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隋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路隋行-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小丫头竟敢不遵从自己的吩咐!杨广心头腾地升起了一股怒火,转身质问道:“你怎么还没去呀?”

    瑟瑟胆怯地望了杨广一眼,鼓足勇气说道:“萧萧已奉了王爷之命,传唤鲜于罗去了。鱼府掾坚持要婢子再来禀王爷,说他和钱先生有十分紧要之事求见王爷,恳请王爷拨冗一见。”

    “那,就叫他们进来吧。”杨广强压着怒火,勉强答应见鱼赞和钱无量一面。

    瑟瑟转身出殿后不久,就见鱼赞在前,长得像根竹竿似的帐房先生钱无量在后,两个人几乎脚不点地,一路小跑着进了寝殿。

    “有什么大不了的事,非要现在来见我啊?”杨广有意拉长了语调,透露出心中的不快。

    “回王爷,有些帐目上的事,需要请您的示下。”鱼赞说着,回过头向身后的钱无量示意。

    钱无量手捧着一沓卷轴,凑近杨广,躬身答道:“遵从王爷的吩咐,我已将已往的一应帐目整理了出来,请王爷过目。这里还有。。。。。。”

    杨广听说他二人仍是为了帐目上的事求见自己,才强压下的火气又窜了上来,指着不远处的几案,冷冷地吩咐钱无量道:“先放在那里吧,待本王闲时再看。要是没别的事要说,你们就退下吧。”

    “王爷,您还是看看吧,否则等到明日,咱们府中怕是要生乱子啦。”钱无量颇不识趣,立在原地一动未动,执意要杨广即刻便看他带来的那些个帐册。

    “乱子!能出什么乱子?”杨广心存疑惑地瞅了瞅钱无量捧在手中的那沓帐目,没好气地冲钱无量命令道,“我瞧不明白这些个东西,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吧,难不成我这晋王府明天就揭不开锅了?用得着如此大惊小怪。”

    他这话说得倒十分老实,几天下来,他虽然颇识得了几个古文字,但对会计、帐薄之类的东西仍然是一窍不通。

    谁知,钱无量听了他这话,嘴张得老大,啧啧惊叹道:“王爷,您原来已经知道了。鱼府掾我们正在为此事发愁,左思右想,也没能想出个好办法,确保明日安然度过饥荒,莫非王爷早已有了应对之法?”
………………………………

第五十章 晋王府粮食危机

    (求收藏、求推荐)杨广被钱无量完全不知所云的一番话搞得彻底摸不着头脑了,转向鱼赞,难以置信地问道:“他说得这是什么意思?饥荒,什么饥荒?”

    鱼赞见状,忙上前用自己的身子挡在杨广和钱无量之间,陪着笑脸儿向杨广报告道:“钱先生话说得急了些,王爷莫怪。事情是这样的,原本呢,我和钱先生商议,想先从京畿的田庄上征调一批粮食来应应急,等得一二十天新收的粟麦入了仓,便可缓过来了。谁知,今天田庄上来人回说,去年大旱,地里的收成不好,田庄上早在三天前就断了米面,几百号人现在仅靠着每天到田间地头挖些野菜来度日,都在盼着收了今年这一季粟麦来裹腹呢。田庄既然指望不上,我寻思着找钱先生拿出些钱帛来,到东西两市采买些粮食,暂撑得十几日,可是,钱先生却说,近几天府中更换陈设,为上下人等添置新衣,用度甚多,库中所剩钱帛寥寥无几,能买来的粮食仅够供十几人吃上一天的,因此,我俩才如此心急着找王爷拿个主意,从哪里才能搞到足够的粮食,维持合府上下人等十几天的温饱。”

    杨广听得鱼赞这番话,登时感到哭笑不得,他怎么也想不到,身为朝廷的亲王,堂堂的皇子,如今府中竟无隔日之粮,闹起粮食危机来了。这要传说出去,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呆呆地立在殿内半晌,杨广才从啼笑皆非,却又不知所措的情绪当中挣脱出来,用手点着钱无量,沙哑着嗓音质问道:“你把府里最近的收支情况,一项一项地说来听听,为何会弄到这种地步?要是叫我查出有一句不实,你的脑袋就不是自己的了。”

