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司马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正说司马家-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毕竟双方都是有背景的人,后来经过双方高层靠山的喝茶谈判,终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曹腾与曹嵩给出一点优惠条件,蹇图就算白死了。但这件事极大地提升了曹操的威名,曹操从此作为“犯罪克星,打黑英雄”而闻名天下。
在十八镇诸侯伐董卓的时候,曹操也是联盟的组织者之一,后来因为人家袁绍毕竟“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而不得不将盟主的位子拱手让给他。人家袁绍的父亲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将;把东汉王朝最重要的民政、官吏、军事等最高岗位都包揽了下来,全国近三成中小官员出自他“汝南袁氏”的门下。袁绍虽然与曹操是从小一起玩大的伙伴,但一直以来袁绍总是小朋友中的老大哥。
4 双雄相争谁能胜出——首先是看各自的优势所在后来在北方各路诸侯彼此的争斗中,曹操与袁绍都经过无数次奋战,打败了各自身边的对手,最终脱颖而出,成为北方地区两支最为强大的军阀势力。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当双方的势力开始相互碰撞时,一决雌雄在所难免。
既然曹操要与袁绍争夺天下,那首先就要看看双方各自有些什么砝码:(1) 袁绍的优势:他当时拥有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个州的管辖权,也就是北方的四个主要省份都在他的掌控中,兵力有十多万人。而曹操当时的地盘只有许昌一个地方,兵力三万多人,似乎明显与袁绍相去甚远。
(2) 曹操的优势:汉献帝在他的手里,有皇帝在就代表了正统,代表了道义,在与袁绍的斗争中,曹操绝对是站在了正义的高地上。
既然曹操代表正统,而袁绍代表叛逆,那么天下绝大多数的有识之士都愿意投奔曹操,而不是去袁绍那里助纣为虐。当时的皇权正统观念深入人心,儒家思想教导大家要“忠君爱国”,谁都愿意被人称为“忠义之士”,而不是“乱臣贼子”。基于这个原因,司马懿年纪轻轻就打算投奔曹操,为了将来能在曹操那里获得一个比较不错的职位,司马懿事先做了许多工作,他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办实事;第二是做宣传。
司马懿不怕从小事做起,积极把每一件事情都办得完美,而且在办事的过程中显得大公无私,一心为国。尤其对那些贪赃枉法、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毫不留情,一旦遇到坚决举报,并通过各种关系予以处理,次数多了就给他带来了一个“肃贪除奸能手”的美誉。
与此同时他积极结交高层次的朋友,广结善缘,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司马懿有个哥哥叫司马朗,很早就已经在曹操的府中任主簿,也就是秘书长的工作,这个工作结识的人多,对朝廷的情况了解的也多,司马朗很愿意为弟弟大做宣传,逢人就说他弟弟司马懿是多么得能干,能文能武!既能做官,也能做事,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说的多了,广告效应就出来了,大家逐渐都知道了司马懿这个大名。曹操也知道了他的大名,特意下发征召令,征召司马懿入朝为官,但就在司马懿正要跨出这一步时,曹操干了两件不得人心的事情,让司马懿犹豫了。
曹操所干的第一件事情是“许田围猎”,曹操作为一名卓越的军事家,在即将与袁绍展开大战之前,很想通过某一个办法侦察一下朝廷内部有多少人与自己是不站在同一个战壕里的,因为一旦开战,由于袁绍的实力远胜自己,曹操预料到前半段的战事一定对自己不利,如果能挺得过去,胜利还有希望,万一此时朝廷内有人与自己作对,那麻烦就大了。
