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们大帅还很年轻的时候,我们曾经一起并肩作战过。共抗蒙古鞑子,然而因缘巧合却造成了今日这番局面。我心中毫无愧疚,大家现在各为其主。我不怪他,你回去对他说,大家各自尽力一战吧。”
“舅舅!”张韩一阵说不出来的难受,面对着自己的亲舅舅,却是不肯和自己相认,只是拿两军之前的使节身份来对待他。不由哑然说道:“为什么舅舅就不能选择另外一条路呢?”
张世杰摇摇头。低声说道:“只要投降就可以得到富贵。这点我早已知道。只是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正所谓忠臣不事二主,皇上以及先皇对我有知遇之恩。这些话,你不要再说了,你也知道舅舅的脾气。我说过的话,是不会改变的。”
话音陡然一转,张世杰的表情及声音忽然变得极为严厉。高声说道:“你回去吧。别再来了。如果有下次来的话我下定将你杀了。”
说完之后,也不待张韩辩解,只顾自己出去,不一会有士卒进来,说是奉大将军命令,送使者出崖山。
张韩迫不得已只好回去,并且将情况原原本本地转告张弘范。
早就知道会有这个结果,但是张弘范还是摇头叹息不已,但是知道宋朝那小皇帝还在大寨之中,也放心了很多,但是问及张韩宋军内部防卫时,却是没有得到满意的回答,原来无论是进是出,宋军皆让他进船舱之内,不得外出,偶尔透过窗户往外边看,但只是看见船只涌动,红旗招展。详细的就看不到了。
想不到张世杰对自己的外甥也是防范如此,在一边叹息张世杰的老辣无情之余,平添了一份对于其忠贞的敬佩。
“他毕竟还是不愿投降。这样的人正是我皇极欲网罗之人才。但是偏偏要刀兵相见。但是张世杰一旦投降,却又是失去了气节,被人所不齿。此事说来矛盾,真的是非常矛盾啊。”张弘范心里想到。
但是随即不再多想,现在各路大军尽皆到位,只是等待自己的号令而已,既然这场大战已经不可避免,再派多少人去也是白搭了。还不如多想一些办法尽快的攻破这宋军最后的堡垒,彻底让他们死心。
摆出这样的阵形注定张世杰不能反攻,那样自己的大军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但是换句话说,除非突破其摆出的这个铁桶阵形,否则绝无胜利之法。
“光是从正面攻击的话,无论攻击多少次结果都是一样的。”记得这句话是李恒所说。对于手下的判断,张弘范从来就没有忽视过。
既然如此,不张弘范就将大军四方分散同时攻击,让宋军毫无喘息机会。宋军虽然结成铁桶阵型。但是元军现在粗略的计算一下,就有二十余万众。这个数量,光是累,就可以把宋军拖死。现在所考虑的只是在合围之势未成之前,减缓宋军的戒心,不使他南遁而已。
正在想着,突然属下忽然慌慌张张地前来通传。说是李恒将军已经尽占斗门岛。将驻守在那里的团练使刘俊所率领的万余宋军几乎剿杀干净,只有为首者驾少量船只投往崖山宋军水军大寨,由于是下午,张弘正并未在那里邀战,一时不防,竟然让其拖身。
在斗门岛靠北遥望崖山岛的时候,李恒却是发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请大帅前去定夺。
张弘范知道李恒为人冷静,若是不发现惊人之事,肯定不会如此的大惊小怪。于是就立即乘船赶往斗门岛,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危急一个时辰,就赶到了地方,这里是一处极高的山石所在,李恒已经在山石上,顶着朔朔的海风在等着他的到来了。
张弘范走到李恒的身边,极目远眺。只见张世杰大军的布局尽收眼底。但见宋军水上堡垒呈半园形向外,中间有水道通着崖山,中间有不少小船来回地向船上运送着食物饮水。
