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实体精校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实体精校版)-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总之老章你必须要明白一件事,老天要让秦帝国灭亡,秦帝国非得灭亡不可,没人拦得住!在你老章在内不能取得君王的信任,在外沦为亡国的将领,孤军而想存活于世,这可能吗?

“亲爱的老章,你为什么不能再聪明一些,转而和诸侯结盟,掉转枪头,大家一起去打秦二世。到时候封疆列土,南面称王。这和你被人扒光了衣裳,放在刑具上让人零割碎剐,哪个更好些呢?”

陈馀这封信,非常令人惊讶。他似乎在章邯身边伏有间谍,掌握了章邯这边最详细的情报。信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像坚实的铁钉,牢牢地钉在章邯的心上,让章邯辗转反侧,夜不成寐。


帝国死亡倒计时

收到陈馀的来信后,章邯考虑了很长时间,就悄悄地派了亲信侯成,去找项羽聊聊,看看大家是不是有合作的可能。

但是双方没有能够达成合作。没达成合作意向,可能有多个原因,但主因应该是项羽这边粮草还比较充足,可以再吃一段时间。结果是侯成去了之后,反倒把项羽手下的蒲将军给招来了。史书上说,项羽命令蒲将军率其部渡过三户津,开始向章邯发动进攻。

这时候了,章邯已经没有了战心,自然被蒲将军大逞威风,杀了个痛快。

眼见秦军不堪一击,项羽大喜,遂率全师渡河而来,继续向秦军发起攻击。章邯不停地吃败仗,继续派使者去找项羽谈判,最终竟然把项羽说服了。

于是项羽召集军吏开会,说:“大家也太能吃了,这么几天就吃得米仓见底了。现在粮食少,我考虑与章邯订立盟约,你们大家是什么看法。”

众人齐声道:“将军英明,将军的决策太伟大了。”

于是项羽通知章邯的使者,两军的最高军政长官,在洹水南面的殷墟相会。到了时间,项羽带着几名亲信大将赶到,就见章邯、长史司马欣及董翳三人步行而来。一见项羽的面,章邯顿时泪流满面,紧紧抓住项羽的手,哭诉道:“那个谁,赵高,赵高他欺负我,这事小项你得替我出头,讨还个公道来。”

“管,管,这事我准保管。”看章邯如此委屈,项羽心软了,就说,“这样好了,你看这里不是殷墟吗?老章,我封你为雍王,从关中平原到这里,画个大圈,统统是你的地盘,谁敢不服,我替你打他。”

章邯破涕为笑:“小项,你真够意思。老子替秦国卖了这么多年的命,连个屁都没封上,咱们一见面你就封我为王,以后我就跟你干啦!”

章邯已经封王了,长史司马欣也得升官呀。于是项羽把章邯留在楚营,任命司马欣为上将军——注意,这时候项羽也只不过是个上将军,但他已经成了最有实权的人物,所以封王封将军,是不会有人敢有异议的。

项羽之所以任命司马欣掌军,是因为双方此前就有密切的关系。秦始皇时代,司马欣在栎阳做监狱长,而项羽的叔叔项梁,因杀人被关入栎阳大牢,正归司马欣修理。于是项羽就去找蕲县的监狱长曹咎,让曹咎给司马欣写了封信,替项梁求情。于是司马欣将项梁释放。所以司马欣是项家的恩人,他既然投奔过来,项羽这边立即给予无条件的信任。此外,同样对项家有恩的蕲县监狱长曹咎,也成为了项羽的亲信,最终他坑惨了项羽。这是后来的事情,暂且不提。

司马欣回营,统率秦兵,作为先头部队,锋芒遥指咸阳。这时候,大秦帝国最后一支有生力量,也就因为权力的内斗而丧失了。秦帝国进入死亡倒计时,不再有悬念。

在这时候,我们必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何以大秦帝国,灭亡竟是如此之快速呢?

