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就地招募新军而与卫王杨爽之间起的一场纷争经争执双方的相互妥协就这么结束了:在杨广的极力坚持下,杨爽默许了两万新军驻扎在并州城外,等待杨坚诏旨下达,是否准杨广奏请,命他率军增援西北,再论去留;同时,杨广也被迫答应杨爽,从此以后,再不过问河北道军务,征伐之事,仍以杨爽将令为凭。
………………………………
第352章 旷野狩猎
杨广自白道州返回并州后,等待多日,既未等到父皇杨坚准其率军增援西北的一纸诏令,也没盼来突利可汗处罗喉劝说突厥大可汗摄图从西北撤军的消息,反倒因为与六叔杨爽之间起了一场关于就地募军的纷争,使得收复白道州给他带来的喜悦心情变得糟糕了起来。
出于统一军令的考虑,杨爽虽然勉为其难地同意由杨广出资供养,保留下了两万河北新军驻扎于并州城外,却为这支新军指派了新的统军将领,要求这去新军同其它府军保持一致,进退行止只能听从自己统一将令。
如此一来,杨广除了每天上议事厅旁听两位行台仆射处置政务,就是到晋阳宫观看鱼俱罗等人操练骠骑营军士,日子过得很是无趣。好在有安若溪、萧萧、瑟瑟等亲近之人和他做伴,陪他说话解闷儿,否则,杨广已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如今在并州城中已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大闲人。
这一天,杨广闲来无事,忽然想起,自携“黑将军”到并州出镇以来,还从未带它到野外狩过猎,便同李彻商量,要带“黑将军”到并州郊外狩猎。
李彻因从王韶口中听说了杨广和杨爽叔侄之间那场激烈的纷争,知道杨广连日以来心中烦闷,便答应了杨广的要求,并亲率张须陀、鲜于罗等骠骑营骁勇之士陪同杨广出城狩猎。安若溪放心不下,也执意跟随杨广一同出城,杨广拗她不过,只好同意要她扮做骠骑营军士的模样夹杂在张须陀、鲜于罗等人之间,带她一道出城。
其时已至二月末三月初,并州地处北境,犹是春风料峭,乍暖还寒的时节。杨广肩头架着猎鹰,由数十名骠骑营将士前后簇拥着出了并州城南门,按照当地向导的指引,转而向东面的一处旷野策马走来。
“王爷,并州城外这个时节,要想猎到虎豹狼熊这些猛兽是不可能的,但猎到些诸如野兔、野鸡,甚至是野猪之类的猎物,倒也不难。”向导牵着“铁蹄龙”,边带着杨广向前走,边回头讨好地向他解说道。
“可我怎么听说,初春时节,正是猎熊的最佳季节呢?但不知并州附近,有没有猎熊的所在?”杨广坐在马背上,极目望去,但见并州城南,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提鼻一嗅,还能隐隐闻到田间地头施过冬肥的气味儿,随口冲向导问道。
李彻与杨广并马而行,听他竟向向导打听起了猎熊的事,忙冲向导使了个眼色,故意转移杨广的注意力,笑着提醒他道:“王爷,这只海东青自随王爷到并州以后,还从没帮王爷捕捉过一回猎物吧?目下咱们已到了城外,王爷不如放它出去,看它能否替您捉到一只猎物。”
“好啊,好啊。”杨广冲李彻连连点头答应着,又偏过头对肩头的“黑将军”说道,“小黑,关了你几乎一个冬天,今天也该放你出去撒撒欢儿了。”
