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葬宋- 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忍了很久,不但卢世荣没有做出成绩让忽必烈看看,而且开始启用阿合马的旧属任免官职,更是引起了百官包括太子真金的抵制。
现在忽必烈在上都接到御史大夫转呈的奏状,自然虽然非常恼怒,但是更恼怒的是卢世荣没有在短时间内帮他筹备足够的钱粮。而且还不知道收敛一下所作所为,以至于引起了众怒。面对这种情况,忽必烈一边让宫官准备回大都的事宜,一边派人带诏旨命右丞相安童召集官员大臣,参详卢世荣的罪状。
经过调查,卢世荣主要罪状如下:第一,不经丞相安童同意,私自支钞二十万锭;第二,擅升六部为二品;第三,未与枢密院商议,擅自征调行省一万二千人置济州;第四,擢用阿合马党人,害公扰民。
而后,又命人把卢世荣押入天牢审讯。忽必烈本人旋即回到大都主持廷议卢世荣的过错,而乃蛮带的信使到了上都却是扑了一个空,只得又转个弯,想大都紧追过去,无形中,为乃颜等诸位争取了一些准备的时间。
等忽必烈知道关于乃颜有异志、必反这个消息的时候,来不及再理会卢世荣只是,马上诏令改置东京行省于辽阳,借以镇慑诸王,控制辽东。
乃颜等诸王见又立行省,知道忽必烈已经对自己要下手了。但是由于时间马上就要进入冬季,双方都不利于战事,为了拖延时间,遂上表申诉请罪,要求归还诸王特权。意图转移忽必烈的视线。
而后,也不顾的忽必烈的反应如何。遂与合撒儿后王势都儿、合赤温后裔胜纳哈儿、哈丹秀鲁干等结盟,加速与海都及西北诸王相联络,将大军陈兵潢河(今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流域。威胁自己的伯父乃蛮带不要多事。
眼见此事不能善了,乃蛮带只得暂时退至豪州(今辽宁彰武)、懿州(今辽宁阜新东北)以西,加快向朝廷求援的步伐。
都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心里大喜,马上示意亦集乃城守军开始出城掠夺过冬粮草。以待来年的进攻。
辽东、西北顿时紧张起来。为防止东、西道诸王夹攻岭北、连兵南下的危险,忽必烈派快骑通知镇守漠北的北安王那木罕所部做好来年战争的准备,一旦战事爆发,其所部应从驻地东行,疾驰土拉河沿线,以阻隔乃颜和海都的汇合之路。
诏令,征日大军立刻荣归,阿塔海升任辽阳行省左丞,改征日大军为征北大军,全部随其回其属地镇守辽阳。
诏令伯颜代阿只吉节制在西北的政府军。即日起北上,兵发亦集乃城,对海都大军侧翼进行打击,刘国杰辅之,迎击海都大军,务使其无暇分身与乃颜等诸王汇合。
诏令阿里海牙暂时放弃云南行省,进入陕西四川行省,为行省左丞,接替伯颜职司所在,护佑陕西四川行省的安全。
忽必烈几乎是调遣了所有可用之兵,来防范这次的危机,又先后派出皇子阔阔出,皇孙甘麻剌、铁穆耳出镇北边;皇子奥鲁赤、皇孙阿南达和察合台后王阿只吉、出伯防守畏兀儿和吐蕃地区。
却不知道是故意还是无心的偏偏忘记了江南诸地,只是命在顺昌王朝在玉昔帖木儿的把持在下苦苦挣扎着为元军提供粮草,严令不计后果的征收,暂时给予玉昔帖木儿全权之责。李恒辅助之,张弘正为大将军,卫护整个江南局势。
可是姜明又怎么能放过这个机会呢?早在近两年之前,他给在日本协助防守的郑虎臣的信中已经说明了一些情况,请其潜入辽阳等地,策动乃颜之乱的提前进行,不给忽必烈一个喘息的时间。