具体的侦察方法就是,在一次陪同皇帝去许田围猎时,曹操故意借用皇帝的箭射中猎物,在外围跟随并护卫天子的众大臣与禁军将领们看见皇帝的特制金箭射中了猎物,当然以为是皇帝所射,于是山呼万岁,此时曹操竟然越过皇帝,坦然接受大家的朝贺,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当时就激起了许多人的不满。
皇帝回宫之后,很多忠臣都前来安慰他,但皇帝这次也对曹操的做法非常生气,荀彧与孔融等人都劝他忍耐一时,但皇帝此时年轻气盛,想起一直以来饱受曹操压制的委屈,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就暗中联系国舅董承等人,以血书衣带诏相托付,让他去召集外地兵马进京勤王,消灭曹操,拯救天子于水火之中。
皇帝没想到此事是曹操用来探测人心的一个阴谋,曹操早就安排下了人手紧密监视皇帝及周围大臣们的一举一动,董承很快就被抓了起来,搜出了衣带诏,曹操以此为理由将董承以及一大批忠于皇室,对自己不满的大臣全部杀了,为了斩草除根,甚至连董承的妹妹,皇帝的董贵妃也杀了。曹操这么做,一时间朝野大哗,舆论四起,都说曹操现在变得跟当年的董卓一样,欺君罔上,无法无天。
这时候司马懿也犹豫了,他原来之所以看好曹操,就是因为他拥护天子,代表正义的一方,司马懿相信正义永远会胜过邪恶。但如今曹操的所作所为大出他的意料,他甚至怀疑,曹操一旦失去了道德的高地,他还有什么能胜过袁绍?论地盘,论兵力,论名望,论势力,曹操都不如袁绍,那他打算用什么去和袁绍争?在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下,自己贸然去投靠曹操是不是有点太心急了?一旦曹操落败,自己岂不是跟着完蛋了?
5 以退为进——关于出仕的艰难抉择
每天脑筋都动得飞快的司马懿半躺在卧室里,他整日都在研究自己每一步行动的方向,靠窗的那方榻床上垒着各种收集来的资料,似乎整个时代就在他的手心当中,需要他认真做出每一个决断,抬眼遥望着窗外的天穹,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当中。
本来想好是投靠曹操的,但现在事情发生了变化,局势有一点看不明白,这短短的四个多月里,时势犹如白云苍狗,变幻莫测,一瞬间已是斗转星移,许多事情都变得面目全非了:正当司马懿挟“肃贪除奸”之美誉,踌躇满志地准备跨入许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之际,曹操擅杀国舅董承、缢死董贵妃的消息猝然传来,一下让他有些犹豫了!
作为对权谋无比热爱的年轻人,司马懿看任何问题都是从阴阳两面来分析,从权谋之术的角度来看,无论许都城中真实的情形怎么样,曹操在这个时候突然以一己之名而公然擅杀董国舅、董贵妃,都是极不明智的贸然之举!这会让他背上与董卓一样“专权跋扈、欺君肆威”的恶名的!
曹操之所以能成,不但依靠他的实力,而且更依靠他奉天子以令不臣的道德标杆,现在曹操这么做,就有了恶名,他既是负有这等恶名,今后在与袁绍、刘表、马腾、刘璋、刘备等人的交锋之中,又岂能继续在“奉天子以讨不臣”的名义上占得优势?你曹操的“不臣之迹”已赫然昭著,又能凭恃什么去讨伐别的也有“不臣之迹”的诸侯呢?你和袁绍、刘表、袁术等“悖逆之臣”又有多大的区别?
司马懿一直认为,道义高于一切,凡是想成就大事的人,首先在道义上不能有缺。曹操本来是很重视自己的政治影响力,所谓站在道德的高度,但这次事件让曹操在政治高度方面的优势已大为削弱!正所谓“有道则竞于德,无道则竞于势”。
那么,曹操若失去了至高无上的道德标杆,仅以军事实力而言,他不占优势,与袁绍的大战是否能胜,只怕就难说了。这次事件让素以“忠君爱主、匡扶汉室”而自诩的曹操,几乎便把自己的政治美誉度降低到与袁绍、袁术之流的水平上去了!然而,单就一个“势”字而言,曹操又如何抵挡得住兵强势众的冀州袁绍?唉!曹操也算英明睿智,居然在此大敌当前之际出了这样一记错招,把自己置于四面孤立之境,实在是可嗟可叹!
