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纪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开国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纪实-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登陆部队编为第十军; 军长是麦克阿瑟的参谋长爱德华?M?阿
尔蒙德少将; 弗吉尼亚军校的高材生; 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第二
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率第九十二师在意大利作战。此人责任感强;
既有不俗的作战指挥经历; 也有长期参谋工作煅练出来的协调组
织能力; 是理想的登陆部队指挥官。
登陆部队编成内有奥利弗?P?史密斯少将的美海军陆战队第
一师、戴维?巴尔少将的美国陆军步兵第七师、金圣恩中校的韩国
海军陆战队、白仁烨上校的韩国第七战斗群( 团) ; 以及作为登陆作
战的预备队在日本待命的美步兵第三师第六十五团和美空降第一
八七团。
陆战第一师为登陆突击部队; 步兵第七师为第二梯队; 两者组
成登陆作战群; 指挥官为詹姆斯?杜伊尔海军少将。
海军方面由特纳?乔伊中将指挥的4 艘巡洋舰、8 艘驱逐舰、若
干火箭发射船和辅助船只等共260 艘舰船; 以及400 架海军航空兵
作战飞机提供海空掩护。
登陆联合部队被命名为“ 第七联合攻击部队”。
行动代号:“烙铁行动”。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可在这节骨眼上; 却从五角大楼来了几位吹冷风的钦差大臣。
一听说老麦克把登陆地点选在仁川; 五角大楼就炸了营。
仁川? 离釜山20 公里的仁川! 要在那儿登陆; 就得把已经捉
襟见肘的“ 联合国军”兵力分出一大块来; 那釜山防御怎么保证?
釜山如果不保; 仁川势必崩溃! 把步兵第七师加入仁川作战; 日本
就空了; 治安怎么办? 北极熊谁来看? 把大量正对第八集团军进
行补给的舰船用于仁川; 釜山因此而架不住北朝鲜人的攻势怎么
办?
再说; 仁川是能去的地方吗? 那里潮水平均涨落差为6 米多;
最高时可达11。2 米; 为世界之最; 退潮时; 几百年积淤下的泥滩;
向港外延伸能有4 公里。登陆行动只能在高潮时进行; 而仁川的
高潮只有早上6 时59 分和下午7 时19 分各一次; 每次时间不到两
小时。如果两小时之内登不了岸; 那搁浅在泥滩上的攻击舰船; 就
会成为北朝鲜人岸炮绝好的攻击目标。在这两小时之内; 还要压
制并占领鸟瞰全港的要地月尾岛; 冲过飞鱼海峡———对了; 还有那
要命的飞鱼海峡; 潮汐起伏使其潮流速度达到每小时11 公里。要
第四章
兵行诡道
老麦克仁川登陆
庙算玄机
小参谋北京预警
是对手再布上雷; 那可就成了通住天堂的最便捷的航程了! 别说
布雷; 只要在那儿沉上几只破船; 人家就是把枪扔了; 咱也干着急
上不了岸!
不行; 不能让这个倚老卖老爱出风头的家伙胡来!
得说服他另择良港!
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将军们个个义形于色。
不能说他们的顾虑不对; 不能说他们的思谋不详; 他们都是经
过大战考验的沙场老将。他们考虑得非常全面周到———几乎是面
面俱到。
但历史一千次地演绎着这样一个事实:
面面俱到的结果; 往往是面面俱不到!
同为将帅; 与麦克阿瑟相比; 他们少了一样最宝贵的品质:
胆略!