当乃颜正在磨刀霍霍的时候,信鸽已经通过各路中转将信息传到了正在福州的姜明手里,当看到郑虎臣的笔迹,他已经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第一百二十一章 换装完成

姜明心里知道,忽必烈此时真的是无暇南顾了,至少短时间内不会顾及江南的统治力度。谁也不会想到他以自己在后世知道的点点滴滴,加上实际的情况布置这个局势会给忽必烈造成多大的困惑。
海都和乃颜在历史上都是属于破坏元朝根基的主要原因之一,海都等兴兵同忽必烈长期对抗,迫使忽必烈全力应付,耗尽大量的人力、物力,东亚、中亚、西亚人民大量流徙死亡,田野荒芜;同时也扩大了成吉思汗家族的内讧,进一步加深了各汗国的分裂。
在姜明所经历的历史上,忽必烈还是在江南北平定之后再应付他们,就那样还是耗费了无数的力气,而且海都还生生的把忽必烈给耗死之后,还持续攻击元朝很很多年,就可以知道其中的厉害了。
而乃颜的提前发动会不会导致他的提前灭亡,这个就不是姜明所能考虑的了,他要的就是这个时机。
现在赤红军已经是整装待发了。由于近两年没有经历过太大的战事,姜明也没有再对江南各地进行攻击,为的就是一击而中。不让元军搞明白自己的真正实力。
现在赤红军已经发展到正。规水军八万人,蕃兵两万人。号称十万。攻击配备四百艘武装战船。姜明自己也不知道从哪里想出来一个制式的词汇。打破了原有的大宋水军配置规定。做了新的改制。
四百艘武装战船,每艘战船正规。编制二百名水军,五十名蕃军。每艘战船之上配备了五十们钢炮,炮弹是张鹤研制出来的落地开花弹。
武装战船每五艘为一伍,十艘。为一队。五十艘为一军。赤红水军攻击计八军战船,每艘战船设伍长一人,副伍长两人,其中一人司行船、一人司作战。伍长局中指挥。
此时的玻璃已经大成,所制作望远镜已经下放到。各伍长手中,另外,伍长配置亲卫一个班,不算是作战序列,只是在紧急的时候保护伍长,而平时作战时,负责旗语收发事宜。
战船之上水军一百人负责操炮,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开。而另外一百人近防,若是上岸,可跟随蕃军上岸厮杀。
蕃军开始本来是从台湾的部落中抽出为大宋。效力之猎户,但是最后由于需要的人手众多,姜明只能从各军中选出善战之人添置。充当的海军陆战队之责。若是船只靠岸,需要抢滩登陆时,就是要冲锋在前。抢占有利地形。
然后,战船之上。剩余的一百水军则运送车炮上岸,以便于攻城夺寨。另外,每个水兵装备宋刀两把,新式手弩一柄,无羽钢钉五十枚,锁子护甲坎肩一件,手雷六枚。
每个蕃兵装备大宋刀一把,新式手弩一柄,无羽钢钉五十枚,手雷八枚,双层链甲一副。而无论是水军还是蕃军都统称赤红军。依宋时称谓,每十人为一伍,五十人为一队。队长配置望远镜一个,亲兵二人。
每艘战船上都有储备了十门左右的钢炮,并配置以双轮车作为移动之物。上岸时,每伍负责推拉大炮一门,炮弹若干。
这一切都是在近两年中一点点完成的,其中,功劳最大的当属在基隆的军工基地了,在赤红军的所有配置中,都能看到他们的汗水。比如宋刀来说,在近两年制造成功,由于在钢材中加了一些特殊的原料,使其的硬度和韧性达到了当时的一个顶峰,当然,从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形状由于姜明的主观意识作祟。
传承汉时称为“断马剑”的形象,因为姜明在后世参观过出土的文物。是一种双手使用的长剑,长达四尺,三尖两刃。也许就是唐陌刀的直接继承者。分为大宋刀、宋刀两种规格。