    钱无量倒是显得十分坦然,轻轻把怀中捧着的帐册放在殿内的几案上,转身走至杨广身前,掰着手指一项一项说了起来:“王爷,先说说咱们府库中所存钱帛,在王爷您下令更换府中各殿阁楼堂一应陈设之前,府库内共有钱一万三千零六十贯,布帛七十七匹,按照王爷的吩咐,但凡府中各处陈设,一概代旧,共花去一万三千零五十贯,现剩钱十贯;府中上下人等共计二百六十七口,按每人添置春夏各一身新衣计,共出库布帛七十二匹,尚余五匹;如今正是春夏之交,存粮将尽,新粮未收之际,长安东西二市上,粟米的行情一日一涨,今日一斗米已卖到了一千五百钱的价钱,一斛米就需花费十五贯,以一匹上好的绢帛折钱五贯计,库中现存钱帛共计折钱三十五贯,堪堪可购得粟米两斛两斗;现府中就食者原有二百六十七口外,新添了唐国公所率一百名千牛卫军士,并娘娘,不,公主随侍人等二十九口,共计三百九十六口,以军士每人每日两升米(约合1斤),其它人口每人每日1升米计,合府上下一日所需米约在三斛五斗上下,尚有一斛三斗的亏空,提醒王爷一句,这还仅单算了粟米一项开支,若加上别的,一日亏空约在二十贯上下。”

    杨广听得头都要炸了,截口打断钱无量,喘着粗气,转而质问鱼赞道:“你为何不早来禀报?长姐身边那二三十人也就罢了,李渊带来的一百名军士怎么也要咱们府**应他们的吃食,朝廷不给他们发粮晌吗?”

    鱼赞也觉得十分委屈,哭丧着脸,答道:“或许将来朝廷会给咱们拔来粮食、钱帛,弥补府里的这部分亏空吧。可王爷,那还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明天咱们府里就要断顿了呀。前几天我和钱先生都曾提醒过王爷,现在府里的开销大,而库中的钱帛有限,可。。。。。。现在,我二人能想的办法都已想过了,仍有许多亏空弥补不了,所以才来求王爷,看能不能先从别的王爷府里挪借些粮食,度过十几日的饥荒。”

    “且慢。”杨广恢复了三分冷静,向钱无量问道,“你方才只说了府中库房里存钱多少,近些天开支多少,怎么不说说还有哪些进项?”

    钱无量无奈地摊开双手,答道:“王爷,您也知道,咱们府库中存下的这些钱帛,多半是一年来皇上娘娘赏赐下的,另有就是王爷您实领封邑进奉的租、调,自皇上登极以来,立下令式,亲王实领封邑不得超过三百户,去年的进奉二月时已然入库,而今年头半年的则需等到八月秋后才收得上来。因此。。。。。。”

    隋朝的一名亲王一年的收入只有皇帝皇后的赏赐和封邑的进奉这两项,难道他们每个月就不拿工资吗?杨广心中不解,却没有贸然向钱无量问出这话,沉吟片刻,终觉得向兄弟们府中借粮有失颜面,于是,改用商量的口吻向鱼赞问道:“为何非得借粮不可?难道就不能向负责供应禁军粮晌的官署说明情况,请他们预支些千牛卫的粮晌来,以应一时之需?”

    鱼赞知杨广拉不下脸面向兄弟们借粮,只好耐着心解释道:“不瞒王爷说,这条筹措粮晌的途径钱先生我俩也曾想过,但那样一来,皇上和娘娘势必会得知此事,倘若差人来府中细问详情,老儿只怕于王爷不利。其实,不仅是一百名千牛卫出宫办差,由宫**应粮晌,即使是公主身边的二三十名随侍仆从,也不必由咱们府**养,只是眼下公主刚从弘圣宫挪入咱们府中来住,并且前几天又拒受册命,所需供应尚未及核定、拔付罢了,老儿等替王爷考虑,王爷不拘向唐国公和公主哪个说明此事,一来不免显得生分,更重要的是,咱们府中缺粮的消息同样会传入皇上和娘娘耳中。。。。。。本来十几天,一百多斛粮食的事算不得什么,偏偏长安城中正闹粮荒,现在又值青黄不接之时,便意外地落下了亏空。老儿和钱先生反复思量,觉得眼下唯有向其他几位王爷府中借粮,才是最稳妥的应对之策。”

    “张口向别人借粮,这个消息就不会传入宫中吗?”

