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司马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正说司马家-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接下去我们来说说富甲天下的石崇,大家首先会想起他和王恺斗富的传奇故事,其实还有一段绿珠为他坠楼的缠绵悱恻的感人故事,造成这段感情悲剧的罪魁祸首即为孙秀。贾谧死后,石崇政治失意,索性搬出了洛阳城,没了政治立场问题的困扰,石崇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他在洛阳西北修建了一座别墅,称为“金谷园”,其奢靡程度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厕所都比皇帝的卧室豪华,他还新纳了一名小妾,名曰绿珠,能为石富豪相中,绿珠的相貌身材自不用说。
俗话说,红颜祸水,主要指美女人人爱,拥有美女就会招来其他人眼红嫉妒。绿珠这件事很快传到了孙秀耳朵里,孙秀也是好色之徒,早就听说过绿珠的美貌,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立即找石崇要人,石崇的答复很干脆:要人没有,要命一条!这句话彻底把孙秀激怒了:老子连人带命都要!趁司马允事败,孙秀上书诬告石崇和司马允有勾结,顺便给石崇拉了几个陪葬品:潘岳,欧阳建。不久后,皇帝的批复下来了:所奏属实,立即交有司处理。石崇等人就这样被灭族,绿珠自杀以谢夫君。当然了,这件事只是一根导火索罢了,即使没有绿珠,石崇也不会活得长久,因为他太有钱了!有钱到国人没有一个不为之眼红。富贵不可怕,可怕的是富豪的心,假使石崇积极投身慈善业,以国人皆富为目标,哪怕家财散尽,其结果又会怎样呢?
石崇一死,他的巨额财富就成了别人的碗中小菜,自古强盗都愿意劫富豪,就因为收获大嘛,石崇的巨额家产有多少能进入西晋国库,这里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可以肯定的是,孙秀和司马伦发达了。抄完了金谷园,孙秀立即提议已成为丞相的司马伦加九锡,“九锡”指九种物品,包括车马,衣服,弓矢,斧钺等,是天子对功臣的特殊礼遇,极其尊贵。此礼节发源于周朝,到后来,反而变成行僭越之事的准备工作,被加九锡的大臣:曹操、孙权、司马昭等人,后来都逐步篡位了。
司马伦飞黄腾达之后,又打起了为皇帝立后的主意,想彻底控制住皇帝的内宫,他给惠帝娶了个新老婆:羊婉容。这可是个传奇人物,什么杨芷、贾南风、绿珠之流,比起羊氏来简直弱爆了!该女子的传奇经历不在此前,而在此后,在此后十八年间,她创造了一项记录:五废六立。最后嫁给了刘曜,创下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两国两后在一身”之奇观。
26 乱世谁都有机会成为英雄
公元300年,新的潮流人物又要登场了,虽然这一年别人没看出什么特别来,但对于蜀地的李特李流兄弟而言,这一年却是他们人生转机的开始。四年前,李特随齐万年起兵,苦苦支撑了三年,最终为孟观所破,望着尸横遍野的战场,他暗下决心:这笔血债,我李特一定会替死去的兄弟们讨回来!言讫,他率领着无家可归的流民和一部分义军南下,经剑阁入蜀,投到赵廞麾下。赵廞和贾家有姻亲关系,贾氏一族被灭门,赵廞内心极为恐惧,可他渐渐发现,中央政府似乎已经忽略了他这个益州刺史的存在,贾后被杀,没人搭理他,司马伦加九锡,连个通告都没有。
益州是个好地方,当年刘备在此立国称帝,现在在自己治下,既然领导不管,那就单干吧!赵廞开始好好治理这片地方,他招抚流民,开库赈灾,以此笼络人心。正在此时,一个人和一份诏命的到来打乱了赵廞的计划,他开始重新怀疑贾后灭门的惨祸是不是蔓延到了蜀地。这个人是耿滕,他还带来了一份圣旨:任命耿滕代替赵廞任益州刺史一职,赵廞改任大长秋。大长秋是皇帝身边的近臣,负责传达皇后(不是皇帝)旨意,并且管理宫闱,统领宦官。看似官职挺大,实际上只是太监头子,此时的皇后早已没了贾南风的权势,能有什么旨意传达?