大宋刀刃长约四尺,柄一尺半左右,为双手使用,刀身宽四指,厚一指左右。三尖两刃,刀身净重五斤余。最巧妙之处,就是大宋刀仍然有刀鞘,不过刀鞘可以和刀柄对接。组成关刀模样的长刀使用。对敌之时远近皆宜。
宋刀依然延续双手剑的特点,不过是用于近战肉搏,而不利于冲锋之用。比大宋刀要宽上两指左右。依旧是三尖两刃,刀身净重五斤余。
光是赤红军配置宋刀,就要至少五十万斤精钢,可想到张鹤他们在基隆的压力有多么大了。而且还要制作火炮和手弩等武器,都是极为耗费钢铁的东西,为此,在基隆河两岸又增加了几十座炼钢的炉子。天天黑烟升起可以在十里之外望见,因此,张鹤还为此担心不少。
不过,很快张鹤就不在担心了,在内陆形势越来越好的情况下,通过泉州、福州,源源不断的铁矿运到基隆,省去了他们开发的一道环节,何况张鹤还发现,在台湾基隆附近发现的铁矿品质也不是太好。
就算是这样,在两年的时间内,也只是完成了赤红军的换装计划,其他军队在赤红军换装之前,用钱也休要想买到。这是姜明的意思,他要把最精锐的武装把握在自己的手里。不过其他军队虽然买不到这些,在一定情况之下,手雷和被赤红军淘汰了的飞雷炮,视情况倒是可以买到一部分。
不过也是有限制的,比如说文天祥和陈吊眼所部来买,允许的情况之下基本上都会给予满足,而泉州的蒲氏和张僖所部,就要节制的很多,他们要是来买的时候,飞雷炮有,但是火药包和手雷却是限制性供应。
对于张僖,姜明是不清楚这个人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在没有观察清楚之前,他要小心的对待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人。
而对于泉州的蒲寿庚,近两年来虽然太平了很多,但是姜明对其的戒备是越来越大了。首先就是他的需求几乎是无止境的,按照姜明和侯强私下推断,他所要的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他的需求,明显的是在储备着。到底是为什么储备,谁也不知道,包括鸿儿在内。
所以,对于泉州的供应,从一年之前就可以节制了,姜明往往头痛着如何应付蒲师文的死缠烂打,但是再也没有开过先例,泉州需要,就要出钱购买,价钱往往是往日的五倍左右,而且对于连环手弩和钢炮、宋刀等物也是不予供应的。
之所以这样,就是以前由于一事接着一事,姜明来不及考虑,到了近年来,稳定了一点,姜明也为自己的侥幸捏了一把汗。本来认为自己是比较幸运的遇到了被逼反的商人蒲寿庚,得到了他的鼎力帮助,才能在台湾和泉州、漳州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最终达到了稳定。可是有意无意间,张镇孙的父亲张翔泰好像总是在提醒他要小心蒲氏一般。
开始也没有在意什么,最后从蒲寿庚那超强的联络能力,还有和海都看似平常却又深不可测的关系来,姜明才感觉到事情有一点稍微的不对劲,又想起了自己所知道的历史,最终蒲氏被元朝灭族一事来看,正巧发生在海都之乱被完全平复之后。
难不成蒲氏本来就是海都在忽必烈身边埋伏的一枚棋子?姜明虽然以前也知道蒲氏能联络到海都,并能传达回海都的意思。只是没有想到其本来就是海都那边的人。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之下,无论是或者不是都没有关系了,小心无大错,只能防备着一点,蒲寿庚这个人如果一直能本分的话,看在鸿儿的面子上,姜明不会说什么。
但是一直向姜明伸手要这些战略物资,姜明就不得不留点神了,因为现在形势那么好,就算是要收复失地,泉州只能算是后方,要那么多武器做什么呢?
