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葬宋-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省的,还用你来教训老子。”侯天赐这个时候竟然暴起粗口来。显出与刚才不一样的豪爽。上马就往前走,嘴里还说道:“这样最好,要是真来一个老夫子,还不把我给酸死啊!”
侯强无奈的看着这个变了模样的父亲,只好上马追了过去。
不到一个对时,姜明所率的人马都陆续排着队进入了元新寨,由侯天赐着人安排住宿问题,然后将姜明迎进了大厅。
刚进大厅,那侯天赐便直接问道:“钦差大人,你们这次怎么只带了五千人过来了啊。不是说有二万人吗?老夫还正在为怎么安排这么多人而犯愁呢?”
姜明一笑,并没有回答,只是把眼光看向了在一边立着的侯强,侯强却是有些尴尬的望着自己的父亲,嗤嗤的低声嗔怪着道:“父亲,此事容日后再容孩儿给你说,这么晚了,钦差大人要休息呢?”
侯天赐眉毛一挑,但是看着自己儿子的神情。终于说道:“那好,钦差大人一路辛苦,有事情明天再说吧。”说罢躬身一礼,便要退出去。
姜明看见老人家鬓发斑白,精神倒是很好,性格爽直的可爱,也不忍心驳他的面子,于是对侯强说道:“侯大人,你为令尊解释一下吧。”
侯强听到姜明这样吩咐,心中一喜,本来不能和父亲说大军的去向,但是既然问及。不回答的话心里也是颇感为难,但是姜明既然答允说,可以说看重父亲这个人,也相当于看重他自己了。
当下把父亲拉到一旁交代起来,姜明只是笑着喝茶,心中却是努力回忆着后世的记忆,想着能对自己有利的事情。
原来,大军决定前来赤石,然后伺机偷袭刘深水军的同时,考虑到自己这方仍旧有五百余艘船只不舍得放弃,况且人多眼杂,难免不泄露风声,也想到无论偷袭成功与否。都要退到台湾一带,粮草和军需物质也要供应,就决定由陈宜中和吕师夔带着钦差的行头,由水路从广州湾出海,沿海岸线经由南澳岛在红海湾一带停留,随时等候接应姜明等人。
此次姜明前来赤石,除先头来的一千黑衣士卒是他的亲卫之外,其余的只带了四千人马。本来陈宜中力劝姜明不用亲自前来犯险,让侯强和吕师夔前来就好,但是姜明总是不放心吕师夔这个人。还是教于老谋深算的陈宜中一起比较好一些。
最后的好消息就是本来姜明担心在海上和陆地难以通讯往来,但是意外发现的是,原来在宋朝已经由信鸽的出现,而且用的很为熟练。才使姜明更加放心。
进了元新寨。已经放飞了第一只信鸽了,想想这个世界,姜明真的感到很奇妙,不是说信鸽是近代的产物吗?幸亏姜明没有把这个建议当成宝一样的拿出来,要不还不是笑死人了。
不一会,侯强就已经向父亲交代了事情的原委。姜明相信,侯强有分寸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见他们父子二人话已经说完,也慢慢的站了起来,想侯天赐一礼道:“老人家这下有些放心了吧。”
侯天赐唬的一跳,连忙让开,道:“我大宋天兵已至,老夫怎么能不放心呢?”
姜明呵呵笑了一声,还是十分恭敬的问道:“那请问一下老人家,你可知道附近可有疍民?”
“老夫还不老吧?”侯天赐笑道,突然话音一转,惊异的问道:“你要找疍民?找他们做什么?”姜明微微一惊,这个侯天赐反应怎么那么大。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只是方才在回忆着,想到在海口时,听说有一个疍民群落。“以鱼为生”,有着十分悠久的文化,在中国的历史上,疍民是个特殊的群体,有的人类学家认为他们是古越族的后代,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航海家。因为常年漂泊海上,他们又被称为海上的“吉卜赛”人。
出于兴趣,有查证资料得出,海南的疍民原本是生活在两广和福建的水上人家。他们漂行于中国南方沿海各地,为了抵御海浪,大约在1000年前,疍家人就造出了名为“鸟船”的船只,其船身狭长,上阔下尖,冲波劈浪无所畏惧。也正因为他们很早就具有了远航的能力,才能为了追逐鱼群,或为了逃避战乱和荒灾,由珠江流域驶进南海,并进而跨过海峡来到海南,见岸遇港就泊船扎营,靠海繁衍生息。
由此想到了如果能招募一批像这样的疍民来掌控船只,对于今后的发展会有更大的助益,但是没有想到侯天赐的反应竟然是这样,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但是此时,只能肯定的点点头。
得到姜明的回答后,侯天赐的眼睛眯了起来。上下打量了一番他后,问道:“钦差大人可知道疍民的出身吗?”