看这个架势,很明显朝廷是要拿自己开刀了,赵廞当然不干,耿滕刚踏入益州,便被恭候多时的李特等人干掉了,赵廞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自立为王,建元太平,史称“太平王朝”,还给自己加了大将军大都督等一大堆头衔。司马伦惊闻蜀地叛乱,忙令西夷校尉陈总发兵征讨,陈总不是赵廞的对手,兵败被杀,至此以后,中央政府再无力征讨。读者会问:益州的其他军队呢?成都平原土地富庶,大城市不在少数,郡太守呢?郡里的士兵呢?答案很简单:都被司马炎裁掉了。一州只有一百武官,郡里则仅有可怜的五十人,别说打仗,就是平时集会都聚不起像样的人数。
司马炎当初过度削减兵力的弊病显现出来了,没有足够的军队,太守们即使想平叛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征兵需要经过中央的批准,古代没电话,千里迢迢,只怕皇帝的诏书还没下来,地盘儿就已经改姓了,最可怕的是,批准令是下来了,却落到了叛军的手上。
赵廞的能力当一个地方官可以,一旦自立为王,性格中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他的太平王朝没能太平多久,赵廞手下有一猛将:李庠(李特兄长),此人为太平王朝的建立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赵廞出自官宦之家,阶级不同,和流民没有感情可言。但李庠不同,他本是流民出身,流民里有他的父老乡亲,他要尽量维护他们的利益,久而久之,李庠的声望甚至超越了赵廞,两人的矛盾亦渐渐加深。“功高盖主者身危”是也。李庠为了缓和两人之间的矛盾,劝赵廞即帝位,赵廞却以李庠谋逆为由杀了后者。李家子孙十余人尽遭屠戮。李特兄弟远在绵竹,听说大哥被杀,火速发兵成都,杀了赵廞,历时三月的太平王朝就此覆灭。
司马伦听说赵廞死了,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朝廷不能放过这批反贼,他任命罗尚为平西将军,兼领益州刺史一职,与广汉太守辛冉等人共同率七千人入蜀。李特没有赵廞那么强大的实力,罗尚也不是单枪匹马的耿滕。听说官军即将到来,李特极为害怕,他派弟弟李骧夹道相迎,以此表示对朝廷大军的绝对服从,罗尚见状,也不好动手,于是先把军队安顿了下来。到目前为止,李特尚未表现出反心,他只是从关中逃出的流民大军的普通一员,他没有项羽刘邦那么大的志向,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就已知足,只是因为稍微有点威望,被大家推举为首领罢了。
历朝历代所谓的官逼民反,流民最初并没打算反,毕竟造反是要掉脑袋的,但是朝廷不给他们活路,逼着他们去死,流民才不得不反。公元302年,罗尚接到诏书,命令他把蜀地的流民全部迁回原地,罗尚没有犹豫,不折不扣地执行了朝廷的命令。但他忽略了几个问题:首先,关中依然动荡不已,这些流民早已把蜀地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谁会愿意回去?再者,七月份正值雨季,山洪爆发,道路泥泞,数万人出蜀,几人能平安回去?最后,这些人几乎在死亡线附近徘徊,收获期未到,他们连路费盘缠都凑不齐,朝廷又不派运输车接人,他们怎么回去?