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原来据斥候探知,宋军饮水依赖于斗门岛,所以才命李恒亲自引军来攻占,但是看来张世杰还是有后着。这个倒是始料不及,要是如此,看来想要困死宋军,还要耗费很大的周折,但是皇上所命的时间有限,这该如何是好啊。
第六十章 崖山海战(四)
走下那块岩石,张弘范默然不做声,怪不得只见攻打斗门,也没有引起张世杰救援的欲望,还是在那里观望。
犹豫了半天,命手下道:“你们让弘正回来,向范将军暂时借调三百艘战船。”
第二天,崖山北侧,潮起潮落,礁隐礁现。远处的海面上,张弘范亲自率数百艘战船扬帆而进,呈燕尾阵形逼近崖山。风起浪涌,海水漫过礁石。
远远地望着崖山,见宋军在此并未设防,正是奇怪的左顾右盼之际,忽觉船身猛地一颤,船上的士卒纷纷向前跌倒。
原来战船前面已经触礁,被礁石撞了个大洞,海水喷涌而入,并将甲板冲破,船身开始倾斜。不擅长水性的元军士卒马上陷入到慌乱之中,有的惊叫,有的就欲跳海逃生。但船在进了些水后,并没有沉,而是斜斜的搁在了礁石上。
张弘范下令船队停止前进…仔细的观察了一下,才知道张世杰为什么没有在此处设防,原来此处方园几十里水下皆暗藏着礁石,水浅处,踩着礁石,只能没过膝盖,但如果就在那地方向前跨一步,也许就是深如临渊,礁石大的如山,小的如斗,犬牙交错,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那张世杰是怎么过去的呢?向南。是数丈高的绝壁,那里是上不了崖山的。这是唯一的一条通路,张世杰的水军就守在南面。难道只能正面对抗吗?
张弘范只得下令立即掉转船。头,变换着队形,又回到了西熊洲的中军所在位置。却是愁眉不展。
从在斗门的观察,宋军还是可以从崖山之上索取。充足的饮水,要是张世杰的粮食在准备的充足一些,那么自己有陷入了苦战之局,空摆出了这么一副大战的样子,却好似狗咬刺猬。一般,到处下不了嘴,对于宋军的守城能力,张弘范还是有所了解的,钓鱼城至今仍未陷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自己几十万大军在这里,人吃马嚼的,每天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还要面对暴怒之后的帝王。
想起了忽必烈的喜怒无常,心下就有些不安,从。别处得到的消息,此时的董文炳亡故,虽然不是战死,却是死于兵祸,忽必烈不知道怎么又惦记起董文炳的好处来,伤心欲绝不说,就连一向倚重的丞相阿合马,也疏远了很多,连着拒绝了其的几次求见。
现在朝廷的风。向也变得不稳起来,如果自己不能顺利的结束这场战争,谁能保证下一步皇帝不会迁怒于自己呢?
想到这里,张弘范不由的站起身来,在大帐内走来走去,思索着能早日破宋的计策。一定要断其水上堡垒与崖山之间的通道联系,那样不出旬月,舟上饮水缺乏,军心必乱,才能破宋,生擒活捉自然不在话下。要什么办法才能绕过那片礁石呢?
张弘范在那里苦思着,但是刚才在崖山北侧想要渡江袭击的事情,很快的就传入到宋朝大将军张世杰和诸将的耳朵里,此时,刘俊也在这里,哭丧着一张脸,正在向张世杰请罪。
张世杰知道,在强敌环伺之下,斗门这个地方无险可守,丢失是早晚的事情,不过是自己为了吸引元军的注意力而故作的障眼法而已。本来就没有怪罪刘俊的意思。正好这个消息传来,冲淡了船舱之内的紧张气氛。
诸将不由的开始嘲笑张弘范的不自量力起来。
张世杰没有想到元军的行动是如此快捷。忙问道:“元军可采取什么措施没有?”
