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进一步说,国民党左派和右派之间的裂痕,更有利于共产主义者的发展壮大。
国民党同地方反革命军阀的斗争,也为中国各左派进步势力在20年代的合作提供了大好时机。
其中一个军阀,冯玉祥,1926年在苏联访问回国后就加入了国民党。
冯玉祥统率着约10万人的农民部队,如果派一个精明强干的共产主义者去从事政治和宣传工作,这支农民部队就会受影响,并得到加强,甚至会被争取到共产主义者的行列中。邓小平正适合这一工作,他被派往冯玉祥的部队,进行渗透活动。
在冯玉祥部队中,邓小平担任主管政治工作的领导。他
152
还被冯玉祥任命为中山军政学校的教务长,培训冯的官员。
同时,邓小平还在冯玉祥和北伐军的势力中间起着协调作用。
当冯玉祥的部队牵制着中国北方军阀的势力时,革命力量于1926年10月进军到武汉。
简言之,冯玉祥和邓小平都立下了功勋,他们为推进中国西部革命力量早期的成功作出了努力。
邓小平自己虽然在并不宽松的环境中工作,却显得更具独立性,这和他在法国时的年长的同志赵世炎、陈延年、周恩来不同,这3人都被派往广州工作。
不久,1927年6月,冯玉祥与蒋介石谈和,蒋介石很快就开始清洗国民党中的共产党人。
邓小平和他领导的大约50名著名共产党人一起,被冯玉祥驱逐出部队。但是,由于邓小平和他的共产党同僚所灌输的理论的影响,许多非共产党员的党代表和指挥官不久以后都站到了共产党这一边。邓小平被冯玉祥驱逐没多久,国民党人汪精卫在武汉免去了所有苏联顾问之职,并清洗其他共产党员。他还同蒋介石言归于好。
1929年,周恩来派邓小平潜入李宗仁的部队,邓很快在李宗仁的部队中组织起行动委员会。……不久,他就使李的一些官员改变了信仰。对李和邓都不幸的是,国民党政府的力量慢慢地却稳步地向李压过来。这一次,邓小平组织起了地下党组织,躲过了蒋介石势力的追捕。他们向西行进,占据了一个敌人尚未进攻的不毛之地……短短几个月,他就为百色起义作好了准备。这次起义,成功地建立了右江苏维埃根据地。他有效地把自己的力量组织成红七军,他担任军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军长。
252
1929年,李立三领导的中共中央在上海通过了城市起义的计划,邓小平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部队奉命支援攻打城市的部队。邓小平的右江革命根据地成立一周年前夕,红七军奉命开赴华中的武汉。在行军过程中,由于给养不足和其他困苦,部队进一步被削弱,不断遭受损失。军长张云逸被迫放弃南方,邓小平则率领一个较小的分队到达湖南,进入毛泽东在湘赣边界的穷乡僻壤建立的游击根据地。……
1931年,邓小平在中共领导集团中的地位仍不太高,虽然他在组织军队和地方自治政府方面积累了独特的经验。
1929年,他抵达毛泽东的游击根据地时就发现,在对待南京政府围剿的战略问题上,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权力斗争和分裂。同时,斯大林送回的“28个布尔什维克”也同毛泽东抗衡,谋求中央领导权。……邓小平和周恩来一样,不属于布尔什维克派,相反,他从那时起,就完全支持毛泽东的政策主张,他和毛泽东都赞成实行土地改革和游击战略。
……
1933年,当这些新回国的年轻布尔什维克对毛泽东农村游击主义的支持者予以排斥时,邓小平在地方的行政职务被解除了。
他被调往红军宣传部,编辑红军的《红星报》。
1934年长征开始,邓小平随红一方面军离开了苏区根据地。
邓小平的复职与和平革命
由于邓小平在1949年前后对社会主义革命所做的贡献,由于他的个人威望和影响,他在1977年的复职是不可避免的。毛泽东去世“四人帮”倒台以后,许多同事和忠心耿耿
352
的同志都希望他来领导,或与华国锋共同行使权力。而邓小平看来则对于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工业化国家有着终生不渝的追求。
早在四届人大召开前的1975年元月,他和周恩来就宣布了到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他还于同年负责制订了奔向这一目标的规划。不过,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最初看来还是出自1956年邓小平和刘少奇协助起草的中共八大政纲。
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甚至包括从孙中山、蒋介石以来的国民党领导人,都想使中国实现现代化,并从外国帝国主义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在邓小平主义者和毛泽东主义者之间,仅仅只有手段的分歧,正是这些分歧使毛泽东发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从政府中清除那些非毛泽东主义的温和派。对毛泽东及其追随者来说,不幸的是,他们在这样做的时候,既损害了国家,也损害了他们自己。因此,毛泽东逝世后,人民和党的其他领导人都欢迎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并赞颂已故总理周恩来,这些都是很自然的事情。邓小平这次复职,似乎还负有一项新的革命使命——进行一场和平革命,以重建一个不同的社会主义社会,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中国建成一个工业化国家。