姜明不由的一愣,摇摇头反问道:“不就是水上人家吗?颇通海理水势,眼下正是朝廷需要此些人才之际啊。”
侯天赐还没有说话。侯强走上来道:“疍民本是先秦时西瓯越人。秦始皇派屠睢杀西瓯王,越人宁与鱼鳖禽兽杂处,不肯事秦,以至变为“疍民”。”还没有讲完,侯天赐就截住话头接着说道:“历朝各代均视其为贱民,我大宋朝廷一向也不把他们放在心上,甚至还明文不得与疍民通婚嫁之事。这些钦差大人可知道吗?”
姜明一时语塞,这些他还真的不知道,还想到疍民以水为生是一种习俗而已,但是听候家父子所言,疍民平日和朝廷有些积怨,这个倒是不好办了。

第三十八章 奇兵?

是一群人失去了一个朝代,还是一个制度失去了一个朝代?是能回答呢——姜明这样问自己看见姜明没有说话了,侯天赐有些严肃的问道:“钦差大人,知道疍民是做什么了,你还是准备找他们吗?”说玩就注意着他的神情。
但是关于封建歧视的问题,对于姜明来说实在是没有什么心里障碍。虽然说知道可能是由于那些士大夫看不起这些有一技之长的渔民,但是对于他来说,什么原因不重要。招募一批这样的人,利用他们熟悉海事。精炼的船只操作技巧,对于自己以后的长久计划有绝对有补益的。
于是坦然的点点头。刚要说话,看着侯强也在紧张的看着自己,心里一动。缓缓的说:“时值我大宋危难之秋。我大汉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在我看来,无论什么人,都应该有同仇敌忾的精神,那么就不愁把元军赶不走。现在是什么时候了,我们为什么要在乎是什么人呢?”
侯强像是松了一口气,但是看见父亲又要说什么。连忙出口道:“父亲,钦差大人一路辛苦,咱们还是早些歇息,有什么事情,明天再说好吗?”
侯天赐犹豫了一下,点点头,遂很有礼节的告辞出去了,只剩下侯强还在房中。好像有什么事情要和姜明说一样。但是犹豫了半天,还是没有说出来,姜明想要问他,但是还没有出口,侯强却是也告辞走了,留下姜明一人郁闷了半天。
一路上昼伏夜出,虽然没有遇见元军,但是还是比较辛苦的,很久没有锻炼过的姜明还是在疲惫中慢慢的睡去。
第二天一早,侯强却是很早的早门外候着。等姜明一打开门,就看见一脸露水未干的模样在外面徘徊。看见姜明出来,连忙上前行礼,然后道:“家父在赤石河边有事情找钦差大人,还望移驾一观。”
其实姜明的肚子感到有些饥饿,但是听见侯强这样说,只是奇怪一大早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但是马上就联想到侯强昨晚欲言又止的模样,还是忍住腹中空空的难耐,随他一起去了。
元新寨距离赤石河大约只有不到两里左右,姜明和侯强并没有骑马,只是随手招呼了一队亲卫跟在后面,出寨门往东面走了几步就听见赤石河里人声嘈杂一片。但是姜明并没有看见很多人,只是遥遥的看见侯天赐在一张桌子旁背手面向赤石河。不知道在看些什么。
更是加剧了姜明的好奇心,不由加快脚步,不一会就到了河边。
赤石河发源于白马山峰,又名凤河,经赤石流向海中,是海丰县的第二大河。河面不算宽,但看样子水不浅,无疑是上面急滩下的一个大洄水湾。在耀眼晨曦的辉映下,河面粼粼的波光中,浮动着欢声笑语的人影。
面对这群体清晨戏水的行为,姜明饶有兴味地想:这是些什么人呢?为什么这个侯寨主要请自己到这里来?这么多人一大早的在水里,决不是为冲凉,可那又是为了什么呢?