这里边有个秘密,权力的秘密。

大秦帝国,是典型标准正宗的专制帝国,这种国家以恐惧作为维系社会的力量,任何人想从底层掀动,千难万难。但如果着手从权力的上层予以摧毁,却不费吹灰之力。

这是因为,举凡专制帝国,呈现的都是以一驭多的社会博弈态势。也就是少数掌握权力的人高高在上,恣意欺压底层,鱼肉百姓。理论上来说,掌握权力的人是极少数极少数,怎么大多数人,反倒被极少数欺压呢?

专制帝国的设立,依靠的是一种底层民众相互制约的社会体系。在这样的国度里,所有的人都是囚徒,但同时,所有的人又都是狱卒,负有检举告发的责任。最典型的范例,就是秦政推出的株连政策。这不仅是一个政策,而且是一种社会游戏规则。在这个游戏中,任何人敢于挑战不公正的权力,九族俱遭牵连,乡邻亦不能保。所以民众为了避免招灾惹祸,就只能相互监视,一旦发现有人挑战权力,为避免连累,就会在第一时间举报。举报者可以减免刑事责任,而向权力挑战者发起攻击的人,则可以获得物质与官职的奖励。

专制制度鼓励民众相互告密,更鼓励民众相互攻击。因为只有民众相互为敌,才能够确保权力者高高在上。所以举凡专制帝国,莫不是风声鹤唳,四处设敌。专制帝国的臣民,就连睡觉都睁着眼睛,警惕地监视着乡邻甚至家人,以捕捉任何蛛丝马迹,寻找并发现敌人。高明的专制统治者,最善于创造敌人,让民众疲于奔命,四处捕捉。如秦始皇时代,就不停地为民众制造敌人,从六国的王室贵族起,到读书识字的知识分子,统统被秦始皇列入敌人的范畴之内。在这种铁网一样的钳制之下,纵然是刘邦这种帝王之才,也找不到喘息的机会,只能沉默不语,甚至沦为逃犯或盗贼。

假如没有陈胜重力一击,将专制的铁网破开一个大洞,如刘邦项羽诸色人等,仍然不可能会有机会。但陈胜为他们带来的只是机会而已,而刘邦项羽如果想要掀翻专制的大秦帝国,仍然没有丝毫可能——除非,帝国自己不想再活了,这时候才会有机会。

大人物的机会,是别人给的。正如秦国扫平六国,并非是秦始皇英明神武,更非是秦国战无不胜,而是六国陷入了权力的恶性规则之中,最终自己害死了自己。如赵国,是自己杀掉了名将李牧,才让秦国一举攻灭赵国。如魏国,则是自己除掉了最具声望的信陵君,才导致国家灭亡。如楚国,如齐国,对秦国对赵国的攻击袖手旁观,坐视不顾,等到发现赵国灭亡后,下一个就轮到自己,已经是为时太晚。还有一个燕国,竟然鬼迷心窍地认为自己是秦国的盟友,屡次三番配合秦国进攻赵国。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六国但凡有一步不走错,秦国也不会有机会。

同样的,此时刘邦项羽,面对着秦帝国这个庞然大物,正如秦国当年面对六国时的态势,只要秦帝国这边有一步没有走错,刘邦和项羽就会丧失全部机会。要知道,尽管刘邦项羽已成气候,但秦帝国仍然掌控着不计其数的社会资源,倘帝国突然发力反扑,刘邦项羽必作噍类无遗矣!

