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喜欢余的雷厉风行,也欣赏余对出了问题后的那种雷霆万钧、干脆麻利的处理方法,更佩服他在决策时那种坚定果断和决策后为实现目标时所表现出的不达目标不罢休的锐气和战无不胜的作风。
我在采访一位在康世恩身边工作过的同志,他回忆说康世恩生前曾不止一次感慨地说:“没有余秋里,就没有我康世恩。”
康世恩说这话绝不是一种奉承,他是从心底里发出的一生感叹。
石油系统无人不知“余康”二人。“余康”二人在石油工作上几十年如一日的默契配合和相互支持,以及彼此的互补,使他们承担的共同事业也变得完美。余和康俩人可称得上中国政坛楷模和中国经济战线的两面鲜艳旗帜。
中国石油工业因“余康”而光芒四射。共和国五十年前的经济历史,也因“余康”而光彩夺目。
现在我们回到余秋里让李人俊上中南海党的八届二次会议上发言的事。就三千来字,余秋里和李人俊整整折腾了五个晚上,而且也让康世恩等另外几个副部长一起讨论了好几回。石油部的人都知道,余秋里虽说没上过几天学,即使将后来抗大里学的时间加起来也只能算马马虎虎的“初中文化程度”吧,可他写起文件来呀,能把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都折腾死。为了一个字、一段话,他能让你推敲几天几夜。
“文件、决议可不是闹着玩的。不是像吃饭那样少一口多一口没关系,文件、决议可是关系到大局的事,少一个字、多一句话都不行。那会把路走歪的!”余秋里这样斩钉截铁地说。
我到大庆采访时在查阅当年大庆会战的《战报》时看到石油部关于学习毛泽东《实践论》和《矛盾论》决议,全文只有400个字,一字不多,一字不少,据说为这400个字,当年起草的宋惠同志有好几天没睡觉。这是后话,在此不表。
李人俊的此次发言,意义重大。尤其是对上了“黑榜”的石油部来说,这既是在全国人民面前“改过自省”的一个机会,也是他余秋里上任石油部长后在石油系统外的一次亮相。但余秋里把机会让给了李人俊。
李人俊知道肩上的担子。将军给他撑腰:“没啥怕的。你只要记住:我们石油部首先承认落后,但我们不甘落后。我们要在毛主席面前保证:我们誓在第二个五年计划里赶上钢铁大王,他一吨钢,我们一吨油!”
“一吨钢,一吨油,我们行吗?”李人俊底气不足。这底气不足是有道理的,因为当时“钢铁大王”的冶金部已经实现了年产530万吨,而且他们的口号是要在“十年之内赶超英国”,比毛泽东提出的“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赶上英国”还要提前了几年指标。
“当然行嘛!他冶金部是人,我们石油部就不是人啦?他能搞一吨钢,我余秋里就不信我们搞不出一吨油来!他娘的,我们总有一天要掘穿地球,抱他几个大油田出来,让石油‘哗啦哗啦’地涌!”将军给李人俊打足气。
中南海的“打擂”开始了!
主席台上,坐着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他们笑容满面地看着台下1360多名代表和列席代表。而台下代表们则被主席台上的领袖们一次又一次的赞喜目光调足了情绪。有关这场惊天动地的中南海“打擂”比赛,作家陈道阔作了如下描述,在此引以一用:
……河南、湖北、安徽的代表相继登上主席台,宣读发言稿。他们一个比一个精神抖擞,慷慨激昂。台下的掌声又为他们烘托起热气腾腾的彩云,使他们一寸寸地离开地面,登上那俯视环球的空中楼阁。
冶金工业部代表的发言,把会议上的激情推向了波峰浪尖。他宣布,今年的钢产量坚决达到850万吨,七年赶上英国,第八年最多第十年赶上美国!
