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晌业撑嘌钤缁竦镁卵Ю娜恕�1925年秋,奉党派遣到广东工作,后到国民党革命军第2军第6师任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获少将军衔,并率部参加北伐。成为开国大将中此时惟一获得将军军衔的人。这时,周恩来在国民党革命军第1军任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获中将军衔。不久,朱德也在国民党革命军第20军任党代表兼代政治部主任,获上将军衔。
从上述简历中看出,萧劲光在大革命时期,在政治和军事上就与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中的五大领袖都有过比较密切的革命交往。
萧劲光担任军事职务的起点很高。在我军创建第3年,一下子就担任军级领导职务。1930年底,第二次从苏联留学回国后,担任闽粤赣军区参谋长,为副军级;1931年11月,首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为正军级;年底,首任由宁都起义部队改编的红5军团政委;1932年12月30日,任建(宁)黎(川)泰(宁)警备区司令员兼政委;1933年2月,兼任红11军政委;4月,任闽赣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0月,任红7军团政委。
这段时间,萧劲光担任的军级和军团级领导职务中,涉及军事、政工、教育等领导部门,有时甚至是军政一把抓。然而,就在一帆风顺的高级军事岗位上,萧劲光却遭受到军事生涯中的重大挫折和无情打击。
1933年9月中旬,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前哨战黎川之战中,萧劲光所部主力随红3军团到福建去了,剩下的只有一个70人的教导队和地方游击队。以这样微薄的力量来迎击敌军3个精锐师的进攻,显然力不从心。半个月时间不到,黎川失守。
此时,正是“御敌于国门之外”的作战方针喧嚣尘上的时候。毛泽东大权旁落,“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被批为过时。而萧劲光又被视为毛泽东的坚定支持者和嫡系。所以,“左”倾机会主义者把萧劲光列入了整治的“黑名单”。
10月,以博古为首的军事“三人团”要收复苏维埃共和国的北大门黎川,授命组建了红7军团,萧劲光任军团政委。11月中旬,敌人又侵袭黎川西北的重镇浒湾,萧劲光奉命率部阻击,一面苦战,一面待援,终因敌强我弱,寡不敌众,导致战斗失利。
浒湾失利,令萧劲光雪上加霜。虽然彭德怀主动申明“责任不在萧劲光”,然而,谴责的拳头仍然重重地落在他头上。
博古和李德认定萧劲光、彭德怀,还有后面的毛泽东,早就纠合在一起,拒不执行共产国际方针和中央指示,死守着游击主义那一套。这次从黎川失守到浒湾失利,都是萧劲光指挥的,是典型的退却逃跑、“右”倾机会主义,不折不扣的罗明路线,因此,一定好好整治他们不可。
终身海军司令萧劲光大将(2)
果然,1934年1月6日,萧劲光被诬为“罗明路线”在军队的代表,遭到突然逮捕,送交军事法庭公开审判。结果,被撤职、开除党籍、军籍,判处5年徒刑,且无上诉权。
萧劲光的军事生涯跌入低谷。他虽然是福将,没有经历过战伤的痛苦,但此时却因为人为制造的*,而遭受到更大的精神痛苦。
萧劲光在关押期间,已经被排挤出领导岗位的毛泽东没有退却,派妻子贺子珍前往探视。贺子珍向萧劲光转达了毛泽东的话,说黎川失守是“左”倾军事路线造成的,你应该撤退,做得对。这给了逆境中的萧劲光很大的安慰。后来有人主张杀掉萧劲光,遭到了毛泽东等人的坚决反对。毛泽东说:打击萧劲光是为了打击我,是杀鸡给猴看。毛泽东的意见得到了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的支持。由于毛泽东等人内外活动,萧劲光才免遭灭顶之灾,在关押一个月之后,即被释放出来,调到红军大学当了一名战术教员。长征途中,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之后重新回到领导岗位,党中央纠正了对萧劲光的错误处分,恢复了萧劲光的党籍、军籍。萧劲光任军委干部团上级干部队队长,为团级干部。红一、四方面军会师以后,萧劲光调任红3军团参谋长,才又重新回到红军的军级领导岗位。
抗日战争伊始,萧劲光即担任了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员,负责保卫陕甘宁边区。这是兵团级别首次出现在我军序列里,由萧劲光出任这一“权重位高”且责任重要的角色,可见党中央和毛泽东对他的高度信任和倚重。留守兵团的人数与出征前线的八路军三大主力师的人数不相上下。在留守兵团正式颁布编制、任命干部的大会上,毛泽东亲自到会,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还对参加会议的干部们说:“我们在延安,就是靠萧劲光吃饭,靠你们留守兵团吃饭啊!”讲话历来幽默的毛泽东还当着众人的面说:“有了劲光同志,我们都可以把脑袋放到枕头上了。”可见对萧劲光的信任程度之高。响鼓不用重槌敲,面对毛泽东的重托,萧劲光挥笔写下了“任务重于生命”这六个份量不轻的大字,作为自己和留守兵团的行动准则。
留守兵团的战事虽然不频繁,但萧劲光遵照毛泽东的嘱咐,狠抓军事训练和规章制度的起草与完善,后来,这些规章制度的草案发展成为颁布给部队的《内务条令》、《纪律条令》以及《参谋工作条例》等,大大推进了部队正规化建设。萧劲光还重视军事理论研究。红军时期,翻译了苏联红军的《野战条令》。抗日战争时期,撰写了《近战战术》、《游击战争指导要令》等文章,其中的一些基本观点,被毛泽东采纳。