但是,有赵高在,他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宦官赵高,他从权力的制高点切入,矢志置大秦帝国于必死之地。自从秦始皇死于沙丘那一天,这一切就已注定。

没有人能够改变。


权力的真相

赵高,其来由是个谜——没有人能想到,他竟然会成为那个终结帝国的人。当大家发现这一点的时候,一切史料均已湮没,赵高其人的来历行为,以及促使他做出诸多举动的心理冲动,已经无迹可寻。

早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在东巡的路上,身边只有小儿子胡亥、宦官赵高及丞相李斯几人。赵高抓住这个机会,说服李斯合谋,发动沙丘政变,假始皇帝之命,勒令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自尽,扶胡亥登基。而后赵高引导秦二世血屠咸阳,杀光了秦始皇生下的十七个儿子和十个女儿。在这一系列事件中,依稀透露出赵高对秦始皇的残忍报复。

赵高是最憎恨秦始皇暴政的人,但他更恨的,是秦始皇打造的这个恐怖权力体制。

所以赵高想和大家玩个游戏,为大家揭示权力的秘密。

这个游戏,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指鹿为马。

于是赵高牵来一只鹿,献给秦二世说:“陛下,看这马,膘多肥,真是匹好马。”

秦二世睁大眼睛仔细看看,哈哈大笑起来:“丞相你弄错了吧,这明明是一只鹿。”

“鹿?”赵高转身,细心地摩挲着鹿的叉角,“不对呀,这明明是一匹马嘛。”

秦二世说:“瞎掰,这明明是鹿,不信让大家来说说。”

大家,就是站在一边的侍臣了。这些人,工作职务类似于秦二世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他们是为秦二世工作的,不是为赵高,所以理论上来说,他们不应该帮助赵高胡说。但是,大家都知道秦二世的智商靠不住,更知道赵高心狠手辣。所以有的人默不作声,有的人睁眼瞎说,以迎合赵高。

当然,还会有人说实话。

任何时候,总会有说实话的人,任何时候都会有。

有就好办了,赵高将这些说实话的人,一一逮捕杀害。在这个过程中,秦二世保持了他一贯的高风亮节,置之不理,不予过问。从此人人噤若寒蝉,对赵高恐惧到了极点。赵高再说什么,大家为了保全性命,唯有随声附和。

杀掉那些诚实的人,警戒所有人不许再说实话,这种逆淘汰,就是权力运行时最大的特点。而赵高,则是通过这个小小的游戏,为我们提示了权力的秘密。

权力就是指鹿为马,就是颠倒黑白!权力是一个无人能够受益的社会游戏,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保持极端对立的博弈方式。

权力就是指鹿为马。如果鹿就是鹿,马就是马,这是基本常识,与权力无涉。常识状态下的生存就不再需要权力,权力的意义就是扭曲现实。不扭曲现实,要权力何用?

权力就是颠倒黑白。如果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还需要权力干什么?不需要权力的强制,人们也知道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权力唯一能够起到的作用,就是将黑转为白,再将白转为黑,唯其颠倒世事,权力才有价值。

再来看看,自秦始皇打造出这恐怖的专制体制以来,可曾有一个人于中获益?

秦国百姓是第一批受害者。早年的秦国,百姓是有自由迁徙权及言论自由的。但是民权过大,就意味着君权的萎缩。所以秦国的君王渴求能够把百姓关入笼子的人才。这样的人才还真有,商鞅就是这样走入历史的。

《资治通鉴》卷二中记载:“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沦囚,渭水尽赤,为相十年,人多怨之。”说的就是商鞅为了替秦国打造专制的铁笼子,对抗争的民众进行血腥的屠杀,杀得渭水尽赤。

以血腥的暴力,将秦国民众驱入囚笼而后,商鞅终于作法自毙,被他亲手打造的专制怪兽所吞噬: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彊而贼入魏,弗归,不可。”遂内秦。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第八》)

这段故事,说的就是商鞅以邪恶的诛连政策,将秦国人相互牵制在一起,没人敢收留被通缉的反抗者。而当秦国反过来追杀商鞅时,商鞅逃到客栈央求收容,客栈却回答说,商鞅法令严酷,有收留没有身份证明者会遭受惩罚。直到这时候商鞅才如梦方醒,他精心替秦国打造的专制铁笼,岂知最终他自己就是落到网里的牺牲品。