……
按照会议程序,下一个发言的是石油工业部的代表了。
李人俊登上主席台。他身个不怎么高,其貌也不怎么扬,但噔噔地颇有精神。他来到蒙着红布的讲台后,按了下麦克风,因为刚才冶金部的代表是个高个子。他抬起头来,似乎把什么忘到台下了,目光在会场上搜索了一下。
余秋里直起了身板,紧紧地盯着主席台。
“主席,各位代表。”李人俊口齿清晰,声音雄厚。
1000多人的会场,寂静得犹如旷古空壑,只有李人俊的声音在嗡嗡轰鸣,似乎震落这古老屋梁上的尘埃,陨石雨般地砸在地上。
突然,李人俊的嗓门犹如天崩地裂:
“我们打擂!我们和你们冶金部打擂!”李人俊刷地戟指台下冶金部的代表,却像是指向整个会场,“你们冶金部产一吨钢,我们石油部,坚决产一吨油……”
这是掌声吗?听不出是手掌拍出来的声音。山呼,海啸,雷鸣等等,小学生做作文都是这么形容的,可见这些形容词是多么幼稚。但可以肯定,这种令余秋里耳膜胀疼的声音,很难相信是两片骨肉制造出来的。
这个口号是余秋里和他的同僚们在秦老胡同“侃”出来的。当时冶金部长王鹤寿在场,讲他的钢铁生产形势和计划,颇有特色。余秋里不服气,顺口吹了这个牛。王鹤寿听了直笑。因为当时钢铁产量已达530多万吨,而石油仅140多万吨,还不到钢铁产量的三分之一。王鹤寿侠气十足地说:“你们是小兄弟,以后有难处找我王鹤寿好了!”他说话算数。在后来余秋里组织石油大会战时,尽管他的日子已不大好过,但仍然全力以赴地支援。
李人俊把双手举过头顶,频率很高地拍击着,如被捆着手腕吊着一般。
会场终于平静下来。李人俊拿起讲台上的发言稿,正要讲话,一个湖南人的声音突然出现:
“你们行吗?”
李人俊一怔。
余秋里也一怔。
毛泽东,笑容可掬地望着李人俊。
余秋里刷地站起来……
“行!”
人们听到的是李人俊的声音。因为他对着麦克风,或者,余秋里根本就没说。
毛泽东鼓掌了,而且是带号召性地示意台上台下的人们陪着他一起鼓掌。
周恩来可能一直留意着他的国务院代表们。他鼓掌时,冲余秋里直笑,他大概看见余秋里罚站似的起立过。
那会儿的掌声和这会儿的比起来,简直是小巫之于大巫,河泊之于汪洋……
其实余秋里八大二中会议上出头露面,是有他的深思熟虑的。他是想日后在中央领导和那些打“擂台”的兄弟省长、兄弟部长面前打个出其不意。这是军人惯用的手法。你嚷嚷时,我默不作声;你取小胜时,我依然默不作声。你欲取之大胜时,我则来他个惊天动地。这才叫英雄本色,将帅之气。
多少年过后,我们再审视一下余秋里上任石油部长时的形势,就会看到一个事实:这位独臂将军部长其实一上任就被推上了一匹飞跑的战马上。你不快跑是不行的,你不飞奔也是不行的,你只有豁出命乘势飞跑才行。
因为此刻的毛泽东主席正和第一代中国领导人一起在一种从未有过的建设共和国的激情中燃烧着。尤其是毛泽东,在经历了1957年的反冒进,经济形势出现较好转变,全国各地建设社会主义热情蓬勃高涨之后,毛泽东十分欣慰地指出:“我们的革命是一个接一个的。从一九四九年在全国范围内夺取政权,接着就是反封建的土地革命,土地改革一完成就开始农业合作化,接着又是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即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在一九五六年基本完成。接着又在去年进行了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第349—351页)接二连三的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使毛泽东更加以为有必要调整国家的经济建设步伐,“以便在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内赶上和超过英国”。而当以冶金部为“钢铁老大”的不断提升钢产量速度之后——原先十五年钢产量超过英国的指标在几个月后竟然在一些“烧”昏了头脑的人一再坚持和保证下,说“完全可以用更短时间”而且短到只需五年甚至两三年时间就可以赶上英国钢产量的影响下,毛泽东连续批评主管经济的周恩来、陈云、薄一波的“反冒进”和他们缺少朝气,太多暮气,使得全党对经济速度的追求达到了狂热的地步。