朝廷的高官们考虑问题都很简单,他们只想着自己的方便和利益,根本不顾其他人的生死,朝廷只在乎蜀地的安定,巴不得这些流民全死干净,唯一在乎流民性命的只有李特。李特上书,请求暂缓流民的回迁工作,最起码等秋收后再施行,罗尚告诉他:不行!事已至此,只能靠自己了,李特在绵竹修建大营,开始安置他流离失所的乡亲们,辛冉得知此事后,居然诬陷李特聚众谋反,然后写了很多通缉令,悬赏李特首级,李特兄弟终于被局势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官逼民反的一幕已无法避免,通缉令都出来了,难道要等刀架到脖子上才明白死期已到吗?李特兄弟就此揭竿而起,李特和蜀郡人民同心协力,开库救灾,安抚民心,很得大家的拥护,民心所向,罗尚自然不是对手,他一面败退,一面向朝廷请求援军。
没想到祸不单行,没事的时候固然太平,一旦有事,到处都是事情,朝廷最近手忙脚乱,西南打得不可开交,东北地区也没闲着,当时的东北地区“三部鼎立”,分别为鲜卑宇文部、鲜卑慕容部、鲜卑段氏部落。三部中以宇文部最为强盛。宇文莫圭仗着自己兵强马壮,经常攻打另外两部。这一年,他又盯上了慕容廆,后者击败了莫圭的前锋,这令莫圭极为恼火,莫圭马上调集十万大军,包围了慕容廆的老家棘城(今辽宁义县北)。慕容廆也发飙了,他命令军队火速出击,一番激战,击败了莫圭军。此役以后,宇文莫圭的老大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撼动。慕容部逐渐强盛起来。
27 百姓为了活命,显贵抢夺皇权
外面打得天翻地覆,洛阳城中尚且平静,司马伦一直对皇帝的宝座垂涎欲滴,他回到家盯着“九锡”之物研究了大半天,总结出一个结论:这些东西没一样值钱的!这孙子,竟敢糊弄我,你要是真有诚意,干脆把龙椅送我算了!正巧孙秀来相府串门,两人一合计,就这么着吧,孙秀被委派了一项光荣的任务:逼司马衷签署退位诏书,大晋该换换天子了。公元301年正月初九清晨,司马伦乘天子车驾进入宫中,即皇帝位,司马衷搬到了金墉城居住(羊后第一次被废)。晋武帝司马炎万万不会想到,他下诏大修的金墉城,竟成了他至亲之人的归宿:老婆杨芷,儿子司马衷,孙子司马遹,儿媳贾南风、羊婉容。
皇帝轮流做,谁有权力谁登大宝,司马伦觉得自己也是司马家族的一分子,当皇帝没啥不妥的。皇帝新承大统,普天同庆,司马伦立即大赦天下,然后大封功臣。司马炎一生封了57个王,司马衷封了1081个,虽然有点多,毕竟还能数清。可到司马伦这里,他封的爵位比天上的星星还多,古代官员的帽子都用貂尾做装饰,晋朝的貂就那么几只,用完了最后一根貂尾,秃帽官员的队伍还是望不到边,无奈之下,只好用狗尾续上(“狗尾续貂”即来源于此)。于是乎,满朝文武皆狗尾,狗尾更比黄金贵。既然身为官员,官职是一定要有的,为了安置这些“官员”,司马伦下令,该年的孝廉都不委任官职。封来封去,吃亏的还是黎民百姓中的普通读书人,他们兢兢业业,努力读书,恪守孝道,就想通过举孝廉这个途径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司马伦的这道诏命关上了这些年轻人生命中的最后一扇窗,一时间,民怨沸腾。
司马伦原来一直声望不高,功勋不著,对国家没啥贡献,现在通过胁迫坐上龙椅,很多人都不服他,尤其是司马攸的儿子齐王司马冏,要不是当初杨艳杨皇后的枕边风,他已经成了帝国的皇太子,哪会轮到你司马伦兴风作浪?司马冏派使者联系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新野公司马歆,并且传檄全国征讨。司马冏的檄文很奇特:“佞臣孙秀,迷乱赵王,应当群起而攻之,不从者,诛三族!”司马冏把矛头指向孙秀,颇有些“清君侧”的意思,言外之意是赵王不必惊恐,我们只是冲孙秀去的,至于司马伦信不信另当别论;但是第二条,“有不从命者,诛三族”,谁要不跟我们混就杀了谁!典型的强买强卖嘛,造反又不是旅游,弄不好要掉脑袋的,胆小的不愿去,这也可以理解,可逼着人家去就有点不地道了。