受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雷德利上将委托; 陆军参谋
长劳顿?柯林斯上将、海军作战部部长福里斯特?帕西瓦尔?谢尔曼
海军上将和空军副参谋长伊德沃尔?爱德华空军中将一起前往东
京; 要去说服麦克阿瑟。
8 月23 日下午5 时30 分; 钦差大臣们出席了麦克阿瑟在东京
召开的作战会议; 讨论仁川登陆问题。
麦克阿瑟简短致词后; 由麦克阿瑟的作战部队埃德温?怀特少
将和有关参谋人员介绍仁川登陆方案。
这当口; 甭说是这几位钦差大臣; 就是麦克阿瑟手下的将军和
参谋人员们都对仁川登陆方案普遍不抱信心。他们介绍情况时;
情绪大都是低调的; 无不暗示仁川登陆的冒险。登陆作战群司令
官詹姆斯?杜伊尔少将甚至带着诚恳的神情以劝告的口吻对麦克
阿瑟说:“ 我认为仁川登陆不是不可能; 但作为负责人不能推荐。
这不是一个好的方案。”
谢尔曼海军上将建议将登陆点改在群山。
一片反对的声浪。
从一片反对声浪中; 麦克阿瑟站了起来。
他头脑里回荡着父亲阿瑟?麦克阿瑟———也是一位将军———
的声音“: 道格拉斯; 大胆地指挥你的部队; 危急时刻要果断;甚至
要专横。记住; 不要迷信军事会议———军事会议往往产生胆怯心
理和失败主义。”
“ 奇袭是战争中获取成功的最大因素。”
麦克阿瑟不慌不忙却充满自信地说道:“你们提出的有关仁川登
陆不能实施的种种理由; 在我看来恰恰是保证此战出奇制胜的因素。
敌军司令官会这样推理: 没有人会如此鲁莽地做那样的尝试。”
五星上将旁征博引地用战争史上的先例论证他的决策。
“至于潮汐、水位、地形和其他障碍; 海军提出的难点; 确实是
严重的; 很值得考虑。然而; 最大的难点也必定能克服; 我完全信
赖海军。实际上; 我比海军本身更相信海军。”麦克阿瑟不失时机
地给海军打粉“; 太平洋战争中; 海军在我指挥下参加过多次登陆
作战;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情况同仁川大体一样; 困难的地方
很多; 所以我对海军的能力没有任何怀疑。”
反对的声浪渐渐沉寂了下来。
麦克阿瑟最后说:
“ 假如我的估计是不正确的; 同时; 万一我陷于无力应付的防
守地位; 那我本人将亲临现场并在我们的部队惨遭挫折以前立即
将他们撤下来; 那时惟一的损失只不过是我个人职业上的名誉而
已。但仁川之战不会失败!”
70 岁的五星上将被自己的话感动得双目湿润。
反对的人们也被感动了; 全然忘了老麦克这是在偷换概念
———在这里讨论的是军国存亡的大计; 而不是职业军人的荣辱。
二者的价值是不能随意换算的。
谢尔曼海军上将站起来对麦克阿瑟说:
“ 这是为伟大目的发出的伟大声音; 你赢了; 伙计!”
柯林斯也点了头:“我们将把你的计划报告参谋长联席会议;
第四章
兵行诡道
老麦克仁川登陆
庙算玄机
小参谋北京预警
看起来; 它是可行的。”
五角大楼站到了麦克阿瑟一边。
9 月9 日; 白宫、五角大楼与东京之间数度往返磋商辩论; 又派
特别代表艾夫里尔?哈里曼与麦克阿瑟面洽后; 屈从了麦克阿瑟的
坚定意志。
一锤定音!
就在麦克阿瑟在东京会议上巧鼓簧舌游说柯林斯们的同一
天;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向军委上报了两份由总参三
部作出的情报分析报告。
报告认为; 美军有可能在朝鲜东海岸的仁川港实施两栖登陆。
据当时任周恩来军事秘书的雷英夫将军回忆; 总参作战室的
年轻参谋在讨论朝鲜战局的时候; 大家也都表示了担忧: 朝鲜人民
军主力全部调往釜山三角区; 后方空虚; 而釜山美第八集团军苦苦
支撑却不撤退; 在日本的两个师; 也不见增援的动静; 朝鲜半岛特
殊的狭长地形又使朝鲜人民军的后路极易被掐断。这僵持的战局
中极有可能隐含着危机。
而危机的爆发点; 极有可能就是仁川。
支持这个结论的有六点依据:
一、釜山包围圈内的美伪军队已近13 个师近20 万
人; 既不进; 又不退; 凭借强固的工事、密集的火力和优势
的海空军; 困守一片狭小的海滩; 用意何在? ———只能作