司马懿本来就是一个投机分子,他所想所做就是看人下菜碟,谁强拥护谁,曹操既然有些动摇了,他当然要重新考虑,经过反复权衡比较,仔细思考,研究了曹操袁绍等各路势力的现状后,司马懿暗暗抑住了入仕之念,在与父亲司马防、大哥司马朗多方商议之后决定:鉴于当前许都时局尚不明朗,曹操又犯如此草率之失,且荀彧、杨彪等汉室骨干之臣,是否会如先前一般鼎力支持曹操,而今也难说得很,河内司马氏便只有潜伏下来,隐入幕后静观其变,然后伺机应变、审慎而动。
鉴于曹操已经下发文书征召他入职,怎样才能完美得体地拒绝加入曹操集团呢?于是,在曹操的司空府辟书送达司马府的前几日,司马懿在一次外出上街巡视市井百业的途中,突然从马背上重重跌下,那一跌摔得他双腿筋断骨折,从此足不能动、身不能行,再也做不成什么官差公务了。太守曹仁也被他骗过,曹仁可没有司马懿那样的诡诈心机,见他伤情实在严重,便准许他返回温县孝敬里家中好生养护治疗。
6 天才的演员——司马懿必须足够坚韧
演戏就必须演得像,既然做了就尽量做得逼真,想要瞒过诡诈的曹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古语有云:祸不单行。曹操派来的征辟使者赶到孝敬里前去探访之时,却又被司马懿之父司马防一把鼻涕一把泪告知:据医师诊断,司马懿跌下马来的那重重一摔,非但摔成了他严重的腿折骨断,而且还伤及了他背脊筋脉,导致他的风痹之症发作,怕是数年之内再也无法出仕做官了。
由于大家都目睹了司马懿的不幸遭遇,司空府征辟使者也无可奈何,只得带着那一纸辟书和满车聘礼,一无所获地黯然返回。这司马懿正值年轻有为之际而遭此厄难,犹如雄鹰欲翔而双翅尽折,一时也成了河内郡内人人叹惋的不幸之事。
感觉上司马懿最近运气实在不佳,幸运女神不再眷顾这位本来前途无量的年轻人,就在这一片阴云笼罩在司马家上空的同时,大概是为了给司马懿冲凶去厄,一桩出人意料之外的大喜事又在孝敬里司马府锣鼓登场了:身负风痹之疾的司马懿,竟与同郡粟邑县令张汪的闺女张春华,举行大婚之礼,他是被贴身侍从刘星、司马寅搀扶着,与张春华拜了天地父母,送进洞房的。
这时候要举办婚礼,本身也是办给周围人看的,就相当于一次冲喜仪式,据参加这场婚礼的亲朋友人回忆:在这场婚礼上,司马懿满面泪痕、悲不自禁,仿佛是在为自己凄凉的下半生而恸哭不已。他曾经是那么的才华横溢、光芒四射,也曾经是那么被世人期许为“公卿之器、社稷之才”,但如今却是只能蜗居故里、困守寒庐,仅与妻子奴仆相对颓然,在默默无闻之中了却余生了。
外人自然不会知道内情,但司马懿的丈人家里是明白的,他老婆既然嫁给他了,也就成了他的忠实助手,双方连接为一体,共同面对纷乱的局面。亲朋好友们还是为司马懿感到了一丝欣慰:看得出来,粟邑张家似乎丝毫没有嫌弃这个女婿身残体废,非但岳父张林鹤在整个婚礼过程中始终面有喜色,而且那张春华出阁之后对司马懿亦是倾心相待、体贴入微。
虽然司马家是名门大族,但毕竟儿子残废了,等于失去了今后的任何人生希望,嫁给他就是照顾他的起居而已,大家都说:以司马懿目前的状况和条件,能够娶到张春华这样一个对他不嫌不弃、温柔体贴的妻子,已实在是大有福气了——除了张林鹤这个傻帽儿之外,谁还会把自家的黄花闺女嫁给司马懿这样一个半残废之人?