刚把疑惑的眼神投向侯强,侯天赐听见后面有人过来,转过身很恭敬地向他行拱手礼。笑道:“钦差大人,这么早把你请到河边用餐。还望莫怪!”姜明这才注意到桌子上摆满了吃的东西。
正合自己的心意,也不谦虚了,走了过去坐下,笑道:“有幸和寨主在此等情况下,实在是姜某的荣幸,坐下一起用餐可好?”说着也招呼侯强过来一起。
侯天赐并不推辞,很爽快的坐了下来,而侯强却是站在父亲的身后,并不出声。
“钦差大人,昨晚你说只要是报效国家,就不应该在乎他是什么人,我说的对吗?”还没有等开始吃饭,侯天赐就直接问道。
姜明一愣,回道:“那是自然。只要目的是赶走元军,那么就是我们的同道中人。为什么要拒绝和再分彼此呢?”
笑了笑,侯天赐指了河中好像正在嬉水的人群,道:“那钦差大人看河中之人如何呢?”看见姜明的目光投向河内。遂大喊道:“曾胡珂、陈龙你们两个快点上来一下,来拜见钦差大人。”
随着他的呼喊,两道人影飞快的从河中穿出,几乎是一眨眼的功夫,就跪在姜明的面前,大声喊道:“参见钦差大人!”倒是把姜明吓了一跳,看着如此的快速。心里想着肯定是有所准备,但是装作不知道,只是想看看侯天赐这个葫芦里面卖的什么药。
“免礼,免礼!”姜明见向他施礼的两个壮汉浑身湿淋淋的,连忙应答道,然后转过身向侯天赐问道:“侯寨主这是?”
并没有得到肯定的回到,只是听见侯天赐大声的吩咐道:“你们两个听好了,钦差大人看我们练功夫来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现在,我们把自己苦练出来的硬功夫,拿点出来给钦差大人看看,好让钦差大人放个心。”
两人听见吩咐,不敢迟疑,又趴下给姜明磕了一下头算是行礼,遂转身走到河边大声喊道:“弟兄们,大伙都上岸。先是潜水操练,接着是划船操练,再是游水操练。好不好?”
“好!”回应声地动山摇。
只一会工夫,人群都上了对岸,河面恢复了平静。由那个叫曾胡珂的喊道:“第一队听好了。潜水操练,跳!”
曾胡珂的口令刚落,只见分出一排人影应声入水。随着一片“乒乓”之声的消失,水面什么都不见了,惟有叠印着的波纹在相互拥挤地向四周荡漾开去。
坐在岸边刚刚随手拿起一只油条的姜明,也不顾的吃了,眼睛盯着水面,心里在默默数着。直到数到六百多下了,水面仍然只有水底不时泛起的涟漪和冒出的气泡。
他心里有点担心了:这些人钻到什么地方去了?会不会有什么意外?又数了一百多下,水面开始旋出一个又一个的波涌,映着金黄色的晨辉,如同开了一朵朵的菊花。接着便有一个个黑色的头颅钻了出来。姜明抑制不住地鼓掌,后面的亲卫好像也没有见过这么精悍的水性,也随着他鼓起掌来。
掌声刚落,旁边的陈龙又举手发出口令:“游水操练,跳!”
只见上百人的一列长队,一齐起跳,那入水的一片“嘭嘭”声过后,随着溅起水花的降落,顿时荡起一片热烈而雄壮的击水声。于是,河面被划出上百条银线,上百支利箭,哗哗地射向了对岸,眨眼工夫,排排浪涌,震耳地拍击着岸边。姜明还来不及细看,这上百条银线,又划将过来,而且又是几乎眨眼的时间,他们一个个都站在岸上了。个个却是面不改色。仿佛没有做过什么一般,只是身上的水一串串的滴在地上。
姜明刚想要再鼓掌时,陈龙和曾胡珂又同时的发出了命令:“散开,举船!”这一次有些奇怪了。姜明明明听到是举船的命令,但是只觉得眼前一片闪动,几百人同时就消失在水底里了。水面平静得如同连一点微风的涟漪也没有。
等了一会,还不见有动静,有些担心的问侯天赐:“他们这没有什么事情吧?”