在考虑和实施进一步改革时,在毛泽东以后的这些领导人面前出现了众多的困难和难题。……
1977年以来,邓小平主义者才逐渐认识到,在真正开始现代化建设之前,他们必须排除毛泽东极左理论留下的思想障碍和政治局中的极左势力。他们已越来越多地了解到人民对实现现代化的愿望,以及国家对此的准备不足。在西方人士看来,这个社会最大的
452
不足,乃是“上层建筑”没法适应未来一二十年的发展。最严重的危机还是中国10亿以上的庞大人口都需要吃的。
不难设想,已经承诺的四个现代化在生活水平、教育、交通、都市化、工业和国防等各个领域全面实现以前,可能需要进行三个、四个甚至更多个十年的努力。在这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邓小平看来还刚刚拉开和平革命的序幕。
邓小平还提出,要在3年时间内,完成对干部特殊化的整顿。
那些无视1978年三中全会关于干部特殊化问题决定的人必须撤职,那些年事已高、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必须在不减少收入的情况下退休。
同样的腐败现象也存在于解放军内。
党的许多出版物都对高级干部中令人不能容忍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批评。但是,政府机关中腐败现象最严重的还是在地方政府部门,在那里,干部最靠近农民和工人,而后者往往不敢对他们进行批评,否则,当地干部便会对农民和工人进行威胁和报复。今后的各种法规必须在地方一致有效地执行,对那里的干部必须进行再教育,以便能认真地落实党的政策,并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总之,1981年华国锋辞职后,一场和平革命便开始了。
邓小平主义者在领导权和决策权上都已取得彻底胜利。把中国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国,乃是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毛泽东、刘少奇和周恩来尽管在政治思想上互相有分歧,但他们对这一目标有着共同的追求。现在继往开来的任务落到了邓小平、胡耀邦和赵紫阳的肩上。人民终于已能向他们的领导人反映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富裕、自由、民主和安全。新的领导班子应该接过中国在历史上作为一个高度先进的、文
552
明的、不受外国思想束缚的强国的旗帜。中国已出现过一场接一场革命,一场接一场权力斗争的动乱,现在,是党和政府摒弃个人分歧,在未来几十年里一心一意干四化的时候了。
中国人民会有耐心等待和判断一个特定的思想意识或特定的领导班子能否适合于增进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灾难之后,在毛泽东逝世以来又经过半个10年的斗争与冲突之后,邓小平和他的同事们确实已开始了一场新的“和平革命”。
为顺利而连贯地推进和平改革,在邓小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温和政策获胜4年之后,在华国锋辞去党主席职务一年多一点以后,期待已久的第十二届党代会终于在1982年9月召开了。
邓小平本人宣布了这次有1545名代表和145名候补代表的大会的开幕。……他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开创一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在对外关系中,邓小平强调要独立自主,驳斥了外国希望中国成为其附庸或吞下损害本国利益的苦果的企图。台湾回归祖国和反对外国霸权主义,这突出了他旨在维护80年代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外交政策的重点。
……
在推选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和其他领导机构成员时,注意降低了新领导人的平均年龄。在以不同的人为首的几个中央部门中,现在已形成了共同行使领导权、共同负责的局面。
但是,总的来看,这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在过去五年政策改革与交接班斗争中邓小平个人的全面胜利。对于所有老一代温和派领导人,特别是对于已故的周恩来和刘少奇来说,这也
652
是最后的胜利。随着新领导人在邓小平指引下加速前进,在未来的岁月里,各个领域都会发生更大的变化。
邓小平的领导特征
邓小平是现代中国许多不寻常方面的唯一领导人。
例如,他两度被罢免,两次给毛泽东和华国锋写信,要求复职。
1973年他复职以前,曾写信给毛泽东,请求有一个为国家工作的机会。毛泽东把信在党的高级领导人之间传阅。
1974—1975年,周恩来住院期间,邓小平卓有成效地管理军务(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党务(担任党的副主席)