过来禀报的兵卒十分高兴的回答道:“没有,元军先锋船只有三艘触礁后,边下令回去了。现在北面一片太平。”
看到张弘范不莽撞,心下也有些担忧,想到在北侧其实船只是可以通过的,不过要在潮汛来临的时候,北侧的水势可以凭空涨上数丈,无论什么船只都可以到达崖山脚下,这个消息要是让元军知道,可是了不得的事情了。
心下这样顾虑,嘴里也当下说了出来,翟国秀笑道:“这个无妨,末将愿意自领一军,前往崖山守候,莫说元军人地生疏,不熟悉此处水性,就算是知道了,只要他过来,末将就算是拼着一死,也不让他越过雷池一步。”
而刘俊虽然新败,但是他却是本地信安县人士,原来是信安县的团练使,一个芝麻大的小官职,随着行朝的到来,也是水涨船高,虽然没有升官,但是手下兵将却是多了很多,俨然成了一方大员。
听到翟国秀这样说,刘俊不以为然的说道:“崖山北侧水势,就算是本地人,知道的也不多,现在大部分都在行朝效力,元军就不可能知道那一月一次的大潮汛会发生在那一天。甚至连这个潮汛也不会知道的。”
张世杰听后也感到有些欣慰,但是不敢掉以轻心。遂准了翟国秀的要求,命他令一万五千人在崖山驻守,于水寨遥相呼应。
这个时候,从旁边站起一人,大声说道:“在下愿意随翟将军一起为国效力,往大将军恩准。”
众人看时,却是去年从唆都手下逃出,历尽万险前来投奔大宋的孙安甫,此人一向默默无闻。没有想到今天却是自告奋勇。
张世杰与他本是旧识,看到其站出来,心里也是十分欢喜,虽然去年在孙安甫投奔自己的时候,部将苏刘义就言明此人可能有诈,张世杰虽然不相信,但是也不敢重用,一直留在军中,不过倒是也安分,平日里经常帮助同僚、战友解忧解惑。很是笼络了一些人的好感。
不过这个时候站出来,张世杰还是颇有面子的,当下就答应了下来。
但是他不知道,就是这个决定,而导致了此次崖山水寨大阵的灾难。原来孙安甫当初是在唆都的命令之下,以使者之身份出发向张世杰招降。
孙安甫与张世杰原本两人就是旧识,并且相当了解他的为人。如果从正面劝降的话,张世杰是绝对不会接受的。而且若是太执意劝服的话,说不定反而会令他在一怒之下杀了孙安甫。
在寻找张世杰的过程之中,孙安甫不断的想出各种说法,但是觉得最终不会被张世杰接受,于是终于想出一个计策。
与张世杰再会之时,孙安甫对张世杰说道:“唆都以屠城相威胁,不得已,为了全城的黎明百姓,我才委屈自己的名节事敌。虽然算是投效元军,但是早晚之间被唆都以及其麾下欺凌,本想以死报国,但是看到唆都在兴化军城的屠城杀害黎明百姓和虐杀陈将军的行为之后。才觉得蒙古人果真是蛮夷之辈,我辈当留下有用之躯痛杀之。才趁元军不被前来投效张将军你的麾下为我大宋效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世杰相当欣喜地同意了,一来和孙安甫本来就认识,二来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在那个时候,能主动投效的人已经不多了。
所以张世杰反驳了苏刘义说其是细作的理论,坚持将其留下来,并说道:“要是乱怀疑别人是奸细,那么从此之后谁还敢来投靠我们呢!”
于是孙安甫就这么在阵中被安置下来。但是由于苏刘义的存在,张世杰碍于部将的颜面,始终没有用孙安甫做什么事情。不过可能看出点什么,孙安甫一向很谨慎低调,这次猛的跳出来,肯定是不做好事的。
其实所有的人不知道,原来孙安甫只是一个小小的一个知县,唆都来的时候,还没有等杀到地方,他就已经决定要投奔蒙古人了,为此还杀了几个发对的人。为此,唆都给了他不少赏赐,而且其家小都被安置往大都而去,这个是他作为区劝降的好处,也可以说是作为人质。
孙安甫无时无刻不想将功折罪,好继续为蒙古主子效力。这次知道宋军这么大的秘密,他可以使元军趁着潮汛直接攻向崖山并且占领,断了宋军的水源,这个功劳在他的眼里,简直可以说是惊天动地了。怎么能不让他那么心急的跳出来呢?