    鱼赞听出杨广话中有松动之意,忙趁热打铁地劝道:“要说王爷向别的几位王爷开口借粮,老儿不敢保证消息不传入宫中,唯有一人,王爷如肯张口向他借粮,皇上、娘娘多半是不会知道此事的。”

    杨广心中一动,问道:“此人是谁?”
………………………………

第五十一章 东宫借粮(上)

    (今天一更,但明天的一更安排在0:05,求收藏、求推荐)鱼赞抬手向东面指了指,答道:“当今太子,王爷您的大哥呀。”

    “太子?大哥他整日守在父皇身边,依我看,最是容易将借粮的消息禀奏给父皇,你为何却要我向他借粮呢?”杨广大惑不解地问道。

    鱼赞与钱无量对视一眼,干咳了一声,笑着说道:“一百多斛粮食不是个小数目,除了东宫,别的王爷府中只怕拿不出这么多粮食借给咱们,还有,太子为人一向宽厚,断不至为了区区小事,在皇上、娘娘面前编排王爷的不是的。。。。。。”

    杨广见他目光闪烁,似乎所说并不尽是心中所想,满面狐疑地盯了钱无量一眼,钱无量只垂首而立,一言不发,于是又不甘心地问道:“眼下除了向东宫借粮之外,就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了吗?”

    鱼赞这回答得倒十分干脆:“老儿和钱先生再三思量,觉得只有王爷亲自出面,向太子殿下开口借粮,才是眼下唯一可行的办法。还请王爷早下决断,免得等过了今夜,府中真断了粮,事情就遮掩不住了。”

    杨广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只跨出了改变命运的一小步,就带来了如此严重的后果。他深知,如果因为自己一时兴起,挥霍钱货,从而导致堂堂的一座晋王府断了粮,消息一旦传入宫中,那么,自己将要面对的就不仅仅是父皇杨坚几句无关痛痒的告诫,而将是异常严厉的斥责,闹不好还会因此断送了出镇并州的希望。

    有念于此,尽管杨广心中有一百个不情愿拉下脸面向太子杨勇张口借粮,也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

    天色渐暗,已近定更时分,杨广带着鱼赞、鲜于罗,还有那个甩不掉的尾巴――张须陀,悄悄出了晋王府,步行朝太子杨勇居住的东宫走来。

    由于边关局势颇不安宁,因此,长安城中也实行了宵禁。亏得有张须陀这名千牛卫军士随行,杨广一行才避免了一路上巡城军士的盘问,走了不到半个时辰的光景,就顺利地到达了东宫的南门外。

    “鲜于罗,你陪着这位小军爷就在东宫门外暂候一时,我陪着王爷入宫去见太子爷。”鱼赞不欲张须陀获知杨广今夜来东宫借粮的实情,在东宫门外停下脚步,一面向鲜于罗吩咐着,一面陪着笑向守在东宫门外的两名军士说明来意。

    把守东宫大门的军士听说是晋王亲来求见太子,自是不敢怠慢,立即便有一名军士入宫通报消息去了。

    杨广自穿越以来,还是头一回登东宫的门,站在门外,上上下下不住地打量着这座在外看起来,并不比自己那座晋王府大多少的储君居所,心中犹在为呆会儿如何向杨勇张口借粮感到难为情。

    “哎呀,原来是晋王殿下到了,我们爷才从万岁爷那儿回宫,正在宜春殿候着殿下,请殿下随我来。”一位长得白白胖胖的宫僚装束的年轻人满面含笑地迎出了宫门,冲着杨广一揖到地,十分热情地打着招呼。

    “有劳姬坊令了,王爷,咱们走吧。”鱼赞认出来人是东宫内坊令姬威,遂代杨广拱手向他还了一礼,回身向杨广说道。

    姬威在头前带路,杨广、鱼赞随行在后,跨步进了东宫大门,径直朝东宫正殿――宜春殿走去。

    杨广进得东宫,才发现这里毕竟是储君居所,院内无论是池榭花木,还是殿堂亭阁,都远非自己的晋王府可比,修建营造得十分气派,却又不失别致、精巧,心中暗想:看来鱼赞所说倒非虚言,怕是只有太子能拿出这么多的粮食借给自己了。

    “对面来的是姬坊令吗?”