7 故乡的安闲生活——司马懿等得起
既然不能出仕了,那就踏踏实实过一段安稳日子吧,司马家毕竟富甲一方,儿子残废了算个啥?生活照样过得有姿有色,吃喝不愁那是不用问了,花园别墅佣人照顾,比一般的普通人活得精彩多了。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一切看起来又是那么顺眼,温县孝敬里的司马府内,司马懿每天过得充实而丰富:他上午便坐在榻床上与司马孚、司马馗、司马进等弟弟们研习典籍、吟诗作赋、评古论今;到了下午,他又让刘星、司马寅将自己抬到树荫底下,一边晒着暖暖的太阳,一边和妻子张春华对弈品茗、琴瑟和鸣,当真是怡然悠游、其乐融融。
女人嫁给谁就会更像谁,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这几年里,张春华在司马懿身边耳濡目染,渐渐变得愈发博学睿智起来。她在和司马懿讨论经史大义、经纶理迹之际,总有一些字字珠玑的妙语令司马懿暗暗钦佩。
司马懿对自己的这个妻子也十分满意,妻子嫁过来后,勤俭好学,谦虚有礼,他有时便深深感叹道:“看来,这世间贤与愚、拙与巧、成与败的差别,完全在于其人能否好学勤习而已,不好学、不勤习,堂堂须眉丈夫胸襟见识未必能及一巾帼女子;能好学、能勤习,巾帼红颜女子,器识才华尤胜缺才乏术之男儿——春华,你便是专而终精、自学成才的一位女中智囊!”
有些女人的悟性本来就高,只需稍加点拨立即触类旁通,张春华听着这话,心底里却轻轻地颤动:夫君,你可知道,经史子集上那些经天纬地的义理之学,历朝历代那些帝王将相的纵横之术,图簿古册里边那些山川形胜之迹,它们又枯燥又无味又艰涩又难懂,春华哪里喜欢得起来?
很多女人其实也就是为了丈夫的爱好,自己一点不感兴趣的东西照样苦学,希望能与丈夫有所沟通,若不是司马懿心目之中萦绕不息的便是这些话题与内容,春华为了让你躺在病榻上不至于生出寂寞之感,便也不会硬起头皮啃这些书籍,整理出一些点子和要诀,陪同你共坐畅谈,欣然度日。就我本意而言,也只想帮你每天过得快乐一些、充实一些,倒不是我有心借着这博览群书之际而成为什么博学多才的女子啊!
妻子对丈夫总是抱有极大的希望,每个女人都想望夫成龙,司马懿自然是不会清楚妻子这一番心声的,自顾自地与张春华读书对弈之余,埋头攻读典籍,写下了不少精辟深刻的心得批注。而张春华则将他这些批注整理记下,装编成一卷卷的书简,她时常称道:“夫君,妾身要将你这些警句箴言全部都收藏起来,以便将来制成集册流传天下。”
其实司马懿的抱负远不止此,有些内心的想法他也不能与妻子说得太多,对妻子的话司马懿听了,却只是淡淡而笑:“人之求学,须以面壁自得为本,以炫智于人为末;以陶铸器识为主,以交流互补为辅。切不可本末倒置、主辅错位。”
至于学问小事,司马懿只是平时闲暇随心而为,他的真正目的根本就不在这里,这些心得体会,不过是为夫坐井观天的一孔之见罢了!“昨日为是,而今日已成非;今日为是,而明日已成非……说不定有一天为夫自己看了都会哑然失笑——春华,你就不用再多费这个闲心了!”
有时候妻子只想着丈夫能够小富即安,过安定平稳的日子即可,但丈夫却雄心万丈,有吞吐天地的志向,“夫君,你真是太过谦虚了。”张春华仍是不以为然地摇头说道,“我们司马世家的儒学造诣素来根深叶茂,须当薪火相传。你既对这典章义理颇有独到之悟、新颖之见,岂可湮没无闻?经纶世务是一时之趋尚,而立言传道才是千秋之基业啊!”
为了安慰一下妻子的感受,司马懿也只能装得更像一点,毕竟在哪一步说哪一步的话,他听罢妻子的劝说,沉吟了好一会儿,才点了点头:“你这话讲得不错。你能有如此明达的见识,实在不愧是为夫的贤内助。我、经学世家,也该当如此。这样罢,你便将这些心得箴言抄写几本,让三弟他们拿去切磋琢磨罢……为夫心性雄放不羁,喜好纵横捭阖,终是不甘在这笔砚纸墨之间立身扬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