他心里的想法当然外人是看不出来的,唯一对他有戒心的苏刘义等人,也随着行朝去了台湾,当然,行朝不在此处的消息,又是大功一件,孙安甫此时幸福的快要晕了过去,都快想象不到,元军会给自己多大的赏赐了。
越是喜欢,越是按捺住自己激动,连一丝兴奋也被其化为对大宋的抛头颅、洒热血之类的话语,当下,张世杰命其为翟国秀的副将,随之一起共守崖山水源之地。
翟国秀和孙安甫两人躬身领命,随即前去准备去了。张世杰的心情稍微舒展一些,想起姜明走之前给自己说的话。
姜明那时说道,只要紧守水源,大军在饮水充足的情况之下,坚持数月应该是没有问题,只要一过三月,整个形势可能就会发生逆转,那个时候,才是大宋中兴的机会,请张世杰一定要严守崖山门户,静候佳音。
张世杰不知道姜明是不是安慰自己,但是他留下的火药却是自己最后的赌注,就算是自己真的要死去,也要和元军主帅同归于尽。
第六十一章 崖山海战(五)
当然,能拖住元军在此地一天,就能为行朝的安危尽一份努力,不到最后的关头,张世杰是不会做出同归于尽的念头。
外甥张韩已经走了又是七天了,在这段时间里,每天元军都会派出一支船队轮流在大寨外邀战,自己闭门不出,元军就用回回炮发射石弹朝里面投掷。虽然没有造成太大的伤害,但是也很是烦心。
于夜间放出的斥候回来说,元军似乎十分悠闲,浑然没有把宋军放在眼里,除了对于海面上行舟的禁止之外,警戒似乎十分宽松。
此时,张达站出来要求前去偷袭,但是张世杰还是觉得元军是疑兵之计,不可轻信,现在保留实力最为重要,反正水军大寨背靠崖山,不缺饮水以及粮食补给,就这样与元军对峙,也是一件好事,至少元军不清楚自己的虚实。不敢妄自调动兵卒前往别处,反而可以牵制其的行动。
就这样,一直到了月底,马上就要进入二月间,元军除了用回回炮砸毁了不少甲板和物品之外,对宋军一筹莫展。所造成的伤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此情况,军心又暂时稳定下来,人人皆称赞大将军布阵得当。
张世杰这里如果可以称为。以静制动的话,那么姜明在东南沿海一带的动作就可以被称为闪电之战了。
为了达到出奇不意的效果,在大。军发动之前,泉州、漳州两个方向都已经开始了对于自己主攻方向的进攻。
陈吊眼仗着自己的舟船之力,。将兵卒运至云霄山自己的大本营近乎一半,从那里又是招兵买马一番,沿梁山直接杀往漳浦县,克日即复。然后挥师北上,与从漳州一路北上,刚刚收复漳州旁边长泰县的陈壁娘所领大军在南靖县会合,两路大军一路北上,三天之内,直奔华安、漳平等地。竟然没有遇见什么有效的抵抗,一直杀到汀州边界的龙岩县,才停留了下来。
至此,漳州全境基本全部被陈吊眼占领,大军边放。出警戒,边兵分两路,一路从龙岩县出发北上,由陈壁娘率领,目标是汀州的莲城。一路有陈吊眼亲自率领,越过钟鼓山,直奔上杭而去。
汀州招讨使正是当初出卖文天祥的黄去疾,听闻。两路大军压境,但是自持有数万大军,又是当初文天祥和自己共同训练之精兵,当下也不胆怯,当下也是兵发两路,往上杭县和莲城县杀去。要将叛军诛杀干净。
黄去疾这一举动也不是他勇猛善战,他实在也。不愿意面对忠于大宋的军队,但是没有办法,陈吊眼和陈壁娘兵锋所指之处,正是他必救之处。上杭县有金山,钟寮金场可是汀州的一大财源,元帝亲自下过圣旨要保留的。而在莲城县,却是有个铁矿,也是必争之地。他这也是没有办法,丢失了这两个地方,就算是自己保住汀州城,等元帝追问下来,也是死罪。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好自己领一军前往上杭县前往救援,派手下吴浚领一军前往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