一个解释: 故意留在那里吸引和牵制朝鲜人民军主力; 以
实施更大的阴谋。
二、驻日美军两个主力师; 即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和美
步兵第七师; 在釜山十分吃紧的当口; 既没有任何增援的
迹象; 又不在日本沿海部署防守; 而是突击训练; 并编组
成美第十军; 是何道理? ———只有一个解释; 要采取新的
战略行动开辟新的战场; 最大的可能是把他们用在朝鲜
半岛别的什么地方。
三、美英在地中海、太平洋的大批舰船; 最近正在向
日本———朝鲜海峡集结; 这显然也是一个登陆和扩大战
争的征候。
四、朝鲜半岛地形狭长; 南北长800~900 公里; 东西
宽只有100~300 公里; 三面环海; 可登陆、且有利于分割
之处甚多; 如元山、镇南浦、项浦、兴南、仁川、群山等地都
是。这些地方中; 尤以仁川登陆对其最为有利; 此处既可
以割裂进攻洛东江的朝鲜人民军的南北战略联系; 切断
朝鲜人民军的后方补给线; 又可配合由洛东江向北反攻
之敌; 形成夹击和包围朝鲜人民军的战略态势。
五、美第八集团军和麦克阿瑟等将领均参加过第二
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作战; 有丰富的登陆作战经验。麦
克阿瑟本人极擅长两栖作战; 太平洋战争中每每恃此对
五角大楼抗命弄险; 最后都获成功。这次会不会故伎重
演? 何况登陆作战不仅可发挥其海空优势; 而且进退胜
败都有恃无恐。
六、朝鲜人民军主力打到洛东江是个很大的胜利; 但
也潜伏着极大的危机; 这就是部队连续作战; 疲劳不堪;
兵力分散; 补给线猛然延长了400~500 公里; 后方空虚;
又在洛东江地带碰上了啃不动的硬骨头; 从各方面的情
况来看; 朝鲜人民军的8 月攻势实际上已经攻不动了; 其
主动地位正在向被动转化。而美韩军则相反; 兵力相对
集中; 工事坚固; 补给方便; 可攻可守; 战略地位已逐步向
主动转化。尤其苏联和朝鲜都沉浸在胜利的欢呼声中;
极为麻痹; 这一点; 极易为麦克阿瑟之类的沙场老将所利
用。
根据潮汐等情况分析判断; 最有可能的登陆时间是9 月15 日。
第四章
兵行诡道
老麦克仁川登陆
庙算玄机
小参谋北京预警
毛泽东很重视这个情况。
作为伟大的战略家; 当获悉杜鲁门派柯林斯等前往东京与麦
克阿瑟晤谈的情报时; 毛泽东就预感到朝鲜战局可能发生出人意
料的变化; 连日来一直在综合考虑各方面汇集的情况; 面对地图思
索这个问题。此前的8 月18 日; 他又一次对东北边防军发布命令:
“ 务于9 月30 日前完成一切准备。”
与周恩来商讨后; 他确定采取三个应对措施:
㈠立即督促一下东北边防军各项战备工作的情况;
严令他们务必在9 月底前完成一切作战准备工作; 保证
随时可以出动作战。
㈡可将敌人在仁川等地登陆和朝鲜人民军就应该有
些应付最坏情况的准备; 如主动后撤等; 通报朝鲜和苏联
方面; 供他们参考。
㈢总参和外交部; 要随时密切注视朝鲜战场情况的
变化。
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亲自布置落实了毛泽东的指示。
无巧不成书。
8 月31 日; 第十三兵团邓华、洪学智、解方在联名写给刚调任
中央军委副主席不久的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兼中南军区司令员的林
彪的报告中; 也指出了“ 联合国军”在朝鲜人民军侧后登陆的可能
性:
“ 朝鲜人民军各个击破敌人和歼灭敌人的机会已成过去。”
“估计敌人将来反攻的意图; 可能一为以一部兵力在北朝鲜沿
海侧后几处登陆; 作扰乱牵制; 其主力则于现地由南而北沿主要铁
道公路逐步推进; 一为以一小部分兵力于现地与对方周旋; 抓住人
民军; 其主力则在侧后( 平壤和汉城地区) 大举登陆; 前后夹击; 如
此; 人民军处境会很困难??”
他们同时认为; 我军入朝参战的时机; 以敌人进到三八线以北
地区为好; 不仅更有政治资本; 军事上也是有利的。
不愧是百战名将; 眼光就是犀利独到!