经由商鞅改造的秦国,从此成为了一个极端可怕的怪物。公元前244年——那一年刘邦十三岁,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极恐怖的事情,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这一年的史书上,实际上有两件大事。叠加在一起的话,你立即会产生一种毛骨悚然的恐怖:

是年秦国大饥。

是年秦攻韩,陷十二城。

这两件事告诉我们:如饥荒这种向来具有摧毁社会系统的大事件,对被商鞅改造过的秦国,竟然毫无影响,照样是穷兵黩武,攻掠四方。

这就是郡县制的效果,可以称之为体制的力量。

饥荒如果发生在其他国家,百姓就会大逃亡,敌国也会乘机进攻。但商鞅改造了秦国,百姓是不允许自由迁居的,必须在指定地点比邻而居,每十户人家为一保,一户犯罪,十户人家共同坐牢。每个人都具有奴隶与狱卒的双重身份,任何反抗的言行都会在第一时间被弹压。纵然是饥荒年间,也不允许去讨饭,一户人家讨饭,十户人家坐牢,所有的人都相互牵制揪扯着,纵然饿死,也无法改变境遇之分毫。

饥荒可以摧毁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但对于郡县制的秦国无损。相反,这实际上是秦国又一次用兵的机会,因为秦国最重军功,如果上了战场,不仅有饭吃饿不死,弄好了立个战功,从此就争得了更多的机会。

这就是体制的力量。体制不过是一种社会规则,这种规则让你沦为周边人群的囚犯,当然他们也是你的囚犯,人们相互监督,彼此憎恨,充满了绝望与暴力的冲动。这种体制永远会给你一个外部的敌人,并鼓励你快点去死。在这个规则中,受益的唯有君王,把老百姓关入笼子里,自己高高在上,恣意享受,予取予求,这是多么快乐的人生啊!

但赵高告诉我们,即使是君王,也不可能从权力中受益。

如我们所知,秦国打造出可怕的极端权力体制之后,首先遭殃的是六国百姓,然后是六国的贵族。当秦始皇一统六合而后,给世人的印象,他似乎成为了这个残酷游戏的唯一赢家。

但是,当秦始皇身死沙丘,帝国的权力落入秦二世之手,秦始皇的十七个儿子统统被处死,十个女儿被拖到咸阳街市五马分尸——秦始皇子孙后人噍类无遗,这就是始皇帝为获得至高权力而付出的代价。

权力就是这样一种东西,所有人都需要为此付出代价,鲜血和死亡,无休无止地付出。最后占据权力制高点的人,则必须以自己的子孙福祉为祭品,才能够换取此生的恣意妄行。

这就是赵高通过对权力功能的梳理,最终告诉世人的。权力是一种邪恶的社会法则,不会有任何人从中获益。

但赵高的这个观点,不会得到刘邦的认可。

因为刘邦正在通往权力的道路上,大步前行,他有望取代秦始皇成为下一个赢家。这时候你突然对他说,别玩了大哥,这个游戏不好玩……他会很生气的。

事实上刘邦已经生气了。他开始第三次屠城,终于在屠城的数量上,超越了项羽。


第三次屠城

刘邦第一次屠城,是在城阳。这事司马迁将其记载在《史记·高祖本纪》中。

刘邦的第二次屠城,是在颍川。这事司马迁也写在了《史记·高祖本纪》中。

但当刘邦第三次屠城的时候,司马迁的手,已经有点颤抖了,不敢再写下去了。

继续写下去,司马迁就危险了,刘邦的后人、当时的汉武帝,不会跟司马迁有完。因为有关刘邦如何夺取天下,是史有定论的。这个定论叫——仁者无敌!可你见过杀戮百姓、屠城上瘾的仁者吗?

诸如国内史家陈隆予先生所著《刘邦与大业基业》一书中称:“由于刘邦治军纪律严明,命令所属起义军‘所过毋得掠卤(同掳)’,与残杀百姓的秦军和‘所过无不残灭’的项羽军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深受沿途百姓的拥护和欢迎。八月(公元前20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