边说边替“黑将军”摘下了眼罩,抬手朝前方远处的旷野中一指,说声:“去吧。”
李彻等人但见“黑将军”陡地双足用力,从杨广肩头腾身而起,展开双翅,犹如一团黑云般迅捷地飞向了前方的旷野,转眼间在众人的视线中缩小成了一个黑点儿。
“齐安公是否懂得相鹰、训鹰、放鹰之法?”杨广目送“黑将军”远去捕猎,饶有兴致地问李彻道。
“回王爷,末将虽从未亲手训养过一只猎鹰,但也粗通相鹰之法,王爷这只‘黑将军’实为海东青中之上品‘黑袍’,我没看错吧?”李彻有意逗杨广开心,笑着反问他道。
“齐安公好眼力。快瞧,它已捕到猎物,飞回来了。”杨广把手向前方一指,惊喜地叫道。
果然,不到半盏茶的功夫,“黑将军”一双利爪紧紧地抓着一只肥大的野兔就飞了回来,将吓得半死的野兔往杨广马前一扔,在杨广头顶飞舞盘旋着,等待主人下一步的指令。
“黑将军”如此迅速地捕获到猎物,大大激起了杨广的好胜之心。他扬起马鞭,朝“铁蹄龙”后胯上猛抽一鞭,冲马前的向导和军士们大叫一声:“让开,我也要练练箭法,和小黑比试比试,看谁捕获的猎物更多。”
不待李彻阻拦,“铁蹄龙”驮着杨广奋起四蹄,一溜烟似地向旷野之中跑了出去。“黑将军”似乎也明白了小主人想要和它比试较量的意思,振翅紧随其后飞了过去。
“铁蹄龙”跑出队列不多时,杨广就在野地里发现了一只被惊起的野兔,在马背上摘弓搭箭,正欲瞄准野兔,将它猎杀,突见前方不远处野兔跑过的地方陡地出现了一团红色的东西,疾速地向另一个方向跑去。
“狐狸,红狐狸!”杨广眼尖,一眼瞧出那团红色的东西是一只火红毛色的狐狸,受到野兔逃窜的惊吓,飞奔而去。
眼前出现了更加诱人的猎物――狐狸,使得杨广立马放弃了射杀野兔,边冲头顶上飞跟过来的“黑将军”吩咐道:“你去抓野兔,这只红狐狸就留给我了。”边纵马跟在红狐狸直追了下去。
狐狸相较其它动物,智商的确高出许多。这只红狐狸一发现身后有猎人纵马追来,立马调头向一片田地当中飞窜而去,一路飞奔着还不忘记迂回前进,专找蒿草茂密的地方疾穿而过。大约是在它聪明的头脑中认为,田地是人们种庄稼的地方,寻常猎人是不会纵马踩踏田地的,而往蒿草茂密的地方钻,既可隐藏自己的身形,躲避猎人的射杀,又能惊起蒿草丛中别的动物,给自己打打掩护。
杨广此时哪理会得红狐狸的这点儿小心思,瞅准一个机会,“嗖”地就射出一箭。他跟随长孙晟习练骑射多日,箭法虽称不上精妙,但也非泛泛之辈,这一箭紧擦着前方红狐狸的头顶飞了过去。红狐狸吓得脚下一软,就地向前打了个滚,直滚到了前面草丛当中。
………………………………
第353章 撂荒
杨广误以为自己一箭射中了红狐狸,心中得意,策马飞奔至草丛边,伸出手中的长弓就来拔弄那丛蒿草,想看看红狐狸是否被射倒在草丛之中。
却不料,草丛中突然窜出条大蛇,腾身而起,直扑向杨广。杨广胯下的“铁蹄龙”欲保护主人不受伤害,两只前蹄高高地抬起,想要阻挡大蛇扑向杨广,却将疏于防备的杨广甩落下了马背。草丛中的红狐狸趁机溜出草丛,飞奔进了前方的田地。
杨广意外地被甩下了马背,也顾不得身上摔得生疼,翻身正要跃起,那条草丛中窜出的大蛇已扑在了他的身上,三角脑袋上一双小如绿豆般的眼睛冒着寒光,吐着血红的舌头,就要向他脖颈处咬来。
杨广吓得一闭眼,心说:完了。
然而,随后传入他耳中的却是一声长长的马嘶声。杨广迅即睁开双眼,这才发现,就在大蛇准备朝自己下口的当口,“铁蹄龙”用两只前蹄狠狠地踩在了大蛇的尾部。大蛇负痛撇下杨广,掉头向“铁蹄龙”扑了过去。