还有政治头脑。
毛泽东读到这封电报; 一定比打了个大胜仗还要欣慰。
几天后; 朝鲜人民军副总参谋长李相朝少将到北京访问; 毛泽
东和周恩来摊开地图; 向他说明美军在仁川登陆的可能性; 并建议
朝鲜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考虑将朝鲜人民军主力由洛东江前线向
北撤退。
据悉; 李相朝在8 月底返回国内后向金日成作了汇报。
遗憾的是; 笔者没有找到能说明金日成当时态度的历史资料。
45 年后的1994 年;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将苏联关于朝鲜战争的
部分档案赠送给韩国总统金泳三。韩国外交部东欧科外交事务官
白宙铉根据这些档案整理了《苏联朝鲜战争档案摘编》( 1949 年1
月~1953 年8 月)。该档案表明在8 月~9 月间; 毛泽东、周恩来等
中国领导人多次通过苏联政府和直接向朝鲜方面提醒过美军在仁
川登陆的可能性。此间; 毛泽东还两次接见朝鲜方面的代表; 与他
们讨论朝鲜战局的发展。毛泽东分析; 朝鲜战局可能出现两种基
本情况: 第一种是朝鲜人民军全歼美军; 把他们赶下海; 第二种是
战争的持久化。如果是后一种情况; 他估计美军将加强大邱、釜山
地区的防御; 把朝鲜人民军全部兵力牵制在这个地区; 同时从其他
地方登陆作战。
毛泽东还着重提醒朝鲜代表; 注意应付后一种可能性; 确保充
分的后备兵力; 更要注意敌人可能前来进攻的防御据点; 如仁川
———汉城和镇南浦———平壤地区。
可惜全没有起作用!
形势瞬息万变; 还得未雨绸缪。
8 月下旬; 根据代总参谋长聂荣臻的建议; 中央军委决定; 调位
于华东地区准备用于解放台湾的第九兵团( 辖第二十军、第二十六
第四章
兵行诡道
老麦克仁川登陆
庙算玄机
小参谋北京预警
军、第二十七军) 尽快集结于津浦铁路附近; 作为东北边防军的二
线兵团; 在西北地区刚结束剿匪作战的第十九兵团( 辖第六十三
军、六十四军、六十五军) 则集结于陇海铁路附近; 作第三线部队。
8 月26 日; 周恩来再次召开国防会议; 检查东北边防军的准备情
况; 决定从第四野战军各部队抽调10 万老兵; 准备于开战后补充
一线兵团。会上还估计到战争第一年伤亡将会有20 万人左右; 并
要求准备相应的医疗力量。
会议同时决定向苏联订购装备; 加速空军、装甲兵、地面炮兵
和高射炮兵建设; 要求各兵种制订3 年建军规划; 以适应一旦参战
的需要。
后来战局发展; 处处证明了这些决策的英明、正确、及时。
8 月27 日; 毛泽东将调集兵力的决定; 电告正在西北的中国人
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彭德怀。
临阵吹风!
9 月1 日; 中国驻朝鲜大使馆武官柴成文被周恩来电召回国;
当夜; 柴成文按与倪志亮大使共同商定的《汇报提纲》; 向周恩来扼
要汇报了朝鲜局势; 并提出了两点看法: 美、韩军退出大田后; 人民
军与敌人已形成对峙; 难以再进; 在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情况
下; 长期顶下去; 十分不利。而朝鲜西海岸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美
军有可能选择在仁川登陆。
周恩来仔细听完汇报后问:“万一情况有个突然变化; 需要我
们出兵入朝作战; 你看会遇到什么困难?”
柴成文认为; 运输和语言不通问题比较突出; 将来作战就地补
给是不可能的; 粮食和弹药都不可能像国内战争那样取之于敌。
毕竟来自战火纷飞的朝鲜; 倪志亮、柴成文对未来作战会遇到
的问题的考虑要深入和具体得多。
周恩来让柴成文在京待命; 并吩咐将《汇报提纲》“印发政治局
常委各位同志”。
老兵柴成文知道; 中央已经在准备应付最严峻的局面了。
他既忧虑; 又振奋。
9 月12 日———也就是仁川登陆的前三天; 周恩来在会见苏联
驻华军事总顾问M?B?扎哈罗夫大将时; 曾询问过苏方有无美军可
能在仁川登陆的情报; 并指出了这一危险性。
谁错误估计对手; 胜利就离谁而去。
毛泽东的提醒得到了朝鲜人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