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司马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正说司马家-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次育贤堂的聚会,王公亲贵,社会名流全都到来捧场,这主要还是荀彧的名气太大,他那桌几之前的一排排长席之上,坐着杨修、赵彦、司马懿、曹丕、曹植、曹真以及新近应征入仕的吴质、王昶、何曾等青年才俊,一个个正襟端坐,恭候着荀彧开口讲话。
荀彧就当前社会上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出题,他要看看目前的年轻人对人生价值的具体定位,“诸位公子,这世间为宦入仕之士,尽毕生之心血而孜孜谋求者,”荀彧凛凛的目光往堂下缓缓扫视了一圈,慢声言道,“不过是‘富’、‘贵’二字而已。却不知在诸位公子的心目之中,这‘富’、‘贵’二字是何含义?”
有些问题看似普普通通,但其中却蕴含深意,佛家与儒家学术大多是从简单的事物入手去分析深奥的道理。堂下诸位青年才俊一听,都不禁面面相觑。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嘛!在座哪一个会不明白“富贵”二字?
有太多的年轻人每天其实就在想着这件事,既然老师提出,便见曹真举手一礼,然后站起来向荀彧躬身答道:“启禀令君老师,依小生之见,所谓‘富’者,即腰缠万贯、坐拥金城是也;所谓‘贵’者,即爵高位重、手握重权是也。”
听了曹真的回答,荀彧就知道他会这么说,这其实代表了很多当前年轻人的想法,于是他只是微微而笑,复又看向其他青年才俊,仍是慢声而道:“诸位公子对‘富贵’二字还有什么不同的理解吗?”
大家听曹真的回答后,都觉得说到了自己的心里,自己也就是这么想的,荀彧再次提问,场中众位儒林子弟不禁都愣了。曹真刚才的回答已是清晰明了,这“富贵”二字不做此解还能如何?
过不多时,大概是经过一番思考,等育贤堂静默下来后,却见曹植昂头四顾一看,然后举手一礼,待荀彧颔首同意之后,曹植站起来大大方方地说:“启禀令君老师,依植之见,‘不取于人’方可谓之富,‘不屈于人’方可谓之贵。不知植的理解如何?还请令君老师赐教。”
一个人的文学水平往往有部分来自天授,自己后天的勤学苦练固然重要,但是否有慧根,每个人都大不一样。“唔……好一个‘不取于人谓之富,不屈于人谓之贵’!”孔融一听,在贵宾席上已是一声赞叹脱口而出,“曹三公子这番释义当真是堂皇正大,颇得儒学义理精髓啊!”王朗、杨俊等听了曹植这话,亦是拍掌赞赏不已。
荀彧听后也大为赞赏,心里暗想:后生可畏啊,曹植不愧为将门虎子,他父亲曹操也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曹植的释义已然接近义理真谛了,也难为他儒学素养精粹,否则绝不能理解到这一步来!
一个人出身的门第也往往会反映在他的思维框架里,荀彧细细玩味他这番释义,曹植自身所具王者之才的气概已然四溢,恍若釜上蒸汽腾腾然不可轻遏矣!但他仍不做最后的表态,还是微笑着又问:“诸位公子,对‘富贵’二字还有什么不同的理解吗?”
所谓高山仰止,一个高峰出现后,绝大多数人就无法望其项背,全场再次静默了下来。曹植刚才的回答已然高妙超然,谁的释义还能比他的更精到啊?
33 博采众长、屈己从人——富贵的真谛
虽然曹植在当时的学子中,知名度已经极高,但就在这次的静默后,还是有人敢于挑战他的观点,只见司马懿缓缓举手一礼,站起身向荀彧一躬,深深答道:“小生在这里献丑了,依小生愚见,‘博取于人’亦可谓之富,‘善屈于人’亦可谓之贵。不知小生的理解如何?恭请令君老师赐教。”
司马懿此言,有一点不走寻常路的感觉,不在正途上与曹植比试,而是另辟蹊径,他此语一出,全场青年才俊们顿时发出了一片轻微的骚动。这个司马懿真是剑走偏锋,竟在曹植那番释义的基础上自出机杼,又跨出了一步新的境界来。
听司马懿这么说,一般人可能还有些不很明白,荀彧虽觉深得我心,但还是需要进一步解释,他脸上的笑意浓了几分,抚着胸前的长长须髯,慢慢开口又追问道:“司马仲达,你这‘博取于人谓之富、善屈于人谓之贵’讲得已然甚为精奥了——你可再讲得浅白一些,让大家听了也理解得更透彻一些,如何?”