说时迟,那时快,杨广迅速地抄起掉落在身边的长弓,用尽浑身的力气朝大蛇挥了过去,和“铁蹄龙”共同来应付大蛇的进攻。
“嗖。”
一支羽箭从杨广身后飞来,不偏不倚,正钉在大蛇高昂的脑袋上。大蛇登时像一瘫烂泥样瘫软在了地上,死了。
“王爷,你没受伤吧。”张须陀手持长弓,当先策马赶到杨广近前,瞅了瞅地上的死蛇,关切地向杨广问道。
杨广见是张须陀发箭射死了大蛇,却一点儿也不肯领他的情,黑着脸从地上翻身爬起,一言不发地跨上“铁蹄龙”,径直向前方的田地当中就要飞驰而去。
“王爷,不可纵马入田地,仔细踩踏了田里的庄稼。”随后策马赶来的李彻见此情形,忙大声劝阻杨广道。
杨广在田地边上勒住“铁蹄龙”,回头气哼哼地冲李彻叫道:“你瞧瞧,这田里哪有庄稼?我今天非要猎杀了那只红狐狸,亲手剥下它的皮不可。”
“千万使不得啊,王爷。”当地的那位向导一溜小跑着飞奔至杨广马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嘶声劝止杨广道,“红狐狸是神物,王爷万万伤他不得啊。”
“一只红狐狸,算得什么神物?”自幼深受无神论教育的穿越者杨广不屑地答道,随即向赶至近前的众骠骑营军士喝令道,“把这片田地给本王围起来,今天不猎杀了这只红狐狸,我还就不回城了呢。”
“王爷且慢。”安若溪听向导说得郑重,心知其中必有故事,遂走到杨广马前,边打量着杨广是否身上带了伤,边劝说他道,“齐安公所说甚是,王爷即便要围猎,也切不可纵马入田,踩踏了地里的庄稼。这位小哥既是并州当地人,又称红狐狸是神物,千万伤它不得,王爷不如就听听其中的缘由,以免误伤了神物,招惹祸端。”
杨广回头向那片田地里望去,早已不见了红狐狸的踪影,气恼地伸手指向田里,冲安若溪说道:“你看清了,这田里哪有一根庄稼?”
李彻这时也策马至近前,帮安若溪劝杨广道:“狐狸天性狡诈多端,王爷也不必对这只红狐狸太过记恨。咱们还是到前面那片旷野之中再找寻其它的猎物吧,免得败坏了王爷今日出城狩猎的兴致。”旋而转向跪在杨广马前的向导,饶有兴致地问道:“我方才听到你向王爷禀说红狐狸是神物,伤它不得,其中可有什么说道,不妨说来听听。”
那向导受到李彻的鼓励,用怯怯的眼神望了一眼杨广,见他无话,方拱手说道:“王爷,列位将军,我也是听家中长辈说起,想当年,前齐皇帝带着他最宠爱的淑妃冯氏就是因在并州城外的猎场中射杀了一只红狐狸,剥下它的皮给冯淑妃做成了一领披肩,而惹恼了上天,才使得齐朝灭了国的。长辈们还说,红狐狸现身,本属大吉之兆,只要放它一条生路,上天必对放生之人有厚报的。照此说起来,小的还要给王爷您道喜呢。”
杨广听向导信中雌黄,当众拍起自己的马屁来,心中仍觉咽不下方才打猎不成,反险些丧命这口窝囊气来,没好气地回他道:“得了,反正红狐狸已经逃得无影无踪了,任凭你怎么编排就是。”说着,就欲拍马动身,继续前往旷野中狩猎。
“王爷,你有没有觉得奇怪?”安若溪向田间凝望多时,若有所思地向杨广问道。
“奇怪什么?”杨广顺着她的目光再次向空荡荡的田间望了望,不解地反问她道,“奇怪田里没长庄稼吗?”
“正是。”安若溪抬头向天上望了一眼,正色答道,“王爷请想,目下正值春耕农忙时节,此刻已日上三竿,田间地头却不见有一个人影,田里也不曾种下庄稼,这正常吗?”