侯天赐却是所答非问的道:“钦差大人看着这些人的操练如何?可用乎?”
姜明没有想到看似粗豪的侯天赐没有回答自己的问题,竟然也打起哑谜来。不过还是由衷的说道:“我大宋若是水军皆是如此,那蒙古水军岂敢在海上横行!都是我大宋栋梁之才啊!”
得到姜明的肯定,侯天赐老脸如菊花一般绽放的笑了。道:“其实,这就是大人所说的疍民组织起来的一支为抗元乡军。”随后脸色一黯。接着说:“其实上次文大人在海丰招募水军的时候就已经约好投效,但是被文大人拒绝了。”
姜明心里一震,忙问道:“为什么要拒绝这么一只奇兵呢?”
侯强在父亲的身后插言道:“大人,因为他们是疍民。所以文大人不屑用吧。”低头考虑了一下。接着说道:“也许是文大人不敢用,毕竟疍民是贱民,贱民是不允许入籍,当兵的。可能是文大人不敢违背朝廷的惯例吧?”
言下之意,就是看姜明敢不敢用了。侯强说过话后,遂就沉默了下来,和父亲一起看着姜明,不再多言。
这个时候,姜明才明白过来他们父子二人为什么这么隐晦甚至是遮遮掩掩的导演了这一次的水军操练。自己怕吗?
文天祥是文人礼教出身,可能看不起这些疍民。但是自己呢?自己毕竟在后世接受了那么多的教育,会怕吗?放着这样的一直奇兵不去利用。他姜明才不会做那样的傻事。
抬头望了一下他们父子二人,接着看向河中。不知道从什么时候,从下游突然冲出一直船队,飞速的向自己这个方向驰来。竟是没有把逆水行舟当成一回事,飞速的赶了过来,一个愣神,船队整齐的在姜明他们坐的岸边停下,整齐的分层排列在岸边。船上的人手里拿着各种武器,雄武有力的站在那里,等待着下一步的命令。

第三十九章 前奏

第一次系统的指挥作战,是显得十分的幼稚可笑,什么也没有考虑,只是想着怎么打仗——《姜明回忆录》**
姜明当然不会像文天祥那样选择放弃,毕竟对于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他来说,是不是贱民真是一件十分荒唐的事情,有的人卖主求荣,有的人却是报国无门。这个难道不是一件十分搞笑的事情吗?
“好!有本事!”所以姜明不只使劲鼓掌,还高兴地吼道:“果然都是壮士,是我大宋的壮士。”
这一声吼,惊醒了在船上的乡兵,他们领悟到自己的表现已经得到了钦差大人的认同,都兴奋地喊着“谢钦差大人!”纷纷跃到水中抢游到岸上来,在姜明的四周团团的跪下。喊道:“愿为大人效死!”
姜明十分高兴,不管是不是什么疍民。他已经喜欢上这些淳朴的乡兵了。含笑向大家挥手,道:“大伙辛苦了!很感谢大伙对朝廷的一片忠心。有你们这只奇兵,就不愁打不垮元军。”
乡兵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官,受尽了歧视,被人极端的看不起所引发的自卑一扫而空。平时听说县太爷都吓得不行。现在面前站着的这个比县太爷不知要大多少的官儿,竟这么平易近人。没想到官越大还越和气。他们越发觉姜明很合他们的心意,都激动地挥着拳头喊:“愿为大人效死!赶走蒙古鞑子!”
姜明曾几何时经历过这种场面。乡兵们的抗元热情,令他振奋。有了这等士气,还愁不打胜仗!想到一大早定还都没有吃饭,便轻轻对侯天赐说:“他们起来的都很早,让大伙回去吃饭歇息吧!”
侯天赐站起来吩咐道:“弟兄们,钦差大人怕大伙辛苦,让先回去吃饭歇息。暂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