这次叛乱也是考验人心的时候,平时大家都安于过舒服日子,一旦打仗,毕竟是要冒风险的。司马颖和司马歆很快响应,可檄文到司马颙处打了点折扣,他采纳张含的建议,拒绝了司马冏,并且把使者五花大绑的送给了司马伦当礼物,随后派张方出兵援助司马伦。张方率军到达华阴后又被喊了回来,原因是司马颙听说造反的一方声势挺大,转而又站到了司马冏这边,典型的反复小人,司马颙就是这类人吧。司马冏攻阳翟(今河南禹州),司马颖自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出兵,兵力合计数十万,司马颙这一路还算顺利,在黄桥先败后胜,随后渡过黄河,兵锋直指洛阳。司马冏则在阳翟遇到了大麻烦,阳翟守将赵泓数次击败司马冏,之后渡过颖水,直接攻打司马冏大本营,司马冏情急之下派司马覃回救,经过一番苦战,终于击败赵泓,赵泓退守阳翟,继续同司马冏对峙,直到政变结束,司马冏也没能前进一步。
司马颖由于一路上没遇到什么顽强的抵抗,反而第一个来到了洛阳城边,兵临城下后,司马伦慌了神,孙秀平日里为虎作伥,得罪了不少人,他怕众人把他分尸,干脆躲进中书省当起了缩头乌龟。常言道,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左卫将军王舆和司马漼率七百人杀入中书省,揪出了孙秀将他杀了,王舆逼迫司马伦退位,做了四个月皇帝的司马伦就此走下龙椅,二月初九,司马伦被赐死,九泉之下,不知司马伦如何向老爸和两位哥哥交代。王舆从金墉城接回了司马衷一大家子,羊后复立,几天后司马颖和司马颙到达洛阳,司马颖没忘记他的老伙计司马冏,他派军讨伐赵泓,与齐军合兵一处,赵泓不能支撑,献城投降,司马伦的最后一支反抗力量就此覆灭。历时六十多天的内战以司马冏等人的胜利宣告结束,双方共阵亡数万人,伤者不计其数。
28 在政局不稳时躲一躲不是坏事
成功容易分赃难,很多成功之后的团伙最终往往内部火拼,此时的洛阳城内,主要有司马冏、司马颖、司马颙三支势力,其中以司马冏最为强势。司马颖很识相,以母亲生病为由请求回到藩国,他辞去一切官职,拜谒太庙,随后直奔邺城而去。司马冏听说后,急忙出城相送,足足追了七里才看到司马颖的旗帜。司马颖翻身下马,紧紧握住司马冏的手,把军国大事托付给了后者,不觉泪如雨下。司马颖的撤军很可能是权宜之计,因为他深知“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道理,但我们宁愿相信,在那个尔虞我诈的时期,司马颖这么做完全是出自友情——至少两人不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晋朝的天下本来有很大的机会是传给司马攸的,后来因种种原因归了司马炎,此次司马攸的儿子总算登上了高位,洛阳城的主人换了一波又一波,现在终于轮到司马冏坐大了,公元302年,距老爸司马攸去世已经整整二十年。甫掌大权,司马冏也不能免俗,大家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你闹革命,现在革命成功了,不给点好处怎么行?关于对手下将领的封赏,我们略去不提,因为后面几个人的名气实在太大,篇幅所限,只好委屈前者了。
第一个人,大孝子刘殷,古代历朝以孝治天下,他的官职是军咨祭酒(原为军师祭酒,忌讳司马师的师字,改称军咨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参谋长,地位仅次于司马冏。刘殷何许人也?这里有一份邀请他出山的人员名单:司马攸,羊祜,杨骏,司马冏,刘聪……简言之,历任当权者都以任用刘殷为荣,刘殷每次都以奉养祖母王氏为由予以推辞,这在礼崩乐坏的晋朝难能可贵。后来直到祖母病殁,刘殷这才响应征召,成了司马冏的参谋长,刘殷夫妻共育七子两女,儿子皆有建树,两个女儿后来全成了后赵的皇后。
第二个人,猛人苟晞,当时的战神,只有他才善于打仗,西晋末年,群雄并起,外族纷纷入主中原,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甚至几度攻陷洛阳,西晋几乎亡国。正在此时,一个人站了出来,他就是苟晞,他亲自迎回西晋宗室,重建社稷,并率领西晋残余部队与胡人展开了殊死搏斗,甚至数次击败石勒(石勒一生极为稀少的几场败仗都拜苟晞所赐),官至上将军,时人把他和白起、韩信做比。
第三个人,文人江统,虽然没有亲自上前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