李彻经安若溪这么一说,也附和道:“对呀,王爷,咱们出城这一路走来,我隐隐约约也觉得有哪里不对,经安姑娘一提醒,才恍然想起,沿途所见,确有撂荒之嫌。”
“齐安公,若溪,为何会出现撂荒呢?”无论是穿越前,还是穿越后,杨广都生长于城市,缺乏农村生活的经验,因此对李彻和安若溪所说听得不甚了了。
李彻欲言又止,还是安若溪与杨广情份特殊,心中少了份顾忌,开口答道:“出现撂荒的原因无外乎有两种:一种是天灾,一种是人祸。无论是哪一种,种庄稼得不到好的收成,抑或不足以养家糊口,便会出现农家撂荒,别谋生路的现象。”
“要是庄户人家都不肯种庄稼了,城里城外的这许多人要靠什么来养活呢?”杨广倒没从安若溪有些笼统的回答中听出更多的意思,直截了当地想到就问。
“所以说王爷,这决不是一件小事。要是万一河北道治下十九座州府都出现了大规模撂荒的现象,后果难以设想,王爷切可等闲视之啊。”安若溪恳切地答道。
杨广低头沉思片刻,两唇间忽然吹出一声召回“黑将军”的长哨,向李彻等人吩咐道:“回城。”
………………………………
第354章 河北世家
杨广因到并州郊外狩猎解闷儿,无意中发现了并州城外有大片的田地,且经李彻、安若溪等人提醒,当即意识到这一事态的严重性,果断中止了狩猎,打马返回并州,找来张威、王韶两位行台仆射,查问详情。
依照两位行台仆射的分工,劝课农桑之事归由右仆射王韶该管。王韶被杨广问起除并州城外,河北道治下诸州府今春可曾出现大规模撂荒的现象,不知什么原因,脸上的神色显得有些尴尬,只含糊其辞地答说,行台户曹及司农台确曾发现有若干州府出现撂荒的现象,现已颁下公文,要求各州府衙署对此严加劝止,尽快恢复农耕。
王韶还向杨广表示,他愿亲自分赴诸州府,抓紧督办此事。
自从六叔杨爽返回并州,自己和他之间产生了那场募兵纠纷之后,杨广就明显地感觉到了王韶变得不再像之前那么耿直、刻板了,似乎也像左仆射张威那样,为人处事变得圆滑、小心了起来。
此时听王韶说到他知道确撂荒之事,并且已采取了应对措施,杨广心头暗自松下一口气来。
不料左仆射张威听罢王韶的一番话,却不冷不热地开口说道:“只怕事情没有王仆射方才向王爷禀说的那样简单吧。仅据我所知,就有幽、并、恒、代、定诸州出现了当地州府劝说归农,而当地世家豪族以门下缺少人丁为由,拒绝开犁春耕的现象,王仆射为何不向王爷据实禀明呢?”
王韶前因赞同、支持杨广就地募兵一事与左仆射张威之间产生了严重分歧,此时听他毫不留情面地指责自己对杨广隐瞒实情不报,才恍然察觉到自己和张威之间嫌隙已生,心下不由得一凉,立马起身拱手向杨广解释道:“下官以为,世家豪族并非出自真心要撂荒田地,而欲以此为由,逼使朝廷遣散新招募的三万新军,以弥补其门下丁壮的流失。其症结并不在农,而在兵。故方才未向王爷禀明。”
“王仆射,听你这一说,本王倒更加糊涂了。”杨广受了张威的挑拨,对王韶也产生了不满,紧盯着他质问道,“河北十九座州府,上百万人户,本王就地征招区区三万人入伍,弥补军力不足,怎会使得当地世家豪右门下丁壮缺失到要撂荒田地的地步?”
“这。。。。。。”王韶为难地抬头望了望杨广,似有难言之隐不便向杨广明说。
“河北道治下诸州,向有‘天下粮仓’之称,关中租调,大半出自河北。因此,对目下出现的各州府农人撂荒之事,两位仆射切不可等闲视之,姑息纵容,以致造成不可收拾之局面。依本王之见,尔今卫王已率大军返回并州,北面突厥暂可无虞,就有劳两位仆射及行台一班僚属,自明日起,就分赴诸州府,督促各州府衙署加紧劝说农人归农吧。”见王韶被自己问得无言以对,杨广也不欲过份为难于他,遂向张威、王韶两人共同下达了命令。
张威、王韶两位仆射领命,带领一班行台僚属分赴诸州府劝课农桑,走了不到五天,就有把守并州东门的军士来禀报杨广,说是并州东门外聚集了数十位河北道治下各州府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