“将所有人的长处都学到手,自己是不是就富有了?将自己的位置放低来,让大家都成为自己的老师,算不算尊贵?令君老师和各位大人、各位兄台以为如何?”
崔琰首先表示赞许,他认识司马懿多年,见司马懿的学识日益高妙,不禁为之高兴,“好!答得好!仲达这番释义才真是契合了我儒门大道中庸平实的妙境!”他自入席落座以来,一直没有理会堂上的一切,直到刚才听了司马懿的回答之后,才不禁停手连拍了四五下掌,侧头向毛玠深深赞道。毛玠也是连连颔首,称赞不已。
荀彧也深有同感,他觉得司马懿的解释正是他这次聚会所要讲述道理的精妙之处,于是他双手轻轻一抬,目光流转,先是瞧了瞧曹植,又是看了看司马懿,心想这两个年轻人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啊,抚髯含笑欣然而道:“很好,子建和仲达都答得很好。子建的释义,透着一股卓然自立、壁立千仞的刚正充实之气;仲达的释义,透着一股包举宇内、海纳百川的恢宏壮阔之气。诸位公子,须得以他俩为楷模,好好学习、日日精进啊!”
既然第一个问题已经有了满意的答案,荀彧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这种问答式的学习方法很容易让学子们有亲身参与的体验感,“这第二个问题是,世间求学悟道之士,尽毕生之心血而不断追求的,不过是‘仁’、‘智’二字而已。”荀彧面色一正,又徐徐而问,“请问诸位公子,这‘仁’、‘智’二字是何含义啊?”
荀彧提问的语音刚落,曹丕、曹植、司马懿分别举手回答。荀彧右手一抬,示意他们三人站起身来一一作答。
曹丕为人貌似宽厚,实则嫉妒心极重,他的回答是:“仁者能使人爱己,智者能使人知己。”
曹植为人虽然倜傥风流,文采斐然,但政治敏锐性差,他的回答是:“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司马懿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内心里波澜起伏,他最后答道:“仁者自爱,智者自知。”
荀彧听罢,抬头四顾,看在场的名门大儒们都纷纷点头赞叹,于是向王朗看去:“王大夫,您是博学鸿儒,理论根底极为醇厚,请您点评一下三位公子的回答如何?”
王朗年纪不小了,他一辈子专研学问,以大学问家自居,看到年轻人如此好学上进,自然十分开心,徐徐言道:“刚才听得这三位公子的释义答案,心中真是激动不已。如今儒学昌明,英才辈出、妙语连珠,实乃本座平生所遇所见之最大快事,本座在此就拜托在座诸君献身相助啦!”说着,他竟从席上站起身来,向着堂下坐着的诸位青年才俊、儒林后进子弟们环揖一礼,态度极为恳切——很多人都瞧见他眼眶里泪花闪亮。
表达完自己的心情后,王朗感觉对年轻人应该将自己所知所学倾囊相授,这才是当老师的本分,他稳定了心神,向曹丕、曹植、司马懿缓缓而道:“三位公子的答案都是很好的。不过,我们儒学圣道的修习共有三个层次:进门、登堂、入室,由低而高,循序渐进。三位公子,请恕本座据实相告。”
虽然曹家公子家世显贵,但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所有学生一律平等,老师都要一视同仁,他用眼角余光瞥了一下曹丕、曹植的反应,咬了咬牙,最后暗暗决定还是直言而道,“依本座看来,曹大公子的‘仁者能使人爱己、智者能使人知己’之语,乃是修习儒道的‘进门之见’;曹三公子的‘仁者爱人、智者知人’之语,乃是修习儒道的‘登堂之见’;而司马公子的‘仁者自爱,智者自知’之语,方是修习儒道的‘入室之见’!”
