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新小资产阶级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波朗查斯。波朗查斯运用结构主义方法把社会看成是一个由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三大部分组成的整体。这三个部门相对独立,各自都对其他部门起着影响作用。其中,国家起着一种统一协调的作用,〃维持着一个社会形态的统一〃 。波朗查斯把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直接创造剩余价值的工人划入工人阶级,除此之外,其他领取工资和薪金的工人都被划为〃新小资产阶级〃,其中包括所有的商业雇工、白领工人、服务人员、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及其他脑力劳动者。因为从〃经济方面〃来看,他们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劳动,因而不直接创造剩余价值;从〃政治方面〃来看,即使直接参加物质生产的管理和监督人员也不能划为工人阶级,因为他们的管理和监督职能从社会分工的意义来说代表着资本对工人阶级的政治支配,是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政治关系在生产过程中的再现,他们的〃主要职能是从工人身上榨取剩余价值〃;从〃意识形态方面〃来看,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使工人无法接近生产过程中的〃机密知识〃,各级专家的存在似乎自然而然地说明工人自己无力组织生产,因此,专家体现着资本支配工人阶级的思想支柱与载体。
波朗查斯对〃新小资产阶级〃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合理成分,然而,他以〃多元决定论〃为标准来划分阶级则是错误的。因为,〃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 。尽管阶级关系也涉及政治和思想意识关系,但经济关系归根到底起着决定作用。如果在划分阶级标准上,将经济标准与政治和意识形态标准相提并论,势必带来阶级划分上的混乱。
〃新工人阶级论〃的主要代表是法国的左翼理论家马勒(Mahler)。马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加入法国共产党,20世纪60年代初,他退出法国共产党,加入法国统一社会党,并曾是该党的领导成员,他的影响很大的代表作《新工人阶级》(1963年)就是在这期间出版的。这一理论认为,由于二战后,特别是50…6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在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的运用和社会福利的改善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而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所认为的工人阶级绝对贫困化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工人阶级内部的结构、他们的素质与愿望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当然,这种变化不再是建立在物质匮乏基础上的变化,而是一种新的变化,即出现了一个与传统的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人阶级不一样的〃新工人阶级〃。马勒在《新工人阶级》一书中认为,要是把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工人阶级〃看做是一个同质体,那就是形而上学,甚至是〃斯大林的主观主义的残余〃。由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结构已经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因此工人阶级的性质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新工人阶级〃主要包括受过高度训练的专业技术工人,他们不仅是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它的先锋队,除此以外,还包括那些〃生产生产条件〃的工程师、科研单位的组织者等。这样,马勒就把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工程师和科学家列入了〃新工人阶级〃的范围之中。马勒强调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阶层处于变革当代社会的核心地位。他通过考察法国1968年的〃五月风暴〃而认为,专业技术人员和中、下层管理人员阶层在变革社会的斗争中发挥了新的先锋队作用。他的这种观点不是从剥削、掠夺关系上来分析这一阶层的,而是认为科学技术知识生产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具有决定性的〃生产〃,从事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的专门阶层必然在社会中和经济上占据主导地位。
面对〃新中间阶级论〃,我们应该承认,在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的生产过程及其构建的社会关系中,确实出现和形成了一个以技术…专业管理人员组成的新兴阶层,这一阶层的人员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他们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企业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在生产过程中拥有一定的支配权、管理权,也就是说,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执行〃总体资本〃的职能,即代表资本对工人阶级进行政治支配。另一方面,他们并不占有生产资料,必须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执行〃总体工人〃的职能。他们不同于传统小资产阶级处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之外,而是处于生产过程之中。鉴于这种特定的地位与处境,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这些技术…专业管理人员构成一个〃新中间阶级〃,他们的这种看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一定积极意义,因为该理论毕竟从总体上反映了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的阶级关系与结构的某些现实,为人们深入研究这一主题提供了某些可以参考、借鉴的视角与资料。但作为一种阶级结构理论,〃新中间阶级论〃总体上来说是不科学的。因为它模糊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个对立的阶级之间的关系,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个对立的阶级结构之中横插一个新中间阶级,从而改变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性质;另一方面,这种理论对工人阶级作了狭义的解释,仅限制在生产性劳动和非技术性劳动中,使工人阶级人数大大减少,地位与作用也大大降低,这也是不符合事实的;再一方面,这种理论有〃技术决定论〃的倾向,过分强调技术…专业管理人员的地位,而忽视了传统工人阶级的作用。
5。生态技术论
西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威廉·莱斯(William Leiss)在其代表作《自然的控制》(1972年)中深刻探讨了〃控制自然〃的问题,对该问题的研究成为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技术论〃的理论依据。莱斯指出〃控制自然〃的观念起源于古代的基督教传统。根据基督教的教义,上帝对宇宙拥有本然的统治权,相应派生和决定了人对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的统治权,因为人是上帝派到自然界的使者,他可以代替上帝行使统治自然的权力。〃人立于自然之外并且公平地行使一种对自然统治权的思想成为了统治西方文明伦理意识的一个突出特征。〃 这种〃控制自然〃的思想在文艺复兴的〃人的大发现〃中得到了大肆宣扬,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更强化了〃控制自然〃的世界观,〃通过科学和技术征服自然的观念,在17世纪以后日益成为一种不证自明的东西〃 。人之所以要〃控制自然〃,一方面是希望通过技术的进步,向自然索取更多的物质和产品;而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正如莱斯所强调的那样,控制自然和控制人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两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因为,人类通过技术进步来控制自然,有着深层次的利益因素。只要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控制了对自然资源的分配权,从而支配人们的物质生活世界和精神生活世界。因此,控制的真正对象不是自然而是人。总之,西方社会〃控制自然〃的哲学世界观加剧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而人控制自然的手段就是发达的科学技术,因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中的某些学者,例如本·阿格尔(B。 Agger)主张构建〃生态技术〃打破人类〃控制自然〃的迷梦,并以此使人们从当代资本主义复杂的技术型生产体系中解放出来。
所谓的生态技术是相对于耗费资源严重的大规模技术的小规模技术。在大规模技术中,劳动被分解为无数独立工序的高度分工,这只能使工人在组织的分工管理的专门知识面前感到无能为力,使工人劳动丧失创造性。所谓小规模技术就是经济学家舒马赫(E。F。 Schumacher)在《小的是美好的》一书中所界定的那种既能适应生态规律又能尊重人性的〃中间技术〃、〃民主技术〃、〃具有人性的技术〃。由于小规模技术是介于传统与先进之间的一种技术形态,它的设备和规模都较小,因此,消耗的也少,对环境的危害也较轻;另外,小规模技术便于工人能够参与到每一道工序中,从而消除劳动高度破碎化现象,调动工人的主体性以及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此必须要指出的是〃生态技术论〃本身并不是一种技术理论,它实质上是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借用舒马赫有关小规模技术的见解的基础上所阐发的一种社会政治理论。因此,〃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小规模技术意味着不仅要改组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技术过程,而且要改组那种社会制度的权力关系〃 。不过,〃生态技术论〃确实启发人们去深入思考生态技术的可能性以及如何树立不同于传统科学技术观的新科学技术观等一系列问题。



。 … 。………【gzbysh】整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