1月,毛泽东把中央主管经济的领导人和各省市主要负责人叫到南宁开会。每天开会,一开就过半夜,而且他在会议期间亲自起草了著名的《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不能不承认一点,当时新中国在接连完成几个“政治革命”阶段之后,毛泽东大抓经济的思想和措施,确实带来令人耳目一新和鼓舞人心的形势。这个月底,毛泽东从广州回到北京,便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最高国务会议,集中讨论1958年的预算和经济计划。会议一开始,毛泽东就激情澎湃地说:“我们这个民族在觉醒起来,好像我们大家今天早晨醒来一样,在逐步觉醒。因为觉醒了,才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打掉;因为觉醒了,才把私有财产制度废除;因为觉醒了,才进行整风,批评右派;现在还要革掉一个东西:我们又穷又白。白纸好写字,穷就要革命,要干,就有一股干劲……我看我们这个民族现在好比打破原子核释放出热能来!”
(《毛泽东传》,第781页)
毛泽东以其天才诗人的气质,把中国人的建设劲头全都调动了起来,而他本人则在这种激情中更加热血沸腾。看看这一年毛泽东的行程,就会发现,他几乎将全部心血花在了调动全国的建设热情和推动国家大发展上:2月份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尚未结束,他就利用会议间隙跑到了济南,接着又到东北去调查,并短短四天跑了四个城市。2月18日他赶回北京,又在中南海主持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把在京的中央委员、党员部长或副部长共119人叫到身边开会,这一天正是春节。毛泽东一边抽烟,一边笑容满面地对他的属下高谈阔论道:今天的会就叫“团拜会”。一说到目前的生产高潮,毛泽东情不自禁地说:“现在这个高潮的群众情绪,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没有见过。”3月4日,毛泽东离开北京,飞往西安,下午到达成都召开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彭真、李富春、罗荣桓、陈伯达、薄一波、谭震林、田家英和一些省市负责人及被毛泽东十分赞赏的冶金部部长王鹤寿等也被邀去开会。成都会议一开就是18天,毛泽东先后作了6次重要讲话,而且在最后一次会议上特别说了下次中央会议要重点解决工业问题。毛泽东说:“现在有些问题,还是不摸底,农业比较清楚,工业、商业、文教不清楚……煤、电、油、机械、建筑、地质、交通、邮电、轻工业、商业没有接触……”(《毛泽东传》,第803页)。
余秋里虽然没有参加中央工作会议,但对毛泽东和中央普遍关注的工业与工业经济速度的精神是非常清楚的。在“成都会议”开幕前一天,余秋里在北京六铺炕石油部大楼里的党组会议就开始了,开得同样热火朝天。此次会议是根据邓小平的指示,确定石油部第二个五年计划战略重点的一次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因为在这次会议上解决了两个特别重要的思想:一是中国石油要以开发天然油为主攻方向,二是石油勘探向东部转移的思路。同时在全国确立了10个战略勘探区,除准噶尔、柴达木、河西走廊、四川、鄂尔多斯和克拉玛依外,要开辟5个新区,它们是松辽、苏北、山东、贵州及吐鲁番,其中松辽、苏北是重中之重。
“东方不亮西方亮。国家不是现在非常缺油吗?那我们就挑肥肉吃!哪儿有肥肉,就往哪儿冲!”余秋里爱吃肥肉,所以用“挑肥肉吃”来鼓舞他的同事们。这让原先在石油系统占少数派的康世恩特别受鼓舞。
“余部长,我告诉你啊,四川那儿有肥肉吃!”白天在部机关开完会,晚上康世恩没来得及进自己的家,就直奔余秋里的家。进门就往沙发上一坐,指手画脚地给新部长摆起“龙门阵”来:“你可不知道,那儿的油可是大有希望!去年春节,我上巴县石油沟,正好巴9井发生井喷,火柱从地底的一千多米深直喷到地面近百米高,那气势大啊!”