    三个人离着宜春殿尚有百十步开外,只见靠近殿门的树丛中闪出一人,挺身挡在道路中央,手按佩刀,沉声问道。

    “夏侯将军,是晋王殿下到了。”姬威紧走向前,一边开口向此人作着解释,一边回过头,向杨广介绍道,“殿下可能不识得,这位是太子右卫率夏侯福将军,正在殿外迎候殿下。”

    太子倒底比寻常的王爷要尊贵得多,只看这身边的近卫,就决非自己可比。杨广见夏候福像一座黑铁塔式的挺立在自己面前,与之相比,自己身边的鲜于罗瘦小干枯,简直就不值一提,不禁暗自慨叹道。

    “夏侯福参见晋王殿下。太子爷今晚叫了长孙晟来宫中询问突厥的情形,听说殿下前来,还说殿下来得正巧,正可一处听听呢。”夏侯福大咧咧地抱拳向杨广行了一礼,顺口说道。

    长孙晟不就是父皇杨坚要自己新拜的师父吗?没想到今晚来东宫借粮,居然会和他在此巧遇,倒正可趁机见识见识他的风采。同时,由于被鱼赞、钱无量两人提前搅了局,以至杨广尚未来得及向鲜于罗布置暗中调查长孙晟身边突厥小厮之事,他也想借东宫与长孙晟提前碰面之机,旁敲侧击地向他打听打听突厥小厮的身世来历,说不准便能从其中获得新的发现。

    一想到查奸访恶,杨广的头脑便抑制不住地兴奋了起来,一时之间浑然忘却了今晚来东宫是为了向太子杨勇借粮,度过府中的饥荒,昂首阔步,率先向宜春殿走去。

    太子杨勇的确刚刚回到东宫,由于约了长孙晟到东宫来谈公务,因此连朝服都没换,此时正坐在宜春殿中,手捧着一样不知什么物事,放在眼前,仔细地端详着。

    在杨勇的下首,一左一右,分别坐着两位宫僚装束的中年人,眼见得杨广走进殿来,不约而同地站起身来,拱手向他施礼见过。

    “阿纵,你来得正好。快来瞧瞧少府新铸的‘开皇五株’钱范式如何?”杨勇含着笑,向杨广招了招手,示意他不必向自己行礼。

    杨广仍拱手向杨勇深深作了一揖,丝毫不敢马虎地行了半个君臣之礼,这才遵命走向前,从杨勇手中接过两枚金光闪闪的新铸铜钱,放在手掌之中细细端详起来。
………………………………

第五十二章 东宫借粮(下)

    (求收藏、求推荐)这显然是两枚还未经使用过的铜钱,刚一入手,杨广便觉掌心被这两枚铜钱压得向下一沉,暗中寻思:这钱好足的成色!待放眼细观,只见平整、周正的两枚铜钱上镌着四个清晰的篆字,依稀辨认出是“开皇五株”四个字。

    在穿越前当“国宝讲解小明星”的那段日子里,他曾不止一次地到省博物院陈列着古时钱币的展柜前驻足留连,却从未见到过如此崭新的铜钱,低头仔细看罢多时,忍不住惊喜地向杨勇问道:“这是父皇新铸铜钱的样钱?”

    杨勇微笑着点了点头:“不错,依父皇原意,本想再迟上两三个月开铸新钱,只因近日来长安米贵,物价腾跃,因此才命少府提前开炉铸造。待头批新钱锻铸出来,父皇将明发诏旨,遍置新钱于全国各通关隘口,逐步回收旧钱,推形新币,待过得一年半载,天下流通的便都是父皇的‘开皇五株’了。”

    以杨广为首,连同两位中年宫僚、鱼赞在内,宜春殿内的众人躬身齐声赞道:“恭贺吾皇新钱铸成,惠及天下。”

    “阿纵,本宫记得不差的话,你这还是头一回来东宫吧?”杨勇挥手示意姬威搬过一张坐凳,摆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