抗战八年期间,萧劲光一直驻守延安,在毛泽东直接领导下战斗与工作,是他的革命生涯中受毛泽东耳濡目染最多、最深刻的一个时期,也是他们俩人配合默契、加深理解、相互信任的一个重要时期,更是萧劲光在毛泽东的直接教诲和关怀下,不断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解放战争之初,党中央派10万干部上东北,开辟东北根据地。萧劲光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副总司令员兼参谋长。1946年11月,在东北形势日益紧张之时,萧劲光奉命到南满,担任南满分局副书记兼东北*联军辽东军区司令员,与陈云一起指挥了著名的“四保临江”战役,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企图,巩固和扩大了南满根据地,改变了东北战场的战略态势。
1947年5月至1948年3月,萧劲光担任东北野战军第一前线指挥部司令员,与萧华一起率部围攻长春。辽沈战役打响以后,采取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瓦解方法,争取了敌第60军起义,迫使其余守军全部投降。10月下旬,兵不血刃解放长春。11月下旬,萧劲光率东北野战军4个纵队,入关参加平津战役,后又指挥配属的有关兄弟纵队,完成了隔断平津之敌联系,协同友邻部队包围北平的任务。
1949年1月,萧劲光任第12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率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进军武汉,牵制国民党军白崇禧部,从侧翼保障了第二、第三野战军胜利渡江。5月17日,解放武汉,萧劲光任武汉市警备区司令员。8月4日,长沙和平解放,萧劲光率部进入长沙,任湖南军区司令员、长沙军管会主任。9月13日至10月16日,萧劲光指挥6个军参加衡宝战役,歼灭国民党军白崇禧部4个主力师,为进军广西、解放华南作出了重要贡献。
衡宝战役的硝烟刚刚散尽,毛泽东就电召萧劲光来北京领受新的任务。毛泽东对风尘仆仆的萧劲光说:“解放全国的作战任务虽然还相当繁重,但是组建一支空军和一支海军的任务,已经提上了议事过程。空军的筹建工作已经差不多了,中央决定让刘亚楼当司令员。现在要着手筹建海军,我们想让你来当司令员。今天先给你打个招呼,并听听你自己的想法。”
萧劲光做梦也没有想到,毛泽东召他进京是让他当海军司令员。他见毛泽东用征徇的目光盯着自己,便坦率地说:“主席,我是个‘旱鸭子’,又不懂海军,哪能当海军司令!我晕船挺厉害,连海船都坐不得。这辈子我就坐过五、六次海船,每次都晕得不轻。”
“我就是看上了这个‘旱鸭子’,”毛泽东笑了笑,“是让你去指挥,又不是让你成天出海!”
毛泽东又接着说:“你懂得我军的传统,又在苏联学习过,进修过海军业务。我们建设海军、空军,要向苏联学习,要依靠苏联援助。你会俄语,又比较了解苏联军队,所以,这个海军司令的人选,你还是合适的!……”
1949年底,萧劲光奉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领导机关,不久,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期间,*一伙多次向毛泽东告状,要求罢萧劲光的官,毛泽东不同意,他十分肯定地说:“海军司令还要萧劲光来当,萧劲光是终身海军司令。”
红7军创始人张云逸大将(1)
张云逸在十大大将中年龄最大,除了比徐海东大8岁以外,比其他大将都大10岁以上,因此,可以算做前辈。他的资历也最老,也很辉煌。1909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1年4月,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黄花岗起义。10月,辛亥革命爆发时,充当革命军炸弹队队长,参加攻打两广总督府。1914年,参加讨袁护国战争。1925年,任旅长时,先后两次参加国民革命军*陈炯明的东征作战,屡立战功。1926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第25师参谋长、第二方面军参谋长。参加北伐战争,先后参加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河南等战役战斗,为北伐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上述资料显示,张云逸的年龄和入党前的资历,可以与朱德、刘伯承、贺龙等相比。
张云逸入党并正式进入红军的行列后,除了创建红7军,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基本上都在红军总部,担任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长。这段时间主要是先后给刘伯承和叶剑英当副手。抗日战争时期,张云逸在新四军成立时担任参谋长,是仅次于叶挺、项英的第三号人物,还在军部下辖的支队兼任职务,是新四军著名的五大支队司令员之一。其他的几个司令员分别是陈毅、张鼎丞、高敬亭和彭雪枫,当时粟裕和谭震林是支队副司令员。1939年冬,新四军下设江南、江北指挥部时,陈毅和张云逸又分任这两个指挥部的指挥,粟裕和徐海东、罗炳辉是副指挥。1941年皖南事变后重建新四军时,陈毅担任代军长,刘少奇担任政委,张云逸担任副军长,仍是第三号人物,继续在新组建的7个师中兼任其中一个师的师长。其他师长是粟裕、黄克诚、彭雪枫、李先念、谭震林、张鼎丞。1943年秋,代军长陈毅去延安后,张云逸则代理主持新四军的军事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张云逸一直作为陈毅的副手,担任山东军区和华东军区副司令员。所以,在整个新四军和华东军区时期的军事领导人中,张云逸的资历与职务与陈毅旗鼓相当,比其他人都要高。