其实王朗做人做事也很有分寸,就算目前他是以老师的身份来教导学生,但仍是重视说话的技巧,他讲到这里,又往三人脸上一看,却见曹丕听了之后面色一窘,颇有些不快;曹植听了之后微微颔首称是;司马懿听了之后面无表情淡定如旧。
虽然忠言逆耳,但作为老师总不能误人子弟,该说的还是要说,于是他又耐心解释道:“荀令君为什么要问大家这个问题?他就是希望大家能明白:人若不自爱,则焉能爱人?反之,人须先自爱而后能爱人,能爱人而后能使人爱己;人须先自知而后能知人,能知人而后能使人知己!”他这番话讲完,堂上众人已是掌声雷动、喝彩不断。
34 荀彧的见解——绝代高人的精彩教义
在任何时代,各个领域的大咖永远是最牛的人物,东汉时期的文学界,荀彧就是这样的大咖,在所有学子的心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掌声喝彩之中,荀彧仍然静若幽谷。他端起那只黄玉双耳鹤纹杯,轻轻呷了一口清茶,润了润自己的嗓子,然后双手又是轻轻一抬,全场立刻又静了下来。
能够在这样的学习讨论会上与荀彧对话,向他请教问题,这是每个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就像我们平时能有机会向中科院院士提问一样,荀彧正欲开口发话,却见司马懿坐在席上突然高高举起了右手。“仲达,你有何事?”荀彧伸手向他一招,“起来讲罢。”“令君老师,小生斗胆想问您一个问题。”司马懿面色恭然之极,垂眉敛目,站了起来轻轻问道。
司马懿的做法引起大家的不满,有些人心里想,难道他太想表现自己的才华了?全场儒学学子们顿时如同潮水一般涌动了起来。刚才会场的规矩是已经宣布了的呀——这次会上,只许令君提问出题,堂下众位青年才俊只能应声答题啊!他司马仲达这时却跳出来想问令君老师什么问题?怎么这么不守规矩哟!
荀彧倒是没啥不满的反应,他想既然司马懿敢于主动提问,必然有他的道理,不妨听一听,或许对大家也有启发:“很好。你且问吧。”荀彧在稍稍一愕之后立刻恢复平静淡定,语气中又裹带着一股强劲异常的力道,“不过,你挑战了会规——所以在回答了你这个问题之后,本座要罚你在我荀门做受业弟子,随时随地都要向本座执持师礼!”
嘿嘿,竟然还有这种事?看来令君老师也是看颜值的,除了颜值还看悟性,好的弟子往往像好的老师一样难找,全场诸人又是一阵哗然。荀彧的这般举动叫什么“罚”啊?司马懿大胆违规挑战他的权威,他却要收他为徒?荀令君虽以爱才如命而著称,却也不该对司马懿一味优容包涵到这般境地啊。
在这个时代,要想去荀门做受业弟子可不容易,这真不是一般人能去得成的,就像我们要入读清华大学差不多,司马懿听了他这话,不禁暗暗一怔,但此刻他亦无暇深思,便顺口而道:“令君老师如此优礼包容,小生真是汗颜了!既是这样,小生就在此拜师了!”说罢,在席位之上伏身而跪,恭恭敬敬地向荀彧叩了九个响头。
就像北大、清华这等优秀大学每年也要去争夺各省文理科状元一样,一旦发现有好的弟子,荀门也是要争夺的,因为也只有优秀的弟子以后才能将荀门发扬光大。荀彧高坐方榻肃然受下了他这一番拜师大礼,右手一挥,让他起身而立,缓声而道:“仲达,你有什么问题就问吧!”