怕鸿儿伤心,才没有直接说出来,只是吩咐在泉州的王阿强小心的留意着蒲氏的动向,而王阿强自从日本回来之后,对于雇佣兵之法十分有兴趣,也有了一些心得。而且雇佣军用来执行小范围的作战,远远要比正规军灵活了很多。
在姜明的授意下,来到了泉州晋江县扎下来根基。因为就现在而言,广州初定,外来番商都不愿意过去,福州为了行朝的安全,不让过去,无形中,提高了泉州在南海诸地的人口吞吐量。无论是外来番商还是内陆之行商,大部分都是来泉州交易,无形中给了王阿强一个招募雇佣军的时机。
不过,按照姜明的要求,也吸收上次上前怯薛军都来投奔的教训,也是为了以后的发展,雇佣军团必须要保证行事的忠诚型,所以在这次招募的过程中,若是想投奔,就必须要有人担保、或者是举荐。
不过在表面上说的好听,就是万一有阵亡或者受伤的情况之下,大宋中央银行若是要赔偿抚恤的话,最终的受益人要清楚是哪个,当然,要受益的前提,就必须要保证你担保或者举荐之人的忠诚可靠了。
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凡事都具有双面性,任何事情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适与不合适之别。只是通过简简单单的这一点,就可以有效的控制大部分人的忠诚性。
而大宋中央银行,早在祥兴四年的时候,就已经创建了,主事之人正是张鹤所举荐的赵若梓。

第一百二十二章 火枪的设想

大宋中央银行,无论是谁听着都觉得有些怪怪的,但是在太师的坚持之下,也只能叫做这个名字了。
当然,有皇室出身的赵若梓出人主事之人。各个方面都没有什么意见,特别是对于平日里和这个皇室之人来往比较密切的几个商人,诸如郭敬财等都是十分的高兴。因为听太师说,这个大宋中央银行类似于大宋的金银店、柜坊等等作用。
自从蒙古人入侵江南之前,商人们都为了货币的不统一头痛。长期存在的多种货币混合流通状况,使货币兑换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存在。兑换业务则自西汉开始出现,到唐宋有所发展,始由金银店、柜坊等兼营。现在蒙古人欲专行纸钞,但是在江南民间仍用银锭和铜钱,银、钱、钞三品并行,使他们颇感不便,但是战火四处可见,金银店、柜坊兼营兑换价钱往往是随心所欲。不断投机倒卖,企图牟取暴利。
现在大宋要是官办兑换货币的话,那么以后商人们就有了一个强有力的保证,可是没有等商人们敲锣打鼓的送上牌匾,一个让他们伤心的事情就接踵而来。
就是大宋中央银行不但承担兑换货币的事情,还要承担保险、债券发行等事务。债券的发行是为了募集第一批大宋中央银行的资金,说好了,由战争中所获得的战利品或者是拍卖战争后的土地于产业后偿还。
可是在这个年月,谁听说过。这种业务呢?就连赵若梓听的也是迷迷糊糊,再加上姜明懂的只是一个表面,深处他也不知道,不过幸亏有陈宜中这个老狐狸,是一个投机钻营的老手了,很快的就将条文拟定了下来,大概意思就是说,发行债券仿造民间借贷之法,有利息共存,但是远远低于民间私下借贷的利息。
每攻占一个地方之后,城内之缴。获皆为战利品,债券可充当现钱进行购买,债券发行期一般为两年为限,过期之后,持有人可以拿着其债券向大宋中央银行兑换当时各种货币,利息照付。
不过就算是这样,姜明也没有。想到一向积弱的南宋,在商人的眼里还是比较有威信的,很快的就有很多商家加入到其中,本来大宋中央银行准备暂时先筹措资金三百万贯。有政事堂和皇室出资一半,民间筹措一半。
没有想到还没有等政事堂和皇室出手,民间募集。款项就已经达到了三百万贯,不由的使姜明心里暗暗的吃惊。南宋果然是藏富于民啊,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福州,加上一些外来的商贾,就这样简简单单的筹了三百万贯。要是江南真的收回,那么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
既然募集了资金,那么对于兵卒保险之事也有了。着落。首先筹募的资金,都归军方所有,然后由军方再掉个头,按照士卒数量和具体条款付给大宋中央银行,然后若是有士卒受伤,则由大宋中央银行负责士卒的全部医疗费用。如果阵亡,则每个士卒家里由当铺支付二百贯抚恤金。一年之后,双方和约到期,如有剩余,则全给大宋中央银行,双方看情况再继续协商如何续约。
这样的话,如果结余的多了,就可以支付一部分。钱来退还债券的商人费用,再多了则作为借贷给军方买军需之物。而除了首次募集购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