行为; 应该受到谴责。
中国; 为这次选择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中国人民从此更深地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悲惨境地; 30
年后; 再一次受到日本军队的蹂躏; 饱经磨难的黄土地上; 更是哀
鸿遍野; 疮痍满目。
日本; 却由此跻身于列强之林; 在随后的百年历史中; 演出了
一幕幕血腥和金币的悲喜剧。
这就是历史在以朝鲜半岛为背景的战争舞台上; 对中日两大
民族所进行的一次冷峻无情的选择。满清王朝被这次选择所遗
弃; 无疑使我们整个民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至今还背负
着它。
签署完《马关条约》后; 李鸿章曾有一番出人意料的冷静之言:
“这次战争; 也有两个好的结果。第一; 日本利用欧式海陆军
组织取得了显著成功; 足以证明黄色人种决不亚于白色人种; 第
二; 由于战争; 中国人从长期的睡眠中觉醒; 此实为日本促进中国
奋发图强; 帮助其将来的; 可说是得益非常巨大。”
李鸿章的这句话应该说是比较到位的。
但是———
只有当一个民族站起来了的时候; 才能够真正直面她屈辱的
历史!
斗转星移。
相隔将近一个甲子的1949 年; 在饱经沧桑的中华大地上; 诞
生了一个崭新的国家。这年的9 月21 日;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 一位名叫毛泽东的湖南人; 代表这个新生的
国家; 用他厚重的乡音向世人宣布:
“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站起来了!”
一个多星期后的10 月1 日; 又是这位湖南人; 在雄壮的《义勇
军进行曲》的伴奏声中; 亲手按动电钮; 将一面五星红旗升起在万
众欢腾的天安门广场。
一支肩荷“ 万国”牌武器的队伍走过广场; 接受检阅。
中国人; 从此有了一个新的节日。
而这个古老土地上的新生国家; 却在他刚满周岁之际; 又一次
面临一个重大的历史选择。
这也是一次放在战争舞台上进行的历史选择。
无独有偶; 它的背景仍然是朝鲜半岛。
巧合的是; 这个新生国家之所以作为一场国际战争的真正主
角; 在这一舞台上登台亮相; 仍然缘于仁川之得失; 仍然缘于朝鲜
这个东方邻国的一场国内战争。而对手; 却是更为凶悍的世界头
号强国———美利坚合众国为首的17 个国家和地区的军队。
其时; 这个刚从血与火的搏杀中诞生的国家正处在内忧外患
之际; 而她却不畏面临的重重危机和艰难险阻; 派出了自己的百万
优秀儿女; 昂首挺胸地登上了这个舞台; 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
精彩活剧; 用勇敢和智慧、鲜血和生命; 把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
耻辱洗雪荡涤一尽; 让世界在震惊之余; 对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土重
新打量; 刮目相看———自鸦片战争以来; 这个一直都被人们视作一
盘散沙的民族; 还是第一次以一个真正团结统一的完整国家形象
参加一场影响战后世界格局的国际局部战争。
这也是自鸦片战争以来; 中国军队在世界战争舞台最为出色
的一次表演———他们第一次在真正意义上拒外来威胁于国门之
外; 遏侵略凶焰于初临之时; 从而让全世界的亿万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