,并担任了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他日理万机,成为最忙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仅次于毛和周的第三号人物。林彪倒台以后,他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全面整顿工作。他和“四人帮”对着干,和他们发生了冲突,得罪了他们,因而这导致在周恩来去世后不久他第二次下台。
1976年9月,毛泽东去世后不久,邓立即写信给当时的总理华国锋,要求重回政府工作。华在处理他的申请问题上很谨慎。于是,邓又一次给华写信。支持邓小平复出的力量势不可挡。
1977年,华国锋除了让邓复职外已别无选择。
……
邓小平是怎样得到这个唯一的领导职位的呢?以下几个重要因素可帮助我们理解这个问题。
第一,这是个命运问题,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以前的经历和地位,较之后来被清洗的政治家如前北京市市长彭真、前国家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陈云等都要丰富和优越;第二,他属于参加过长征的老一
752
辈,他的年纪却不大,这就使他具备了作为又年轻又有丰富经验的政治家的条件,因而最能博得比他小的人的忠诚与尊敬;第三,由于邓是仅次于刘少奇的“第二号走资派”
,并因此遭到清洗,刘少奇那时是党和政府的主要负责人,也是毛泽东指定的接班人,但刘死得太早;第四,邓小平为那些在“文化大革命”
中被莫须有罪名打倒的同志恢复了名誉,为他们恢复和安排了以前的或新的职务,因此,他受到高度的拥护。邓小平平反冤假错案的政策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欢迎,因为好几百万领导干部正等待着恢复名誉和职务。他用赔偿现金的办法来纠正“文化大革命”中侮辱人格和毁坏财产的做法,这种做法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作为纠正政府错误做法的结果,邓小平的政治威信在公众的欢呼声中树立起来;第五,邓小平和党、政、军内的极左派及其影响作斗争,赢得了许多像他一样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四人帮”
迫害的个人及团体的感激。否定“文化大革命”
,其结果实际上是毛泽东时代的结束和邓小平时代的开始;最后,邓小平为最终有利于实现建立一个强大的工业化国家的革命目标,他采取了发展经济、造福人民及加强共产党政权的新政策,这是他作为一位老革命家,赢得名望和政治才能的一个源泉。
邓小平的领导特征,可能来自这样的背景:他是20年代以来唯一到国外广泛旅行过的中央领导人。他有在民主、自由的法国生活几年的经历;1949年以后,他经常到国外去旅行;尤其是在产生灾难性后果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主要是后期)
,1974年,他去了欧洲和美国,在联合国特别会议上发言;1978年中美两国外交大门正式打开后,作为中国的
852
“铁腕人物”
,邓小平立即作为美国政府的国宾访问美国。这样,邓像周恩来一样,比其他人更早了解有关别国现代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情况。这些独特的经历也许对他的改革政策和把重点放在实现四个现代化方面起了作用。
1975年1月,周恩来对全国人民代表宣布了四个现代化,这代表了邓小平的纲领,同时也得到了党内稳健派的支持。
1975年,周恩来住院的最后期间,极左派发动了一场新的政治运动,反对周—邓“死不改悔”的走资派。这又一次说明邓小平是一个为了改革和国家利益而情愿付出一切政治代价的对抗主义者。另一方面,也说明周恩来作为中国危急时刻的管家,是一个为了使党和政府内部各派之间意见一致而准备付出任何个人代价的协调者。
当代中国的革命领袖们如果能以他们在自由、平等、民主、物质进步、和平及政治稳定方面的成绩作为标准进行衡量的话,那么,邓小平的成就,仅在华国锋解职后的几年中,就非常引人注目。
他的成就不仅表现在物质生产的进步上,还表现在人民的精神面貌上。很多方面表明,邓小平是唯一能经受各种挑战的领袖人物。
虽然在1978年以前,邓小平还不能与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相媲美,但在最近的5年中,他在物质进步、社会安定、自由民主以及贯彻四个现代化政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却超过了他前面的任何一位领导人。如果说毛泽东是一个富于想象的理想主义者,周恩来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那么邓小平则是一个富有勇气的改革家、一个坚持斗争并斗争到胜利的对抗主义者。以前,他就因为这一点而出名。他过去的政策观点很有名。大约30年前,他当
952
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