张云逸所做的第一个重要贡献是,1929年12月11日,与*一起领导百色起义,并创建了右江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任军长。从此开创了广西革命斗争的新局面。
1931年2月初,在*离队赴中央汇报工作后,张云逸率红7军转向湘粤边开展游击战争,适时向中央苏区转移。经过半年艰苦转战,红7军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作战。7月22日,张云逸率红7军在雩都县桥头圩与中央红军会师。红7军的这次长途转战,也被称作“小长征”。毛泽东、朱德高度评价了红7军的战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特授予“转战千里”的锦旗。
1955年全军授衔时,张云逸麾下的红7军将领授衔情况:
上将:李天佑、韦国清。
中将:冼恒汉、莫文骅。
55年少将:肖远久、吴西、欧致富、姜茂生、黄新友、覃士冕、覃国翰。
64年晋升少将:朱鹤云。
张云逸所做的第二个重要贡献是,在红军主要时期和新四军初期,参与我军司令部参谋工作建设,尤其是担任作战局长、作战部长,做了大量具体的实际工作。可以说,作战部长是总参谋长的头号得力助手,职位非常重要。
1931年冬,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参谋长兼作战局局长,参与组建军委机关和领导红军的参谋工作建设。1933年,任红军总司令部和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研究和总结红军的战略战术和参谋工作,在《红星报》上发表《战斗指挥研究事项》等指导性文章。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中革军委副参谋长兼作战局局长,协助军委领导组织侦察、开路设营、部署军事行动。到陕北后,兼红一方面军副参谋长。西北军委成立后方办事处,任参谋长,协助周恩来主持后方工作。1936年4月,任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副参谋长兼渡河司令员,为部队东征与回师做了许多工作。
红7军创始人张云逸大将(2)
抗日战争初期,参与领导新四军的组建、整编等工作。1938年春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3支队司令员。在参谋会议上作了题为《参谋工作建设》的报告。后来组建江北游击纵队,开辟皖东抗日根据地。1939年5月参与组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任指挥和*前委书记。皖南事变后,参与新四军的重建工作,任副军长。
张云逸所做的第三个重要贡献是,红军时期和抗日战争前后,作为*中央代表,努力做好统一战线工作。1933年11月,代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同中华人民革命政府闽西善后处代表谈判,签订了闽西边界及交通条约的具体规定,推动了第19路军与红军联合,共同抗日反蒋,又奉命去福州对李济深、蔡廷锴等开展*工作。
1936年两广事变后,受*中央派遣,往来于广州、香港、南京、武汉、福州、桂林等地,在国民党上层军政人员中做抗日*工作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在广州、福州等地建立八路军办事机构。同时,到闽、浙等省传达中央指示,为新四军的整编做了大量工作。
张云逸所做的第四个重要贡献是,解放战争时期,在陈毅随野战军行动的时候,主持军区日常工作,领导华东地区的土改、支前、整风和地方武装、民兵建设等工作,为华东野战军发展壮大作出了贡献。张云逸负责后方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中央考虑到他的年龄已不适合直接带兵打仗,以保护他的健康。
除了上述突出的综合性贡献,张云逸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大将,还是以打仗为主,而且打了许多大仗、恶仗和胜仗。有一些仗非打不可,具有战略意义。
1940年1月起,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主席、桂系骨干李品仙,在皖东挑起了一系列*摩擦,妄图把新四军江北部队完全消灭。作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的张云逸临危不惧,沉着指挥,取得了定远、半塔集等反对桂系顽固派的重大胜利,还在定远建立了华中第一个县级抗日*政权。
半塔集是我新四军第5支队后方机关所在地,李品仙以兵力万余人进攻,我军以3000余人坚守,内有江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与第五支队政委郭述申统一指挥,尽管敌强我弱,但张云逸与邓子恢还是内外配合,坚决抗敌。经过与敌人激战7昼夜,我半塔守军终于等到了张云逸与第5支队司令罗炳辉率5支队主力、苏皖支队和挺进纵队回援。张云逸指挥若定,向进攻半塔的顽军大举反攻。顽军在我军两面夹击下,全线动摇,仓惶撤逃。
半塔集保卫战是华中反磨擦的首战胜利,也是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一个起点。此战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范例。陈毅曾高度评价半塔集保卫战的胜利说:在华中,先有半塔,后有郭村。有了半塔,就有了黄桥。
张云逸在反对桂系顽固派制造的摩擦中,成功地运