既然成为了荀门弟子,司马懿提问也就不再惶恐,他心里有很多疑难问题,正好逐一请老师指正,他恭然应了一声,徐徐问道:“依小生之见,天下之士或以德扬名,或以勇立身,或以智行道,心中念念所求者乃是一个‘成’字。请问令君老师,在您心中这个‘成’字该做何讲?小生恳请赐教。”
古时候的学生,压力远没有今天的学生大,古时候的生活节奏也没有如今的快,所以他们有时间去想一些纯理性的问题,听了司马懿这番问话,荀彧双目中光亮一沉,静默了许久,才慢慢地开口了:“仲达这个问题问得好。世人不明‘成’为何物,一生内迫于欲而外诱于物,营营碌碌,随波逐流,纵是争得了势倾天下、富可敌国,亦不过是以手捏水而终不能得,落个生前身后一场空罢了。”
好学生就是善于提问,就像好的相声搭档,善于引出另一方的观点阐述,所以老师喜欢好学生也是有道理的,顺着司马懿的问题,荀彧正色说:“本座是这样看待这个‘成’字的:成者,以蓄志为本,志之所在即是功之所在,誓与天地争毫厘之转机,纵是以身而殉,亦能薪火相传、殁而不朽!如此之为,方可谓之‘成’!”
听到荀彧的这一番论述,这场学习型聚会才算有了高潮,大家从荀彧的观点中获得了关于做人处事的正确方法,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好!”孔融在一旁的席上听得热血澎湃,不禁跳了起来把手掌拍得“啪啪啪”直响,“令君大人对这个‘成’字真是讲解得太精辟了!孔某受益匪浅、受益匪浅啊!”
在座的所有学生,人人都觉得荀彧的话是至理名言,可以作为今后人生的行为指南。“令君老师这番指教,实乃振聋发聩的至理名言,足以书之竹帛而流传万世!”司马懿听得亦是心悦诚服,恭然拜道,“小生誓必永铭于心,终生践之而不息不怠!”
35 骄乃万祸之源,傲系百殃之本——司马每日自省录司马家的人每日在外的一切言行,回家后都需做个总结和研判,这样能及时纠正自己失误,晚间在司马府的密室之内,烛光摇曳,将司马防、司马朗、司马懿三人的身躯在墙壁上映照出三个如白杨一般高挺伟岸的剪影。
越是厉害的人,平时越要假装没用,不要给人以一种太过于强势的印象,善于隐藏自己也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二弟近来未免有些太过骄矜自负了。”司马朗直言不讳地向司马懿说道,“为兄听闻崔琰大人谈起你在育贤堂上大显口才、妙语斐然、轰动四座——你且不知‘骄乃万祸之源,傲系百殃之本’么?如此自炫其才、游猎浮誉,对你未必就是什么好事。”
对司马懿初生牛犊不怕虎,随便展露自己的才华,大哥不以为然,司马朗接着批评,“二弟,为兄知道你昨日在育贤堂上大展才华、语惊四座,是急于在当今清流儒林之间树名立誉……”司马朗也觉得自己刚才的语气太过尖锐了些,便缓和下来慢慢而道。
司马朗毕竟在丞相府里当主簿多年,熟悉官场的那一套虚伪做作,对二弟的鲁莽担心不已,“在这官场之中,表面上人人一团和气、你掬我扬,似乎个个都是正人君子——然而人心之褊狭猜疑、人性之嫉贤妒能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他们明面上会吹捧你,暗地里却不知道会给你下什么‘绊子’。到时候你栽他一个大跟头,还茫然不知自己是在哪里被哪一条暗索给放倒的!为兄周旋官场十余年,目睹这类活生生的事例和教训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司马懿其实有他自己心里的想法,毕竟他初在官场混,总得打出些自己的名气来,否则东西再好,没有广告宣传还是无人知道啊,所以他只是含笑颔首,却不作答称是。
父亲对孩子总是最了解的,司马防一向对这个二儿子很是关心,他知道司马懿在内心里想什么,这次司马懿的一言一笑司马防站在一旁看得明切,他一摆手止住司马朗,沉思着说道:“懿儿一展自身典籍义理之造诣,无愧于文学掾一职,亦无不可。能进荀门育贤堂中的人士,大多都是大节不堕的清流贤望。只不过,懿儿你还年轻,不懂得声名实乃累人之物,便如压在肩头的包袱一般,日后你该卸还是得卸啊!”
司马朗在丞相府日久,对曹操以及其他各色人等都特别熟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