余秋里像是真见了肥肉一样,张着嘴巴,满脸惊喜地问:“这么高啊!后来呢?这火天天这么烧啊?把它弄住多好!”
康世恩端起余秋里的茶杯,往自己的嘴里倒:“后来、后来正好我陪同苏联专家上那儿去了。可我们自己不懂呀,看了这冲天大火,又是高兴又是心疼,高兴的是看到了油,心疼的是大火把多少油气给烧掉了呀?可又不知怎么办!苏联专家阿鲁德热夫说,可以用空中爆炸灭火的办法制止油气。”
“空中爆炸?怎么个爆炸法?”身经百战的余秋里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事,便异常好奇地追问康世恩。
“就是把几百公斤的炸药吊到火柱的顶端,然后猛烈一爆,压住井口的油气,再用泥沙等物封住井口……”
“成功了吗?”
“成功了!”
“好嘛!哎,老康,现在那儿的情况怎么样啦?”就在余秋里询问康世恩时,秘书匆匆从外屋进来报告:四川方面有捷报。
“快说快说!”余秋里“噌”地从木椅上跳下来,连鞋都没顾得穿。
秘书说:“龙女寺2号井今天喷油,一天喷了60吨!”
“哈哈哈,老康,那儿真有油啊!”余秋里兴高采烈。
康世恩则忙着问秘书:“其他几口井的情况呢?”
秘书回答:“正在紧张施工之中。”
康世恩一听,脸上挂满胜利的期待,伸手抓起余秋里的烟盒,点上一支烟后,转身就出了门。
“哎哎,老康,你别走嘛!今晚我请你吃红烧肉嘛!”余秋里抬起右手想拉住他,却没拉住。
门口外,传来另一个声音:“让他走吧,肥肉留给我吃。”余秋里探头一看,是后院的胡耀邦同志进了他的门。
“哈哈,是我们的青年团书记啊!好,今天我请你吃红烧肉!”余秋里拉住胡耀邦就往厨房里走:“素阁,红烧肉做得怎么样了?”
吃完红烧肉,党组的会议继续开。那时,从上到下的会议特别多,会议也是工作嘛!毛泽东的工作就是主要靠会议来完成的。余秋里继承了毛泽东的某些风格。而此刻的四川方面也像是有意给新来的部长添喜,几天内捷报频传:继龙女寺2号井喷油后,12日南充3号井又见油喷,日产达300吨!16日,蓬莱1号井也出现喷油,日产100吨。三井所处三个构造,相距200多公里,这意味着石油部上下盼望已久的“大油田”就在眼前出现啦!
“我们找到大油田啦!”
“毛主席万岁!”
“共产党万岁!
“祖国万岁!”
石油部大楼里沸腾了!鞭炮和锣鼓齐鸣,震得四周居民跟着热闹了好几天。那时石油部还有一帮苏联专家,他们同样一个个欣喜若狂。因为在这之前一直没有帮中国人打出油来,很没有面子,连自己国家的部长会议主席都批评了他们。这回四川频频报捷,苏联专家们总算一扫脸上的阴云,他们把康世恩叫去畅喝伏特加酒,把不胜酒力的康世恩灌得大醉,然后抬着他满街跑……
3月27日,正在成都主持中央工作会议的毛泽东,没有打招呼,突然兴冲冲地赶到四川隆昌气矿视察,并且欣然题词:“四川大有希望!”
余秋里得知后,稍稍安排部里的工作,立即与康世恩于4月初赶到四川的三个喷油现场。
这是余秋里上任石油部长后首次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